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退火对C60膜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室温到200℃的温度范围内,C60膜具有明显的半导体性质,室温电导率在10-5~10-7(Ω·cm)-1的范围内.薄膜在200℃温度下恒温保持过程中,当时间小于2.5小时时电导率的增大是由于薄膜中不稳定的hcp相的减少引起的;而相互通连的晶粒数目的减少导致退火时间大于2.5小时的薄膜电导率的减小.相互通连的晶粒数目的减少使得晶间势垒变高,从而使电导率变小.通连晶粒间缺陷的减少导致激活能变大,这些缺陷在C60膜的能带中引入缺陷态.σ-1/T图中高温区域电导偏  相似文献   

2.
李运钧  姚宁 《光电子.激光》1997,8(5):358-361,376
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Pulsed Laser Deposition)首次制备出非晶碳-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用其做为冷阴极,观察到其场致电子发射的预击穿现象,预击穿后阈值场强为7V/μm,最大发射电流密度为1.2mA/cm^2。利用透明导电薄膜阳技术可观察到电子在薄膜阴极表明的发射区域。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预击穿后发射区域的表面形貌的变化,并对复合薄膜的预击穿现象的场电子发射机理进行了探  相似文献   

3.
反应淀积氮化铝薄膜及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验使用脉冲激光熔蚀金属铝靶,使溅射的物质粒子和真空室中的氮气反应以淀积氮化铝(AlN)薄膜,淀积时引入氮气直流放电以促使Al和N发生完全反应制备高质量符合化学计量比的AlN薄膜。讨论了脉冲能量密度、基底温度、气体放电对所沉积薄膜组织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DE=1.0J·cm-2,PN2=13.333kPa,Tsub=200℃,V=650V,f=5Hz,dS-T=4cm时,高质量的AlN薄膜被成功地沉积于Si(100)基片上。分析表明薄膜是具有高取向性的AlN(100)多晶膜,薄膜的能带间隙约为6.2eV,其电阻率和击穿电场分别为2×1013Ω·cm和3×106V·cm-1。  相似文献   

4.
(Pb,La)TiO3铁电薄膜的制备及热释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讨论了PLT15铁电薄膜的溶胶-凝胶制备技术,及PLT薄膜的结构和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Si基片上成功地生长出钙钛矿型结构多晶铁电薄膜,在(111)Pt/Ti/SiO2/Si上外延生长出(111)PLT15铁电薄膜。溶胶-凝胶制备的PLT15铁电薄膜具有优良的热释电性能,其热释电系数p为5.25×10-8Ccm-2K-1,电压响应率优值FV达到0.78×10-10Ccm/J,探测率优值Fm为1.13×10-8Ccm/J,适于制备热释电红外探测器  相似文献   

5.
PVDF:TGS复合材料介电和热释电性能与膜厚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制了不同厚度的PVDF:TGS复合膜,实验结果表明:膜越薄,其介电常数,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和热释电系数越大,对实验结果做了定性解释。研制了复合薄膜探测器,其D*(500K,12.5Hz)达1.55×10^8cm.Hz1/2.W-1。  相似文献   

6.
由硝酸铋和钛酸丁酯原料出发,采用金属有机物热分解法在较低温度下(500~600°C)合成了赝正交晶系的铁电Bi4Ti3O12多晶薄膜。对其结构进行了XRD分析,对其介电、铁电和伏-安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晶格常数a和b随烧结温度增高而减小,c则不变;晶粒尺寸随烧结温度增高而增大。介电常数随频率增高而减小,损耗角正切随频率增高呈锅底形,在103~104Hz范围最低;介电常数随烧结温度增高而增大,是由于晶粒长大、晶界减薄引起的。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的典型值为124和0.02。550°C以上烧结样品有较好的电滞回线;矫顽电场、自发极化、剩余极化均随烧结温度增加而增大;550°C烧结样品的典型参数值为Ec=127kV/cm、Ps=11.1μC/cm2和Pr=8.33μC/cm2。薄膜样品的直流电阻率约为1010~1012Ω·cm,击穿电压约15~25V。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化学方法,利用有机染料对聚苯胺进行有机染料增感,制备出不同增感性能的聚苯胺薄膜。采用红外吸收光谱对增感后的聚苯胺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对其在紫外- 可见光区的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染料增感后的聚合物薄膜电导率分别为:直接耐晒蓝增感为0 .142 S/cm ;直接耐晒翠蓝增感为1 .050 S/cm ;直接耐晒黑增感为0 .796 S/cm ; 四羧基酞菁增感为1 .220 S/cm 。这些增感均可使聚苯胺在可见光谱范围内的光吸收增强,较大幅度地改善聚苯胺的光谱响应范围,并使得有机染料增感后的聚苯胺薄膜保持很高的电导率  相似文献   

