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光致变色化合物螺萘并吡喃的合成及光谱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萘酚、苯肼和3-甲基-2-丁酮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含萘环螺吡喃类光致变色化合物:1,3,3-三甲基吲哚啉螺萘并吡喃,通过1H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了它的分子结构,利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目标化合物的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进行了研究,初步探索了目标产物的光致变色性能。吸收光谱结果表明,目标分子(闭环体)的二氯甲烷溶液(1×10-4mol/L)在可见光区基本无吸收而呈现无色,但经254 nm的紫外光照射后其开环体在480 nm处有较强的吸收而呈现红色(A=1.1),停止紫外光照射溶液恢复为无色,显示了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能;发光光谱结果显示,目标分子经紫外光激发后其开环体在433 nm处有较强的蓝光发射。  相似文献   

2.
雷振友 《辽宁化工》2008,37(6):385-387
报道了3-甲基-1-对氯苯氧基-9,10-蒽醌的合成、表征及其光致变色性,并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确定了结构.其紫外光谱图在389,312 nm处有2个等吸光点,有特征吸收单峰出现在482 nm处,其峰型有向双峰变化的趋势.由于苯氧基有吸电子取代基氯,导致其光致变色效果一般,但从紫外光谱图来看,其光致变色性还是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郭冬晴  马洪伟  李婷  程奥华 《化学与粘合》2020,42(4):262-264,311
以1-苯基-3-甲基-4-己酰基-吡唑啉酮-5为母体,设计合成出4-己酰基吡唑啉酮缩苯胺席夫碱(HQ),通过非水溶剂法将4-己酰基吡唑啉酮缩苯胺席夫碱(HQ)与金属盐Ni反应成功合成金属配合物,应用光学检测仪对HQ与金属配合物进行性能表征。红外光谱中发现,在510cm-1处有O-Ni键生成,佐证配合物配位成功;在紫外光谱中,席夫碱-镍配合物的最强吸收波长出现在306nm处;通过荧光谱图可以找到金属配合物的最强激发波长是245nm,最强发射波长是349nm。实验数据为研究席夫碱在更多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别使用水杨醛和2-羟基-1-萘甲醛与2-巯基-3-氨基吡啶反应得到了希夫碱配体L1、L2,在三乙胺和三氟化硼乙醚的反应条件下得到了2-(2′-羟基苯基)吡啶并噻唑配体L3和氟硼化合物B1、B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L3和B1的晶体结构。2-(2′-羟基苯基)吡啶并噻唑类化合物(简称HPT)是一类具有激发态质子转移(ESIPT)效应的有机分子,本文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稳态荧光光谱研究了溶剂极性对ESIPT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蒋蕻 《广州化工》2013,(14):96-97
以6-氯-5,12-萘并萘醌为起始原料,合成了6-(4-甲基苯氧基)-5,12-萘并萘醌,通过元素分析、IR、1H NMR和EI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6-(4-甲基苯氧基)-5,12-萘并萘醌可以发生类似于苯氧基萘并萘醌的光异构化反应,trans-form的最大吸收峰出现在396 nm处,而ana-form在453 nm和482 nm处显示出特征双峰,并且在341、365和406 nm处有三个等吸光点。  相似文献   

6.
2-羟基-1-萘甲醛简称HNA,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合成中间体,在金属络合染料,织物,油墨,橡胶用甲亚胺染料及荧光增白剂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传统合成方法主要有Duff法,Gattermann法和Reimer-Tiemann法等。本文在微波加热条件下,以磷酸代替浓硫酸作催化剂催化2-萘酚与六次甲基四胺反应合成了2-羟基-1-萘甲醛,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方案探讨合成2-羟基-1-萘甲醛的最佳工艺条件,获得最佳反应条件:反应物摩尔比2-萘酚:六次甲基四胺1∶1.3,反应时间5分钟,催化剂磷酸3 mL,微波功率500W,平均产率可以达到76.21%。  相似文献   

