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6 毫秒
1.
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U0126对A54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MTT法检测U0126联合X-射线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U0126联合X-射线对A549细胞周期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杂交法检测p-erk蛋白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A549细胞衰老的变化。结果显示,U0126使p-erk蛋白表达下降,能够增加A549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放射增敏比为1.18。单纯使用U0126能明显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诱导G1期细胞阻滞并具有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U0126联合X-射线也能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增强G1期细胞阻滞现象和细胞衰老现象。以上结果表明,U0126能增加A549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及细胞衰老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辐照剂量、贮藏温度、氧气含量和抗氧化剂等影响脂肪氧化因素的研究,揭示了辐照肉脂肪氧化的机理。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可以明显诱导肉的脂肪氧化反应;降低贮藏温度、减少包装中的氧气含量和添加抗氧化剂,对抑制辐照肉的脂肪氧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用脉冲辐射法研究苯丙苷对胸腺嘧啶氧化性羟基加合物的快速修复李雯艳,郑荣梁,贾忠建(兰州大学生物系,兰州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兰州730000)左志华,姜岳,姚思德,林念芸(中国科学院辐射化学开放实验室,上海原子核所,上海201800)从中草药马先蒿中提...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一个测定脂质过氧化(Lipid peroxidation,LPO)的化学发光体系,测试某些抗氧化剂清除脂自由基的活性。取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质加入到测量管中,再加入鲁米诺及双重蒸馏水,放入预恒温箱中37℃预温育0.5h,取出并加入启动剂AAPH{2,2'-axobis(2-amidinopropane)dihydrochloride},立即放入预先温度设至38-39℃的生化发光测量仪中,用T-2程序测定每6s钏的脉冲数(CP6s),连续测定,观察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CL)的动力学变化和是否产生脂质过氧化,随后加入各类抗氧化剂,根据实际需要,选其某一次的CL强度作为评判指标。建立了一个应用鲁米诺化学发光法测定脂质过氧化的体系并对比了多种抗氧化剂的活性。结果发现,Vit.C、茶多酚(EGCG)、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皆有抑制L,即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该方法是一种快速、灵敏、简便的测定脂质过氧化及筛选抗氧化剂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用改良的硫代巴比妥酸(TBA)荧光法测定受照人血淋巴细胞中LPO值,从LPO水平上观察4种不同类型的抗氧化剂对~(60)Coγ线辐照所致的离体淋巴细胞的辐射防护效应。实验结果表明:(1)补加外源性抗氧化剂对辐射所致的细胞膜的LPO损伤的防护效应有显著影响;(2)4种抗氧化剂的辐射防护效果的强弱顺序为SOD>VE>VC、Se~(4 );(3)淋巴细胞的辐射防护效应不仅与细胞种类、照射剂量有关,还与抗氧化剂品质,用药浓度和预处理过程及监测时间的选择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用改良的硫代巴比妥酸(TBA)荧光法测定受照人血淋巴细胞中LPO值,从LPO水平上观察4种不同类型的抗氧化剂对~(60)Coγ线辐照所致的离体淋巴细胞的辐射防护效应。实验结果表明:(1)补加外源性抗氧化剂对辐射所致的细胞膜的LPO损伤的防护效应有显著影响;(2)4种抗氧化剂的辐射防护效果的强弱顺序为SOD>VE>VC、Se~(4 );(3)淋巴细胞的辐 射防护效应不仅与细胞种类、照射剂量有关,还与抗氧化剂品质、用药浓度和预处理过程及监测时间的选择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的产生和检测过氧亚硝基的化学发光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产生和消除过氧亚硝基(Peroxynitrite anion,ONOO^-)是自由基生物学和医学的一项紧迫任务。为此,建立了一种新的产生和检测ONOO^-的化学发光体系,并评估了检测的最佳条件。该方法为:10mmol/L羟胺与0.5mol,LNaOH、1m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Disodium 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ate,EDTA)反应产生ONOO^-,随后用MnO2粉末过滤反应液以除去H2O2,然后在测量管内加入100μL抗氧化剂和860μL0.Imol/L的碳酸盐缓冲液(pH10),再加入40μL过滤后的ONOO^-反应液、混匀、延迟10s,测10s化学发光强度。以抗氧化剂茶多酚、抗坏血酸、芦丁和黄芩苷作清除ONOO^-的实验。