8.
激光制备多层薄膜及铁电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兴教  安承武 《压电与声光》1997,19(1):54-56,60
利用脉冲准分子激光淀积(PLD)方法,在Si基片上制备了BIT/Si〔100〕、PZT/BIT/Si〔100〕和BIT/PZT/BIT/Si〔100〕铁电薄膜。用XRD分析了多层铁电薄膜的晶相结构;用Sawyer-Tower电路研究了这些单层和多层铁电薄膜的铁电性能。结果表明,单层BIT的矫顽场Ec为4kV/cm,剩余极化强度为3.4μC/cm2;PZT/BIT的矫顽场Ec为82kV/cm,剩余极化强度Pr为36μC/cm2;BIT/PZT/BIT夹层铁电薄膜的矫顽场Ec为57kV/cm,剩余极化强度Pr为29μC/cm2。最后讨论了薄膜的铁电性能与多层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有机薄膜衬底ITO透明导电膜的结构和光电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用反应蒸发法在氧分压2×10-2Pa、衬底温度80~240℃条件下蒸发铟-锡合金,在有机薄膜衬底上制备出ITO膜,并研究了其结构和光电特性随制备衬底温度的变化.制备膜的最佳取向为(111)方向,迁移率为20.7~36.7cm2·V-1·s-1,载流子浓度为(1.7~4.4)×1020cm-3,适当调节制备参数,可得电阻率为6.63×10-4Ω·cm、在可见光区透过率达82%的有机薄膜衬底ITO膜  相似文献   

10.
用PECVD淀积了低介电常数的掺氟氧化硅介质薄膜,SiF4的流量达到60sccm时,薄膜的相对介电常数可以降低到3.2。对试样的FTIR分析表明,薄膜中大部分的氟以Si-F键形式存在。C-V特性测试表明,薄膜介电常数随氟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但薄膜的吸水性随氟含量的增加而变大。并进一步讨论了介电常数和薄膜稳定性与薄膜中氟原子含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CdS多晶薄膜的电学性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黄小融 《半导体光电》1998,19(6):404-406,411
用化学池沉积方法(CBD)制备了CdS多晶薄膜,并对薄膜进行了退火处理,测量了不同CdS薄膜光电导、暗电导和电导-温度关系,计算了电导激光活能。结果表明:刚沉积的CdS暗电导率为10^-6Ω^-1.cm^-1比光电导率低二个数量级,退火后,电导升高,电导激活能减小。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经退火后,CdS薄膜发生相变,由立方结构变成六方结构。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氮化硅薄膜的PECVD生长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ECVD法,反应温度为250℃,反应气体为NH3,SiH4,在抛光硅片上沉积0.2~0.4μm厚的氮化硅薄膜。对这种Si3N4薄膜的光学性能和电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其光学折射率为1.875,电阻率及击穿场强分别为8×1016Ω·cm及1×107V/cm,并用FTIR谱分析了薄膜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3.
利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以硼酸三甲酯为液态掺杂源,用H_2携带,制备出高质量的p型金刚石薄膜。经检测,其晶体结构常数与天然金刚石十分接近。对掺杂样品计算表明,硼掺杂浓度是6.5×10 ̄(19)cm ̄(-3)室温下空穴载流子浓度是8×10 ̄(16)cm ̄(-3),电离率为1.23/1000。  相似文献   

