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加坡的公共住房建设解决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其国民的居住难题。然而新加坡在建造住房本身的同时,也注重与之相应的居住环境质量。文章介绍了90年代新加坡通过改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公共住房,来完善居住功能、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居住品质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2.
《规划师》2015,(11)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城乡养老资源严重匮乏的背景下,面向日益突出的社区养老问题,研究以老龄化社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居住空间环境展开评价,总结出社区公共设施的均衡性、外部公共空间环境的品质是影响老年人居住空间环境的主要因素,外部居住空间环境的不均衡性、社区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量"与"质"的缺失是老龄化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在社区"原地养老"模式下,以存量规划为抓手,通过差异化配置城乡养老服务设施、重点完善街道级老年人户外公共空间、集约化配置社区级养老服务设施、整合社区公共空间等策略,最终实现社区养老空间环境的优化提升。  相似文献   

3.
徐鑫 《山西建筑》2007,33(4):48-49
从居住空间多元化和空间品质信息化两方面阐述了旅馆居住空间功能的拓展,并对旅馆公共空间功能的拓展进行了详细介绍,论述了信息时代城市旅馆建筑空间功能的变异,为进行旅馆建筑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新建筑》2016,(5)
街道空间品质对城市形象和公共生活具有重要影响。试图构建"街道空间品质评估—品质变化特征识别—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框架,利用北京市2005—2013年已有建设用地上的居住类土地出让信息,获取其周边多年份的街景图片,用于评价街道品质和空间变化判读。研究发现,样本街道的总体品质偏低,改善比例在10%左右,且多为表面化的整治。微观环境的优化措施尚未体现精细化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推进,人们对乡村公共空间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并趋向多样化,乡村公共空间的更新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本研究从空间多义性的视角下找寻乡村公共空间持续性更新的回应,基于朱家林村的发展背景,从居住功能和附属功能、周边环境的作用方式及相互关系出发,分析朱家林村公共空间的发展需求,以空间多义性的模糊性、过程性、关系性设计原则为理论基础,进而提出了边界消隐、弹性预留和功能融合三种更新策略,为当代乡村公共空间可持续更新提供新的理解视角,助力实现乡村公共空间更新,促进乡村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6.
《规划师》2015,(7)
<正>0引言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居住环境最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承担居民大部分的社会生活和交往活动。公共空间的环境品质体现了当地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与内涵,而一个好的城市公共空间对提升整个城市的竞争力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很多城市都很重视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不时出现大广场、大公园和大水面。然而,公共空间的建设是否成功取决于人的参与和活动的支持,即公共空间因人的活动而变为有意义的场所。要形成这样的空间,需要有规划人员的科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基本概念、新都市主义的背景和原则特征,揭示了我国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公共空间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分析了通过新都市主义的功能混合使用原则、以人为尺度的原则和重视环境与人文原则对提升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居住建设用地面积的紧缩,居住区建设的发展模式将由过去的拆建扩张转变为既有居住建筑更新与户外环境品质的提升。既有居住建筑改造已有一定政策实施并取得一定成效,而作为与建筑息息相关的住区户外环境却因较少受到关注,缺乏系统的改造方法与理论研究,日渐无法满足人民对居住环境质量和性能的需求。居住品质的差异带来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而空间分异又进一步加剧了居住空间品质的劣化。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实地调研,对既有住区户外环境品质劣化现象及本质进行研究,探索户外环境劣化与居住空间分异的关系,探讨户外环境品质劣化的本质原因、动力机制,分析既有住区外环境有价值的保留点,提出相应策略、展望,推动和促进既有住区户外环境改造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郑州市管城区的老旧居住街区在街区环境、道路系统、建筑性能、公共配套、公共空间、街区文化等方面存在的现状问题,提倡以微更新的方式来改善老旧居住街区环境,明确阐述老旧居住街区微更新的可行性与意义,从物质空间、街区环境、结构功能三个方面分析了老旧小区"微更新"的主要策略,并从提高街区环境质量、增加街区结构及功能、优化街区尺度、丰富街区空间感受、优化景观节点、促进邻里交往的角度提出更新策略.将低碳理念与公共空间微更新相结合,提升老旧居住街区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居民总是愿意在优质的环境中活动以满足心理以及生理上的需要,因此为提高居住品质,在既有住区改造和新住区建设过程中,如何营造舒适的公共空间、完善公共服务建设日益受到关注。由于住区中公共行为主要发生于开放空间,而这也是公共服务建设最主要的可利用空间,以之为关注对象,文章运用"ENVI-MET"软件对上海三处不同时期的典型住区进行热环境模拟,可视化其热舒适指数,并对热舒适指数与空间特征的关系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提出"加法"与"减法"两类改善住区热舒适的设计策略,借助空间精细化设计改善住区公共服务系统,提升住户居住品质,促进低碳生活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杭州城西片区为例,描述了以封闭居住小区为单元的居住空间的环境形态,通过调研和问卷,了解并分析了居民属性和环境满意度评价的关系,以"小范围封闭,大环境共享"为目标,提出居住空间公共设施和空间统筹协调的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12.
