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贵州省镇宁县为例,重点对欠发达地区小城镇人口空间分布形态进行研究,分析了该县城人口空间分布的现状以及成因,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欠发达地区小城镇人口空间分布的几个特征:(1)城镇整体人口密度偏小;(2)旧城区人口密度比较集中,而新城区人气不足;(3)居农混杂现象普遍.以此来探寻城镇发展与人口集聚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以期对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新型城镇化为导向,以城口县的城镇文化建设为研究对象,基于文化空间生产理论、小城镇文化建设理论,运用定性分析法与比较研究法,研究了文化建设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分析城口县城镇文化建设的环境条件,总结概括城口城镇文化建设的模式,提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城镇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通过建设"文化+"模式,主要途径包括构建系统的城镇文化空间、发展文化产业和建设文化体系,总结概括了城口县以城镇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打造小城镇的文化软实力的经验教训,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城镇文化建设和地域特色文化小城镇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程咨询》2012,(12):63-64
《重庆市三峡库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实施方案》提出,到2015年,全市要完成国家要求的新建和扩建35个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和114个建制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库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2%;库区80%建制镇的污水得到集中有效处理,库区建制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60%(比《“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确定的全国建制镇污水集中处理率30%高出一倍)。2017年,重庆市三峡库区315个建制镇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城市和小城镇的二、三级污水收集管网进一步完善,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稳定在94%以上,建制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4.
公路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陆路交通枢纽的完善;街道不仅是汽车交通占主导地位的交通空间,而是将街道生活与街道交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交往空间。随着我国经济和城镇化水平的迅猛发展,过境公路逐渐转变为城镇的街道空间,但过境公路的各项道路标准都不足以满足城镇居民的街道使用需求,因此造成了干线交通影响城镇安全、城镇发展阻塞干线交通的局面。随着小城镇与过境公路的矛盾日益突出,小城镇过境公路改为镇区街道的设计问题便引起了设计者的关注。旨在对公路设计与街道设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针对公路和街道各个设计重点,从技术标准层面和城市设计方面来分析它们的设计差异并进行总结,这可以为过境公路改造为镇区街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由于近几年小城镇建设中的盲目开发与改造,无视环境和文脉,任意切割地形,大规模拆除原有建筑等问题。致使一些地区失去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文化底蕴以及城镇特色。而日渐混杂、沉闷的街道正在一点点的破坏城镇固有的风貌,甚至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对一些优秀小城镇街道建设实例的分析,探讨在小城镇街道建设及改造中的方法,希望能够为当前小城建街道建设和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对城市空间美特质的追求体现了现代城市建设的人本导向和审美品位。目前,城市空间美建构中存在的美的元素稀缺、建设设计薄弱、城市管理痛点难除等问题,要求城市建设中彰显"人"的主体价值,对城市的生活空间、景观空间、历史空间和秩序空间等进行人文呵护,并建立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制度,以进一步彰显理性、先进和多元的城市空间美。  相似文献   

7.
城镇街区能耗不仅与建筑单体相关,也与群体形态密切相关.为探讨小城镇居住街区空间形态对街区能耗的影响,以浙江省长兴县为例,根据中心城区居住街区样本研究分析小城镇居住街区形态特征,提取出典型居住街区空间形态类型的5个典型容积率.随后从形态类型学的视角,依据小城镇居住街区的形态特征,以5个典型容积率生成了5种"基本形态"和17种"衍生形态",最后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进行两步能耗模拟,分别分析小城镇居住街区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对居住街区能耗的影响表现.研究结果表明:小城镇居住街区类型中,多层板式能耗强度最低,低层独栋式能耗强度最高.混合式居住街区为最适合小城镇的居住街区模式,同等容积率下通过两类住宅混合,并将较高楼层的住宅建筑置于较低楼层住宅建筑北侧可降低街区能耗强度.采用正南正北行列式布局也更有利于居住街区节能.小城镇居住街区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两方面都不可忽视,规划建设过程中应通过对物质形态的控制间接调控其非物质形态因素,从而起到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8.
小城镇城市设计存在着自然生态肌理被破坏、空间尺度具有非人化倾向、城市历史文脉和场所精神逐渐破碎等地域性缺失。不同的自然地理背景和历史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小城镇具有不同的地域性特征,小城镇城市设计需要注重其具体的地域性表达。小城镇城市设计的地域性回归应首先明确指导思想及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把握设计内容,构建"3+4+3"的小城镇城市设计地域性回归研究框架。基于此理论构架,并结合株洲市云田镇的地理区位及地域性特色构成要素,探讨了云田镇的地域性回归城市设计案例。  相似文献   

