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本文在总结全区土地整治工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整治工程中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在今后的土地整治工程中生态环境影响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土地整治正在经历由传统土地整理向土地综合整治、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转型的重要时期。在分析中国土地整治发展和挑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生态修复和资源保护的研究和实践,探讨土地综合整治生态景观营造对策。在战略层面,要提高对生命共同体系统观和生命观的认识,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恢复和提升农业景观生态系统服务,提升乡村景观特征,加强生态修复,提高生态弹性。在土地整治项目和工程技术层面,应用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多目标协同的综合景观管理方法,研发与实践生态景观化工程技术,逐步建立以农户为主体并通过资金补贴的土地生态管护制度,以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3.
从植物生态学的角度看城市生态绿地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城市生态绿地的概念、功能和类型。从植物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城市生态绿地建设需要遵循的原理,给出了群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和生态位与种间关系以及群落的空间结构,并对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有效利用植物群落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绿地生态系统的自维持机制,减少资源投入,增加生态效益,是今后城市生态绿地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在冬奥视域下,以首都圈生态涵养区植物零碳景观建设为研究内容,通过对传统的植物景观进行总结,发掘出植物零碳景观的优越性,从而建立首都圈生态涵养区的植物特色群落,为冬奥城市张家口的植物零碳景观提供可行性策略.理论研究结合实践操作,通过运用高能力固碳植物、低养护节约型植物,使得构建的植物群落有保健作用、抗污作用、滞尘作用、芳香作用,构建共生循环的园林绿地.最后以康保县芦家营村植物零碳景观建设为例,论证建设首都圈生态涵养区植物零碳景观方法的科学性,达到植物零碳景观的视觉要素再生,空间情感再生,生态环境再生.  相似文献   

5.
从乡村振兴视角构建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近年发生在合肥市黄麓镇的土地整治模式进行验证,得出研究区产业兴旺、生活富裕和文明有效三项指标优秀,生态宜居指标良好,表明该地区土地整治效果明显。对黄麓镇田野调查,结合文献爬梳,发现农村土地整治路径呈现出三大新动向:一是分散整治走向空间统筹,二是问题导向转向目标导向,三是以地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总结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三大新模式:主导提升型、短板补齐型和优先发展型。因地制宜,选取不同土地治理模式是促进不同村社发展、加速乡村振兴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谈城市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的植物配置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本文根据城市园林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对植物配置概念进行完善,并分析了配置原则,认为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的构建应结合植物的形态、习性以及设计要求,遵从“生态学”、“艺术性”、“功能性”原则,才能实现生态、观赏、文化等多种功能,获取最佳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河流护岸的基本形式和在河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当前河道治理和河流生态修复的新理念,以位于子牙河水系的石家庄市城市河段防洪综合整治为典型示例,提出了河流生态综合治理方案,实践表明城市河流生态综合整治措施能在城市防洪、城市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人文等方面发挥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8.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模式研究可有效落实新时期村庄规划编制的全域全要素管控要求,拓展村庄建设用地之外的规划设计,弥补传统村庄规划编制的不足。文章以临沂市书院社区为例,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结合国土空间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以"田水路林村"为土地综合治理思路,构建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技术框架,从太阳辐射分析、水文分析、微气候分析、灌排能力分析、水土流失风险分析等方面优化了乡村生产与生活空间布局,增强了村庄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从而为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福建省浦城县为研究区域,对浦城县农用地整治潜力进行评价,旨在了解浦城县各行政区农用地整治潜力现状,为浦城县的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提供数据基础和规划建议.本文建立了浦城县农用地整治潜力测算指标体系,并利用离差标准化、熵权法、K-Means聚类法等方法科学量化农用地整治潜力.根据浦城县农用地整治潜力综合得分,将浦城县农用地整治划分为ⅰ~ⅳ4个潜力值等级,并划分了农业旅游功能、农业经济功能、农业生态功能、农业生产功能4个整治区,发现中东部整治潜力较高,北部略低于南部.研究结果表明:浦城县农用地总体整治潜力较好,但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整治潜力不足的区域主要受生态空间和人口密度等因素制约,内生潜力和生态服务功能有待提升;在农用地整治规划中也需要注意整治区的连贯性、整体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土地生态管护内涵和发展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动中国土地生态管护的发展,探讨了其内涵,并就发展策略提出了建议。通过国外相关研究总结,对比分析了环境管护、乡村管护、土地管护、生态管护、生态系统管理、生态系统管护等相关概念的内涵;综合其理论框架、发展需求以及国际相关经验,对中国土地生态管护内容、原则与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土地生态管护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方式,涉及不同尺度上的各个生态系统,保育“土地社会生态”耦合系统弹性,注重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完善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加强土地生态管护是推动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综合管理的有效方式,需加强政策制度建设以及不同尺度上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伟目标。