结果表明,本体系是一种灵敏价廉、可靠易行的筛选ONOO^-清除剂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辐射诱导冷却肉脂肪氧化机理与抑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辐照剂量、贮藏效应、氧气含量和抗氧化剂等因素对辐照冷却肉脂肪氧化的影响,提出了抑制辐照冷却肉脂肪氧化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辐照冷却肉的过氧化值与辐照剂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先升后降;在包装实验中,真空包装和无氧包装(N2+CO2)可以咀显降低贮藏期间辐照冷却肉的过氧化值和TBARS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添加抗氧化剂后,辐照冷却肉的脂肪氧化明显降低,其过氧化值和TBARS值在贮藏期间不超过3meq/kg和0.4mgMDA/kg,而对照达到29meq/kg和1.13mgMDA/kg,其中抗氧化剂茶多酚和维生素E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γ-射线辐照L-02细胞建立辐射损伤模型,用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对其进行处理。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实验观察黄芪甲苷对辐照后L-02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生长曲线观察黄芪甲苷对L-02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WST-1法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微板法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DCFH-DA法检测活性氧(ROS)含量。结果表明:终浓度为80μg/m L以下的黄芪甲苷对L-02细胞增殖无影响;辐照后细胞存活率随受照剂量增大而降低,随辐照后时间增长而降低;黄芪甲苷能够提高辐射损伤后L-02细胞的增殖能力,抑制辐射所致的胞内ROS和MDA含量升高,同时使胞内SOD和GSH活力有所恢复。推测黄芪甲苷可能是通过清除L-02细胞内的自由基降低γ-射线诱发的氧化损伤发挥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对肺癌A549细胞的毒性;克隆形成实验测定白藜芦醇对A549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彗星实验)检测细胞DNA受损情况;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白藜芦醇与辐射联合作用对抑制凋亡蛋白Survivin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对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随着白藜芦醇浓度升高及时间延长而增加:白藜芦醇与辐射联合作用可以明显增加辐射所致A549细胞的DNA损伤(p〈0.05),并降低克隆形成率及抑制凋亡蛋白Survivin的表达。表明白藜芦醇对A549细胞具有放射增敏作用,且放射增敏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Survivin蛋白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应用鲁米诺化学发光法测定脂质过氢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个测定脂质过氧化(Lipid peroxidation,LPO)的化学发光体系,测试某些抗氧化剂消除脂自由基的活性。取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质加入到测量管中,再加入鲁米诺及双重蒸馏水,放入预恒温箱中37℃预温育0.5h,取出并加入启动剂AAPH{2,2’-azobis(2-amjdinopropane)dihydrochloride},立即放入预先温度设至38-39℃的生化发光测量仪中,用T-2程序测定每6s钟的脉冲数(CP6s),连续测定,观察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CL)的动力学变化和是否产生脂质过氧化,随后加入各类抗氧化剂,根据实际需要,选其某一次的CL强度作为评判指标。建立了一个应用鲁米诺化学发光法测定脂质过氧化的体系并对比了多种抗氧化剂的活性。结果发现,Vit.C、茶多酚(EGCG)、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皆有抑CL,即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该方法是一种快速、灵敏、简便的测定脂质过氧化及筛选抗氧化剂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红景天苷的碘标记及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31碘标记红景天苷以探索红景天苷在神经母细胞(SH-SY5Y)中的摄取及在小鼠体内的代谢分布.采用氯胺-T法对红景天苷进行131碘标记;以聚酰胺薄膜为支持介质、V三氯甲烷:V甲醇:V丙酮:V水=6:3:1:1的下层液为展开剂,测定标记率及标记物放化纯;分析神经母细胞SH-SY5Y及肿瘤细胞MCF-7对131I-红景天苷的摄取;KM小鼠尾静脉注射131I-红景天苷(1.85 MBq/只,n=5),于5、10、30、60、120、240 min分别取心、肝、肺、肾、脾、肌、骨、脑、肠、血,称重、计数,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结果表明,131I-红景天苷标记率达98%,其放化纯在1、4、20 d分别为98.5%、97.3%、97.1%;SH-SY5Y对131I-红景天苷基本无摄取,在0.5-4 h内摄取维持在0.035%左右,而MCF-7则为0.1%;131I-红景天苷在体内主要通过肝代谢、肾排泄,其中肝和肾5 min%ID/g组织分别为7.71%和11.32%,4 h则分别下降为0.36%和0.3%;血液中清除也较快,5 min时为6.41%,4 h为0.35%;在脑中虽分布较少,但清除较慢,5 min时为0.27%,4 h为0.11%;在心、肺、脾、肌、骨及肠中分布不多.结论是,碘标红景天苷标记率高,标记物稳定;神经母细胞对131I-红景天苷基本无摄取.  相似文献   

13.