9.
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城镇是解决该问题的核心所在.以"低碳经济"来打造"低碳城市"进而建设低碳社会是引领城镇发展的重要方向.从我国低碳城市发展及节能减排的背景入手,运用相关的低碳经济与技术知识对安徽省五河县进行浅要的低碳发展策略分析,以求加深对小城镇低碳经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三峡城镇广场由于其独特的空间形态,丰富的层次性,区别于平原城市广场,从社会文化演进规律,生活方式的变迁,城镇景观需求等方面,对三峡地域城镇广场的出现与发展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广场与街道的关系,空间尺度关系,多维集约型广场设计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D-Lindelof空间     
引入了D-Lindelof空间的概念,并得到如下结果:(1)D-Lindelof空间的闭子空间和可数并是D-Lindelof;(2)如果X=Y∪Z,其中Y是D-Lindelof空间,Y是X中的闭集,Z中每一闭于X的集合是D-Lindelof空间,则X是D-Lindelof;(3)D-Lindelof空间的完备逆像空间和在连续闭映射下的像空间是D-Lindelof.  相似文献   

12.
1-似空间的可数积是D-空间(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知道是否每个Lindelf空间都是D-空间,因此很有必要考虑什么样的Lindelf空间是D-空间的问题.1-似空间的可数积是Lindelf空间,但不知道它是否是D-空间。为了研究笛卡尔积是D-空间的空间,证明了1-似空间的可数积是D-空间,作为此结论与其他结论的推论得到Lindelf散布空间的可数积是D-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古镇水岸空间的热环境特性,以杨柳青古镇南运河沿岸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环境参数进行现场实测,分析太阳辐射、下垫面类型、空间围合形式、水体布局以及植被组合方式等因素对热环境的影响程度和作用规律。结果显示:杨柳青古镇水岸空间夏季呈现出高温低湿的热环境特征;夏季在有无遮阳条件下的环境温度相差较大,正午时平均辐射温度大幅增加是导致水岸空间舒适度下降的主要原因;绿化组合与建筑阴影在景观要素中的降温效果最好。根据以上结论提出杨柳青古镇水岸空间热环境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局部凸空间中建立了级数绝对收敛的概念,使得原本在赋范线性空间中的简单定义得到推广.在局部凸空间中得到了绝对收敛级数的等价性质,利用该局部凸空间的对偶空间中的等度连续集来完成对绝对收敛级数的等价描述.更进一步得到结论:利用从该局部凸空间到另一个局部凸空间的连续线性算子空间中的等度连续集也可以完成对绝对收敛级数的等价刻画.同时,在局部凸的准范空间中研究了绝对收敛级数,得到了级数的绝对收敛与空间上的准范数的一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从收敛自由空间到序列空间l1的无穷矩阵变换的有界集的特征,得到了从一般的收敛自由空间到序列空间l1的无穷矩阵变换的一般形式.  相似文献   

16.
Orlicz空间的k-端点和k-强端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证明了Banach空间单位球面上的k-端点(k-强端点)必为(k 1)-端点((k 1)-强端点),给出了赋Luxemburg范数的Orlicz空间单位球k-端点(k-强端点)的判据,并据此得到了赋Luxemburg范数Orlicz空间是K严格凸和中点局部K一致凸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镇居民点空间优化是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村镇规划的现实需要。本文以国家建制镇示范点源潭镇为例,基于三生空间协调发展的视角,构建村镇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在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将源潭镇村镇居民点划分为4种分区优化模式,即镇村空间一体式、中心村改造提升式、迁村并点整理式、生态保护搬迁式,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空间的精神要求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在享受安宁恬淡的同时,人们又追求不安与刺激的空间所带来的愉悦。目的:设计具有一定愉悦性的不安定刺激性开放空间。方法:首先研究不安定刺激空间的相关概念、与不安定刺激有关的一些性质、典型的不安定空间类型、刺激缓和手法、不安定空间叠加方式等相关方面,再以一个虚拟的刺激性公园不安定刺激区域为例,进行范例设计。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给出了配邻近空间的定义,并研究了配邻近空间的基本性质,其次给出了配邻近空间的映射性质,最后,研究了配邻近空间的复盖性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下列各向异性空间的嵌入:B_(p,ч)~r,T_p~r及W_p~r. 给出了相应的各种结论及一个反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