李英慧 《中外建筑》2012,(11):66-67
在城市住房问题及住区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与提高的同时,人们对居住环境中的人本性、文化性及社会性等综合品质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强,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与生活家园的成为居住环境营造的新目标。文章从关注居住社区环境的社会关系与空间系统的研究出发,从人的行为与需求的角度,论述了居民的理想的居住环境的人文特征与实质内容,从居住社区的空间组织与社会文化角度提出了具体的营造原则、体系、设计途径、以及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3.
袁婧 《山西建筑》2012,(32):8-9
对社会资源分配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新城市主义原则的方法,从可适宜步行的环境,可达性,公共空间,混合住宅等几个方面为突破口,进行了构建包容性社区的初步研究,从而构建出宜人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4.
刘永黎 《住宅科技》2009,29(7):32-35
当前我国住宅建设已进入一个追求质量、讲究品质的人居环境新时代,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为建设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内容与要求。文章分析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以及行为活动特征,将老年人的户外活动空间归纳为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四个空间层次,从而为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住区环境提供一定的设计思路和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城镇规划和住宅建设中,传统的居住小区都是有围墙的社区。对民众来说冷热适中的居住空间、健康环保的居住环境是人们追求的社区模式,而围墙则是社区的第一道安全保障;对既定的居住小区来说,通过围墙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将一个小区内的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更重要的是从建筑热环境的角度来看,采暖地区的围墙又是社区在冬季避免冷风侵袭的一道屏障。基于推行"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的讨论,小区围墙开放与否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以开封市某大型社区为例,分别对有无围墙两种情况在小区内进行取点测试,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对比,重点分析围墙打开后对小区热环境指标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此评价围墙开放模式对冬季采暖地区社区热环境及其对采暖能效的影响,从而评估围墙开放在采暖地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创造“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丽娟 《山西建筑》2001,27(2):9-9,13
介绍了居住环境是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空间,从居住空间设计、住宅环境设计、居住区规划几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新建居住区和改建居住区要为居民创造一个利于健康、方便生活的环境,同时要科学运用绿化、装修,形成良好的小康型住宅环境,以满足居民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等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主要针对寒地村镇规划对住宅室内热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主要从村镇选址、住宅朝向、村镇绿地及景观规划设计、住宅的规划布局、村镇公共空间的营造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发现了一些现存的弊病,并且提出了改进建议和具体措施,从而提高寒地村镇住宅的居住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漳浦诒安堡聚落的实态调查基础上,通过民居们在祭祀活动和日常活动的空间行为深入观察记录,对其公共空间及其行为活动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正确的传承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地域文化及特色,并启发更符合村民需求的人居环境营造。  相似文献   

19.
小区公共空间是居民除住所之外的第二个家,对居民日常生活尤为重要。笔者从居民内在需求出发,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普通商品住房小区公共空间活力度的调查和评价,剖析了当前小区公共空间在满足居民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方面存在的主要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公共空间活力度的措施和建议,以期提升小区居住品质,为今后小区公共空间的营建提供策略引导。  相似文献   

20.
山石构造景观在现代城市环境中呈现出多样化形式,利用现代技术和材料,山石景观展现在城市公共绿地、风景区、广场、居住小区等多种空间中,表现了石在环境中较强的造型能力,成为创造个性空间的一个重要手段,山石以其独特的形态和自然的气息为人们生活环境增添了无限的情趣和遐想。在现代环境艺术中,其独特的景观特质都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