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帕多瓦植物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2019,(8)
欧洲的植物园由最初修道院的花园开始,经过中世纪的草药园、巴洛克花园,逐渐发展成自然风景园林。帕多瓦植物园是世界普遍公认的最古老的大学植物园,位于意大利威尼托大区迷人的城市帕多瓦,最初是由帕多瓦大学植物系主任提出建造一座植物园作教学研究之用。帕多瓦植物园的建造推动了许多现代科学学科的发展。植物园的建造、布局,对后来的造园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大学植物园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上海辰山植物园特殊水生植物园和湿生植物园植物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特殊水生植物园和湿生植物园是上海辰山植物园水生植物的重要展示区,根据水生植物习性、分类特点、群落结构以及科普教育意义等,特殊水生植物园8个区域(泡)设计了具有景观效果的、科普教育意义的、重要用途的和特殊类型的水生植物种类等8个主题,共展示了水生植物125种或品种;湿生植物园4个区域设计了几种常见水生植物层片构成的浮叶植物—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等不同生态系列,展示了水生植物群落的层片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3.
朱红 《园林》2006,(6):4-5
波茨坦大学植物园创建于1950年,总面积5公顷,由展览温室和绿地构成,收集保存植物物种9000种。园内绿地是依生态、分类、形态观赏与植物地理分布而设置布局的,搜集有3800种不同的植物,仅在植物生长期开放。贯通植物园的林荫大道将绿地分为两大块:路南是生物学形态观赏区、经济作物、保健香料作物、濒危保护植物、报春花属与蕨类植物、树木园和中欧照叶林等专类园;路北为分类园、  相似文献   

4.
【目的】国家植物园相关规划方法的研究在中国尚属空白。以位于首都的国家植物园为例,探索可行的规划方法,为后续国家植物园规划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首先,对照国家代表性,识别国家植物园的主要任务。其次,对照行业引领性,分析植物园现状差距,提出国家植物园的发展目标和分项建设措施。针对由现状综合性植物园升级建设的国家植物园,采取有机更新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弘扬中国植物文化,打造中国特色的国家植物园。【结果】从3个方面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国家植物园规划策略。1)实现国家植物园核心功能,包括打造3个植物收集展示区的28个特色专类园,满足植物迁地保护和展示功能;建设四大重点项目和两大科研设施,保障植物科学研究功能;形成“一馆、八室、一廊、多点”的科普设施布局,策划8类科普活动,满足植物科学传播功能;构建智慧植物园系统,为国家植物园形成国际综合交流分享合作平台提供保障。2)在充分尊重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家植物园南北园空间布局、交通组织、功能设置3个方面的优化调整,实现两园整体统一。3)借助国家植物园位于三山五园地区的优势,深入挖掘自身文化禀赋和中国传统植物文化内涵,形成8条叙事脉络和6项文化策略,将中国植物知识和园林文化融合展示。【结论】国家植物园应综合实力突出,兼具艺术的外貌和科学的内涵。国家植物园还应考虑和国家植物园体系的关系,重点承担所在区域植物的收集和保护责任。在现状综合植物园升级到国家植物园建设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尊重原有建设基础,做到科学发展。同时,中国国家植物园应具有鲜明的中国植物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随着北京、广州两地国家植物园相继挂牌,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地方性植物园如何把握这一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崭新课题。以杭州植物园为例,阐述其发展现状和良好基础,并结合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背景,从发展使命、迁地保护、科学研究、园艺展示、科普教育5个维度阐述杭州植物园的未来发展思路,以期为其他地方性植物园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分析】杭州植物园发展历史悠久、区位优势独特,专类园特色明显,科研基础良好,文化底蕴深厚,科普工作扎实,未来应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强化迁地保护,深入科学研究,突出园林展示,加强科普教育,努力实现新历史时期的跨越式发展。【结论】地方性植物园应紧紧把握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良好机遇,结合自身实际,突出地域性植物资源收集保存,讲好地方植物文化故事,强化地方植物科普教育,努力成为国家植物园体系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檀物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版纳植物园),1959年在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领导下创建,是目前中国最大和保存物种最多的植物园。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数次的体制调整,西双版纳植物园于1996年从昆明植物研究所划出、与原昆明生态研究所合并成为中科院的一个独立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7.
苏联的植物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 《中国园林》1991,(1):54-58
本文介绍苏联植物园的建设和科研情况。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莫斯科中央植物园和基辅植物园的全面情况,各展区的设计、特点以及引种栽培的代表植物,实验室的设置和主要的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8.
魏宗贤  蒋波 《园林》2007,(11):16-17
本墨植物园是爱丁堡四个皇家植物园(爱丁堡植物园、本墨植物园、罗根植物园以及达维科植物园)中以收集松柏植物和杜鹃花植物为主的植物园之一,它坐落在苏格兰Cowal半岛之上,最高海拔仅137米,站在最高点,可以俯瞰全园。本墨植物园全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4,(4)
世界上最早的植物园便是大学植物园,而植物园的发展也同大学有着紧密联系,我国的大学植物园多为"园中园"或"园外园"的形式,而将植物园与大学校园"两园合一"的做法尚属试探性。大学校园主要是为该大学师生提供优美的校园环境,提供可供游憩、交流的户外场所,以及营造良好的生态与人文环境。植物园一般是由科研机构建立,用于调查、采集、鉴定、引种、驯化、保存和推广利用植物,以及普及植物科学知识,并供群众观赏游憩的园地。科研与教学是大学的职能,如果将大学校园与植物园"两园合一",建立"两园合一"式大学植物园,便能带给"两园"多种便利与互惠,亦能成为一种新型园林形式。  相似文献   

