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通过对黄河冲(淤)积粉土地区道路基层材料水温稳定性试验,分析常用结合料稳定粉土抗水、抗冻性能差的原因研究证明,二灰土外掺工业纯碱( Rc)或工业水玻璃( Rs,湿法生产),能显著提高该地区道路基层材料的抗水、抗冻性能  相似文献   

2.
提高石灰稳定粉土的强度及抗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石灰稳定黄河冲(淤)积粉土强度低,抗冻性差的原因,也分析了在该土中外掺水泥易出现的收缩裂隙的原因,探讨了在石灰土中外掺0.75%R3%R提高强度和抗冻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基层(ATPB)是一种路面内部排水结构。这种基层具有较大的空隙率,能及时排走滞留在路面内部的水分,并能有效地减少反射裂缝的发生。北方寒冷地区路面损坏很多时候是由于冻胀等因素所引起的,这种基层可以减小水分的冻胀作用,增加中面的使用寿命。文中研究ATPB基层材料的选择要求,用大型马歇尔试件进行冻融循环试验来描述其抗冻性能,分析ATPB基层抗冻性能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寒冷地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石灰稳定黄河冲(淤)积粉土强度低,抗冻性差的原因,也分析了在该土中外掺水泥易出现收缩裂隙的原因.探讨了在石灰土中外掺0.75%Rs,3%Rc,提高强度和抗冻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水灰比和掺合料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水灰比、掺合料、引气剂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在试验中采用DR-2型全自动快速冻融机和DT-10W动弹仪来测定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水灰比越低,抗冻性能越好,低水灰比的高强混凝土即使不掺引气剂,抗冻性能也非常优良,对中高水灰比的混凝土,欲彻底改善其抗冻性,掺引气荆是十分必要的。掺入硅灰抗冻性能有所改善,但掺入粉煤灰使其抗冻性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以相对动弹性模量和质量变化率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水灰比为0.45的基准混凝土及再生骨料掺量(质量分数)为25%、50%和75%的混凝土在水中和3.5%氯化钠溶液中的抗冻性,并掺入细骨料体积5%和10%的橡胶粉对其改性。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抗冻性随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而下降;再生骨料掺量为25%和50%时,其对抗冻性的影响较小,掺加橡胶粉可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抗冻性;再生骨料掺量为75%时,其对抗冻性影响显著,掺加橡胶粉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与基准组混凝土相比,最大冻融循环次数仍下降30%以上;水冻的破坏特征为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过大,掺入5%橡胶粉的抗冻性能最好;盐冻的主要破坏特征为质量变化率超过规定要求,掺入10%橡胶粉的抗冻性能最佳;橡胶粉对抗盐冻性能的改善明显优于抗水冻性能。  相似文献   

7.
高强混凝土抗冻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对高强混凝土的配制技术、技术性能及施工等方面都缺乏系统研究的情况,通过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掺入硅粉高强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及抗冻性能.结果表明,掺硅粉高强混凝土表现出优良的抗冻性.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掺入硅粉后的高强混凝土的各种性能均高于基准高强混凝土.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陶泥作为辅助胶凝材料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采用快冻法进行混凝土抗冻试验.设计两类混凝土,即未掺引气剂和掺引气剂,每类中分别包含12组混凝土,其中,基准混凝土1组,陶泥和粉煤灰分别取代水泥10%,20%,30%,40%的混凝土各4组;陶泥和粉煤灰共同取代水泥(10%(陶泥)+20%(粉煤灰),20%(陶泥)+10%(粉煤灰),20%(陶泥)+20%(粉煤灰))的混凝土3组.试验结果表明:未掺引气剂时,以陶泥取代水泥量30%的混凝土抗冻性能最佳,其他取代量的混凝土抗冻性能与基准混凝土抗冻性能相当;取代水泥量为20%时,陶泥混凝土抗冻性能略低于粉煤灰混凝土抗冻性能,其他取代量时,陶泥混凝土抗冻性能与粉煤灰混凝土抗冻性能相当;复掺陶泥和粉煤灰的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与相同取代量的单掺陶泥或粉煤灰的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相当;掺加引气剂可以显著提高陶泥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故陶泥取代水泥后,混凝土抗冻性没有降低,并且在某些取代量时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高烧矢量粉煤灰对砼抗冻性能的影响,实验中,粉煤灰砼中粉煤灰的掺量为120公斤/立方米,为了进行实验对比,同时也对无粉煤灰的砼试块进行相同的实验,通过测试各试块在实验过程中重量,长度和抗压强度的变化来评价试块的抗冻性能,试块的孔隙度是通过则定烘干的试块在水中的重量变化来确定的。实验结果表明;高烧失量粉煤灰可以用于生产高抗冻性能的砼。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贫混凝土的抗冻性能,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几种贫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及其规律.试验表明,各种贫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优干二灰碎石和水泥稳定碎石;贫混凝土中掺原状湿排灰时,其抗冻性能变差,而掺优质粉煤灰贫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与不掺粉煤灰的接近。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在混凝土中掺入钢渣、粉煤灰、矿渣等材料对混凝土冻融破坏的作用机理,采用宁夏地区工业废料作为混凝土的掺合料,通过正交试验及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确定出了混凝土最优配合比为A1B2C3D3E3.由宏观和微观试验结果表明:优化钢渣、粉煤灰、矿渣掺量后制备的复合混凝土强度增长显著;经100次的冻融试验,抗冻效果比基准混凝土显著.  相似文献   

