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川渝地区须家河地层研磨性强、硬度高、可钻性差、单只钻头进尺低、钻头消耗量大、机械钻速低、钻井成本高、针对上述难题,采用自主研发的涡轮钻具配合孕镶金刚石钻头钻井技术。经龙岗X1井的现场试验,单只钻头进尺392m,纯钻时间240,平均机械钻速2.73m/h,与邻井同层钻头对比!机械钻速提高95%,以上,单只钻头平均进尺提高了334.1%。试验结果表明,涡轮配合孕镶金刚钻头钻井技术在强研磨性地层具有较好的提速效果,可为川渝、新疆等地区强研磨性地层钻井提速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山前井是塔里木油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区域之一。针对山前井地层研磨性强、可钻性级值高,单只钻头进尺低,钻头消耗量大,机械钻速低,钻井成本高等问题,引进涡轮配合孕镶金刚石钻头钻井技术。2 口山前井钻进实验数据表明:博孜102 井配套工具进尺704 m,纯钻时间407.5 h,平均机械钻速1.73 m/h;克深2-1-14 井配套工具进尺146.8 m,纯钻71.75 h,平均机械钻速2.05 m/h。两组配套工具与邻井同层PDC 钻头、牙轮钻头对比,钻井速度提高了2~4 倍,单只钻头平均进尺提高了3~10 倍,平均纯钻时间提高了1.7~2.5 倍。工具实验结果表明,涡轮配合孕镶金刚钻头钻井技术在塔里木山前井具有较好的提速效果,可为塔里木山前井钻井提速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酒西地区白垩系地层压实程度高,岩性变化频繁,非均质、研磨性强,可钻性差,导致机械钻速慢,单只钻头进尺低,钻井周期长。鉴于此,在深入分析该地层岩性及岩石力学特性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了尖圆齿和非平面齿新型高效PDC钻头的提速增效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尖圆齿PDC钻头在青2-81井白垩系上部白云质泥岩和砂岩地层平均机械钻速1. 82 m/h,比邻井同井段提高54%,单只钻头进尺317 m,比邻井同井段提高94%;非平面齿PDC钻头在窿17井白垩系下部含砾地层平均机械钻速1. 55 m/h,比邻井同井段提高49%,单只钻头进尺334 m,比邻井同井段提高234%。研究成果为酒西地区及其他油田复杂地层钻井提速增效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石油机械》2015,(8):41-46
塔里木山前地区岩石可钻性差,钻速低,单只钻头进尺低。鉴于此,在对山前地区钻头使用技术难点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开展了"狮虎兽"钻头、微芯钻头和涡轮配合孕镶钻头等新型高效钻头技术在山前地区的提速增效的试验性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狮虎兽"钻头在迪北103井苏维依组平均机械钻速为2.04 m/h,比邻井相同层位提高了135.8%;单只钻头进尺为290.0m,比邻井相同层位提高了564%。微芯钻头在迪北102井平均机械钻速为1.5 m/h,比邻井相同层位提高了38.6%;平均单只钻头进尺为119.8 m,比邻井相同层位提高了82.2%,同时获取了2块地层岩芯。涡轮配合孕镶钻头技术在克深地区机械钻速提高2倍,单只钻头进尺提高3倍,在博孜102井上部砾石层应用平均机械钻速1.73 m/h,与进口牙轮钻头使用情况对比,平均机械钻速提高2.2倍,单只钻头进尺提高5.3倍。研究成果为山前地区复杂地层的钻井提速增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游尧  姜韡  田峥  艾飞 《海洋石油》2020,40(1):79-83
南海东部西江区块深层古近系地层因地层可钻性较差、机械钻速(ROP)偏低、单只钻头进尺短,造成钻井周期长、作业成本高、井眼浸泡时间长、钻具遇阻和卡钻等复杂情况。为提高深部地层钻井作业效率,此文分析了西江区块地层特点以及常规PDC钻头在深部地层作业的缺陷,针对性地提出PDC钻头旋转齿钻头技术,该项技术很好地解决了机械钻速低和单只钻头进尺短的难题,在西江区块探井中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井段平均ROP较邻井同井段提高31.46%,一趟钻完成进尺为1 421.0 m的作业井段,行程钻速为8.91 m/hr,整体行程钻速相比邻井平均水平提高89.57%,有效提高了古近系地层钻井效率,在该区块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胜利油田东营北带丰深1与盐227区块沙四下砂砾岩体地层岩石研磨性强、可钻性差、机械钻速低、钻头寿命短的技术难题,开展了旋流PDC钻头个性化设计与应用研究。