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综述了黄河上游水电梯级开发现状和水电开发过程中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并对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现状以及国家相关保护政策条例进行梳理,分析了目前已开展的鱼类栖息地保护、过鱼设施、生态调度以及修复措施等生态保护措施,进一步研究了黄河上游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共存的发展路径,从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矛盾点出发,提出水风光储能源互补一体化、加强流域环境影响评价、开展生态环境服务付费(PES)、水电梯级智慧化管控4个方面具有针对性的生态保护方案,以更好地缓解水电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冲突、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系统治理,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天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通过针对性地开展流域生态环境要素影响与修复专题研究,制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措施,借鉴和发展在黄河上游流域水电开发建设、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成功经验,强化水电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影响的过程控制,重视通天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通天河的河流特点并结合电力市场、社会经济及环境等方面特点,对其进行开发,同时可为大电网进入玉树提供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地形、环流的影响以及下垫面的不同,黄河上游流域水沙异源,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上游水沙发生了较大变化,水沙量不断减少,进而造成各粒径组沙量的减少,本项目依据长期实测水文资料,对黄河上游流域水资源特性、河流泥沙分布状况、泥沙颗粒组成及规律、水利工程对河流泥沙的影响进行客观分析,论述黄河上游水资源特性及河流泥沙组成,找出黄河流域悬移质泥沙颗粒变化规律。揭示了黄河上游的泥沙组成及变化规律,对黄河上游可持续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研究治黄对策及黄河上游治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突出强调了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对于水电可持续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做好水电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近期,环境保护部组织了金沙江上游、澜沧江干流水电开发环境保护工作调研,进一步梳理了我国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总体情况,形成了"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等原则共识,明确了我国水电开发环境管理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5.
基于景观格局变化评价的梯级水电开发规划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工具,采用定量的方法分析工程景观格局状况,通过建立水电开发建设规划方案的景观格局变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水电开发规划方案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本方法应用于黄河上游黑山峡河段水电开发建设方案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规划方案实施后对原有生态环境均产生了一定影响。通过对不同方案与研究区域生态现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红山峡、五佛、小观音和大柳树4个坝址均修建低坝的方案的景观格局指数最高,研究区域景观生态风险最小。最终确定该方案为最优方案,该方案对区域原有生态体系性质和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我国小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福庆 《小水电》2010,(2):47-49
阐述我国小水电开发的意义、作用及主要成效。分析小水电开发中存在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促进小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关建议: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加强小水电开发管理;切实做好小水电流域总体开发规划;严格小水电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加强小水电开发建设及运营的全程环保监管;重视和加强移民安置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采取综合措施努力做好小水电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快研究、制定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努力进行科技创新;扩大公众参与,强化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7.
洮河受上游水电开发的影响,泥沙年内分配趋于均匀,年内变化幅度减小,集中度降低.该研究结论将会为洮河流域综合治理和上游甘南草原森林区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大渡河上游猴子岩工程河段评价结果分析可知,水电开发和环境保护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应该是维持鱼类生存环境的完整性和水生生物多样性、生态流量研究、水温影响减缓措施等,但评价结果反映出该河段的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仍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对猴子岩工程河段水生态健康评价研究只是一次探索,今后仍需加强对该指标体系的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9.
崔磊  宋晓彦  任远  冯磊 《水力发电》2023,(11):32-35
我国正处于常规水电有序推进和抽水蓄能电站加速发展的阶段,为适应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对水电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提出的新要求,以水电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已开发水电项目水土保持典型措施及成熟技术进行分析,总结了弃渣场选址防护、高陡边坡生态修复、干热与高寒区域植被恢复3类典型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实践技术经验,提出了加强高寒区生态修复技术研发、高陡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抽水蓄能电站生态建设等工作展望,为今后水电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经验借鉴及技术措施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10.
