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魏勇  赵安文  许开立 《金属矿山》2015,44(9):157-160
以绵阳市平武县某铅锌矿选矿厂尾矿库设计资料为依托,利用尾矿坝溃坝致灾模拟试验台,对尾矿坝坝基进行了渗流破坏(管涌)的砂槽模型试验;观察并分析了渗流破坏(管涌)发生、发展并导致溃决的过程,即坝基管涌破坏可概化为无明显渗透变形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和整体破坏阶段等4个阶段;揭示了渗流破坏(管涌)的演化机理:当坝基水平平均水力梯度低于临界水力梯度时,管涌沟槽向上游仅在坝基一定范围内发展并最终停止,一旦超过该临界值后,管涌沟槽持续发展并最终与上游连通,连通管流的强力冲刷最终导致坝基整体结构失效和溃决。试验结果表明:①尾矿库坝基管涌破坏仅发生在砂层顶部的浅层区域;②坝基管涌破坏的水平平均临界水力梯度为0.484。  相似文献   

2.
某基坑工程开挖深度大,下部承压含水层对基坑开挖构成了威胁,在地下连续墙难以深入含水层底板形成全封闭式止水帷幕的情况下,采用悬挂式止水帷幕+基坑内降水方式控制基坑内外地下水位.此种工况下,地下水渗流条件极其复杂,具有明显的三维流特征,采用地下水三维渗流数值方法对降水方案进行设计,成功将基坑内地下水位控制在安全水位以下,确保了基坑工程的顺利进行,降水未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软土地区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水渗流场变化的影响,基坑失稳破坏是较为常见的灾害.该文采用等刚度替换法,将拉森钢板桩等效为矩形截面钢板,并借助有限元软件ABAQUS,结合某工程算例探讨了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基坑周边土体孔压场及变形场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在地下水位以上开挖时,地下渗流场基本没变化,是否采用渗流应力耦合,土体变形结果基本一致;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时,随着开挖深度加大,渗流应力耦合计算结果与未考虑渗流影响的计算结果偏差越大,说明在深水区,考虑渗流应力耦合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未考虑渗流应力耦合作用的计算结果偏于不安全,考虑渗流应力耦合作用可更准确地反映基坑渗流与变形情况.  相似文献   

4.
天津地铁穿子牙河隧道工程采用明挖施工,基坑支护围堰上部采用钢板桩,下部采用高压旋喷方法进行施工;基坑开挖基本到达设计标高时,发生管涌.详细分析了基坑发生管涌的原因,提出了处理方案,并付诸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第四系松散沉积层地区深基坑降水引起的地下水渗流与地面沉降控制模拟的理论与方法,以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锚碇基坑为例,根据基坑降水过程中有效应力和孔隙水压力的转化关系,建立了深基坑降水三维渗流与地面沉降的耦合模型,并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含水层底板埋深达67m,基坑中心承压含水层上部降压段水位降至埋深24.5m...  相似文献   

6.
给出了采场通风过程的仿真模型,介绍了采场通风仿真系统(SSVF系统)的功能、有关参数的确定方法、边界条件的获取.分别以两个矿井的大面积采空区漏风分析及上邻近层瓦斯抽放分析实例,介绍了SSVF系统在解算采场二维渗流及三维渗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GMS在上海南京东路地铁站基坑降水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地下水渗流理论,以上海地铁10号线南京东路地铁站基坑降水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GMS对基坑降水三维非稳定渗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与计算。根据基坑北端头井的抽水试验资料,反求第⑦承压水主要水文地质参数,以此为依据对基坑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现有的地下连续墙深度及降压井布局能较好地满足基坑降水设计要求和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8.
郑海远  秦忠国 《矿冶》2015,24(2):28-31
尾矿库区渗流场具有明显的三维特征,基于有限元方法对尾矿库的三维渗流及尾矿坝排渗体的渗流进行研究分析,模拟了尾矿库三维渗流和尾矿库增加了排渗盲管后的渗流。计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实际渗流情况,对指导尾矿库的设计和施工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鞍钢矿业公司风水沟尾矿坝是由初期坝和尾矿堆积坝组成,目前坝高已达65.0m,其稳定性直接影响到该坝体继续加高的可能性.为此,基于鞍钢矿业公司风水沟尾矿坝工程地质勘测资料,经过对实测主轴剖面的合理性概化和延伸,建立坝体渗流场数值模型,采用有限单元法对该尾矿坝坝体渗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出了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坝体渗流规律,并以此对坝体渗流稳定性作出了评价,结果表明,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该尾矿坝渗流稳定,不会产生如管涌、流土等渗流破坏.  相似文献   

10.
总结津门大厦降水面积29 300 m2、最大深度25.35 m的基坑井点降水新技术、新方法.通过建立三维空间非均质各向异性渗流介质数学模型,采用减压井与疏干井相结合的降水方法.降水运行中采用按需降水、动态调整的原则,有效地降低了地下水,既保障了基坑的顺利开挖,又很好地控制了周边地面沉降.地下水三维渗流软件理论模型可靠、...  相似文献   