12.
半刚性基层材料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水泥砂砾、二灰碎石、二灰砂砾和二灰土等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压、抗冻、抗疲劳和温度收缩试验结果的分析研究,得出了关于刚性基层材料路用性能的结论,为半刚性基层材料使用提供了一些必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固化土材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固化土材料是通过在土壤颗粒间的胶联作用改变土壤原有的亲水性能,使土壤得到固化。通过在我国部分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实例表明,固化土材料具有优良的抗渗性能,在我国南方地区没有冻害破坏的条件下,可直接用于修筑防渗输水渠道等水利工程中,在我省北方寒冷气候条件下,抗冻指标达不到要求,不易盲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分别对纤维类与非纤维类混凝土的抗冻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将其与素陶粒混凝土、仿钢纤维陶粒混凝土、钢纤维陶粒混凝土、聚丙烯陶粒混凝土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均远远优于其他各组;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优于素陶粒混凝土;仿钢纤维陶粒混凝土与素陶粒混凝土并没有改善其抗冻性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将低活性粉煤灰材料应用于公路建设中,缓解目前砂石料紧缺和解决由于粉煤灰大量堆放引起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方法针对沈海电厂排放的粉煤灰进行了系统的室内试验研究,分析该材料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成份、提高早期强度的方法、强度增长规律、混合料抗冲刷性能以及抗冻性能等路用性能.结果加入早强剂的低活性粉煤灰应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道路基层和底基层建设中,路用性能满足规范要求.结论只要科学地选用添加剂激发低活性粉煤灰的活性,合理地使用该种材料,将之应用于公路建设当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研究,探讨了强度等级、引气量技术、水灰比等因素对普通混凝土和粉煤灰混凝土抗冻融耐久性的影响。研究指出,混凝土的引气量和强度是影响普遍混凝土和粉煤灰混凝土抗冻性的决定因素。满足抗冻性要求的引气量取决于相应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美国标准ACI318-83中对抗冻混凝土最小引气量,最大水灰比的限制,以及鲍尔氏(Powers)推荐的气泡间距指数(0.25mm)都过于保守。本给出了相应参数的推荐数值。  相似文献   

17.
CA砂浆抗冻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CA砂浆的抗冻性能,研究了各组成材料对其抗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沥青相对含量越高,抗冻性能越好,沥青乳液与水泥相对质量比(A/C值)从1.4增至1.7时,350次冻融循环相对弹性模量分别降至75%和92%;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CA砂浆质量呈增加趋势,沥青相对含量越高,冻融循环后质量增加率越小;但采用硫铝酸盐水泥(SAC)代替普硅水泥(C)制备的CA砂浆抗冻性较差,350次冻融循环剩余相对弹性模量45%-55%;相对于基准CA砂浆的抗冻性能,加入橡胶粉(CRB)、聚合物胶粉(P3)、有机纤维(FR)和硅灰(SF)能提高CA砂浆的抗冻性能,提高幅度以CRB最大,FR次之,P3更次之,SF最小.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向冻结的方法,针对季节冻土区扩底桩的抗冻拔能力开展了室内试验研究。试验分别选取不同扩角(无扩角直桩、45o,60o 和70o), 不同埋深(240mm,290mm和340mm),及不同扩底直径(74mm,98mm和114mm)的扩底桩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三组试验的最终冻结深度分别为19.51cm,14.36cm和14.80cm。不同扩角扩底桩的最终冻拔量基本相同,且仅为直桩的28.3%,扩底桩的最终冻拔量随着埋深的增大并非按照比例减小,但随扩底直径的增大基本按比例减小。桩的冻拔位移幅度随冻结深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和土体的冻结速率呈负相关关系。直桩的冻拔速率随冻结深度先增大后迅速减小,而扩底桩的冻拔速率随冻深呈先增大后稳定减小的趋势。土体冻胀在桩的约束下呈漏斗形,扩底桩对桩侧土的约束冻胀明显强于直桩,间接说明了扩底桩的抗冻拔能力优于直桩。考虑冻结过程中土的冻结速率和桩的冻拔量变化规律,提出了桩的抗冻拔因子作为桩抗冻拔性能的评判标准,对不同影响因素下扩底桩的抗冻拔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扩角对桩的抗冻拔能力影响较小,增大桩的埋深和扩底直径可提高桩的抗冻拔能力。综合比较,影响扩底桩抗冻拔性能最主要的因素是扩底直径,其次为桩的埋深,影响最小的是桩的扩角大小。试验结果及分析可为季节冻土区扩底桩的抗冻拔设计及理论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传统通讯管道人手孔存在的费时费工等问题,采用硬质聚氯乙稀板材加工制造了一种新型人手孔,通过对该种新型全塑人手孔材料的力学性能、抗冻性能、抗老化性能以及对人手孔承载力的试验,研究了新型人手孔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种新型全塑人手孔完全可以用于工程实践中,为通讯管道人手孔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为延迟路表积雪结冰、消除路面冻结,基于等体积置换法,设计了抗冻型微表处沥青混合料.采用肯塔堡飞散试验、负荷轮黏砂试验、湿轮磨耗试验、表面构造深度测试和电导率试验等方法,研究了集料置换和填料置换2种类型微表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与抗冻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盐化物的加入导致微表处沥青混合料湿轮磨耗值升高,轮辙变形率增加,表面构造深度降低.填料置换型的抗冻微表处沥青混合料综合路用性能优于集料置换型微表处沥青混合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混合料类型、盐化物质量分数、环境温度、使用时间等因素均会对抗冻型微表处沥青混合料的抗冻性能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