14.
测试了采用磁控溅射工艺制备得到含金刚石碳薄膜的场发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含金刚石薄膜具有良好的场发射性能,最小场强阈值为37V/μm,其相应的有效功函数0.29deV,最大的场发射电流密度达5.4mA/cm^2。分析了溅射气体中加入量和基体温度对薄膜晶体结构和场发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玻璃中加入氧化铝,制成填晶型隔离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8~10,绝缘电阻率大于1012Ω·cm,耐电压强度大于AC500V/25μm,损耗角正切小于5×10(-3),接近进口同类产品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6.
电化学还原法制备PZT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崇伟  朱嘉林 《压电与声光》1997,19(4):265-267,272
以Pb(NO3)2、TiCl3为电解质,利用电化学还原方法在不锈钢基底上制备了钙钛矿型PZT薄膜,并对薄膜样品性能进行了测试,其介电系数接近1300,介质损耗0.6,剩余极化强度12μC/cm^2,矫顽场强63kV/cm。  相似文献   

17.
蒋美萍  黄宜平 《微电子学》1996,26(3):156-159
用机械减薄和氧化剥层法获得表层硅厚度约0.4μm的BESOI薄膜。对这种薄膜用Secco腐蚀液腐蚀并分析了缺陷种类,计量了缺陷密度。用波长为0.5145μm的激光Raman谱测量了BESOI薄膜和界面附近的应力密度。结果表明,该薄膜的主要缺陷为氧化层错,密度约1.8×103/cm2,总的缺陷密度为2.6×103/cm2,张应力密度δ≤5×103N/cm2。  相似文献   

18.
真空紫外光直接光CVD法低温生长SiO_2薄膜及其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开英  陈义 《半导体学报》1995,16(4):303-308
使用真空紫外(VUV)光直接光CVD工艺,在低温(50-150℃)下成功地淀积出了优质的SiO2薄膜.测试结果表明:淀积膜的红外吸收峰与高温热生长膜的相符合;氧和硅原子的组分非常接近化学计量比;光折射率在1.42-1.55之间;介电常数大于3.6;击穿电场强度在1e7V/cm的量级;用氯氟酸腐蚀液(参考配方:HF:H2O=1:12)测得膜的平均腐蚀速率约为1.27um/s.试用表明,当使用本实验工艺于硅器件的表面钝化、涂覆及层间隔离,替代PECVD和热CVD工艺时,器件的击穿特性和反向漏电流均明显地改  相似文献   

19.
0.15μm薄膜全耗尽MOS/SOI器件的设计和研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张兴  王阳元 《半导体学报》2000,21(2):156-160
利用自己开发的二维数值深亚微米SOI器件模拟软件,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沟道长度小于0.2μm的SOI器件的阈值电压特性、穿通和击穿特性、亚阈值特性以及直流稳态特性等.通过这些模拟和分析计算,给出了沟道长度为0.18、0.15和0.1μm的薄膜全耗尽SOI/MOS器件的设计方案,并根据该设计方案成功地研制出了性能良好的沟道长度为0.15μm的凹陷沟道SOI器件.沟道长度为0.15μm薄膜全耗尽凹陷沟道SOI器件的亚阈值斜率为87mV/dec,击穿电压为1.6V,阈值电压为0.42V,电源电压为1.5V时的驱动电  相似文献   

20.
铁电钛酸铋超微粉及陶瓷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采用类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铁电Bi4Ti3O12超微粉,分别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散射粒度仪和差热分析仪对其结构、形貌、粒度和相变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超微粉形成了正交晶系Bi4Ti3O12结构,晶粒尺寸为10~50nm。由微粉制备了Bi4Ti3O12陶瓷,其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分别为ε=105.6和tgδ=0.052(100Hz)及ε=97.2和tgδ=0.00036(4MHz),铁电参数矫顽电场Ec为2.91×106V/m,剩余极化强度Pr为7×10-3C/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