自由基在辐射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应用抗氧化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清除自由基,从而减轻辐射损伤。该研究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照后小鼠组织和血清中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MDA的含量变化,以此来研究其剂量效应关系,以及抗氧化剂Vit E和DMSO对照后小鼠的保护作用,探讨抗氧化剂在临床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1)3.0Gy照后12~24小时,MDA含量最高,然后逐渐下降;(2)MDA随照射剂量的增大而增高,即MDA可很好地反映机体损伤情况;(3)Vit E和DMSO都能明显地降低照后小鼠体内MDA的水平,DMSO的作用大于Vit E,两者的最佳用量分别为:10mg/g体重和0.25mg/g体重;(4)DMSO和Vit E联合应用,其防护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211)At由我校1.2m回旋加速器通过核反应~(209)Bi(α,2n)~(211)At生产,实验中所用~(211)At为离子态Na~(211)At和~(211)At-Te胶体。本文运用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Na~(211)At(18.5—370kBq/ml)或~(211)At-Te胶体(18.5—222kBq/ml)都能程度不等地抑制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对胸苷和尿苷的摄取,从而抑制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的DNA和RNA的合成;若先用Na~(211)At与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作用3h,然后洗去~(211)At,再观察其对嘧啶核苷摄取的影响,发现~(211)At对核苷转运的抑制是不可逆的;此实验还揭示了~(211)At与艾氏腹水癌细胞作用的动力学过程。总之,本文实验结果对~(211)At治癌作用及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为进一步进行~(211)At药物和药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IV)对肝细胞放射损伤防护的机制。以γ射线照射L-02细胞建立辐射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黄芪甲苷组(80μg/mL)、照射组(4 Gy)、黄芪甲苷+照射组(80μg/mL+4Gy),于照射前12 h更换含有黄芪甲苷浓度为80μg/mL的培养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黄芪甲苷对照后L-02细胞早期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以罗丹明123荧光探针检测黄芪甲苷对照后L-0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的影响;免疫荧光法观察γH2AX焦点数;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Nrf2、HO-1、NQO1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显示:照后细胞凋亡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黄芪甲苷能有效的缓解电离辐射引起的细胞G2期阻滞;黄芪甲苷+照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均高于照射组;黄芪甲苷+照射组γH2AX焦点数明显少于照射组;照射组细胞内Nrf2、HO-1及NQO1表达升高,黄芪甲苷+照射组Nrf2、HO-1及NQO1表达则是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降低。综上可知,黄芪甲苷对L-02细胞具有辐射损伤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Nrf2途径来减轻电离辐射所致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谷胱甘肽含量同肿瘤辐射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从细胞和动物水平研究射线对肿瘤细胞中谷胱苷肽(GSH)合成的影响,分析GSH含量同肿瘤辐射敏感性的相关性;评价GSH合成抑制剂-丁胱亚磺酰亚胺(BSO)的辐射增敏效果,探讨以外周血单核细胞中GSH含量监测肿瘤患者对射线敏感性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射线可以引起肿瘤细胞中GSH含量的升高,抑制肿瘤组织中GSH的合成,可以显著增强肿瘤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外周血单核细胞和肿瘤中GSH含量变化一致且与肿瘤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胡雅儿  张乃钲  李爱民  夏宗勤 《核技术》2006,29(10):773-776
