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_3O_4磁颗粒,用油酸钠作表面活性剂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用硅油作为载液制备出硅油基磁流体。重点研究了氨水的不同添加顺序及氨水的不同添加速度对磁流体性能的影响,通过磁性能测试、观察磁流体静置后的沉降现象以及透射电镜对磁流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先加氨水再加油酸钠制备的磁流体分散稳定性好,其饱和磁化强度为11.4(A·m~2)/kg,进一步研究了以10 mL/min速度滴加氨水再加油酸钠,得到的磁流体分散稳定性较好,其饱和磁化强度为14.3(A·m~2)/kg。  相似文献   

2.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硅油基镝铁氧体磁流体。用TEM观测了磁粒子形貌及粒径大小;用VSM测定磁流体饱和磁化强度并绘制磁滞回线,证实了磁流体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用XRD分析了镝铁氧体磁粒子为反尖晶石结构。实验表明:制备工艺条件一定,以平均粒径为13.6 nm的镝铁氧体磁粒子做基体材料,制备的硅油基磁流体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饱和磁化强度,实验测得透光率、饱和磁化强度分别达3.4%、1328.4 Gs。  相似文献   

3.
磁流体及其应用〔1〕 磁流体是由粒径 10nm级的铁磁性超细颗粒与界面活性剂等稳定的分散于液体中的胶态溶液 ,经受一般的离心力或磁场的作用也不会发生凝聚或沉淀 ,表观上是一种具有铁磁性的流体。其最通常的制备方法是借助于共同沉淀法制得粒度约为 10nm的磁铁矿之类铁氧体之后 ,吸附以界面活性剂 ,然后分散于油或水中即制成磁流体。新近又开发成功了将比铁氧体饱和磁化强应更大的纳米金属铁粉分散于液体中的磁流体 ,它是在水中添加粒径大的正离子或负离子 (取代界面活性剂 )而将铁磁性纳米颗粒分散于液体中的离子性磁流体。当前 ,在磁流…  相似文献   

4.
金属磁性液体的制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采用在油介质中连续分解五羰基铁蒸气的方法一步制得饱和磁化强度达到767×10^-4T的金属铁磁性液体。该方法也可应用于金属镍、钴等磁性液体的制取。  相似文献   

5.
用热还原共沉淀法获得的磁铁矿制成超细铁微粒 ,此微粒在 150℃以下的空气中是稳定的 ,其表面被硅酸钠水溶液中的非晶二氧化硅所罩盖。从磁化曲线获得饱和磁化强度为 1 57× 10 - 4mWb/kg ,矫顽力为 1 6× 10 4 A/m。将此铁粒子分散入二乙醇中 ,获得了在空气中长期稳定的磁流体。研究证实 ,利用其表面亲水并加入四甲基氢氧化铵可将制得的微细铁粒子分散入二乙醇而制成铁磁流体。提高铁磁流体性能的关键是粒子表面处理的状况。关键是要获得厚度极小的致密且平滑的硅酸盐薄膜。使其能阻止铁在空气中氧化。报道了铁颗粒的制备和粉末分散…  相似文献   

6.
美国卡彭特技术公司新近开发成功一种适合于高性能磁性器件使用的低钴软磁合金钢———“HipercorAlloy 15” ,其化学成分 (质量百分比 )为 15Co 2 7Mn Fe ,它具有很高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电阻率 ,其饱和磁化强度为 2 2 3~ 2 2 8T (2 2 3~ 2 2 8kG )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DyNi2 B2 C薄膜的磁阻效应。试验用的薄膜用脉冲激光烧蚀法制备 ,激光烧蚀用的DyNi2 B2 C靶材由标准的电弧熔炼方法制得。采用MgO〔0 0 1〕基底在真空中于大约T =80 0℃和靶—基底距离为 1 5cm条件下形成薄膜。使用比较电桥测量薄膜电阻率 ,采用SQUID磁强计测量磁性。结果证明了DyNi2 B2 C薄膜的磁阻效应与其磁化的关系 ,在顺磁状态下磁致电阻率为负值 ,直到 M /Ms≈ 0 6之前 ,其负值磁致电阻率与 (M /Ms) 2 成线性关系 (M是磁化强度 ,Ms 是计算饱和磁化强度 )。 (国 文取自《Interme…  相似文献   