通过室内实验,优选出了适合该地层特点的PDC切削齿类型;通过电脑模拟,优化了钻头的冠部轮廓、切削结构和切削齿后倾角设计;研制出旋转射流喷嘴,设计并试制了水力与机械联合破岩的新型PDC钻头。在丰深1-平1井的砂砾岩体地层中进行了钻井试验,与其他类型PDC钻头相比,机械钻速提高了46.8%,单只钻头进尺提高了69.6%;与牙轮钻头相比,机械钻速提高了48.1%,单只钻头进尺提高了156.5%。在盐227井工厂砂砾岩体井段推广应用也取得了明显的提速效果,机械钻速提高26%,平均单只钻头进尺提高102 m。研究成果对PDC钻头个性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硬的强研磨性地层钻井提速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博孜区块沉积巨厚砾石层,机械钻速低、钻头耗用多、钻井周期长是该区块勘探开发提速的一大瓶颈。通过砾石层气体钻井井壁稳定性、防斜打快、沉砂控制及钻井液转换等可行性研究,筛选出适合气体钻井层段,运用阀式连续循环、预弯钟摆钻具组合、气液转换等关键技术,开展了3井次现场应用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提速效果,同比钻井液钻井,行程钻速平均提高3.4倍,节省钻头7只以上,单只钻头进尺平均提高3.5倍,初步形成了博孜区块砾石层气体钻井配套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侏罗系前期钻井整体机械钻速较低,为了实现快速钻井,节约钻井成本,根据侏罗系地层的岩石特性,开展了PDC钻头优化设计和公117H井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Φ215.9mmPDC钻头单只进尺达到1335m直井段平均机械钻速为12.7m/h,较常规PDC钻头提高了71.4%,定向段平均机械钻速3.18m/h 是常
规PDC钻头的2.76倍;Φ152.4mmPDC钻头,在水平井段,单只进尺218m,平均机械钻速3.8m/h,达到国外哈里伯顿PDC钻头的性能指标。研制的两种型号钻头均达到提速目的,为侏罗系地层优快钻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塔里木油田满东 3 号构造志留系的含油气情况,结合满东 2 井的储层特征,在 5818.50 ~ 6200.00 m 井段实施了氮气钻井。氮气钻井前对满东 2 井氮气钻井存在的问题与采取的对策做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井身结构、钻具组合、随钻监测等做了设计,阐述了满东 2 井的钻进情况及应用效果。满东 2 井作为国内沙漠腹地第 1 口气体钻井的井,创造了目前国内气体钻井井深最深记录;该井氮气钻进井段进尺 381.5 m ,机械钻速 5.44 m/h ,是同构造同层位邻井满东 1 井钻井液钻井机械钻速的 5.4 倍,创造了塔里木油田深层 149.2 mm 井眼的机械钻速最高记录;氮气钻井井段使用 2 只钻头,单只钻头纯钻时间 45 h 5 min ,进尺 230.4 m ,刷新了塔里木油田深层 149.2 mm 井眼最大单只钻头进尺记录。满东 2 井氮气钻井的成功实施,促进了满东 3 号构造的勘探进程,为国内深层小井眼氮气钻井积累了经验,为类似井实施氮气钻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钻头扭转冲击器在元坝10井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川东北地区尤其是元坝地区陆相下部地层常规钻井机械钻速低、单只钻头进尺少的难题,在元坝10井进行了“钻头扭转冲击器+PDC钻头”钻井试验,试验井段3233.30~3503.82 m,进尺270.52 m,纯钻时间81.0 h,平均机械钻速3.34 m/h,与同地层牙轮钻头钻进相比机械钻速提高3.04倍,与该井“螺杆+PDC钻头”复合钻进相比机械钻速提高2.59倍,PDC钻头工作寿命延长53 h。试验结果表明,钻头扭转冲击器配合PDC钻头钻井可解决复杂地层钻头寿命不高和机械钻速低的难题,拓宽了PDC钻头的应用范围。介绍了钻头扭转冲击器的技术背景、工作原理、特点和技术参数及在元坝10井的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11.
