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提高抗大变形管线钢X80的力学性能,在鞍钢5500宽厚板生产线上对其轧制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板坯加热温度及保温时间可改善产品抗拉强度;适当调整弛豫时间,保证钢板入水温度及优化轧制力、轧制道次,可有效控制钢板显微组织,提高产品的均匀延伸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得到综合性能合格的特厚钢板产品,对特厚钢板轧制工艺进行优化,通过轧机扭矩测试、钢板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分析,研究轧制道次压下率、轧制速度和开轧温度对轧机轧制过程扭矩及钢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开轧温度、降低粗轧道次的轧制速度,可有效控制钢板的变形抗力、降低轧机负荷、增加钢板芯部的变形量,使得试验钢板的各项力学...  相似文献   

3.
针对轧制X70管线钢板出现表面氧化铁皮缺陷的情况,南钢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板坯及钢板表面氧化铁皮形成机理和成因。结合现场工业试验,提出增加除鳞道次、适当提高开轧及终轧温度、强化一次氧化铁皮控制的措施,以达到减少X70管线钢板表面氧化铁皮缺陷和提高产品表面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胡晓英 《宽厚板》2020,26(1):29-30,33
以高、中、低3种终轧温度对Q345B热轧钢板进行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检测,研究终轧温度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Q345B钢板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升高,延伸率降低。据此对Q345B钢板的轧制工艺进行调整,提高了产品性能合格率。  相似文献   

5.
中厚板轧制过程中的温度修正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厚板轧制过程中钢板温度场不易精确模拟,传统温度计算模型存在较大计算误差的问题,提出了道次间的钢板温度修正模型。该模型利用上道次的实测数据,如测温仪温度、轧制力等,对钢板的温度场进行修正。并将修正后的钢板温度场应用到后续未轧道次的辊缝修正计算中。实际应用表明,该温度修正模型投入使用后,轧制力预报精度和成品厚度精度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方寿玉  屈志国 《宽厚板》2021,27(1):29-32
温度及变形制度是中厚板轧制过程中的控制难点.尤其在采用控制轧制工艺生产特厚钢板时,实现全断面变形及温度均匀控制、保证组织性能均匀性的难度更大.差温轧制工艺就是在钢板轧制过程中实施极速浇水控冷,实现钢板上、下表面快速降温,与心部产生巨大温差,轧制时使钢板上、下表面的变形抗力远远大于钢板心部,心部变形量大于上、下表面变形量...  相似文献   

7.
<正>答:根据生产钢板厚度来制定不同的加热温度。由于厚规格的钢板轧制道次少,终轧温度高,要求厚规格钢板加热温度低于薄规格钢板20~30℃,微合金化钢也相应降低了加热温度。这是因为降低加热温度,不仅可以缩短轧制过程的待温时间,也可以细化奥氏体初始晶粒度的大小,提高钢板的强度和韧性。  相似文献   

8.
对钢板模拟焊后性能的摸索可以为钢板焊接过程提供可靠的数据,指导焊接工艺的制定,减少焊接对钢板母材基体和焊缝处的影响,以保证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和寿命。不同的轧制工艺对提高钢板模拟焊后的性能及钢板的力学性能十分关键。因此,文中对比分析了精轧开轧温度和精轧累计变形量对中厚板力学性能、微观组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钢板模拟焊后性能的改善成因。通过降低精轧开轧温度和提高精轧累计变形量,可以细化组织、减轻钢板心部偏析和带状组织,提高钢板强韧性。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某工程机械专用热轧WKT17钢板的表面质量,减少因氧化铁皮引起的凹坑、麻点等缺陷,对该钢进行了不同轧制速度和卷取温度的生产对比试验,采用生胶带粘贴黑灰并进行评级统计和X射线衍射表面相分析的方法,对钢板表面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速快轧、中高温卷取的轧制工艺可有效减少WKT17钢板表面氧化铁皮,提高钢板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加入微合金元素Nb,发挥其在高温变形时推迟奥氏体的再结晶时间,提高奥氏体再结晶温度的作用,轧制工艺上采用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能有效提高Q345系列钢板的强韧性。采用再结晶控制轧制及非再结晶控制轧制等方法来控制钢板晶粒尺寸,细化晶粒,发挥细晶强化以及析出强化的作用,可以降低钢板的韧脆转变温度。试验结果显示,在钢中加入微合金元素Nb后,通过控制轧制控冷工艺,提高了Q345系列中厚钢板的强度,特别是50%FTT达到-73℃,与Q345B钢板相比降低了48℃。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对风电钢轧制工艺参数加热温度、终轧温度、轧机压下量及加热温度与其产生相应的产品组织试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过高的加热温度造成板坯奥氏体长大,导致轧后钢板晶粒粗大;降低终轧温度,有利于细化晶粒,且有利于提高组织均匀性;增大粗轧阶段道次压下率,同时降低终轧温度,得到产品组织的晶粒度均在9~10级,晶粒度平均提高1级左右。  相似文献   

