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了使群密钥协商协议能够抵抗主动攻击,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可认证方案。该方案以一种可认证的两方密钥协商协议为基础,首先提出了该协议的无认证版本,然后通过二叉树把两方认证版本、一方认证版本和无认证版本结合起来。该方案提供了隐含密钥认证和完善前向保密等安全属性。其通信开销是常数,计算开销与成员数目的对数成正比。  相似文献   

2.
由于对运算的计算量较大,且现有无双线性对的密钥协商协议存在会话临时秘密值泄露安全缺陷,提出一种无需对运算的无证书隐式认证和密钥协商协议,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证明了新协议的安全性。新协议基于椭圆曲线上的CDH假设,仅需要三次椭圆曲线上的点乘运算,计算开销低于同类型其他协议。新协议采用隐式认证方式避免了现有方案中存在的会话临时秘密值泄露安全缺陷。  相似文献   

3.
密钥协商是安全通信的重要环节,通过密钥协商协议可在通信节点之间建立共享会话密钥,以便实现网络中的安全通信。在物联网环境下,文章提出的密钥协商协议是在基于身份的可认证密钥协商基础上的无双线性对的可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该协议主要包括3个部分:初始化、参数提取和密钥协商。与利用双线性对的密钥协商协议相比,该协议不仅提供了相同层次的安全性与可扩展性,且在能量开销、时间开销和计算复杂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计算开销,提出了基于身份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ID-AKA。新协议基于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难题,采用隐式认证方式,仅需一轮信息交互,并且去除了计算量大的双线性对运算。参考Chen等人的ID-AKA安全模型和LaMacchia等人的安全模型,通过增加会话临时秘密查询,提出了分析ID-AKA协议的强安全模型。同时,指出了舒剑等人的安全模型约束条件过强,不能有效分析协议的密钥泄露伪装安全性。在新模型下,新协议是可证明安全的。对比分析表明,新协议不仅实现了强安全性,而且计算开销更低,适用于在移动通信环境下建立安全的端到端连接。  相似文献   

5.
基于无证书密码学的可认证三方密钥协商协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使密钥协商协议能够抵抗主动攻击,提出了一个可认证的无证书三方密钥协商协议。首先分析现有密钥协商协议的特点,然后以无证书密码学理论为基础设计一个安全的三方密钥协商协议。该协议只需要一轮消息交换就可以建立起安全的三方会话密钥,有效地克服了密钥托管问题,提供完善的前向安全性。通过性能分析表明,该协议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现有的一个三方密钥交换协议进行安全性分析,指出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个具有完善双向认证机制的三方密钥交换协议。该协议基于计算性Diffie-Hellman问题的难解性,只需三轮就能使通信双方协商好会话密钥,与现有的大多数协议相比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并通过安全性分析证明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双线性对的可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Smart等人提出的密钥协商方案存在主密钥托管单点失效安全问题,提出两个新的可认证双线性对密钥协商协议:一个通过向可信第三方获取对方注册的公钥,及实体唯一持有的私钥,实现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另外直接给出一个无第三方的简单密钥协商方案,先利用椭圆曲线上的数乘实现节点安全认证,再通过双线性对生成会话密钥。最后分析两个协议均满足基本的密钥协商安全属性,并给出协议性能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将基于身份的密码机制和三叉树引入到群密钥协商中,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基于身份的可认证的群密钥协商方案。该方案不依赖数字证书提供认证,计算开销降低到O(log3n)。群长期密钥的引入以及群密钥中长期密钥和临时密钥的结合,使得该方案提供了密钥独立、完善前向保密和隐含密钥认证等安全属性。文章的设计思想可以作为把可认证的两方和三方密钥协商协议扩展到多方的一种通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基于混沌的三方口令认证密钥协商协议中,用户通过低熵的口令实现相互认证和共享会话密钥,以避免在身份认证过程中公钥基础设施或存储用户长期密钥的安全威胁。通过分析Lee提出的基于混沌映射的口令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发现其协议不能进行口令变更,而且仅适用于用户和服务器之间的两方通信。为了改进此方案,提出两个基于切比雪夫混沌映射的用户匿名三方口令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包括基于时钟同步的密钥协商方案和基于随机数的密钥协商方案。其中基于时钟同步的用户匿名三方口令认证密钥协商协议通信量少,基于随机数的用户匿名三方口令认证密钥协商协议更容易实现。两个方案的优点是用户仅选择一个简单的口令进行相互认证和密钥协商,服务器不需要再保护用户口令表,避免了口令相关的攻击,而且在相互认证过程中用户使用临时身份和哈希函数,实现用户匿名性,在增强协议安全性的同时,减少了通信过程中消息的数量,提高了协议的执行效率,具有完美前向安全,并用BAN逻辑证明了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大规模延迟容忍网络具有覆盖范围广、链路间歇性连通及通信时延长等特点, 这使得现有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存在系统管理瓶颈及通信时延长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大规模延迟容忍网络环境下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依赖基于分级身份的密码机制, 通过密钥分级派生, 减少系统管理瓶颈, 同时消除对证书的依赖, 减少协商时延。与现有通用环境下基于分级身份的同类协议相比, 该协议的通信开销及双线性对计算开销较小, 且均为常量, 不受节点层次数影响, 可扩展性更强, 并且具有密钥派生控制功能。最后, 在标准模型下证明了协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The tripartite authenticated key agreement protocol enables three entities to authenticate each other and agree on a session key over an insecure public network.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 identity-based tripartite authenticated key agreement protocol.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identity-based tripartite authenticated key agreement protocols, the novel protocol requires only one round, lower communication cost and smaller computation cost. We provide security proof of the proposed protocol based on the intractability of the Bilinear Diffie–Hellman problem and intractability of the discrete logarithm problem in the random oracle model.  相似文献   