崔磊  顾洪宾  高繁 《水力发电》2022,48(1):1-4,129
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后,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金沙江水电开发的先决条件。为此,分析了金沙江水电开发利用自然河段的情况,研究了水电开发利用金沙江自然河段的演变发展及后续趋势,总结了水电规划建设过程中减少开发对自然河段影响的对策措施,并提出了有关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介绍了云南中小河流水能资源开发规划工作开展情况。云南围绕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开发保护并重,突出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为国家政策扶持的小水电项目提供规划依据。规划通过全面系统摸底调查,优选规划对象,加强指导督促,统筹考虑了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优化了河段的梯级规划开发方案,规范了农村水电开发的重点和布局,为今后水能规划管理及制度建设提供依据,对云南进一步加强水能资源的开发管理,着力打造民生水电、平安水电、绿色水电、和谐水电,推进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上游青海境内水沙来源及组成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上游青海境内是青海省工、农、牧、渔业生产基地,也是国家列入重点开发的水电基地之一,在青海省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黄河下游断流的日益严重,作为黄河水量主要供给地的青海境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利用黄河上游青海境内主要水文测站的资料,对境内水少来源及组成进行了分析,认为黄河上游青海境内面积只占黄河流域面积的23.4%,而径流量占47.5%,输沙量只占3.86  相似文献   

13.
高寒区独特复杂水问题的关键成因是"人地争水"和"人水争地"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亟需创新水土资源联合调配理论与方法。在传统方法基础上,系统梳理了高寒区水土矛盾及其成因,提出水土资源内涵,剖析水土资源的相互作用机理;构建高寒区水土资源联合调配的技术框架,并详细阐述高寒区复合系统生态需水过程评价与整合、基于水的生态服务功能的坡面系统用地评价、基于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的河道系统用地评价、基于低碳发展模式的高寒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面向水安全及生态安全的高寒区水土资源联合调配等关键技术。高寒区水土资源联合调配技术将为山水林田湖生命体维系、生态用地红线确定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高强度人类开发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生物多样性评价是重要的发展趋势.本文总结分析了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评价程序以及水利水电工程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探讨如何在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为水利水电开发建设提供决策支持,从根本上实现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琴  肖昌虎  李庆航 《人民长江》2013,44(10):32-36
按照“在保护中促进开发,在开发中落实保护”的原则,根据长江上游干流河段水能资源开发、干流岸线利用和干流采砂等功能分区成果,结合近20年来的治江规划工作实践,对《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中梯级开发方案和开发任务进行了复核调整。在规划修编中,增加了上游干流各河段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明确了主要防洪水库防洪库容的设置及重点区域水资源配置等问题,在充分协调水电开发和环境保护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各河段相应的规划方案。调整后的规划方案符合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及流域总体规划布局,兼顾了各河段治理开发与保护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对黄河上游最大水电项目——拉西瓦水电站的正式立项建设,国家在黄河上游已建、在建的大中型水电站已达12座,总装机容量为12.35Gw,占黄河上游水电可开发容量的72%。其中装机容量GW以上的电站有5座。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快黄河上游水电资源的综合开发并探讨开发的改革措施,以便促进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和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联合组织了黄河上游水电经济开发综合考察团。考察团由有关专家、教授、记者、水利水电工作者和青、甘、宁三省(区)代表共四十六人组成。 我院受水电部水电总局的委托,为这次考察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技术资料,考察的日程安排和组织等方面作了充分的准备,受到了各方面代表的赞扬。  相似文献   

18.
《四川水力发电》2011,(5):122-122
2011年7月2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一期)构建技术与示范》之课题《水电能源基地建设对西南生态安全影响评估技术与示范》启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课题承担单位云南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公司、清华大学、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等单位研究人员共1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9.
何林 《四川水力发电》2011,30(Z1):71-74
介绍了水电工程建设对环境保护的不利影响,分析了水电工程建设"三同时"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环境保护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了加强环境保护的对策,为我国科学开发水电资源,建设生态水电、和谐水电,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保护黄河长治久安"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新形势下,为了保护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筑牢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屏障,助推黄河上游河源地区的高质量发展,结合黄河干流四川段的防洪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该河段防洪治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