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解决油藏模型显示分析系统中存在的服务器响应延迟、用户等待时间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将Ajax技术应用到原系统的改进方案.在原有系统架构的基础上增加Ajax引擎,分担服务器的部分业务逻辑,将页面表现与应用逻辑进行分离.通过页面的局部更新,实现了地图加载与信息查询过程的页面无刷新.实验结果表明,Ajax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有效减少了网络中的数据传输与处理,降低了服务器负载,避免了服务器响应延迟,使用户体验得到了优化.  相似文献   

2.
针对为服务器减压和更好的用户体验,提出一种基于Ajax的无刷新分页方法,并成功地应用在高校实验申报系统上,在对数据进行分页显示的时候,借助Ajax与服务器进行异步通信,从服务器获取指定页的数据,并在只重写局部页面的情况下实现分页,减少了无用信息的传输,达到了更友好的页面实现。  相似文献   

3.
一种支持热归档的异地容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模块化方法设计并实现一种支持热归档的异地容灾系统(RDTS)。该系统在设备驱动层实现监控,对上层应用程序透明。通过引入热归档,有效解决了病毒感染和用户误操作造成的数据损坏问题以及对容灾系统实时镜像数据进行归档时须停止服务的问题,节省了远程容灾中心的存储空间。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人们之间的对话不再是局限在面对面的方式,网络聊天室提供交流信息的另一种场所。传统的聊天室为了实时显示用户在线情况和用户发送的消息,需要定时刷新页面。页面刷新不仅要占用一定的系统资源和网络带宽,而且出现“白屏”现象,对良好的用户体验很不利。Ajax是Web应用的一种新方法,利用Ajax技术开发的聊天室系统不仅解决了页面刷新带来的白屏问题,而且能降低服务器和网络传输负荷。文章介绍了Ajax技术的工作原理,以一个师生交流平台——“EM聊天室”为例描述了Ajax技术在聊天室系统实现过程中的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5.
气象资料复杂多样,如何在气象信息网上快速显示气象资料图片,是气象开发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之一。针对这种需求,提出在页面无刷新的情况下实现气象图片分类显示的效果。前台页面通过Ajax向后台的Servlet发出请求,后台Servlet处理用户请求后返回JSON格式的数据给请求页面,请求页面利用JQuery处理返回的JSON格式的数据,将结果呈献给用户。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这种j Query Ajax异步处理JSON数据的方法很好地实现了页面对后台数据的数据无刷新访问,达到多种气象图片分类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6.
Ajax在Web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Ajax通过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的异步通信,解决了传统的Web应用中页面提交刷新过程中出现的弊端,实现了无刷新页面提交,增强了Web应用程序的互动性,改善了用户体验.本文介绍了Ajax的组成及技术框架,并通过一个实例给出了Ajax在Web开发中的典型应用,最后对Ajax技术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Ajax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Ajax技术概述     
Ajax技术是JavaScript、XML等多种技术的综合,允许WEB页面在不刷新整个页面的情况下与服务器进行通信.采用Ajax技术的站点可以更灵活的响应用户的请求,Ajax技术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对Ajax的关键技术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针对企业用户对信息系统异地容灾的应用需求,康柏提供了先进的异地容灾系统。康柏异地容灾系统以存储区域网络(SAN)为基础,以数据复制管理器、光纤通道企业存储系统为组件,光纤通道为传输手段,在数十公里到数千公里范围内可以建立一个具有完整数据同步性的容灾解决方案。为那些需要不间断服务、可靠数据恢复和远程站点实时备份的公司提供有效帮助。SAN 解决方案采用光纤通道技术,可以提供长距离的数据传输,尤其适合于异地容灾,因此,目前绝大部分容灾方案都基于 SAN 构架。康柏提供了三种类型的基于 SAN 构架的容灾解决方案,包括单机容灾解决  相似文献   