7.
以合成的水杨醛缩2-氨甲基吡啶席夫碱钼配合物([MoO_2(L_1)(EtOH)])、邻羟基苯乙酮缩2-氨甲基吡啶席夫碱钼配合物([MoO_2(L_2)(EtOH)])、2-吡啶甲醛缩邻氨基酚席夫碱钼配合物([MoO_2(L_3)(EtOH)])为催化剂,研究了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作氧化剂时3种配合物在制备环氧环己烷中的催化活性。3种席夫碱配合物中[MoO_2(L_3)(EtOH)]的催化活性最高。详细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催化剂用量、氧化剂用量对环己烯转化率、环氧产物选择性的影响,筛选出了席夫碱钼催化剂最佳的反应条件:70℃,10 mg[MoO_2(L_3)(EtOH)],n(环己烯)∶n(叔丁基过氧化氢)=1∶2,反应5 h,环己烯的转化率为77.2%,环氧环己烷选择性99%,产率为77.2%。催化剂重复使用性实验表明,该席夫碱配合物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2-羟基-1-萘甲醛缩2,6-二氨基吡啶席夫碱配体L,与硝酸钍反应,生成配合物ThL,研究了配体L和配合物ThL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配体L和配合物ThL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配合物ThL的抑菌活性好于配体L,最佳抑菌活性浓度是5 mmol/L。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系列偶氮羟基卟啉-噁二唑化合物,通过1HNMR,FAB-MS,IR,UV-Vis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核磁氢谱中远低场处(δ:13.0-16.0)醌腙体上亚胺基质子的出现及原料羟基卟啉羟基质子的消失表明,这些偶氮羟基卟啉-噁二唑化合物中存在着偶氮体和醌腙体的互变异构;红外光谱中1 725 cm-1附近CO强吸收的出现及3 400 cm-1附近的羟基伸缩振动峰的几乎消失表明,两种异构体中以醌腙异构占绝对优势。对合成化合物进行了光谱性能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基态下,分子中噁二唑基团与卟啉基团相对独立,没有相互作用;而在激发态下,卟啉-噁二唑分子内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该文报道了4种化合物的瞬态吸收光谱,为进一步研究卟啉-噁二唑分子激发态行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非水溶剂中合成了3种基于1-苯基-3-甲基-4-萘乙酰基-5-吡唑啉酮(PMNAP)缩胺类新型席夫碱及其铜配合物。由元素分析、络合滴定法、质谱和摩尔电导值推测出配合物的组成为CuL2[L=L1,L2,L3],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核磁共振氢谱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在测试条件下,3种新配体均以酮式和烯醇式结构共存,配位时酮式可能转化为烯醇式结构按去质子的方式以烯醇负离子的O和亚胺基上的N与铜中心离子配位,配合物的配位数均为4。  相似文献   

11.
《精细化工中间体》2006,36(6):72-72
1-(4-氯苯胺基)-4-(4-甲基吡啶基)-2,3-二氮杂萘的合成方法与应用,属于血管生成抑制剂抗肿瘤药物合成技术领域。该化合物是以苯酞为原料,与甲醛吡啶反应得到中间体3-羟基-2-(4-吡啶基)1-茚,再在水合肼中经扩环反应得到另一中间体4-(4-吡啶基)甲基-2H-1-2,3-二氮杂萘,最后与对氯  相似文献   

12.
郑敏燕  杜帅  李学超  李宏艳  刘姣 《陕西化工》2014,(4):613-615,620
对氨基苯甲醛、亚硝酸钠在盐酸条件下完成重氮化反应,再与苯酚偶合,生成对羟基偶氮苯甲醛,GC/MS测定产品纯度97.4%。氯仿溶剂中,对羟基偶氮苯甲醛特征吸收波长为359 nm和241 nm,摩尔消光系数分别为23 572,8 270 L/(mol·cm)。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359 nm吸收峰强度逐渐降低,241 nm吸收峰强度逐渐增强,停止紫外照射,则两吸收峰强度逐渐恢复原状,证实对羟基偶氮苯甲醛具备反式构型和顺式构型之间的光致变色特性,其光致变色动力学过程表现为一级反应,速率常数2.99×10^-3min^-1。  相似文献   

13.
以2-氨基5-甲基吡啶为原料,经重氮化、N-溴代丁二酰亚胺溴化、水解等几步反应制得了2-溴-5-吡啶甲醛,总收率达到40%。  相似文献   

14.
以1,6-己二醇、2,4-二羟基苯甲醛和罗丹明B为原料,设计合成了含罗丹明结构的单体M1,其结构经~1H NMR和质谱表征。利用紫外光谱研究了M1在Ni~(2+)离子存在下的光致变色效应。结果表明:M1-Ni~(2+)溶液有弱的可见吸收呈浅红色,经365 nm紫外光照射后,转为深红色并在551 nm产生强的吸收。停止照射后溶液又能转变为浅红色,具有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以荧光素为原料经氯化、氨解、烷基化反应合成了性能优良的热敏品染料3’-[辛基(2-甲基苯基)胺基]-6’-(2-甲基苯基)胺基-螺[异苯并呋喃-1 (3H),9’-[9H]呫吨-3-酮,确定了最佳的合成路线,最终产品含量≥97%,在波长550nm处吸收值≤0.1.  相似文献   

