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日,杭州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印发了《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主要明确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的范围和管理规范等内容。据悉,下一步杭州将成立杭州市自动驾驶测试专家委员会,引入第三方测试管理机构,对测试主体和车辆进行评估审核,发放测试号牌,开放部分路段用于自动驾驶测试,加快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及应用,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开展相关测试工作,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广州市公安局于近日共同发布《广州市关于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3.
3月11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公安局、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和重庆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联合出台《重庆市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以规范和支持自动驾驶车辆在公共道路开展道路测试.  相似文献   

4.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制定《意见》的背景是什么 制定《意见》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需要.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正处于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速布局的商业化前期阶段.智能网联汽车在产品结构、功能实现等方面与传统汽车存在较大差异,车辆安全相关基本特征、技术参数仍在不断变化,相关国家也正在加快推进政策法规的研究、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结合国际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尽快制定《意见》、明确原则要求,逐步探索开展准入管理,加快产品推广应用,是推动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数据量增长迅猛,数据交换愈加频繁。高价值和高敏感特性,使得如何保证数据安全成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监管部门和车辆生产企业共同关注的重点。目前,针对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治理并没有统一的实践标准,基于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合规要求,从数据安全控制角度出发,对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治理框架进行初步探索,以数据分类分级为基础,以数据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为主线,构筑包括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安全技术、数据安全运营和数据处理场景安全管理在内的整体数据安全治理框架,为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提供一种体系化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6.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自2021年5月25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面临由大国到强国转型的挑战。《中国制造 2025》 将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列入十大重点发展领域。近年来,国家对新能源汽 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从科技研发、产业发展、应用示范和市场推动等方面进行了全 维度的支持,中国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最活跃的国家之一。虽然该产业在中 国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但回溯到核心技术层面,该领域需要突破若干核 心关键技术,包括动力系统技术、关键零部件、感知决策、车联网及系统集成。 在此背景下,进行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创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智能化道路改造、云控基础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问题也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车、人、路、后台频繁的信息交换,将带来更多的安全风险和挑战。为此,12月16日,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信息网络安全》杂志联合谈思实验室在上海举办“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智能网联技术推动智能交通数字化变革 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将自动驾驶分为L1—L5五个等级标准,相应地,道路也可以分为与自动驾驶一一对应的五个层级.当前道路正处于L2信息化道路阶段,在此基础之上,根据数字的获取、传递、理解和应用能力,定义了网联化道路、数字化道路,以及智能决策道路.循序渐进的顺序应该是先有数字化道路,再有网联化道路,但是随着 V2X 和 5G 通信技术的超前发展,数字传递事实上走到了数据获取之前,并且具备了大规模部署的能力,因此从产业的角度,可以将网联化道路置于数字化道路之前,可以先基于泛网联化的信息传递,实现部分场景和服务,支撑有条件自动驾驶.  相似文献   

10.
智能网联车路云协同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飞  张楠  李升波  边有钢  童恩  李克强 《自动化学报》2022,48(12):2863-2885
随着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发展驱动,全球主要强国均将智能网联汽车列为国家战略发展方向.蜂窝车联网、边缘计算网络和高精度定位系统的技术发展,为车车、车路、车人和车云系统的全面融合提供了有效支撑.车辆、道路、云平台与蜂窝车联网(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 C-V2X)网络的融合,加速打通车内与车外、路面与路侧、云上与云间的信息互通,为实现车路云一体化的融合感知、群体决策及协同控制提供了重要基础.首先,梳理了智能网联车路云协同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对该领域的演进特征、发展制约因素进行了总体概述;其次,阐述了新型车路云协同系统、智能网联C-V2X通信系统、云控系统和车路云协同测试系统的架构设计与工作原理;然后,从C-V2X组网、融合定位、测试评价角度,介绍了车路云协同系统融合V2X网络、融合定位的技术演进与研究进展,给出了智能网联场景的仿真平台、实车测试及评价指标;最后,对智能网联车路云协同系统的协同组网与控制、互操作、边缘智能服务和安全技术层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2006年2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配套政策》)正式发布。《规划纲要》面向世界、立足国情,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是未来15年指导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发展中的信息技术产业(以下简称IT业)《,规划纲要》和《配套政策》将会对其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给IT企业与IT人才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2.
《软件世界》2011,(1):72-72
随着2010年6月中旬央行公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三方支付市场的规范与发展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热点。为推进《办法》的具体落实,2070年12月初,央行正式公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对支付机构的资质条件、高级管理人员和主要出资人资质条件、相关审批程序等予以细化和明确。  相似文献   