8.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通过改变Fe3O4纳米颗粒的生长温度、包覆环境pH、清洗、分散方式等工艺参数进行对比试验,得出Fe3O4纳米颗粒在生长阶段、包覆阶段、分散阶段的最佳参数条件,优化以往的制备工艺,使油酸包覆的磁性颗粒在煤油中的分散稳定性得到提高。通过XRD、TEM、VSM等对样品进行表征,并使用旋转流变仪对所制煤油基磁性液体的流变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的Fe3O4纳米颗粒平均粒径约为14nm,呈现较为规则的球形,饱和磁化强度为60 (A·m2)·kg-1,可制备出质量分数可达60%的高密度煤油基磁性液体,与普通磁液相比,以此制备工艺得的高密度煤油基磁性液体在饱和磁化强度、抗氧化性等方面皆有较大提升,拥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硅油基磁流体由于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但与硅油相溶的表面活性剂较少,如何将磁微粒高度地分散在硅油中,是制备硅油基磁流体的关键。本文探讨了以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纳米Fe3O4微粒在硅油中高度分散体系形成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使磁微粒稳定地分散在硅油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Co(CH3COO)2.4H2O为钴源,聚乙二醇(PEG)20 000为表面活性剂,在水-正丁醇溶剂体系中,分别以氢氧化钾、碳酸铵和草酸为沉淀剂,采用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钴、碱式碳酸钴和草酸钴前驱体。氢氧化钴前驱体于160℃通过水热氧化法,可制得立方体状四氧化三钴(Co3O4);碱式碳酸钴和草酸钴前驱体采用水热-热分解法分别于450℃和400℃煅烧3 h可制得球链状和棒状Co3O4。用热重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所制得前驱体和产物Co3O4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对所制备的不同形貌Co3O4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产物Co3O4的形貌与其前驱体和制备方法有关,当采用氢氧化钴前驱体可制备平均晶粒度约为15 nm的立方体状Co3O4;当采用碱式碳酸钴和草酸钴前驱体可分别制得直径约为40 nm、长约为100 nm的球链状Co3O4和直径约为0.1μm、长度可达1μm的棒状Co3O4。通过对不同形貌的Co3O4进行循环充放电测试,可知纳米级Co3O4的电化学性能优于微米级Co3O4的;立方体状Co3O4的电化学性能优于其他形貌Co3O4的电化学性能,其循环10次后的充电比容量为406 mA.h/...  相似文献   

11.
碳包覆坡莫合金纳米粒子磁流体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解(pyrogenation)-退火(anneal)法制备了碳包覆坡莫合金纳米粒子(carbon encapsulated permalloynanoparticles,CEPNPs),选用油酸为表面活性剂,煤油为载液,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出CEPNPs磁流体.用XRD,粒度分析仪和HRTEM分析了CEPNPs的物相组成、粒度分布和微观形貌;用磁天平法测定了CEPNPs磁流体的磁性能;用旋转粘度仪探讨了其流变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CEPNPs具有壳/内核包覆结构,平均粒径在75nm左右;以其制备的磁流体外观呈黑色粘稠状,稳定性好,在无磁场条件下磁流体粘度随转子转速的增大而减小,有外磁场时,磁流体粘度随磁场强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将铁镍合金引入碳载体,赋予其磁性能,进一步通过置换反应负载金属钯,制备了磁性钯碳催化剂。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氮气吸附仪、磁学测量仪以及加氢催化实验综合考察了样品的组成、结构、磁性与催化加氢性能。结果表明,实验制得的含钯5%的磁性钯碳催化剂,钯颗粒(5~10 nm)均匀分布于材料表面,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饱和磁化强度较高,可与溶液快速磁分离。使用制备的磁性钯碳催化剂进行硝基苯加氢实验发现,所制备的催化剂有良好的催化活性,能快速地将硝基苯还原为苯胺。  相似文献   

13.
电泳-电沉积法制备超疏水Ni-PTFE复合镀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泳-电沉积法制备具有超疏水特性的金属基镍(Ni)-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镀层。在改善搅拌方式和优选表面活性剂添加量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电流密度和镀液中PTFE微粒子含量对镀层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镀液中的PTFE微粒子含量90 g/L、且每克PTFE(平均粒径0.2μm)辅助有65 mg的FC-134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能制备出具有超疏水与疏油特性的Ni-PTFE复合镀层。  相似文献   

14.
金属纳米粉末的生产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性超细粉末〔1〕 磁性超细粉末是作为磁流体而应用的纳米粉末 (8~ 30nm ) ,通过凝聚而形成强固的二次颗粒。为了防止这种微粉由于表面氧化等而变质 ,其制品往往采取羧酸等加以表面处理 ,磁性超微粉常用从水溶液中析出铁氧体结晶的方法来制得 ,产物的粒度极细且粒度分布范围很窄小。所以是很均匀的超细微粉。其磁特性具有剩磁为零或极近于零的软磁性 ,例如FeO/Fe2 O3铁氧体系磁性超微粉可得到极大的饱和磁化强度。利用磁性超微粒制成的磁性流体 ,是一种具有光学各向异性、可变粘性和感温性的特殊磁性流体。除用于磁性流体以外 ,还适用…  相似文献   