9.
Ajax技术在网络B/S架构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传统Web三层架构的B/S结构中存在用户等待时间长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基于Ajax平台的异步传输方法,并在基金支持项目高校组织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上得到成功应用。该方法在B/S架构下添加Ajax引擎,在页面部分与用户交互,并分担部分业务层逻辑。结果表明,Ajax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无刷新页面更新数据,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并减轻了服务器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详细给出了利用Ajax设计的方案和关键代码,实现用户在浏览一组图片时页面不刷新,能随时查看组中任意图片;实现管理员在注册一般用户时不用刷新页面,可以在后台管理页面动态地显示出来当前用户名是否以前曾被注册过。本文还分析了Ajax在网站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快速容灾系统。该系统采用ICE中间件实现网络通信;采用定时备份和按需恢复的策略,备份和恢复时只传输差异磁盘块的数据,降低网络数据传输量,实现快速容灾;通过比较磁盘分块摘要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提供远程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12.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远程容灾系统。通过实时监控本地存储服务器上的数据变化,并将变化数据通过Internet发送到远程灾备服务器来实现数据的远程备份,通过将远程备份数据写回到本地存储服务器来实现灾难恢复,生产服务器的容灾数据存储于本地存储服务器中,通过iSCSI技术访问。该系统提供了多种数据同步与恢复策略,并提供了图形化Web配置管理平台,支持多种操作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一种多点容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多点容灾系统。主数据中心的数据通过本地高速网络同步地在本地备份中心备份,并通过Internet异步地在多个远程备份中心备份。主数据中心的写请求同步地在本地备份中心提交,并经过缓存、差错检测后异步地在多个远程备份中心重放。灾难发生时,可从多个备份点对主数据中心进行恢复。该系统具有可靠性高、费用低廉、备份距离远、容灾能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该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Internet的数据级容灾系统。采用基于数据块存储的远程数据复制技术,将本地服务器上的数据通过网络备份到远程数据库中,当发生灾难时,利用多种恢复策略手段,实现数据恢复,并通过一致性检测手段确保主备数据的一致完整性,实现了一个能够为广大用户提供备份及恢复服务的容灾平台。  相似文献   

15.
一种异地容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异地容灾系统.本容灾系统采用本地容灾控制中心作为本地高速备份缓存,采用远程写操作复制技术,实现数据的异地备份;采用高效率的失效检测算法,实现服务的快速自动切换;采用多种数据恢复策略,实现数据的恢复.此外,此系统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并提供图形化的配置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6.
远程备份及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韩德志  汪洋  李怀阳 《计算机工程》2004,30(22):34-36,61
网络数据信息高可用性和高安全性的要求刺激了远程容灾备份技术的发展,由于传统的基于FC协议的远程容灾备份技术存在一些缺陷,目前出现了一种将远程镜像技术,IP的SAN互联技术和快照技术融合起来的远程容灾备份技术,该种容灾备份技术可避免基于FC协议的远程容灾备份技术的不足,具有较发的应用前景,文章对其关键技术进行剖析,以便用户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该文提出并实现一种基于Web管理的远程容灾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基于B/S(即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前台管理技术;通过对本地设备做远程镜像,实现数据的远程备份;采用多种恢复策略,实现数据的远程恢复。此外,该系统采用ICE通信方式,实现了Web对后台系统的配置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并实现一种基于Web管理的远程容灾系统,本系统实现了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前台管理技术;通过对本地设备作远程镜像,实现数据的远程备份;采用多种恢复策略,实现数据的远程恢复。此外,系统采用ICE通信方式,实现了Web对后台系统的配置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一种远程容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和实现一种远程容灾系统,系统采用本地冗余和异地冗余相结合,服务和存储相分离的结构,采用本地控制中心作为事件处理中心和数据转发的缓存。采用同步和异步相结合的数据备份方式进行数据的备份,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采用分级部署失效检测的方式对系统进行检测,并利用动态的失效检测算法有效地降低了误判率和加快了服务恢复的速度。测试表明该系统的数据恢复速度和服务切换速度有明显的提高。实际应用中系统运行稳定,性能良好,达到了高级别容灾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20.
多平台数据容灾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对Windows和Linux平台卷管理系统的特性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卷复制的数据容灾系统模型,并论述了其系统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关键技术.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模块嵌入技术实现系统与平台的有机结合,同时支持多种复制模式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通过加密、压缩传输以提高数据安全性并降低带宽要求,另外提供灾难恢复机制,保证了主数据系统在遭受灾难的情况下可以方便地迁移和回迁.理论和实验均证明,本数据容灾系统较好地保证了数据可靠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