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徐锡宁 《风景园林》2023,(S2):56-61
【目的】城市历史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HUL)理念自2005年提出至今已有近20年时间,国内外多学科背景的学者关于城市历史景观的理论研究仍在持续推进,探索HUL认知、保护与变化管理的理论内涵对当代遗产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绘制关键词共现、时间线分析图谱,结合代表性文献的精读,梳理国内外城市历史景观保护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领域、研究重点、研究趋势。【结果】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可看出,城市历史景观的内涵与价值、价值特征要素、层积、周边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国外研究集中于在全球试点城市总结和践行城市历史景观保护的实施步骤与实施工具,国内研究则从早期的概念引介转变为对城市历史景观理论方法及其应用于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实践的不断探索。【结论】作为“概念”的城市历史景观是遗产保护的对象,其认知与保护已形成清晰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从过去到现在的以时间为线索进行历史遗产景观变迁认知的研究范式。作为“方法”的城市历史景观是遗产保护的方法,对于从现在到未来的景观变化管理研究与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其理论方法探索能够指导城市更新设计和遗产资源的保护管...  相似文献   

2.
张文卓  韩锋 《风景园林》2017,24(6):22-28
近年提出的城市历史景观(HUL)概念被认为是遗产管理的未来趋势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征。本文综述了2005年这一概念首次提出以来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海外进展,分析了"城市历史景观"作为名词性"保护对象"和动词性"保护方法"的双重含义,指出"城市历史景观"是"文化景观"概念向城市区域的扩展应用。城市历史景观方法的整体性、动态性、特异性特征对我国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结合我国相关现行制度,可以考虑从体验式评估、整体规划、协同规划、基层组织等角度将该方法应用于我国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领域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张陆琛  唐岳兴  朱逊 《中国园林》2023,39(3):112-118
相较于对城市遗产日臻成熟的理解,中国现行城市遗产保护方法仍处于滞后状态。引入城市历史景观(HUL)理念,以历史文化传承为目标,在中国传统和现实语境下,提出将景观特质作为遗产活化利用的着力点,以景观特质为核心的HUL理念中国化技术性策略。提出在空间、时间、感知3个维度下采取递进式的方法进行HUL单元识别,再以融入衔接、动态监测2条路径实现HUL变化管理。为中国高质量人居城市特色营造提供新思路,为城市遗产保护提供技术性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4.
“城市历史景观”尝试以景观视角解读当前议题,是针对遗产的一种保护方法与理念,为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提供了新的视角。该文内容从城市历史景观理论出发,以柳林明清街更新改造设计为实例,通过在该方法指导下从规划到落实的全过程。可以感受到HUL方法在沟通历史、揭示城市特异性和多元城市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其目的是为其他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工作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保护区与城市分离的“二分式”方法已无法阻止遗产环境文脉的割裂与丧失,也无法保护更广阔城乡区域的历史价值。“城市历史景观”的提出开拓了利用景观方法保护城市遗产的视野,英国的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方法逐渐进入遗产领域并成为遗产保护和规划研究的重要工具,且在郡区尺度、城区尺度与场地(保护区)尺度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历史景观特征为核心概念的景观方法开始引领历史保护研究的工具转变,建立保护区与广域的城市历史景观的链接,为我国在空间规划体系变革中于更大国土空间尺度上促进历史文化保护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吕舟 《风景园林》2022,29(4):20-25
针对世界遗产中城镇类遗产的保护问题所提出的城市历史景观概念,提供了具有整体性的方法.这一方法不仅考虑到对城镇遗产的物质形态特征的保护,也考虑到城镇社会生活的延续和可持续发展.城市历史景观源于文化景观的概念.文化景观概念的形成深刻地影响了世界遗产的发展.城市历史景观是否能够成为一种城镇遗产的新类型,形成自身的价值特征和形...  相似文献   

