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围绕审知法采的连系性,考夫曼将演绎、归纳、骈推与比类连成体系.其中,演绎为仆,比类是首脑,归纳辅佐,骈推守护清白.演绎在审判训疏与说服总系统中是协和元.考夫曼归纳观的归宿是对旧的律意说服的重新组织.其创新点是说服的三阶式.他的贡献是以逻辑组织连系骈推与演绎.考夫曼认为,法采进程的本质不是逻辑推合,而是比较.律令的颁布与司法中逻辑组织的相似性在于其比类基础.考察了考夫曼比较点的选择后显示,不可抹煞两领域之间的红线.认为考夫曼的重大贡献是将比类引入审判陈说的总组织,它是原省、衡议后的第三元.在论述的基础上,为比类设定了两则对行的准法.  相似文献   

2.
法律社会学研究的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要回顾法社会学发展 历史的基础上,将法社会学研究的进路分为演绎和归纳两类。演绎的研究从实在的法律定义出发,考察实在法在社会中使用的过程、后果与相应的补救方法,采用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归纳的方法从观察社会法律生活出发,归纳出前国家法、国家法、后国家法三种类型,并关注三种法律类型在现实中的冲突。最后,作者对国内两位法律社会学研究者的进路进行分析,并指出其学术研究和对策研究的不同及其融合。  相似文献   

3.
露天矿设计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指出露天矿剥采计划现有两类优化理论-均衡类和效益类的缺陷,前忽视矿山的效益,后忽视生产的稳定和剥离“洪峰”的削减,经多年探索,提出了“剥离运输功均衡法”,将矿山生产的两大主要因素-剥采比和剥离运距结合起来,实例证明,它优于现有的两类理论,特点是拓宽了均衡途径,求得生产稳定而付出的代价较小,削减剥离洪峰更为灵活有效。  相似文献   

4.
归纳和演绎作为两种最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其独特的历史贡献和当代价值不可取代,然而这两种方法自身都存在着无可回避的逻辑矛盾,归根到底表现为一般和个别之间的跳跃性差别。其中对归纳的考察主要从个别和一般在量和质两个规定性方面分别展开,而对演绎的考察则主要侧重在前提的来源和所属性两个方面对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进行比较,分别指出了归纳和演绎在其思维进程中的逻辑断裂,而这个断裂通过归纳和演绎的相互循环论证并不能得到弥补,只有通过诸如灵感、知觉等非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对之加以融通。  相似文献   

5.
对培根归纳法的定义、目的、指导准则及主要环节进行剖析。认为,培根归纳法的确立,开辟了逻辑学研究的新方向——归纳逻辑。现代归纳逻辑的发展与培根的归纳逻辑密不可分。美国哲学家、计算机理论家勃克斯(A.W.Burks)沿着培根开辟的道路,建立了证明或检验的逻辑——勃克斯因果陈述逻辑。科恩(J.Cohen)继承和发展培根归纳逻辑的传统,提出了相关变量法,在拓展的模态逻辑S4系统中建立起他的形式公理系统。科恩归纳逻辑强调归纳逻辑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在现代演绎并发展了培根的归纳逻辑。  相似文献   

6.
大比例尺地形图在实际工程中有较大的作用.而两点法已知边推未知边在大比例尺测图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城市房屋和矩形建筑物等地物的测量中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两点法已知边推未知边的平面精度进行了分析。从碎部点的平面精度出发,分析了平板测图时碎部点和数字测图时碎部点的平面精度,根据误差传播定律,结合测绘的实际情况,从而推导出两点法已知边推未知边的边长比精度。结合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给出两点法已知边推未知边在各种大比例尺应用中的限差。  相似文献   

7.
从技术思维的逻辑分析出发,对建筑空间进行了新的解析研究,依据人对空间的基本需要关系,经归纳与演绎方法的综合应用,建立了空间基本约束与空间缺陷等空间解析的新概念,认为第一类空间缺陷影响的是空间的“健康”特性,第二类空间缺陷影响的是空间的“生态”特性.并从新的视角分析了现代建筑空间的健康特性、生态特性等,希望以此探索空间构筑的绿色建筑之路.  相似文献   

8.
寺河矿井安全高效采煤方法的选择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寺河矿井东区煤层开采技术条件,对综采放顶煤采煤法和大采高采煤法两种方案进行了论证比较,通过采煤实践数据证明,得出大采高采煤法是适合寺河矿井安全高效采煤方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题例从无穷大量的定义入手,研究探讨无穷大量的一些性质,并类比两个无穷小量的比较,对两个无穷大量的比较进行了概括分析,最后重点总结归纳了等价无穷大的一些性质定理。  相似文献   