13.
国内动态     
<正>十七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2023年12月31日,国家数据局、中央网信办、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行动计划提出12个行业和领域的重点行动计划。其中,在交通运输行业,行动计划提出,要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支持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区域、特定时段进行商业化试运营试点,打通车企、第三方平台、运输企业等主体间的数据壁垒,促进道路基础设施数据、交通流量数据、驾驶行为数据等多源数据融合应用,提高智能汽车创新服务、主动安全防控等水平。行动计划要求,在三方面强化保障支撑:一是提升数据供给水平,二是优化数据流通环境,三是加强数据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4.
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汽车正由人工操控的机械产品逐步向电子信息系统控制的智能产品转变。随着汽车智能化、网络化、平台化的发展,其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愈发凸显。就此,欧盟网络安全局(ENISA)于2019年底发布了《智能汽车安全的良好实践》,以指导汽车厂商等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共同解决智能汽车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文章分析了《智能汽车安全的良好实践》主要内容,提出了我国智能汽车网络安全发展面临的问题,结合ENISA报告提出了我国智能汽车网络安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的不断发展,智能网联汽车逐渐成为人们交通出行的选择之一。但受智能网联汽车自身环境感知系统对特定道路交通场景信息处理的局限,无法实现在所有行驶工况下安全高效的运行,其需车路协同路侧感知技术的辅助方能更安全高效的运行。海量的车路协同感知数据是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车路协同、运行分析和科学管理的宝藏,理解和分析这些数据是车路协同路侧感知融合的关键。面对车路协同路侧多传感器的不同数据,如何高效准确地挖掘和提取雷达、视频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维度的数据,实现对重点交通场景(如视野盲区、急转弯道、隧道、桥梁)和交通事件、环境、设施安全等的雷达、视频数据进行快速融合检测、识别与检索,通过蜂窝车联网C-V2X网络在一定时延范围内有效地将路侧感知融合结果数据发送给智能网联汽车,确保其安全高效的行驶,是面向智能网联汽车辅助驾驶的车路协同路侧感知融合的关键问题。基于智能网联汽车其自身环境感知能力,对道路智能基础设施感知网络中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基于误差方差的多传感器融合算法,与非智能道路相比,其效率更高,更加智能化,可有效解决道路交通运行环境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优质的交通出行服务。  相似文献   

16.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是将来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受基础设施条件以及试验成本的限制,目前的测试验证仍以计算机仿真为主。针对现有仿真软件难以满足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需求的问题,以开源软件PLEXE为基础,通过对其道路交通模拟器中的车辆动力学模型、通信拓扑结构以及车辆队列控制器等关键模块进行二次开发,设计了面向智能网联汽车队列控制研究的可视化仿真平台,对变车距队列控制算法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上述平台可完成队列控制的可视化仿真,相比其它软件更加直观形象。  相似文献   

17.
4月29日,中国信息产业部正式公布《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明确了我国800/900MHz频段RFID技术的具体使用频率为840-845MHz和920-925MHz。业界普遍认为,《规定》的出台,成为我国政府自2006年《中国射频(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公布以来对RFID产业发展做出的又一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数字技术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未来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日益凸显,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此,深度分析智能网联汽车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全面开展数字时代的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保障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2017年12月18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加快推进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两个文件。两文件规定,在中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因进行自动驾驶相关科研、定型试验,可申请临时上路行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银监会10月3日颁布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至此已完全开放,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不再由银行独享,汽车金融公司要分食蛋糕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