10.
朱红 《园林》2006,(5):4-5
广岛植物园建于1976年,位于广岛市火车站与宫岛之间的高坡上,濒临濑户内海,面积约17.6公顷。园内地形起伏,植被丰富,环境优美。广岛植物园收集保存有各类植物11000余种(包括品种),其中兰科原种植物2500种,杂交种1200种;天南星科植物300种;苦苣苔科植物300种;报春花科植物100种……。植物园设有各种专类园、温室、室外展示区,园内不设栅栏,也没有任何警示牌,以便让公众能亲近植物、欣赏植物。大温室面积2200平方米,为1200个种的1500株植物营造了热带雨林的模拟环境,室内高大的椰子树和岩石上附生着的各种兰花,幽香沁人。热带睡莲温室约500平方米,室内辟有两个水温为28-30℃的水  相似文献   

11.
胡永红 《风景园林》2023,30(2):40-45
【意义】在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提升日益重要。植物园可为提升城市植物多样性提供科技支持,为国家植物园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分析】分析目前城市植物多样性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植物园对提升城市植物多样性发挥的作用。以上海辰山植物园为例,展示辰山植物园十几年来在植物资源收集、筛选与应用示范,特殊生境绿化技术,外来入侵植物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解析植物园提升城市植物多样性的策略。【展望】植物园可在新品种培育、物种驯化、植物群落构建、生态系统完善4个层面上支持城市植物多样性提升。现阶段,国家植物园应将城市植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作为重要发展方向,更好地履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2.
胡永红 《中国园林》2006,22(7):50-55
专类园是一种强调专类植物展示和植物造景的园林形式,在植物园中处于重要地位。以世界上69个知名植物园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专类园设置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它们的共性和特点。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植物园中,专类园类型超过50种,其中,蔷薇园、岩石园、水景园、树木园、东方园、草本植物园、生态园等在植物园中比例超过40%。拟建的上海辰山植物园中专类园建设将以此为借鉴与参考,结合辰山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与上海植物园错位发展的原则,拟设置30个专类植物园区。  相似文献   

13.
珠海市凤凰山南亚热带植物园规划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植物园规划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诸如分区雷同、植物景观缺乏特色、植物园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等问题,本文以珠海市凤凰山南亚热带植物园规划为例,探索如何在保证植物园本身的科学性的同时,突破传统植物园规划的陈规,强化植物展示的效果、景观组织及游憩空间的创造;扬长避短、与时俱进,提供更亲切、完善的解说设施,突显地带性植物特点、植物区系特点以及植物园在引种和研究上的特点相结合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张进龙 《福建建材》2013,(11):30-32
植物园建设,除具有园林外貌和科学内涵特征之外,也肩负着植物科普、文化传递的责任。科普展馆作为植物园科普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植物园的科普教育的内容不局限于仅在植物方面,赋予植物园科普更深更广的认知空间。本文以厦门植物园科普馆为例,探讨如何建设植物园寓教于乐,又以乐促教相辅相成的科普展馆的空间设计,由植物园植物展示的有效性,从另一个角度展现空间设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庄伟 《园林》2010,(6):74-75
华东区系植物展示园位于辰山植物园东部,西以辰山塘为界,东、南、北部为5~7米不等高U形"绿环"围绕,面积为197839平方米。它是植物园主要的专类树木园,以收集、保存、研究华东区系植物原始种为主,科普功能要求远大于景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植物园是园林专用绿地的一种类型,其植物多样性对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意义重大。【方法】采用数理统计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已加入中国植物园联盟的229个植物园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植物多样性保护特征展开研究,为植物园体系的构建提供基础支撑。【结果】1)中国植物物种保护率为41.2%,存在南低北高的地区差异性;2)中国植物园数量稳步增加,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数量上西疏东密,面积规模上西阔东微;3)中国植物园已收集保存植物2.3万余种,初步形成了迁地保护格局,是城镇开发边界内植物多样性保护的主阵地。【结论】中国植物园空间布局与植物多样性保护需求之间存在不平衡,应从国家层面统筹规划植物园建设,在青藏高原、新疆等西部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增加植物园数量,健全植物就地和迁地协同保护体系,强化科学研究,以完善国家种质资源库信息,推进植物园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一米阳光——辰山植物园盲人植物园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阐述了上海市辰山植物园盲人植物园"一米阳光"的构思理念、独特的功能布局以及针对盲人游客的植物配置;体现了一个匠心独具的小规模功能园林的设计思路,此为盲人提供无障碍室外活动空间提供了案例。  相似文献   

18.
姚瑶  苏雪痕 《景观设计》2008,(1):98-101
大连西郊植物园总体规划设计 西郊植物园以收集、保存、迁地保护本区系的植物为主,以收集、引种驯化彩叶植物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建设一个以科普科研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主,兼顾生产的综合性植物园。  相似文献   

19.
从世界植物园发展的历史、上海地区的植物园发展及城市需求出发,对辰山植物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辰山植物园将成为集科研、教育和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在辰山植物园建园理念的指导下,借鉴国际高水平植物园的发展动态,紧密围绕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及华东地区发展需求,加强华东区系植物保育、开发和利用研究,提高园林景观建设,满足上海及周边地区公众的娱乐需求,增强科普设施和科普能力建设,以多样的科普教育来感染和教育公众。  相似文献   

20.
张乐天  刘?骏 《室内设计》2012,93(2):24-28
在大学校园中建立植物园早不是罕见之事,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早在几百年前便在校园内建立了科研用的植物园,我国的一些林业院校也在上世纪后期先后建立了用于教学的植物园。本文在现有校园植物园规划设计的成果基础上,通过分析校园植物园与公共植物园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提出了适合当代大学校园植物园规划与设计的原则,以期为未来国内校园植物园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