10.
主成分分析法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81,自引:0,他引:81  
阐述了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定义,并根据权重确定方法的不同,进一步将其划分为主观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类评价方法,文章讨论了两类不同的评价方法的各自特点,并重点论述了额赋权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的优点及原理,归纳整理出了主成分分析法的计算步骤,在文章的最后,在天津市的人口发展状况为基础数据,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1.
杜威从逻辑研究的对象、逻辑的存在、常识推理与科学探索的区别3个方面来建构其逻辑观。他强调逻辑是一种自然主义的理论,他所说的逻辑研究对象是以实际事物为主体和基础的。杜威并不反对纯粹形式逻辑的研究,他所关注的是如何从逻辑的自然发生过程与存在状态的角度去理解逻辑与人实际生活的关系。他提出了自认为能统一常识推理和科学探究方法的科学方法,但他对归纳和演绎功能的理解是肤浅的;杜威用模糊的科学方法来替代逻辑,并解释生物的、心理的和历史的经验,形式逻辑的影子在杜威哲学中更加模糊了。而杜威的逻辑取向在其哲学应用于教育改革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大量仿真,对按照模型降阶的图解法和矩法(Ⅰ)(《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中给出的图解降阶法和矩降阶法所得的低阶模型的逼近能力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比较,展示了这两类模型降阶方法的优越性。仿真以Matlab为仿真工具进行,仿真内容涉及开环响应比较、Nyquist曲线比较和闭环响应比较。文中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多类观测值出发,提出一种适用于提高部分解析法中图解界址点坐标精度和宗地面积量算精度的一种新的数据处理方法,称之为组合法数字地籍测量法。文中以全解析法作为比较基础,将组合法数字地籍测量计算结果与部分解析法作一对比,组合法数字地籍测量界址点点位精度和面积量算精度比部分解析法结果精度均明显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多个随机因素对地源热泵路面融雪化冰可靠性的影响,在分析融雪化冰原理的基础上,以可靠性理论为工具,建立了考虑多个参数随机性的可靠性方程.介绍了中心点法和验算点法,利用中心点法直接推导出可靠指标和失效概率计算公式,用验算点法结合迭代法求出可靠指标及验算点设计值.结合工程实例考虑不同环境条件及可靠度条件下融雪化冰的耗热量,结果表明降雪量的变异性、室外温度的变异性对耗热量有较大影响.与只考虑降雪量一个随机因素的变化相比,考虑降雪量、室外温度多因素影响的耗热量虽说会增加,但更能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同时降雪量的变化对耗热量的影响比室外温度变化对耗热量的影响显著.中心点法和验算点法对比表明,两者的结论是一致的,采用验算点法的计算量比中心点法大,但验算点法计算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工程大系统全局优化的目标协调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大系统分解协调理论,提出了求解工程大系统本局优化的总可靠度最优分配与总投入最优分配两类问题的目标协调法,并给出了具体算例。  相似文献   

16.
灰色理论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与完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针对目前应用灰色理论(灰色聚类法,灰色关联度法与灰色局势决策法)评价环境质量所出现的分辨率不够的现象,由于污染因子不同,其标准值不同,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同以及考虑到下(上)一级别的值域对上(下)一级的权重彼此都有贡献,提出了采用加权与“大于其上一级别之和”的两点修正建议,并将完善后的这几种方法用于环境质量评价中,与改进层次分析法比较的结果表明,分辨率有所提高,评价结果更接近于客观实际环境.  相似文献   

17.
无单元法的理论基础是滑动最小二乘法,即是将计算场域离散成若干个点,由滑动最小二乘法来拟合函数,从而摆脱了单元的限制。但无单元法自身特性决定了其在强加边界条件处理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通过对无单元方法中强加边界条件的几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认为用罚函数法处理强加边界条件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标志中国传统推论整体性质的一级范畴,有“推”(广义)、“推类”、“类推”、“推理”和“推故”等。标志中国传统推论个别方式的二级范畴,有“止”、“譬”、“侔”、“援”和“推”(狭义)等。对中华先哲原创的传统推论范畴,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具有重要的逻辑哲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因此,使用电子计算机检索的方法,从总量达9亿字的《四库全书》《四部丛刊》两部特大型丛书的电子数据库等中,全面搜索中国传统推论的基本范畴,并穷尽归纳,逐个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实证分析,由此总结中国传统推论的特质,引申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逻辑策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图谋和平发展,正确的逻辑策略,是磨制锐利的思维工具,汲取西方逻辑先进成就,借鉴西方逻辑观点方法,对中国传统逻辑进行现代式元研究,给予创造性新诠释,建立有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融合西方逻辑和中国传统逻辑现代转型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关于模糊归纳逻辑中的两类重要问题:一是模糊因果联系;二是模糊归纳推理(完全的与不完全的),兼论与此相关的渐近推理。  相似文献   

20.
一篇科技论文的结构形式应在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和前后照应诸方面体现出结构的严密、思路的清晰;其内容应有引言、正文内容和结束语,体现出体系的完整性。科技论文应注意立论与谋篇:立论就是确立总论点(即主题)和分论点;谋篇就是安排好结构,组织好材料,并合理利用逻辑方法,通过论据来论证分论点和总论点,最后得出客观的结论。科技论文的结构可归纳为:提出命题;阐明研究方法;得出研究结果;给出明确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