[35S]-甲硫氨酸掺入法测定细胞Aβ分泌速率,观察知母活性成分ZMS和黄芪活性成分AST和HT,及两药合用对Aβ生成速率的影响.用[35S]-甲硫氨酸标记转染APP695基因的细胞,所获细胞上清以Aβ22-35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共沉淀,结合Western印迹法,以配对对照(加载体)的Aβ条带灰度值为l,计算各用药组灰度的相对强度.本方法能稳定地测到细胞在24-72 h内分泌的Aβ量,同一受试样品在不同批实验中的变异(CV)在17%-32%之间.在培养液中中药活性成分的浓度为1×l0-5mo1/L时,受试物质中AST及ZMs AST合用对Aβ的分泌速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另两种受试物则无作用.黄芪活性成分AsT有抑制Aβ分泌的作用,ZMs与AST两药合用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光镜、免疫酶联吸附实验、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等方法,观察了小鼠受8Gy^60Co γ射线全身1次性照射后,肠道粘膜免疫功能损伤机理及其调控的措施。结果表明,射线可直接损伤肠道淋巴细胞,导致肠道固有层中分泌免疫球蛋白A的浆细胞数量减少。同时,射线还能抑制肠道淋巴组织中调控免疫球蛋白M型B淋巴细胞向免疫球蛋白A型B淋巴细胞转化的白细胞介素-4基因表达,使分泌免疫球蛋白A的细胞进一步减少,从而使小肠粘液中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含量明显减少。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调控后,肠道固有层中浆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提高粘液中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对放射损伤后肠道粘膜免疫功能的恢复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同位素》2020,(3)
为优化新型显像剂[~(18)F]-苯丙氟硼酸的放射标记工艺及初步临床应用,本研究以苯丙氟硼酸为底物,采用同位素交换方法直接标记,实验组以pH=2的NaCl溶液为~(18)F~-的淋洗液,以Sep-Park Light Al_2O_3柱为纯化柱;对照组以K_(2.2.2)/K_2CO_3溶液为淋洗液,以Sep-Park Light C_(18)柱为纯化柱。产物质控完成后用胶质瘤细胞系U87 MG进行特异性细胞摄取实验,并对健康志愿者进行PET/CT显像。结果表明:实验组产率和放化纯度分别是(10.26±0.42)%和大于99%,对照组产率和放化纯度分别为(4.16±0.26)%和大于99%,对照组产品溶液K_(2.2.2)残留量大于50 mg/L。细胞摄取实验中实验组计数率为(9.6±1.5)/min~(-1),阻断组计数率为(7.5±1.1)/min~(-1),游离~(18)F对照组计数率为(4.4±0.9)/min~(-1)。健康志愿者PET显像结果提示,该显像剂在体内血液中清除很快,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脑等其他脏器均无明显摄取。结果显示,改良[~(18)F]-苯丙氟硼酸的标记方法不仅产率明显高于传统标记方法,质控检测项目以及检测结果也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此外,较好的细胞摄取率和体内分布也提示该显像剂有可能成为诊断脑胶质瘤等肿瘤疾病的良好显像剂。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代出现了微秒级脉冲辐解技术,开始了快速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其重要发现之一是溶剂化电子,它证实了人们早先的推测,并极大地促进了化学反应机理研究.随着加速器与电子学技术的发展,随后出现了纳秒、皮秒与飞秒级脉冲辐解装置.虽然纳秒时间分辨仍然是研究凝聚态化学反应机理的有效的手段,但在观察更快的化学反应和过程时,如超激发态、分子分裂和分子内电荷传递等过程,必须借助更快的时间分辨研究.我所于1990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纳秒级电子脉冲辐解装置,基于加速器技术与动态化学研究的良好基础,我所正在研制皮秒脉冲电子束装置,以将我国的脉冲辐解时间分辨研究推进到皮秒级水平,推动我国在自由基生物学、环境科学、高分子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相关研究.生物体在呼吸和代谢过程都会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OS),同时电离辐射、紫外线及致癌物质等也会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产生活性氧自由基.体内一定浓度的自由基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但过多的自由基,会攻击生物膜的不饱和脂肪酸,引起膜脂质过氧化反应;或攻击蛋白质引起其结构与构象的改变,造成肽链断裂、聚合与交联;或攻击DNA,造成其永久性损伤.这些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导致细胞功能的紊乱,导致细胞的衰老、畸变及死亡,是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的祸首.随着人体年龄的增加,体内修复酶的活性不断下降,细胞中DNA氧化性损伤增多,受损伤的DNA不断积累,使人体患癌症的可能迅速上升(研究表明,癌症的发病率与年龄的4次方成正比).天然抗氧化剂是一类单电子氧化还原电位很低的活性物质,可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又可通过电荷转移反应修复被氧化的DNA碱基及脂质过氧自由基等,因而是防止活性氧自由基对生物体损伤的有力措施.以往的研究表明,茶多酚、维生素C等天然抗氧化剂对心脑血管疾病等具有预防和保护作用.我们利用纳秒级脉冲辐解装置对抗氧化剂进行了研究(1)研究抗氧化剂与各种氧化性自由基[1,2].(2)研究抗氧化剂对受损伤的DNA及其碱基的修复过程[3].揭示了抗氧化剂不仅可以通过竞争反应清除体内有害自由基,而且可以对已受损伤的生物分子进行快速修复,减轻有害自由基对生物体的损伤.(3)研究抗氧化剂对受损伤的蛋白质及其氨基酸自由基的修复过程.这些研究为更好地了解和解释抗氧化剂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开展其皮秒级脉冲辐解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