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奇伟  余建民  陈景 《贵金属》2002,23(3):31-34
研究了碱性硼氢化钠(SBH)和酸性硫脲(Tu)从磷酸三丁酯(TBP)-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正十二烷载金(C12H26)有机相中反萃金,考察了平衡时间,pH值,反萃剂用量(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反萃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BH和Tu对Au均有较高反萃率,可顺利实现Au的反萃。  相似文献   

2.
用硫氰酸钾从季铵盐载金有机相中反萃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应用硫氰权钾从CTAB-30%TBP(或30%正辛醇)-磺化煤油萃Au(Ⅰ)体系载金有机相的反萃取,以及反萃后的有机相的重复利用等,研究结果表明,应用3mol/LKSCN能够将载金有机相中(浓度为3g/LAu)90%左右的Au反萃入水相,3级反萃率接近100%,有机相经过5次循环利用后,对1g/LAu溶液的萃取率基本无变化,反萃入水相中的Au可能用NaBH4还原回收。  相似文献   

3.
从碱性氰化液萃金有机相中反萃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项军  陈景 《贵金属》2002,23(2):47-52
在碱性氰化液提金工艺中,溶剂萃取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反萃取是溶剂萃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金的反萃技术还没有比较满意的解决方法,这也是Au(I)溶剂萃取未能工业化应用的一个主要原因。本文对从碱性氰化液萃金有机相的各以萃方法进行了总结,主要方法有NaOH反萃法、降低离子强度反萃法、电沉积法、配体交换反萃法、阴离子交换反萃法等。  相似文献   

4.
理论分析和实验论证的结果表明,以硫脲作为反萃取剂,在酸性条件下,从季铵盐负载有机相中反萃金、银、铜具有很好的指标。负载有机相经两段共5级的逆流反萃,金、银、铜的反萃率达99.8%以上,并用分段反萃取,可达到金和银、铜的基本分离。用电沉积法提取金属元素后的硫脲盐酸溶液可循环使用。本研究解决了季铵盐作为优良的萃取剂,但难以反萃取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合成亚砜MSO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路  古国榜  李耀威 《贵金属》2004,25(3):6-10
合成亚砜MSO可以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金,加入高碳醇P后能显著改善MSO对金的萃取性能。含45%(V/V)的P和1.3mol/LMSO的有机相能快速萃取金,其萃取率>94%;硫代硫酸钠能高效率地反萃金,40g/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在相比A/O=1时一次反萃率>97%。  相似文献   

6.
CTAB-TBP体系载金有机相中金(Ⅰ)的转化还原反萃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先转化后还原的方法对CTAB-30%TBP载金有机相进行了反萃取研究,并以198Au作为示踪剂对有机相和水相中的Au(Ⅰ)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 用浓度为5.90 mol/L盐酸与载金有机相在带冷凝管的烧瓶中加热2 h后, 载金有机相中33%左右的Au(Ⅰ)沉淀为金片析出, 其余67%的Au(Ⅰ)可能以(AuCl2)- 或(Au(Cl)4)-的氯配离子形式存在, 被转化后的载金有机相可以用亚硫酸钠或草酸铵等直接还原, 总反萃率可接近于100%.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鼓泡油膜萃取法处理氰化提金废水的新方法。结果表明:鼓泡油膜萃取法不仅可回收废水中高浓度的铜,还可经济回收极低浓度的金。废水中铜的脱除率达99%,金的萃取率达99%,氰根脱除率达91.9%。萃余液可返回选矿工艺重复利用,实现含氰废水的零排放。负载有机相经酸性硫脲反萃后可循环使用。采用锌粉置换法回收硫脲反萃余液中的金和铜。锌粉置换渣采用稀酸溶解法可实现金和铜的分离。金的总回收率达98.06%,铜的总回收率达94.74%。锌粉置换后液可制备硫化锌产品,锌回收率达96%。该工艺成本低,绿色环保,具有潜在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8.
金的新萃取剂—(2-乙基己基)-乙基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标题的萃取剂,以1,2-二氯乙烷及环己烷为稀释剂及异戊醇为添加剂研究它们对金的萃取及反萃性能。确定各种因素对金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εAu>99%,用氯化钠作反革剂,反萃率为96.9~100%。  相似文献   

9.
对回收废线路板采用"破碎—氧化硫酸法分离贱金属—浸出金—甲基异丁酮溶剂萃取提金—反萃析金"工艺获得海绵金,采用统计学方法及Minitab15软件对甲基异丁酮(MIBK)萃取线路板中金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针对萃金过程,首先采用析因设计法进行5因素2水平的部分析因试验设计,对MIBK萃金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发现相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金萃取率有显著影响,而且相比时间的影响具有正效应,温度具有负效应;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对影响金萃取率的显著因素做进一步的优化,建立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拟合模型,得到最佳的萃取条件:相比0.34,反应时间12.4 min,反应温度28℃,在此条件下金的萃取率可高达96.1%,对MIBK萃金后的有机相用5%的草酸溶液进行反萃还原,得到海绵金。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溴代十六烷基吡啶(CPB)−仲辛醇−磺化煤油体系对氰化提金废水进行处理,主要研究CPB浓度、改性剂占比、pH值、混相时间、相比(O/A)对各金属离子萃取效果的影响及反应机制。研究表明:在85 g/L CPB−仲辛醇(25%,体积分数)−磺化煤油体系,O/A为1:1、pH值为11、混相时间为5 min的条件下,经三级萃取后,氰化废水中总氰(CN_(T))去除率可达到80%以上,铜、锌、铁离子萃取率分别为78.5%、79.4%、58.1%;各金属离子存在竞争萃取现象,萃取优先顺序依次为Zn>Cu>Fe。萃取饱和负载有机相经2.5 mol/L的NH4SCN溶液反萃,O/A为2.5时,铜、锌、铁离子反萃率分别为87.7%、90.3%、85.8%,反萃液中总金属离子浓度可达到7822.8 mg/L,实现了金属氰络合离子的有效富集。萃取过程中金属以金属氰络合离子的形态进入有机相,符合离子缔合原理。  相似文献   