12.
通过热轧钢板厚度均匀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对轧制温度、轧制压下率分配、精准操作及系统控制等关键因素加以优化改进,使轧制过程受控,厚度偏差得到有效保证,成功生产出窄公差带钢板。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厚板轧机控制模型中的轧制温度精度的提高问题,以4200轧机轧制的大量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Matlab人工神经网络工具箱,建立了中厚板轧制温度的GRN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通过分析影响钢板温度变化的各种因素,调整神经网络的光滑因子,确定了最佳的网络结构形式,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并与传统的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较。结果表明,GRNN网络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好的泛化能力。该神经网络模型可应用于中厚板轧制温度的预测,也可为人工神经网络在其它自动控制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韶钢3 450 mm宽厚板生产线四辊可逆轧机上,采用以超快冷为核心的新一代TMCP工艺进行Q345B合金减量试验,通过控制轧制温度、变形量分配及轧后冷却速率,成功轧制出Q345B级别钢板,确定了减量化Q345BTMCP工艺,满足客户需求.这对钢铁企业的降本增效,提高产品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铠  李文蔚 《宽厚板》2003,9(1):38-39
1 问题的指出1 6Mn L是一种高附价值的中厚钢板产品 ,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市场 ,但近年来 ,在生产1 6Mn L中命中率却不高 ,如何提高 1 6Mn L的命中率 ;增强 1 6Mn L产品在市场的竞争能力 ,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收集到的数据 ,认为造成 1 6Mn L产品命中率低下的原因 ,主要是带状组织超标。影响带状组织的主要因素是轧制温度 ,要提高 1 6Mn L 的命中率就必须加强对 1 6Mn L轧制温度的控制 ,建立 1 6Mn L的轧制温度数学模型。2 数学模型的建立选择同一年度生产的 98块 1 6Mn L钢板的轧制数据 ,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  相似文献   

16.
张瑜  郭质江  张红斌 《云南冶金》2015,(5):59-62, 73
昆钢Q345B热轧钢板短期内批量出现表面横裂缺陷,横裂缺陷在钢板表面的分布规律、缺陷特征、金相组织分析及轧制工艺过程跟踪调查表明,昆钢热轧钢板横裂缺陷是因轧制过程轧辊冷却水泄漏造成局部温度低,导致轧制变形不均匀造成的。对此采取合理控制措施,使Q345B热轧钢板横裂缺陷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610 MPa级水电钢的生产成本,鞍钢鲅鱼圈厚板部5500生产线采用降低合金成分,以"TMCP+回火"的工艺方式代替常规调质工艺生产。通过对TMCP及回火工艺研究发现,提高钢板入水温度及返红温度可提高产品力学性能,改善钢板板形;采用合理的回火工艺,可进一步提高产品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显微电镜、扫描电镜对高氮不锈钢热轧后钢板开裂处的金相组织进行了观察,分析了钢板热轧开裂的原因,并对轧制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钢中较多的σ析出相是钢板热轧开裂的主要原因,提高终轧温度后显著降低了钢板的轧制开裂倾向。  相似文献   

19.
张梅 《宽厚板》2014,(2):31-33
通过对莱钢4 300 mm宽厚板生产线钢板厚度控制问题的分析及改进,采取优化弹跳曲线、开发厚度中间自学习功能、优化一级AGC控制参数、保证钢板轧制温度均匀性等措施,提高了钢板厚度控制精度,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X52钢在试验轧机上控制精轧终冷温度的试验,同时对试验轧制钢板性能及金相组织进行检验,找出终冷温度对X52钢板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为优化其轧制工艺提供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