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二步加料的方式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ATRP),合成结构可控的PBMA-b-PSt嵌段共聚物,再通过磺化,离子交换等手段,将嵌段共聚物转化为嵌段磺化离聚体,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同时对嵌段离聚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采用连续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ICAR ATRP)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b-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嵌段共聚物(PGMA-b-PDFHMA)。然后将嵌段共聚物与纳米二氧化钛(Ti O2)复合制备疏水涂层。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仪、接触角、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嵌段共聚物及涂层进行了研究与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ICAR ATRP法成功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b-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嵌段共聚物。嵌段共聚物结构及嵌段共聚物与纳米粒子的比例对涂层疏水性有显著影响。当含氟嵌段共聚物的链段摩尔比为1∶0.10,含氟嵌段共聚物与Ti O2质量比为0.5/1~10/1时,含氟嵌段共聚物接枝纳米Ti O2混合物制备的涂层表面的接触角可达150°。嵌段共聚物的含氟链段长度和涂层表面粗糙结构的差异是影响涂层疏水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分子链中含有亲水链段和疏水链段,在组织工程、药物缓释、基因输送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常被用作生物医用材料。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在聚己内酯(PCL)分子链中引入亲水性基团,以改善其疏水性能。文中首先制备了聚己内酯大分子引发剂,PCL与2-溴异丁酰溴(BIBB)反应,得到聚己内酯引发剂;再以溴化亚铜为催化剂,2,2-联吡啶为配体,ATRP法引发羟乙基丙烯酰胺(HEAA)聚合,得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共聚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PCL-b-PHEAA共聚物,嵌段共聚物在50℃附近发生熔融转变,为致密的层状结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自组装成胶束,在药物缓释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分子链中含有亲水链段和疏水链段,在组织工程、药物缓释、基因输送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常被用作生物医用材料。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在聚己内酯(PCL)分子链中引入亲水性基团,以改善其疏水性能。文中首先制备了聚己内酯大分子引发剂,PCL与2-溴异丁酰溴(BIBB)反应,得到聚己内酯引发剂;再以溴化亚铜为催化剂,2,2-联吡啶为配体,ATRP法引发羟乙基丙烯酰胺(HEAA)聚合,得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共聚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PCL-b-PHEAA共聚物,嵌段共聚物在50℃附近发生熔融转变,为致密的层状结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自组装成胶束,在药物缓释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聚倍半硅氧烷(POSS)为引发剂,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ATRP)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PMMA-b-PS)为臂的蝌蚪型POSS嵌段共聚物,并使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及GPC等手段分析其结构。结果表明,合成的蝌蚪型POSS嵌段共聚物结构规整。以蝌蚪型POSS嵌段共聚物为基体制备质子交换膜,研究了离子交换容量、吸水率及溶胀率,质子传导率及热性能。结果表明,蝌蚪型POSS嵌段共聚物质子交换膜在高温具有较高的质子传导率、较高的初始热分解温度和耐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子转移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ATRP)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胺基乙酯-b-聚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嵌段共聚物(PDMAEMA-b-PDFHMA),并将该含氟嵌段共聚物应用于疏水涂层的制备。结果表明:采用ARGET-ATRP法成功制备了结构明确、分子量分布较窄的PDMAEMA-b-PDFHMA。将SiO_2颗粒与含氟嵌段共聚物复合后可制备得到疏水SiO2颗粒,用市售的聚丙烯酸酯树脂与疏水SiO_2颗粒混合后,可制得疏水涂层。当丙烯酸树脂与疏水SiO_2的质量比为5.5∶4.5时,疏水性和漆膜性能较佳,涂层静态水接触角在测量水滴体积为12μL时可达120°,并且漆膜附着力可达1级,铅笔硬度2H,冲击强度70cm。  相似文献   

7.
通过阴离子开环聚合制备了Si-H封端聚[1,3,5-三甲基-1,3,5(3,3,3-三氟丙基)硅氧烷](PMTFPS)大分子单体,进而与双烯丙基聚氧乙烯醚(PEO)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不同亲水/疏水嵌段比例的PMTFPS-b-PEO-b-PMTFPS三嵌段共聚物。分别利用GPC和1H-NMR等手段表征了嵌段共聚物的结构组成,测定了不同结构嵌段共聚物的平衡表面张力及临界胶束浓度(cmc)。研究表明,当疏水嵌段链长一定时,临界胶束浓度(cmc)值随聚醚嵌段的增长而下降;当聚醚嵌段长度一定时,cmc值不随疏水嵌段长度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8.
以萘钠为引发剂,以聚乳酸(PDLLA)为疏水链段,聚N-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亲水链段,采用阴离子聚合方法合成了新型P(VP-b-DLLA)两亲型生物降解嵌段共聚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1H-NMR)、热重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合成的两亲型嵌段共聚物表征证明了嵌段共聚物的发生,并且得到性能良好的高分子材料。采用透射电镜(TEM)、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技术研究了嵌段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的自组装行为,结果表明所形成胶束具有稳定的结构和适合的药物载体的流体力学直径。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聚合时间对α-甲基丙烯酸烯丙酯(AMA)α位双键选择性阴离子聚合的影响,合成了AMA、与MMA的双嵌段及三嵌段共聚物。结果发现,随聚合时间的延长,单体转化率提高、分子量增大、分子量分布变窄。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中,MMA首先聚合时,引发效率较高;当AMA首先聚合时,分子量分布较窄。GPC、NMR、DSC及TG测试结果表明,所得共聚物的具有较窄的分子量分布、组成比与设计值一致、AMA段的每个重复单  相似文献   