建设“美丽中国”是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而建设生态文明不仅要靠物质方面的进步,也需要精神道德意识层面的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蕴含着复杂多样的道德问题。因此,公民生态道德建设对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湖北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为例,分析生态道德建设的历史必然性和现状,从生态道德视角探索推进湖北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新型城镇化不断加快,城市所占土地资源扩张程度越发迅速,传统粗放的城市增长过程中呈现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破坏、城市无序扩张等问题,怎样合理控制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已成为当前中国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探索中国城市增长边界划定的效益及现行方法,讨论未来发展驱动力和城市增长边界协调优化方法可能的研究方向,为中国城镇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及对未来的增长边界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及归纳演绎法,从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视角对现行城市空间增长边界进行优化调控研究.[结果]在中国大规模城镇化背景下,实施城市增长管制政策是必然选择,城市增长边界具有多元化的内涵,是城市扩张背景下调控土地资源的重要控制手段,对于提升城市空间治理、保护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在城市增长边界划定的技术手段取得一定的成效,学术界从不同的价值取向出发形成了不同的划定技术路径,在划定城市增长边界时,应兼顾城市复杂的属性,深入讨论中国的城市增长规律,结合多样化手段,协调城市边界划定下生态安全格局与城市增长的直接矛盾.[结论]城市增长边界是不同发展背景下限定的城市用地动态扩张边界线,不同时期城市用地扩张界限随经济、社会、自然等影响因素而调整,"弹性"与"刚性"增长边界划定可调控性区域范围及永久性禁止建设的战略性开发空间,秉承生态优先思想,与差别化管控、边界调整、配套措施等协调配合,引导生态安全格局为导向的新型城市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延边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01—2011年延边地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综合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依次为0.297 9、0.289 4、0.317 2、0.366 5、0.348 4、0.446 3、0.426 9、0.428 0、0.579 0、0.652 6、0.713 5;8个城市的平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延吉(0.460 7)、敦化(0.425 0)、图们(0.408 5)、汪清(0.406 4)、龙井(0.397 2)、和龙(0.379 1)、珲春(0.376 2)、安图(0.343 2),其中延吉、敦化、图们、汪清4个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较高.分析表明:影响延边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变化的最大因素为生态环境友好层中的指标,最小因素为生态教育普及率指标.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整治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土地整治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新农村建设也为土地整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二者的互动更加有利于农村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乌鲁木齐市生态安全现状,为区域生态建设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基于历年遥感和统计年鉴数据,采用驱动-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构建城市扩张生态效应指标体系,探究1980—2017年乌鲁木齐市城市扩张的生态效应.[结果](1)1980—2017年间乌鲁木齐市城市用地面积增加6.35 km2,以林地、草地和水域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自然观思想: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要变革不合理的政治制度。这对于解决我国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有着重大的启示。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建设生态文明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将生态文明思想转化为生态文明实践,才能真正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类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估,构建指标体系是关键,然而在定量研究的过程中,由于研究的目的、方法以及各地的具体情况的不同,所建的指标体系侧重点和内容也不尽相同。结合甘肃省陇南市城市生态建设的实际,构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并对陇南市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模糊综合评估,同时对该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给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生态修复的角度出发,探索城市边缘区河道治理新方式,立足解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河道环境问题。在分析城市边缘区河道的景观生态基本性征的基础上,提出该区域河流水体的纵向连通、河流水系的水质处理、河流曲线自然化修复、分层级生态景观营建、滩地景观型人工湿地、可持续性的植物配置等修复策略,以期为城市边缘区景观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空间上表现为城市地域的扩展。从土地利用角度来审视城市化现象,可以更综合、更深入地去把握城市化及其本质。本文以大连甘井子区为例,深入研究甘井子区建设用地的利用特征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趋向同步扩张,农村居民点用地问题突出,现行交通用地形成的交通网络体系结构效益低下,城市建设用地的效益有待提高。提出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的优化方案:优化城乡建设用地,推动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发展,促进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盘整,最终引导土地利用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