12.
基于身份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存在密钥托管、ID管理、ID唯一性和私钥的安全分发等问题,目前的可信计算技术为此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利用TPM平台中EK和tpmproof唯一性的特点,结合McCullagh-Barreto认证密钥协商协议思想,提出了一个在可信计算环境下基于TPM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该协议较好地解决了上述基于身份的密钥协商协议所存在的问题。用CK模型对所提协议进行了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具备已知密钥安全性,完善前向保密性及密钥泄露安全性等CK安全模型下相应的安全属性。  相似文献   

13.
一种基于身份的三方认证密钥交换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保公共网络环境的安全通信,一种三方认证密钥交换协议得到了广泛关注。2009年,Yang等提出了一个基于椭圆曲线密码的移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有效的三方认证密钥交换协议,然而Tan指出Yang等的协议会遭受假冒攻击,1h随后提出了一种改进协议。但是,Nose指出Tm的协议不能抵抗假冒攻击和中间人攻击。为了提高安全性,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三方认证密钥交换协议。  相似文献   

14.
Key agreement allows multi-parties exchanging public information to create a common secret key that is known only to those entities over an insecure network. In the recent years, several identity-based (ID-based) authenticated key agreement protocols have been proposed and most of them broken. In this paper, we formalize the security model of ID-based authenticated tripartite key agreement protocol and propose a provably secure ID-based authenticated key agreement protocol for three parties with formal security proof under the computational Diffie–Hellman assump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by using the AVISPA tool show that the proposed protocol is secure against various malicious attacks.  相似文献   

15.
With the rapid progress of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 authenticated key agreement protocol has attracted an increasing amount of attention. However,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bandwidth and storage of the mobile devices, most of the existing authenticated key agreement protocols are not suitable for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Quite recently, Sui et al. have presented an efficient authenticated key agreement protocol based on elliptic curves cryptography and included their protocol in 3GPP2 specifications to improve the security of A-Key distribution. However, in this paper, we show that Sui et al.'s protocol can't resist the off-line password guessing attack, and therefore present an enhanced authenticated key agreement protocol. 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consider including our enhanced protocol in 3GPP2 specifications.  相似文献   

16.
一种匿名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没有考虑用户的匿名性,在分析已有MAKAP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用户匿名性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AKAPA,为用户提供隐私保护。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证明其安全性,并就增强的安全属性进行了分析,表明AKAPA具有完美前向安全性,能够抗未知共享密钥攻击和完善拒绝服务攻击等。性能分析表明效率优于已有协议,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移动通信中可证安全的双向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基于无线网络的分布式环境中,带认证的密钥协商协议对通信双方是否能够建立安全的会话至关重要.同时,协议的可证安全也逐步得到重视.在借鉴以往无线通信密钥建立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可相互认证的密钥协商协议MAKAP(mutual authenticated key agreement protocol),并在Bellare和Rogaway的模型下证明了它的安全性,同时分析了其计算代价.与以往许多协议相比,MAKAP协议不仅在安全证明上有较明显的优势,而且其计算量也不大,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李、贾的两个无证书三方协议,分别构造具体攻击算法证明方案均有安全缺陷,进一步提出了新的三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并进行分析;由于该协议计算效率的局限性,同时在考虑内部人攻击的情况下采用Schnnor签名提出第二个协议。与同类协议相比,两协议均具有安全性优势,满足完美前向安全、已知会话密钥安全、抗密钥泄露伪装安全和抗临时密钥泄露安全等属性,避免了证书管理和密钥托管的缺陷;协议1与2相比,前者通信成本较低并实现了可证安全,后者计算效率更高且抗内部人攻击,均适用于电子商务、手机漫游或电子会议三方交互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9.
可认证的无证书密钥协商协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向新银 《计算机应用》2008,28(12):3165-3167
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能有效地克服基于身份密码体制中密钥托管的限制,结合基于身份密码体制和可认证密钥协商的优点,提出了一个新的可认证无证书密钥协商协议。经过分析,该协议不仅满足一般密钥协商的安全特性,而且与已有的密钥协商相比,具有更少的对数运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