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是专业硕士研究生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核心课程,学习该课程对研究生今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当前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严重的问题,从案例-能力知识点矩阵、案例收集与更新、案例库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工程案例库的建设思路,从而真正实现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化学反应工程分析课程是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学位必修课。本文介绍了化学反应工程分析课程的作用、数学模型方法和教材,提出了化学反应工程分析课程建设的内容,如因材施教,案例分析,网站建设,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和教学讨论等。  相似文献   

3.
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类专业的学位必修课,在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通过对几部典型化学反应工程本科教材与研究生教材的对比,发现两者内容构成无太大差别,只是后者的内容更具专业性,更侧重实际过程。但是,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教材都缺乏现代科技的融入,无法与当前的学术研究前沿和工业需求接轨。文章据此指出研究生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材内容应充分反映当前的研究理念,还提出了教材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编者的话     
华东理工大学工科化学教学基地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立项建设,经过7年多的努力已经初步建成。2004年3月经教育部专家组的验收,给予了优秀的评价。本刊这期采用了与专家验收报告基本相同的框架,全面报道这一基地的内在构成和运行机制,相信对全国的同行们会有一定的启迪。本期《化工高等教育》新开设了一个栏目:“研究生教育”。随着我们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研究生培养已成为许多学校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工作。本期我们约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袁渭康等专家,对化学工程专业中两门最重要的专业课化学反应工程分析和分离工程选论进行了研讨。这是…  相似文献   

5.
计算流体力学是一种先进的流动、传热、传质及化学反应模拟手段,与以“三传一反”为特征的化学反应工程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将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引入研究生反应工程教学中十分必要,不仅可以提升反应工程课程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研究生的计算能力。本课程从反应工程问题出发,中间引入计算流体力学模拟进行求解,最后又回归到反应工程问题。文章根据反应工程知识结构特点,将停留时间分布、均相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气液鼓泡反应器等内容组成独立一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方面介绍了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在反应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化学反应工程兼具理论性和工程性,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本科教学基础上,结合对硕士研究生的调研,发现化学反应工程与数学等基础课程、与化工原理和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与各专业课程以及与工程实践的高度综合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难点,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开展了教改探索并总结了教学经验。反应工程的高度综合性使得它在化工类本科教学体系中起到桥梁作用。充分挥该课程这一特点,对化工类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院校化学类专业研究生对普通实验室和核化学类实验室安全认知的情况。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化学类专业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该校安全设备的配备还不齐全,化学类专业研究生的安全意识不高,专业操作技能欠缺,安全培训工作仍存在死角。结论,该学校应尽快补齐相关安全设备,尽快对化学类专业研究生进行普通实验室和核化学类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8.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重要的化学工程类专业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强化工程分析能力。本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根据化学反应工程学科的特点及我校的实际教学情况,从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对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讨论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60年代肼类化学单组元推力器诞生以来,液体单组元推进技术在卫星轨控、火箭姿态调整和应急动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化学单组元推进技术关键是高能液体化学推进剂在颗粒固定床内催化分解反应过程。由于其化学反应过程的复杂性,目前该类推进技术开发不考虑化学反应工程本质,以热能和空气动力学工程理论为基础,通过大量耗时耗力推力器热实验完成。本工作从化学反应工程角度出发,论述了化工热力学、催化反应动力学、单颗粒催化剂内扩散?反应、催化剂纳微孔道内流体?反应以及在固定床宏观多孔介质中和颗粒堆积形成的介观复杂几何结构内流动?传递?反应的耦合理论,且在化学单组元推进系统中推进剂能量设计,催化剂结构和催化分解固定床设计中的应用。本工作给出了单组元推进技术中相关催化反应工程理论基础,有望为新型绿色化学单组元推进技术的开发提供推进剂配方,为催化剂合成以及分解固定床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分子化学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化学反应、物理化学、物理、加工成型、应用等方面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在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高分子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一些对于实际教学非常有效的教改方法,主要有理论联系实际、参与式教学和注重实验。  相似文献   

11.
王勇  樊开青 《广州化工》2011,39(8):143-144
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工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目的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根据化学反应工程这门课程的特点,结合我校目前的教学状况,从教材的选择、课堂教学、教师的自身修养和专业实验等方面来实施教学改进,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工程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化工设计能力是化工类学生大学阶段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考查学生化工设计能力,建立化工设计能力评价体系是必要的。评价体系包括化工原理等化工基础课程的掌握程度、国家和相关行业法规和设计规范熟练程度、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能力、化工软件熟练操作水平和化工设计课题实施能力;并通过布置化工设计方面的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项简单的化工设计,让学生了解化工设计的步骤、化工设计内容以及完成一项设计所需要的知识。基于化工设计课程考核,提出了试卷考试、学生课堂报告、设计实践和答辩等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13.
黄兆琴  韩承辉  程婷 《广州化工》2011,39(20):165-166
根据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特点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化工单元操作课程的教学工作进行探索,发现结合专业行业背景对化工单元操作教学内容整合,形成由基础理论与实践训练项目组成的模块化教学,将理论知识贯穿于学习情境和实践项目中,配合工程实际案例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增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经济观念和工程观念,使学生树立工程意识。  相似文献   

14.
张存 《广东化工》2012,39(11):208-209
《化学工艺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主要的专业课,是该专业核心课程群中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型课程。针对该课程涵盖面广、知识点多、学科交叉、内容庞杂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思路,提高学习兴趣,领悟化学工艺学的精髓,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前面课程所学知识解决化工生产中实际工艺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王芳  张红  陈丰秋 《化工高等教育》2012,29(2):76-78,85
根据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提出了以工程设计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工程实践教学模式,希望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实习基地和教育内容拓展、化工专业实验室建设、特色班的强化训练、学科竞赛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训练,以强化本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从而使本专业学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张新荔  罗卫华  陈建山 《广东化工》2012,39(7):216+227-216,227
《聚合反应工程》是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本文根据《聚合反应工程》这门课程的特点,结合我校目前的课程教学现状,从课堂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专业实验等方面来实施教学改进,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工程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云南化工》2018,(12):161-162
在技工院校化工工艺专业中,化学是重要课程设置的组成部分,是化工工艺学生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就目前化学在技工院校化工工艺专业中的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温玉清  尚伟  刘峥  李延伟 《广东化工》2011,38(12):143-143,155
文章针对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在广泛开展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结合笔者指导化工专业的课外科技活动,探讨了课外科技活动的重要性、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化学反应工程重点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明霞  袁颂东 《广东化工》2009,36(2):111-112
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工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反应工程基础、强化工程分析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重点课程建设根据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学科特点,通过在课程教学中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加强教学管理等方法,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希望能为化学反应工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The design project represents the culmination of a chem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 degree, which is intended to enable students to demonstrate technical competency and achieve team-based learning outcomes. Conventionally the design project is taught through face-to-face learning, however recent circumstances around Covid-19 have required engineering degrees to pivot to remote learning and here the outcom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project taught through remote learning is reported. The class was tasked with designing processes for vitamin B2, B3 or E production, based on teams of 5 students. The structure of the design project consisted of three major assessments tasks around process feasibility and development, unit operation designs and economics, with students required to undertake group as well as individual assessments. The process by which the design project was taught remotely is presented here; in terms of educator-student engagements, promotion of student interaction within teams, online tools and ensure students had access to appropriate software. The outcome was a successful final year design project for chem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 which achieved comparable performance outcomes to previous years’ face-to-face teaching as well as demonstration that student interactions within teams are vital to a successful outco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