15.
化学复合镀制备高活性节能NiCo2O4电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贱金属铁基表面化学镀Ni-Co-P,然后通过化学复合镀制得Ni-Co-P-A12O3底层,复合镀层用NaOH溶液浸出,可制得新型Ni-Co-P微孔活性中间导参中间导地涂覆匹配性较好的NiCo2O4表面活性层,该表面活性层由一定浓度配比的Ni(NO3)2和Co(NO3)2通过高温热解而成。 射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层是由NiCo2O4组成,不存在NiO和Co3O4的独立相。这种新型表面活性层用于碱性水电  相似文献   

16.
王中超 《表面技术》2000,29(2):39-40
在酸性水溶液中,用ABS表面活性剂和酸使轻度油锈从工件上剥离下来的同时,Cu^2+、Ni^2+离子趋向钢铁活化表面的微阴极,被液中氧化剂氧化成CuO1NiO黑膜。酸性液中的S2O3^2-使Cu^2+原成CuS黑膜。液中的磷酸盐沉积膜增强了黑膜。液中的磷酸盐喾膜增强了黑的耐蚀、耐磨强度。采用此新技术比高温氧化和现行的常温发黑工艺降低成本50%。  相似文献   

17.
FeCo纳米材料具有高的饱和磁化强度和较大的磁导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如何制备出高磁晶各向异性能的FeCo纳米材料,一直是该领域的难点。研究表明,各向异性的一维纳米线可以提高材料的磁性能。因此提出一种简便的湿化学法,通过溶剂十六胺以及表面活性剂油胺和油酸的配合、诱导,直接合成一维的FeCo纳米线。借助形状各向异性增强了FeCo相的磁晶各向异性,成功制备出具有较高矫顽力的FeCo纳米线。调节反应温度可对FeCo纳米材料的形貌和磁性能进行调控,在反应温度为280℃时,获得了分散均匀的一维FeCo纳米线。该纳米线的矫顽力Hc高达1 092 Oe,饱和磁化强度Ms为113 emu/g。为可控制备具有高矫顽力的一维FeCo纳米材料提供了新的路线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选用硼氢化钠(NaBH4)作为还原剂,聚乙二醇(PEG2000)作为表面活性剂,利用简单的湿化学还原工艺,在室温下制备花状自组装的FePt纳米颗粒。XRD和TEM表征显示:所制备的FePt纳米颗粒是化学无序的面心立方(fcc)结构。颗粒形貌主要由平均粒径分别为19.2和4.9nm的梭形和球形颗粒组成。这些梭形的"花瓣"和球形的"花蕊"自组装形成大小不等的花状结构。推测认为,纳米颗粒的花状自组装主要是表面活性剂集合的结果。VSM显示所制备FePt纳米颗粒的磁性能室温下为超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Ms约为10.9(A·m2)/kg,相同条件下PVP作为表面活性剂时Ms约为0.6(A·m2)/kg,两者比较,选用PEG作为表面活性剂,Ms大约增大18倍。  相似文献   

19.
在强磁场下采用共沉淀-相转化法制备出了纳米级的钴铁氧体颗粒;通过SEM,XRD和VSM等分析手段,考察了磁感应强度对纳米钴铁氧体形貌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无磁场及磁感应强度小于2T时,纳米钴铁氧体颗粒为球形;当磁感应强度大于、等于4 T时,棒状纳米钴铁氧体开始形成.随着磁感应强度的增大,棒状纳米颗粒数量增加,纳米钴铁氧体的晶化程度提高,磁性能(Mr,Ms,Mr/Ms)也大幅度提高.与无磁场相比, 10 T时制备的纳米钴铁氧体颗粒的剩余磁化强度Mr增加近15倍,饱和磁化强度Ms提高约1.44倍.从磁聚合定向生长和临界磁畴角度分析了强磁场影响共沉淀-相转化法制备的纳米钴铁氧体的形貌、晶化程度及磁性变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表面活性剂,柠檬酸为催化剂,在硝酸镍存在下间苯二酚和甲醛经过溶胶-凝胶反应、还原气体保护下碳化处理得到球状碳气凝胶基磁性吸附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磁力测试、粒径分析对所制备磁性吸附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材料的磁性能优良,比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分别为17emu/g、124Oe,颗粒分布均匀,均值约5μm。通过原子吸收测试表明:材料对重金属离子Pb2+的饱和吸附容量可达62.5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