井下动力钻具配合高效钻头提高钻井效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井和超深井钻井中普遍存在着机械钻速低、钻头用量大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所采用的钻井方式上。由于“转盘钻+牙轮钻头”限制了钻头转速的提高,影响了钻头单位时间内的切削次数,进而制约了钻速的提高,因此转换钻井方式,采用高转速的井下动力钻具配合高效钻头无疑是加快深井段钻速的主攻方向之一。据此,在青海油田冷科1井三个井段上进行了“螺杆钻具配合高效钻头”提高钻井效率的实验研究。第一次在3727m~3751m井段进行,进尺24m,平均机械钻速087m/h,比四开以后使用最好的牙轮钻头钻速提高2083%;第二次在3757m~3899m井段进行,进尺142m,平均机械钻速127m/h,比四开以后使用最好的牙轮钻头钻速提高7583%,进尺提高近3倍;第三次在4200m~4305m井段进行,进尺105m,平均机械钻速074m/h,比同等条件下的牙轮钻头钻速提高6087%。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井下动力钻具配合高效钻头不仅能够提高深部井段中的机械钻速,而且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单只钻头的进尺,从而达到提高钻井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PDC钻头在塔河油田的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西北石油局自2001年应用XJ-DBS公司生产的PDC钻头以来,收到明显的效果。在TK620井和TK830井分别创下单只钻头进尺2393.89m和3246.54m的记录。该PDC钻头大幅度提高了钻进时效,降低了钻井成本,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玛湖致密砂砾岩油田是新疆油田提产的重点区域.针对新疆油田艾湖井区砂砾岩水平段地层不均质性强、可钻性差,钻头单只进尺短,报废率高,导致钻井周期长的难题.对艾湖井区已钻井的地层岩性、钻头使用情况、钻井参数等进行分析研究,设计开发了针对艾湖区块砂砾岩水平段的新型个性化PDC钻头,配套优化的钻井参数及钻具组合,形成了...  相似文献   

14.
邓斌 《钻采工艺》2006,29(3):112-112
2006年2月,一项牙轮钻头进尺国内新纪录诞生。四川石油局钻采工艺技术研究院空气钻井公司在四川大邑1井Ф311.15空气钻井作业中,创下了单只牙轮钻头进尺迭1081m的国内新纪录,刷新了该公司去年在川东东升1井空气钻井中创造的单只牙轮钻头进尺997m的国内纪录。  相似文献   

15.