11.
尾矿坝二维固结稳定渗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柳厚祥  宋军  陈克军 《矿冶工程》2002,22(4):8-10,14
根据尾矿坝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目前尾矿坝渗流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考虑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二维固结渗流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推导及程序设计,并应用于白雉山尾矿坝的渗流分析。  相似文献   

12.
渗透水压力对节理裂隙岩质边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岩体裂隙网络模型,对含二维平面单裂隙的岩体,分析了渗透水压力与岩体应力场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讨论了渗透水应力(渗透静水压力及切向拖曳力)、岩体中应力场和裂隙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关系,指出了渗流水诱发裂隙岩质边坡失稳破坏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3.
论文对基于连续介质渗流理论的有限单元法和非连续介质渗流理论的裂隙网络法的概念、理论和模型进行分析和比较,编制了两种数值方法的计算程序,并利用两种方法对二维稳定、各向同性坝基渗流算例进行分析对比,从而总结出两种方法的异同,优缺点及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SLB-1型应力应变式三轴剪切渗透试验仪对颗粒型多孔介质试样进行了恒围压与恒轴压不同孔隙压力条件下的渗流试验,考虑到颗粒型多孔介质渗透系数依赖于孔隙改变的特点,提出渗透系数的非线性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渗流过程分为非稳定与稳定渗流两个阶段;渗透系数随着轴压和围压的减小由非线性逐渐趋于线性;一维稳定渗流问题的理论推导表明试样内部孔隙压力梯度具有非均匀性。结合试验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了渗透系数理论模型的待定参数,利用非线性数学模型与Darcy定律计算得到的渗透系数之比约为2.5倍。  相似文献   

15.
杜志锦  黄德镛  杨洋  郭琦  耿元玲 《矿冶》2022,31(1):7-11
我国以往尾矿库技术不足,许多尾矿库存在设计不当的问题,潜在危险高.对此以云南红河某尾矿库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勘查并结合室内土工试验与力学试验得到尾矿体渗透系数及力学参数,基于Geo-studio软件,构建尾矿库数值分析模型,研究尾矿库的渗流规律并对尾矿库坝体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对结果分析得出:尾矿库坝体在正常运行、洪水...  相似文献   

16.
某山谷型尾矿库排洪设施采用溢水塔-隧洞方案,在已停止使用的3#支洞有少量渗水,渗水水质变浑后,水泵、管道无法承受,夹有尾砂悬浮物超标的渗水排入下游河道,引发了轻污染事件。对渗水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堵塞3#支洞并进行黄土覆盖的方案,解决了渗水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水泥-水玻璃注浆在围堰防渗漏浆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漏浆是围堰防渗注浆过程中常遇到的工程现象,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解决漏浆问题对注浆效果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针对引黄工程某围堰防渗注浆过程中的大量漏浆问题,对现场工程情况及漏浆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的解决方案。在分析水泥-水玻璃浆液凝结硬化机理基础上,主要从注浆材料、注浆方法、注浆压力、注浆结束条件及封孔等方面对其注浆技术的现场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检查孔压水试验表明,通过水泥-水玻璃注浆处理后,漏浆地层透水率大幅减小,满足工程设计要求,达到漏浆封堵效果。  相似文献   

18.
真空渗流场的形成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基在“真空预压”法处理过程中的固结,不是因其所谓的“真空荷载”进行“预压”所致,而是因“真空渗流场”的形成并在其作用下产生“渗透固结”所致。全文详细探讨了“真空渗流场”的形成机理,包括该场中孔隙水运动的物理模型和土体固结的物理模型。在对土体固结模型探讨的过程中,首次将“有效应力”的概念扩展成“竖直向”有效应力和“水平向”有效应力两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弹簧固结模型”。从有效应力发展过程的角度探讨“真空渗流场”的形成过程时,发现该模型能较好地符合“真空预压”对软基的作用实质。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尾矿库具体条件,采用三维有限元模拟和渗流场分布计算,判明在概化模型理想条件下尾矿坝三维渗流浸润线埋深的特点;通过对各排渗结构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确定影响坝体浸润线埋深主要因素。模拟结果表明:在各排渗结构功能正常的工况下,尾矿库浸润线在尾砂子坝段的埋深均在15 m以下,大于规范要求值。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国家森林公园规划水域的渗漏量问题,进行了现场渗透试验。结果表明,渗漏量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减小,无侧渗试验的渗透速度从试验开始的2.68m/d下降到结束的0.24m/d;有侧渗试验的渗漏量从试验开始的22.08m3/d下降到结束的13.20m3/d。经计算,规划人工湖初期30d的渗漏量在98.27×104~142.93×104m3之间。进入稳定期后,估算渗漏量每年不超过100×104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