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门窗》2014,(10)
村镇公共建筑可以为鼓励封闭的乡村提供有限的社会交往空间,并且是当地风俗民情以及生存方式的集中反映。公共建筑的存在与各种民居建筑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是乡土建筑文化的左右臂膀。对于乡土公共建筑进行研究,对于乡土建筑理论进行有力补充,文章将对村镇公共建筑形态进行研究,对于乡村公共建筑的建造形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扩张、乡村旅游兴起的社会背景下,乡土建筑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适应性改造为乡土建筑的继承保护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运用"二元观"的分析框架,梳理反思笔者在广西涠洲岛"七月"青年旅舍的乡土建筑改造实践,以期透过改造过程中的复杂性及内在的辩证关系,来窥见乡土建筑改造的本质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作为传统聚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建筑往往蕴含着丰富而鲜活的地方生活经验与生态科学价值。有关乡土建筑的生态适应性文献多数集中在对传统聚落整体以及居住建筑的研究上面,而对其他广泛分布的乡土建筑类型几无涉及。以云南省腾冲市和顺洗衣亭乡土公共建筑为例,通过对村民自行搭建的洗衣亭之尊重自然和朴素营建技艺的剖析,探讨乡土公共建筑所富含的生态营造智慧,以期丰富与深化对乡土建筑的多样性认知与生态适应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当代乡土建筑的出现与发展,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我国在当代乡土建筑设计方面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基于城镇化发展环境下,当代乡土建筑怎样更好地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对城镇化背景下当代乡土建筑的关系以及设计要求做了分析,阐述了城镇化背景下当代乡土建筑设计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当代乡土建筑设计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贵州是个多民族的山区省份,各族人民因山就势,因地制宜,遵循各自的传统习俗,修建多姿多彩的乡土建筑,创造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其乡土建筑中的公共建筑,不仅造型各异,文化内涵尤其丰富有趣,是中华乡土建筑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介绍公共建筑给排水设计重要性的基础上,围绕供排水管道、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雨水系统、消防系统等环节,探讨了公共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相关要点,同时结合金利来生活馆给排水工程实际案例,进一步分析了公共建筑给排水设计方案。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可以为公共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实践工作开展带来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乡土建筑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产生并引起关注的。当今社会,西方文化冲击剧烈,中国建筑界在乡土建筑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仍有很多问题,建筑师们要更加努力不断探索研究设计理论与方法,以现实主义朴实的态度认识乡土建筑,用敏锐的洞察力、饱满的创作热情,充分发掘乡土建筑的特殊性和奇异性。从本民族的建筑出发,最终创造出根植于历史复杂性与真实现场中的独具特色的建筑。本文主要针对乡土建筑的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乡土建筑在自我建造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成功营建实践项目,提取山东省北部地区传统乡土建筑的功能、形式、结构、材料、环境关系等形态方面的建筑语言,探索鲁北地区新乡土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尝试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合鲁北地区乡土建筑营建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公共建筑设计工作中首先应该摆正公共建筑空间和相应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公共建筑设计中总体环境布局与空间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然后对环境中有利建筑因素的利用方式和依照设计构思改造、创造环境的具体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公共建筑设计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俞俊毅 《城市建筑》2014,(15):267-267
本文介绍了桌面交互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针对当下公共建筑设计中存在的环境、投资和公众等问题,分析了公共建筑设计中桌面交互虚拟现实应用的关键技术,展示了其广阔前景,为公共建筑技术成果演示与论证实践提供更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依据乡土建筑理论,结合农居改造与设计实践,深入研究原生、次生、变体乡土建筑基本理念,对原、次、变三种乡土建筑形态在农居改造与设计中的表象、本质、保护与改造措施等进行了简要剖析,并针对其各自生成特点,进行保护与改造对策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简称G20峰会)会场景观以体现"大国风范、江南韵味、杭州元素"为出发点,以"水墨东方舞动世界"为主题,在杭州与世界、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西湖时代与钱塘江时代之间架起一座对话的桥梁;同时设计在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雨洪控制、抗风设计、植被季相设计等方面积极做出尝试,使得整体景观环境真正符合峰会"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核心理念,为今后进一步探索大面积、高标准的会议型景观营造设计提供了新的实践典范。  相似文献   

13.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是建筑相关专业的必修和专业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建筑设计能力为核心,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公共建筑设计的原理与实践应用是培养现代化建筑领域人才必然选择.而该书是专门用于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教学的教材,以《公共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为基础,全面介绍公共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设计概念、设计原理、设计原则以及技术工艺等,内容广度、深度紧密贴合教学大纲要求,笔者在进行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BY2020298)研究时受益于此书.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15)
苏州博物馆新馆虽为现代建筑,但每一处都蕴含着古典水墨的韵味。在这座博物馆的设计中,每处都体现着江南园林设计的精髓。苏州博物馆新馆是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建筑群落,令世人瞩目。在苏州博物馆新馆整个建筑设计中,非常讲究对窗的设计,将传统窗融入不同空间的墙面,并且在功能和形式上进行了深入的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者贝聿铭用自己多年的现代设计实践证明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15.
乡土建筑作为文化精神的载体,其设计与传承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在太阳公社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乡土建筑的现代化改造、猪舍鸡舍鸭舍等乡土田园式设计,探索乡土建筑与现代化交融共生的设计方式,并提出乡土建筑保护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迅速,吸纳了许多乡村人口,使得乡村常住人口急剧减少,乡土建筑的废弃问题非常普遍。而乡土建筑作为乡村社会文化的物质载体,有着重要作用与价值,其建造技艺亟待研究和记录。本文简单梳理了乡土建筑的有关概念,并简述了福建省政和县杨源乡的"美丽乡村"更新计划,详细研究、解析、总结该地民居的建造体系,突显了田野调查的考据实证价值及建筑人类学价值。并依据总结的建造体系对该村的一处已荒废地块进行了尝试性的更新设计以验证建造体系的适应性,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诠释了乡土建筑,展望了乡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乡土建筑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人们心目中的乡愁,其中蕴含着地域文化和特色,是当代规划设计创作的重要资源.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与城市中列级保护的文保建筑、历史建筑相比,植根于乡村、面广量大的乡土建筑面临的"开发性破坏"和"自建性破坏"等问题更加严峻.乡土建筑的保护利用正在逐步引起政府和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本文整理了松阳县乡土建筑保护利用的创新做法和经验,以期为推动乡土建筑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总结《不同地域特色传统村镇住宅图集(上)》(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1SJ937-1(1))编撰过程,系统介绍了该图集的编撰目标和任务,分析了编制面临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乡土建筑营造的技术构成系统和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泛江南地域乡土建筑研究的意义和思路,分析并总结了课题组在近年乡土建筑研究中的的一些问题和经验,指出了作者对乡土建筑谱系和区划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张奕 《南方建筑》2006,7(8):113-116
本文尝试用现代建筑的理论和方法对乡土建筑进行考察分析,并针对乡土建筑自身的特殊性,建立一套乡土建筑研究与实践的方法论体系--文脉生态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黄骏  黄迈  林燕 《当代建筑》2024,(3):126-129
近年来,随着建筑地域性研究的逐渐增多,客家地区出现了较多当代客家公共建筑实践项目。如何在设计时传承和保留传统客家建筑文化的精髓,是当前客家公共建筑发展主要关注的内容。本文基于何镜堂院士提出的“两观三性”设计理论,从传统客家建筑出发,归纳其建构特征及内涵,并结合实践,从建筑的地域性、时代性与文化性角度,剖析当代客家公共建筑在环境适应、空间重构与文化符号提炼三个层面的设计策略,为客家地区公共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