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周召发  李锋 《机床与液压》2005,(3):123-124,168
提出了一种大型武器装备液压系统快速故障诊断系统设计方案,介绍了用液压系统超声多功能检测仪对流量、压力进行非接触测量的原理,并建立了运用超声检测方法测量液压系统流量、压力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基于Labview平台的流量计测量过程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应用流量计测量流量过程的数据采集、信号处理、标定及动态测试等技术,建立了基于Labview软件、采集卡及测试实验台的流量测试系统,实现了流量的自动、准确测量。并采用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验证了椭圆流量计动态测量的局限性,为研发流体自动测试系统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汽车变速器普遍采用焊接齿轮组结构,汽车行驶时变速器齿轮会承受高负荷扭矩并频繁受到冲击,故必须通过无损检测手段来保证齿轮焊缝的质量,目前汽车齿轮焊缝检测的主要方法是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探讨了相控阵超声技术用于汽车齿轮焊缝检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对两种齿轮进行了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具有扫查速度快、成像质量好、测量精度高、检测可靠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曲轴淬火层深度测试方法是金相抽检,不能满足汽车工业生产需要。因此,采用超声散射回波法对康明斯曲轴淬火层深度进行检测。实验室和现场检测结果表明,超声无损检测可取代有损的金相试验法测量曲轴淬火层深度,测量误差≤0.3 mm。  相似文献   

5.
铝合金焊缝超声TOFD检测的信号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厚板铝合金焊接接头的检测,研究了超声衍射时间差法(TOFD)检测时的信号特征及衍射规律,并探讨了最佳检测工艺参数和缺陷测量精度。研究结果表明,缺陷尺寸的测量结果与真实值基本吻合。其研究为实际焊接接头的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于Hilbert变换的相位测量法与数字相关测相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希尔伯特(Hilbert)变换测量相位差和数字相关法测量相位差的原理,进行了比较研究和试验分析,讨论了各自使用效果、优缺点及其适用的场合。结果表明,在动态检测方面,利用Hilbert变换法更能对两路同频信号的相位差进行有效的检测,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了方便快速地测量气体泄漏流量,提出一种非介入式超声测量方法。通过实验方法建立气体泄漏超声信号平均功率与泄漏点上游压力、泄漏孔有效截面积和泄漏点距离的函数关系;实际应用中,借助该函数关系,通过超声泄漏检测仪测得的泄漏超声信号平均功率反求泄漏孔有效截面积,进而得到泄漏流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泄漏流量测量方法的误差在9%以内,满足泄漏流量测量的精度要求,可为工厂气动系统节能诊断与评估项目等场合提供一种测量方便、成本低和效率高的流量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军  贾瑞清  李宪华 《机床与液压》2005,(11):61-62,188
针对现有的容积式流量计不能用来测量高压液压系统动态流量的现状,设计了一种轴向并联式齿轮流量变送器,该变送器的流量脉动只有单片齿轮变送器脉动的1/16,可用来测量高压液压系统动态流量。其工作原理是先将被测液体的流量信号转换为转速信号,再通过测速发电机将转速信号变为电信号,最终确定被测系统的动态流量。该流量计具有测量范围大、精度高、可靠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针对焊缝余高存在时,超声衍射时差法(time of flight diffraction, TOFD)B扫描可达性受限这一问题,提出了双椭圆法及纵横波复合法两种缺陷横向位置无损检测方法。根据探头和缺陷位置的几何关系,建立了缺陷定位测量的数学模型,利用确定的缺陷定位算法,分别对人工缺陷和焊接缺陷进行了定位检测。结果表明,双椭圆法在缺陷定位测量精度和操作实施过程上要优于纵横波复合法;采用双椭圆法,人工缺陷的埋藏深度及横向位置的平均测量误差分别为0.5和0.3 mm;焊接缺陷的埋藏深度及横向位置的平均测量误差分别为0.6和0.4 mm。所提方法克服了由于焊缝余高的存在,传统超声TOFD法B扫描不可达的问题,并为缺陷在焊缝中的横向位置检测提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表面开口类缺陷的检测和高度的测量对核电设备寿命的评估意义重大。分别利用常规超声端点衍射法与TOFD(衍射时差法)方法对表面开口缺陷的高度进行了测量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结论:检测高度小于4 mm的开口缺陷时,常规超声端点衍射法分辨力下降严重;TOFD方法利用A扫信号可以区分1mm高度的开口缺陷;随着表面开口缺陷高度的增加,两种方法测量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激光全息小孔法验证超声波法残余应力无损测量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声弹性效应,超声波可以无损检测出结构内部应力.利用建立的基于临界折射纵波的超声波法焊接残余应力测量系统,对低碳钢双丝焊纵向焊接残余应力进行了实时快速无损测量.使用激光全息小孔法对超声波法测量系统的测量结果进行了验证.对两种方法的测量过程和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超声波法测量结果可靠,声波法克服了传统应力测量方法费时、耗力、破坏、体积庞大等缺点,整个设备轻便,可单人手提.系统支持程序使测量操作简便,过程实时快速.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流体测量仪测量参数单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超声波技术测量流体多参数的方法。当传播距离不变时,利用超声波在流体中的传播速度间接得到流体的体积流量、密度、质量流量。由于流体流量、密度等参数均受温度影响,故设计过程中以温度作为参考信号,为所求参数就行实时补偿。同时,测量仪以FPGA为控制核心,实现高速信号采集与处理,以软件插补算法实现超声波传播时间的精密计算,使测量结果更加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3.