16.
以苯偶酰、4-硝基邻苯二胺及吡啶-2-甲醛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席夫碱化合物6-(2-吡啶亚氨基)-2,3-二苯基喹喔啉(QPXF)。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仪、稳态/瞬态荧光光谱和热重分析仪,研究了目标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光物理性能和热稳定性。采用浇铸成膜法制备具有紫外屏蔽功能的聚乙烯醇缩丁醛(PVB)/QPXF和聚氯乙烯(PVC)/QPXF复合膜。结果表明,QPXF在265 nm和370 nm附近有强紫外吸收。随着QPXF含量的增加,复合膜紫外屏蔽性能提高,当QPXF在PVB及PVC中添加量为1%时,两者在300 nm处的透过率均小于1%,屏蔽率均超过95%;在360 nm处的透过率为4.5%和5.3%,屏蔽率分别为94%和87%,表现出良好的紫外屏蔽性能。  相似文献   

17.
9′-取代吲哚啉螺噁嗪衍生物的合成与光谱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2个9′-羟基吲哚啉螺萘并(口恶)嗪衍生物(Ⅰa、Ⅰb),进一步以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为脱水剂、4-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合成了2个9′-丙烯酰氧基吲哚啉螺萘并(口恶)嗪衍生物(Ⅲa,Ⅲb)和2个9′-(α-呋喃丙烯酰氧基)吲哚啉螺萘并(口恶)嗪衍生物(Ⅴa,Ⅴb).通过元素分析、1HNMR和I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将化合物Ⅲa的乙醇溶液浸渍在脱脂棉上,经太阳光照射由无色变为蓝色;当脱脂棉移至阴暗处后,蓝色慢慢变淡消失.光致变色过程循环50次无异常发生,显示出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以6-氯-5,12-萘并萘醌为起始原料,合成了9-(4-甲基苯氧基)-并四苯[5,6-bc]吡喃-2,8-二酮,通过元素分析、IR、1H NMR和EI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9-(4-甲基苯氧基)-并四苯[5,6-bc]吡喃-2,8-二酮可以发生类似于苯氧基萘并萘醌的光异构化反应,trans-form的最大吸收峰出现在422 nm处,而ana-form在490 nm和524 nm处显示出特征双峰。  相似文献   

19.
以对硝基苯胺、亚硝酸钠、2,5-二甲基苯酚和正溴丁烷为原料,采用重氮-偶合反应方法,合成了一种含偶氮基团的非线性生色团有机分子:1-正-丁氧基-2,5-二甲基-4-(4′-硝基苯基偶氮)苯。分别用FTIR、UV-vis和XRD对其化学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红外光谱图中2 930、2 860 cm-1处出现的—C4H9特征吸收峰和紫外光谱中400 nm左右出现的峰是—N N—特征吸收峰,表明1-正-丁氧基-2,5-二甲基-4-(4′-硝基苯基偶氮)苯已成功合成。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1-正-丁氧基-2,5-二甲基-4-(4′-硝基苯基偶氮)苯为液晶分子。该生色团分子的成功合成为研究高性能聚合物光折变材料体系提供了良好助剂。  相似文献   

20.
黄家骏  董晓雯  潘庆谊  程知萱 《精细化工》2007,24(7):625-628,661
用溶胶-凝胶法将杂多化合物镶嵌于新颖的C—Si—O—Ti网络复合体系,并通过旋涂法将其制成薄膜。采用IR,XRD和TG-DSC等方法对薄膜进行了结构表征,用UV-vis和ESR光谱对薄膜的光致变色性能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复合薄膜在紫外光照射前为无色,经光照后逐渐变为深蓝色,在可见光区500和725 nm处出现特征吸收峰。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吸收峰的强度有所增长,87 min时达到吸光饱和。避光静置3 h后吸收峰完全消失,薄膜从蓝色变为无色,复合薄膜表现出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光致变色性能。这一新颖的复合体系的形成,为进一步开拓同时具有光致变色和光催化复合性能的多功能材料提供了参考。该研究工作的新颖性,得到上海大学情报研究所2007年2月6日出具的第2007021000-001号《科技查新报告》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