7.
郭谦  肖磊  黄凯 《中国园林》2023,39(3):99-105
探讨城市历史景观(HUL)中“整体性”“层积性” 和“关联性”的理念和方法在遗址保护中的指导作用,通过历 史地理空间数据分析论证端州古城的整体性特征,采用锚固层 积理论研究端州古城的空间时序变化,并通过文献分析梳理古 城中各要素之间的关联特征。面对城市快速发展对城市历史环 境、历史景观和历史遗存带来的挑战,以城市历史景观的视 角,基于端州府衙遗址的基本状况,从强调古城格局的完整 性、挖掘历史文脉的层积性和强化各历史遗存之间的关联性 3个方面,为端州府衙遗址的保护提供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张妍 《建筑与文化》2023,(5):119-120
2023年1月,《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正式发布,为申遗在即的北京中轴线明确遗产构成要素和保护利用方向。文章以城市历史景观为视角,将中轴线的遗产资源构成归纳为: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价值维度,通过多维度对其遗产资源的整合,对中轴线的利用提出价值维度、遗产类型、山水景观和再利用方面的四点建议,构建城市历史景观视域下的北京中轴线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9.
"历史性城市景观"作为一种城市遗产保护的创新方法,它在强调更大城市背景的思路框架下,还强调了根植于当地情况的一种可操作性.文章在"历史性城市景观"关键步骤的基础上,横向归纳出"遗产本体的研究及评估""遗产环境的调研及统筹"以及"项目方案的推进及沟通"3个操作内容,并结合洛阳老城"于家大院"保护更新项目,对这些操作方法进行了实践运用,希望用HUL方法对洛阳老城区历史建筑的保护更新问题给出新的视角,同时也是HUL方法在建筑遗产保护实践中的一次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0.
空间规划改革进程中号召全域历史文化保护,象征从“文物遗产视角”转向“全域历史景观视角”,“景观方法”已逐渐进入历史保护领域并发挥有效作用。基于“景观基线”的研究方法,借鉴英国历史景观特征评估工具的经验,以广西南宁为例开展“市域尺度”的历史景观基线构建工作。针对南宁约2.2万km2的行政范围,基于Arc GIS平台构建历史景观信息数据库,从自然历史、乡村历史、城镇历史3个维度建立南宁市域的历史景观评估基线图并进行层积解译。该实践为中国全域历史保护的工作要求提供了构建历史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全域历史景观体系框架、建立保护与开发的决策参考机制、增强历史景观的动态管理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法国历史园林保护理念和实践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祥艳 《中国园林》2003,19(7):48-52
阐明了历史园林保护的相关概念,总结国际上历史园林保护的基本思路,着重分析了法国历史园林保护的基本理论体系,并以阿尔贝@肯恩园林(DES JARDINS AL-BERT KAHN)的修复为例,探讨了园林修复的基本策略,最后总结概括了法国历史园林保护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2.
谢舒逸 《建筑师》2021,(2):65-71
类型学与形态学主导的规划技术是意大利自战后以来对历史中心与历史城市规划的重要方法.本文梳理该技术及其主导的规划实践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其主导的当代城市规划实践.以罗马和博洛尼亚最新版总体规划为例,重点讨论该技术如何指引对历史城市的规划与管理,并结合UNESCO近年提出的“历史城市景观”(HUL)理念以及我国历史城市保护与发展的现状进行讨论,以期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3.
历史城市中心景观的价值重塑与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程 《建筑师》2007,(3):80-83
本文着重研究了狭义遗产保护范畴之外的非新建城市中心,它们与现实生活有丝丝入扣的关联,却成为学界容易忽视的研究领域。通过分析历史城市中心的景观特质及其面临的困境,构建了历史城市中心的整体景观系统并提出了价值重塑的原则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上海的历史风貌保护与城市形象塑造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风貌区是上海重要的城市文化遗产,它们既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和投影,又是构成城市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在分析上海历史风貌形成过程及其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制度创新解决风貌保护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必须重新认识历史风貌的多重价值,将其作为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提升城市魅力和保持社区活力的根基,创新城市规划设计的源泉。  相似文献   

15.
景观敏感区是城市中极易由于人类不当开发活动而损毁的脆弱地区,同时又具有当地的景观特质,蕴涵了传统文化的历史街区就是一类重要的景观敏感区.如何在保持历史街区传统风貌的前提下对历史建筑进行加固、修缮,是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工作的成败关键.本文以杭州清河坊历史建筑保护与修缮工程作为实践案例,从历史建筑外观的保护、结构体系的加固以及内部构件的修缮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风格建筑保护与修缮的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永龙 《中国园林》2003,19(11):25-28
以里耶古镇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为例,论述了历史街区保护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部分,与其他类型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有共性也有其个性。应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使历史街区的保护利用与时代的发展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试图通过介绍与分析注目世界遗产-圣米歇尔山的历史景观更新项目来提供新的思路,同时论证了只有在保护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更新,才能为历史景观应对现代发展找到出路.科学而谨慎的更新,不但可以继续确保历史景观的原真性,同时能更好地协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发展,促使历史景观以一种主动的姿态适应、融人并且引导现代生活.  相似文献   

18.
Most studies of landscape character within archaeology and historical geography have focused on morphological features such as whether settlement patterns were nucleated or dispersed, but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adding depth to this, for example by studying place-names,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and the territorial structures within which a landscape was managed in the past, gives us a far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its texture and meaning to local communities. In two case-studies in southern Essex, for example, it is shown how the connections that once existed between inland and coastal communities can be used today to promote public access to the countryside. A further case study, in southwest England, shows how field-/place-names and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also mak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our appreciation of the time depth and complexity of landscape character.  相似文献   

19.
蔡晴  姚赯 《建筑师》2005,(6):94-98
1982年发布的《佛罗伦萨宪章》,依据《威尼斯 宪章》的精神,为历史园林的保护确定了基本的准则。历 史园林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历史遗产,在实际的保护实践 中必须充分重视这一特点,进行适当的维护和修复活动。 历史园林的日常维护,主要是保证其自身和外部环境的 风貌不受破坏;在建筑遗产保护中已被扬弃的风格修复, 在已受到破坏的历史园林修复中可以合理使用并得到良 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杨俊 《室内设计》2023,38(5):117-124
城市历史景观是一种人地关系长期互 动的结果,是在漫长的城市历史发展进程中不 断层积叠加的产物。城市发展是动态变化的,城 市历史景观必然也会随之发生改变,透过层层 积淀的时空变化把握其关键核心,从而维持并 强化城市自身的特征和风貌特色。通过要素梳 理与分类、特征提取与识别、历史分期与层积分 析等三个方面对城市历史景观进行特征识别与 层积认知分析,并以南京为例进行识别和认知 的实践研究。城市历史景观的特征识别和层积 认知可以帮助平衡和管理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 当代发展的关系,使其在城市的新发展阶段焕 发出新的生命力。因此,最后提出了建构锚固点 网格体系,实现遗产区与新建区的良性互渗;织 补景观空间肌理,强化文化认同与集体记忆;建 立层积演变内生逻辑,注重城市历史景观多元文 化表达等保护与创新利用策略,旨在实现南京城 市历史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