以元陆10井为例对元坝区块陆相井钻井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析。该井在钻进中先后使用了空气锤钻井技术、PDC钻头+螺杆钻具复合钻井技术、进口PDC钻头+扭力冲击器钻井技术及孕镶金刚石钻头+高速涡轮复合钻井技术,有效克服了陆相地层岩性复杂、机械钻速低及易斜易漏等难题。其中进口PDC钻头+扭力冲击器钻井技术应用效果较好,平均机械钻速是常规钻井牙轮钻头的4.68倍,平均单只钻头进尺是常规钻井牙轮钻头的9.7倍。建议使用无固相钻井液体系,并在珍珠冲段之前结束使用扭力冲击器。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前盐上砾石层发育,砾石含量高、粒径大、抗压强度高,地层可钻性差,钻速慢,井下复杂多。为此,文章针对山前盐上大段砾石层进行了地层砾石层特征和钻头失效模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PDC钻头的异型齿结构设计、优化布齿及冠部形状等设计,形成抗冲击、强攻击性的异型齿PDC钻头设计方案,从而提高了PDC钻头的抗冲击、抗涡动及破岩效率,有效扩大钻头在砾石层中的适用范围。钻头在山前高含砾地层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优异的应用效果,单只钻头平均进尺达到530 m,平均机械钻速达到4.28 m/h,同比邻井在该地层钻井效果最好的10只PDC钻头的单只钻头进尺提高了42%,平均机械钻速提高了52%,成功解决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前盐上砾石层钻井的低机械钻速及短进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406.4 mm大尺寸井眼钻井中通常采用大钻压、高转速等钻井参数,在高强度、高研磨性地层中钻进时,PDC钻头相较于在小尺寸井眼中振动更剧烈,切削齿更易崩损,单只钻头进尺及机械钻速受到影响。文章以川南Y202井区深层页岩气井的?406.4 mm钻头在自流井及须家河等高强度、高研磨性地层钻井为例,通过分析地层岩石力学特征及邻井钻头的使用情况,优选切削齿齿形、高耐磨切削齿材料、钻头刀翼数量,优化冠型剖面、钻头动态力平衡性能等,开展了大尺寸井眼PDC钻头优化设计研究。所设计的?406.4 mm大尺寸井眼PDC钻头X616K在配合大扭矩螺杆的情况下,成功实现该井区Y212井及Y215井两口井的大尺寸井眼一趟钻完成钻井作业,较邻井节约起下1~3趟钻的起下钻作业,缩短钻井周期2~3 d,提速效果显著。文章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区块的大尺寸井眼PDC钻头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天然气技术》2013,(2):58-58
近日,由中石油四川钻井分公司70141XN施工的彭州1井,首次在须家河组四段、三段应用涡轮钻井工艺,取得良好效果,创造了川西深井同井段单只钻头累计进尺最多、单日进尺最高、平均机械钻速最高等3项钻井新纪录。彭州1井是部署在川西坳陷大邑一安县构造带金马构造上的一口预探直井,以雷口坡组、马鞍塘组为目的层,设计井深6050m。  相似文献   

19.
杜明锋  李乾  王泽  蔡晓杰  张凯 《海洋石油》2023,(1):68-72+77
中海油东海海域L区块地层可钻性较差,瓯江组存在大段含砾中砂岩和砂砾岩,单只钻头进尺短,灵峰组以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钻头吃入困难,机械钻速(ROP)低、井眼浸泡时间长,易发生钻具遇阻和卡钻等复杂情况。为提高该区块钻井效率、缩短钻井周期,加快L区块油气田勘探开发进程,开展了钻井提速实践探究。该文总结分析L区块已钻井提速现状,综合考虑螺杆马达和复合冲击器两种不同类型的提速工具工作原理,将螺杆马达与复合冲击器配套使用,强化钻头攻击性和布齿技术,应用于L区块直探井瓯江组砾石层和灵峰组泥岩段,提速效果显著,很好地解决了该区块单只钻头进尺短、磨损严重、机械钻速低和井斜不易控制等难题,创该区块单只钻头最长进尺记录,实现了12-1/4″井眼一趟钻工程。该技术可在类似区域直探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前分布巨厚砾石层(1 000~5 000 m),采用常规方式钻井面临单只钻头进尺少,机械钻速低,建井周期长等问题。塔里木油田自引进空气钻井开展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提速效果,但也存在井壁失稳,井底沉砂较多,甚至发生卡钻的恶性事故。文章首先通过对传统井壁稳定模型分析,将孔隙压力的影响去掉,得到适合于空气钻条件下的井壁稳定模型。同时运用新的井壁稳定模型进行井壁失稳全过程分析,提出了沉砂主要是由于井壁形成坍塌椭圆时的坍塌物质造成的,坍塌椭圆的形成有利于保持井壁稳定,解答了现场沉砂量多且沉砂速度不同的疑问。为解决井壁失稳卡钻的问题,并基于以上研究成果结果得出空气钻适合于砾石分布均匀的小砾岩地层,对于大和中粒径砾石层,需考虑胶结强度对井壁稳定的影响的重要结论,为下步空气钻井井位优选提出了新的优选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