发展无损应力检测方法,确定透明件的应力状态,对于提高飞机安全性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超声法、光弹法和等达因法测量飞机座舱透明件应力的基本原理及发展概况,分析了几种测量方法应用于飞机座舱透明件应力测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几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认为在透明件检测中,超声法存在的问题目前难以解决,应用推广难度很大;光弹法反映的是厚度方向应力的平均值,如果应力在厚度方向分布均匀,数字光弹法是一种有效的应力检测手段;对于厚度方向应力变化大的情况应考虑等达因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飞机地面空调送风环境复杂多样,在线流量检测缺乏高效手段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SP和FPGA处理系统的非接触式超声波气体流量计的在线流量检测方法,选用T1公司的DSP芯片,来负责流量检测过程中的控制以及对超声波信号的处理;选用Altera旗下的FPGA芯片,负责完成对超声波换能器的激励和接收信号的高频采样,设计了飞机地面空调流量监测系统,并通过测试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与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高温压力管道在线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高温环境下管道在线无损检测技术问题,研究了高温状态下铁磁性材料的磁粉探伤方法,其检测灵敏度不低于常温检测的灵敏度。建立了高温环境下压力管道用碳钢中横波声速的测量方法,探讨了高温环境下碳钢中横波声速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高温环境下超声检测缺陷(反射体)位置的修正方法,解决了部分工程上急需解决的高温环境下焊缝缺陷的超声横波检测技术问题。具体介绍了适用于250℃以下工业管道的在线检测设备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对现有各种残余应力测量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临界折射纵波的超声波技术测量应力。采用一发两收的探头布置形式,对5%Cr圆板进行超声应力测量,同时与应用X射线衍射法和盲孔法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试验证明了基于临界折射纵波的超声波应力测量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储罐液位的准确测量对生产安全和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储罐液位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人工检尺法、差压式液位测量法、磁致伸缩液位测量法、超声波液位测量法、雷达液位测量法、光纤液位检测法。详细介绍了每种储罐液位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以及它们各自的检测范围和精度,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methods for 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carbon anodes consumed in the commercial production of aluminum are discussed. Th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qualities of these anodes are important for the economic operation of the aluminum plant. While the investigation is ongoing, results from tests made at an aluminum reduction plant are included. The methods reviewed include direct resistivity measurement using core samples, ultrasonic measurement, the hammer method, analysis of the Hall effect, the four-probe method, and use of magnetic coils (various arrangements).  相似文献   

19.
Concrete specimens displaying surface-breaking cracks are tested using two non-destructive testing techniques: the measurement of electrical resistivity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ultrasonic surface waves. The capacity of each method to detect, localize and characterize the induced crack pattern—i.e. its width and depth—is investigated. The specimens are made of concrete with three different mixes. A major crack is induced in the middle of the specimen using a three point bending setup. As the bending strength is increased, three different loading levels are obtained. Both methods were able to correctly localize the main crack and follow its evolution. However, due to the complex crack pattern, the crack depth could not be estimated. Nevertheless, the ultrasonic technique was able to detect a change of state of the material before cracks became visible. As the crack intensity increases, variations of ultrasonic parameters in the apparently undamaged area surrounding the main crack were observed, thus highlighting the sensitivity of ultrasonic waves to distributed damage. The obtained results have also thrown bases for further research to couple resistivity and ultrasonic non-destructive meth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