11.
The kinetics of stripping of gold loaded in dibutyl carbito (DBC) organic phase by sodium sulfite was investigated in a Lewis cell. After the stirring speed reached 400 r·min-1, the reaction of gold stripping conformed with the pseudo-first-order reaction. The stripping rate of gold was in direct proportion to interfacial area,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sulfite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cess of stripping gold was controlled by inter-facial chemical reaction, and its activation energy was 36.06 kJ·mol-1. The kinetics equation was put forward for gold stripping by sodium sulfite.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由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钠(EDTMPS)和柠檬酸三铵(C_6H_5O_7(NH_4)_3)组成的复合配位剂,在不同浓度及pH下,对金沉积速率、镀金液稳定性、金镀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方法用化学镀的方法在树脂基体上先预镀覆Cu-Ni-Pd金属层,然后制备金镀层。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复合配位剂浓度及pH对金层沉积速率、镀金液稳定性、结合力、光亮度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不同优化组合镀液配方制备的镀层形貌及成分。结果以镀金沉积速率为评价指标时的最优组合为A_2C_3D_3B_2,以镀液稳定性为评价指标时的最优组合为A_2C_2B_3D_2,以镀层结合力为评价指标时的最优组合为A_2D_2B_2C_2,以镀层光亮度为评价指标时的最优组合为A_3C_1D_2B_2。将4个单一评价指标的最优组合重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EDTA-2Na为15 g/L、EDTMPS为3 g/L、C_6H_5O_7(NH_4)_3为30 g/L、pH为6.0时,镀液稳定性最高,可达6 MTO;镀层沉积速率最快,可达0.0066μm/min;镀层结合力可达5级,光亮度可达1级。结论采用EDTA-2Na、EDTMPS和C_6H_5O_7(NH_4)_3组成的复合配位剂,在适当的pH下能够提高镀层沉积速度及镀液稳定性,改善镀层表面形貌。  相似文献   

13.
Mechanism of extraction of Fe (III) from sulphate solution by primary amine N1923 andstripping of Fe loaded organic phase with dilute H_2SO_4 was investigated. The organic phasewas characterized by FT-IR and photon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The composition of extractedspecies as well as the content of H_2O in organic phase were determined. The dependenceof both the rate of extraction and stripping on the formation of reverse micelle in primaryamine (N1923)system has been confirmed. It is shown that the extraction of Fe(III) by primary amine sulphate may be related to the adduct formation or cation exchange reaction under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H_2SO_4 in aqueous solution.  相似文献   

14.
以HAuCl4·4H2O为前驱体,抗坏血酸(VC)为还原剂,线性聚乙烯亚胺(L-PEI)为表面活性剂在水相中制备了单分散的近球形和片状金粉.采用SEM、XRD和激光粒度分析仪对金粉的形貌、粒径、结晶和分散性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研究了还原剂和金前驱体的摩尔比、L-PEI浓度、温度及反应溶液的pH对近球形和片状金粉的形貌和粒径大小的影响.给出了制备微米级近球形和片状金粉的反应条件,同时也提出了近球形和片状金粉的成核和晶核生长的可能解释.  相似文献   

15.
自组装制备准一维金纳米复合导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得性能优异的微电子材料,通过化学镀和自组装制备了平均直径小于50 nm的准一维金纳米复合导线.通过实验证实了金纳米线的形成机制,即纳米金复合导线是纳米金微粒在巯基化的碳纳米管表面通过自组装而形成的.碳纳米管分别依次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酸(1:4)、LiAlH4、PBr3和NaHS反应,可得到活性基团巯基修饰的碳纳米管.分别用XPS、TEM、XRD等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设计并构建多样的金微纳米结构是实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信号放大的合理途径。利用氯金酸与聚乙二醇(PEG)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出金多孔纳米片。PEG在制备过程中既是包裹剂又是还原剂。该制备方法反应温度比较温和,采用一锅法一步合成工艺,成本效益高且环境友好。所制备的金多孔片尺寸多为微米级,清洗后表面没有有机物污染。EDS分析进一步证实所制备的多孔片结构为金单质。结果表明,金多孔纳米片的形貌可通过反应时间、PEG浓度和金离子浓度等实验参数进行调整。金多孔纳米片制备的拉曼光谱基底具有优异的SERS光谱增强效果,并在检测中表现出良好的重现性。另外,所制备的金纳米多孔片基底实现了有机农药福美双和甲拌磷的快速灵敏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7.
金在高温下可能与石英及硅酸盐类矿物相互作用,导致焙烧后矿石中金回收难度增大。于不同温度(600℃~750℃)和时间(1~4 h)条件下对石英-硫化矿-金粉混合物进行焙烧,考察焙烧渣中金的氰化浸出率。结果表明,高温会活化石英并与金相互作用,导致焙烧渣中的金难以被氰化物浸出。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金原子在石英(101)表面的吸附能为-300.01 kJ/mol,Au-1与石英表面的Si-12距离为0.2264 nm,石英表面Si-12的电子转换到Au-1原子上,布居值和键长数据显示金原子与石英(101)表面的硅原子存在键合作用,印证了焙烧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