10.
以2-苄基三硫代碳酸酯基乙醇为引发剂,在辛酸亚锡催化下引发丙交酯(LA)开环聚合,合成大分子链转移剂PLA macro-CTA,加入第二单体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自由基聚合,得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LA-b-PDMAEMA。采用核磁共振光谱(1 HNMR和13 CNMR)、红外光谱(FT-IR)及凝胶色谱(GPC)对合成的共聚物化学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接触角测试和热重分析(TGA)对其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嵌段共聚物且分子量分布指数较窄;引入PDMAEMA链段后聚乳酸的热稳定性和亲水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星型聚合物的合成技术路线以及活性离子聚合法、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开环聚合法、自组装法和联结反应法等新型合成方法。阐述了星型聚合物的应用进展。第三代至第七代的聚酰胺-胺星型聚合物在体内的毒性很低;聚乳酸星型聚合物可作为药物释放控制剂;在聚合物共混中作为添加剂,可提高其它聚合物的热稳定性、韧性和染色能力;支链数目为...  相似文献   

12.
含聚氧乙烯链段的嵌段共聚物和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由聚氧乙烯链段与聚二烯烃、聚异丁烯、聚乙烯基吡啶、聚丙烯腈、聚丙烯酰胺或聚丙烯酸链段组成的各种嵌段共聚物及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并对其各种性能,包括两亲性质、络合碱金属离子性及微观相分离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用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四氢呋喃为添加剂,按阴离子顺序加料方法合成了聚苯乙烯-丁二烯-4-乙烯吡啶(SBP)嵌段共聚物,经FTIR、UV、DSC、DDV等测试方法表征,证实了所合成的聚合物为聚苯乙烯-丁二烯-4-乙烯基吡啶嵌段共聚物。研究表明4-乙烯吡啶在聚合体系中聚合反应极为迅速且由于吡啶环上N原子对碳阴离子较为敏感,故嵌段共聚物中含有部分分子量较高的支化高分子。透射电镜表明样品具有精细的微相结构。聚合物的微相结构随聚合物中聚丁二烯含量提高,可以从蜂窝状结构转变成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4.
首先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得到了末端含卤素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这种PMMA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苯乙烯的ATRP反应,得到了末端含卤素的PMMA-PSt双嵌段共聚物。再以这种双嵌段共聚物大分子为引发剂,引发含氟丙烯酸酯Fx-14的ATRP反应,得到了一种PMMA-PSt-Fx-14三嵌段共聚物.通过GPC、核磁、粘度等数据证实了该聚合物的结构,并详细讨论了由于PMMA-PSt-Fx-14在溶液中的线团行为所产生的GPC测试中出现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5.
P(VAc—MMA—DM)阳离子聚合物乳液的合成及其在造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醋酸乙烯酯(VAc)、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OM)的原料,采用无乳剂化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VAc-MMA-DM阳离子共聚物乳液,测定了此乳液的转化率和稳定性,找到了合成最稳定且转化率最高的VAc-MMA-DM阳离子共聚物乳液的配方和条件;由电镜测得此乳液为球形粒子,粒径约为0.1μm。将VAc-MMA-DM阳离子共聚物乳液加到竹浆或纸浆中,通过对纸张的环压强度、耐破  相似文献   

16.
利用溶液聚合制备了离子型疏水缔合水溶性共聚物P(AM/AMPS/C11AM),在共聚物结构中引入了既带有疏水长链又带有可离子化的基团,红外光谱确认了所合成的共聚物为目标共聚物;P(AM/AMPS/C11AM)系列共聚物溶液的表观黏度与共聚物浓度有很大关系,即使在极低的共聚物溶液浓度下也具有很好的增粘效果;在一定温度,一定pH值和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研究了系列共聚物溶液行为,结果与接枝疏水单体改性的丙烯酰胺是不同的。荧光光谱研究证实了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缔合行为。  相似文献   

17.
利用过氧化苯甲酰 (BPO)为引发剂探讨了甲基丙烯酸 β-羟乙酯 (HEMA)和丙烯酸十六烷基酯(RA)的自由基共聚合。重点讨论了该共聚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求出了这两种单体的竞聚率。并用 IR、13 C- NMR等手段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富马酸二异丙酯(DiPF)与富马酸二正戊酯(DnAF)两种单体之间的共聚反应研究结果,得到了不同共聚组成的PDiPF/DnAF系列共聚物,并对这一系列共聚物的结构、组成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了共聚物组成、密度及结构与其氮氧透过性的关系,还对共聚物的力学及热性能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分别采用水相沉淀聚合法和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腈-丙烯酸甲酯共聚物(AN/MA,投料比为85/15(物质的量比)),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EA)、乌氏黏度计、高级扩展流变仪(T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对共聚物的组成、流变行为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相沉淀聚合法和...  相似文献   

20.
苯乙烯与1-(2-叔丁基过氧异丙基)-3-异丙烯基苯(D120)能进行自由基共聚合反应,聚合后过氧基团以侧基的形成被保留在共聚物大分子链上,凝胶色谱分析发现,随原料单体中D120比例增加,共聚物的分子量减小,分子量分布变窄,DSC分析发现共聚物中过氧基团的分解温度随D120结构单元含量的增加而下降,但仍高于D120单体过氧基团的分解温度,苯乙烯与D120的竞聚率为:rD120=0.700,rSt=0.7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