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短绒含量高时,用棉量一定增加,生产成本也随之增加;短绒含量高的原棉的成纱质量明显低于正常短绒含量原棉的成纱质量,直到影响成纱的定等,最终还会造成降等布,直接影响纺织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对短绒含量不同的棉花进行单唛试纺,表明成纱质量差异明显。在棉花加工过程应采取措施,降低短绒含量。  相似文献   

2.
棉纺半制品短绒率的含量对成纱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在原棉初加工和纺纱过程中应尽力减少短绒的增生,是提高成纱品质,降低消耗,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方  相似文献   

3.
采用新型双排针顶梳 提高精梳纱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峰  付胜高 《纺织器材》2009,36(4):25-27
为了提高精梳纱质量,降低棉结和短绒含量,分析了顶梳在精梳机中的梳理作用,指出了精梳机中两种梳理的优劣,介绍了JZD系列双排顶梳的结构,重点介绍了不同顶梳在生产中的使用体会,并通过试验对比说明了不同的顶梳齿密、排数对成纱质量具有不同的影响,指出增加齿密、增加针排数能减少短绒质量,可改善单纱强力、强力不匀率、断裂伸长率等成纱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4.
对比了C4型梳棉机和FA201型梳棉机生条的短绒、棉结、杂质和尘屑的情况,并对两种机型的成纱质量做了对比测试。认为C4型机生条的〈6mm以下短绒含量虽高,但不会构成以后加工及成纱质量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圆边角针布与纤维短绒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绒对纱线质量的影响严重,降低生条短绒的方法是减少纤维的损伤以及增加短绒的排除。介绍了梳棉采用圆边角针布加工长绒棉,深入探究了圆边角针布与纤维短绒的关系。结果表明:圆边角针布对降低纤维短绒率有一定的效果,改善了生条及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低级棉纺纱质量,针对现用纺纱原料品级低、短绒含量高,造成成纱棉结多的现状,通过在工艺、设备、运转操作及温湿度控制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并在相关品种上全面推广赛络纺工艺,最终使成纱质量得到提高,满足了用户对质量的要求,在降低用棉成本的同时,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稳定成纱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分析应用XJ129PRO型棉结和短绒测试仪测试指标对成纱质量的影响;介绍测试仪试样制备以及棉结、短绒测试过程,以生产CJ 9.8 tex纱为例,对比应用该仪器进行原棉选配及半制品、成品指标控制的实践。表明仪器具有操作简单、测试速度快、数据准确、重复性好、支持智能配棉系统有效运行的优点,可取代手拣棉结测试法和罗拉式长度短绒测试法,用于检测原棉、筵棉、精梳条的棉结和短绒含量,为企业使用原棉、调整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原棉未成熟纤维含量与成纱质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棉纤维的成熟度、原棉的未成熟纤维含量是影响原棉短绒率、疵点的关键,棉纤维的成熟度、原棉未成熟纤维含量主要因素是由棉花的栽培条件决定.分析了原棉未成熟纤维含量与清梳工序半制品质量和精梳工序质量的关系,原棉中的未成熟纤维必须在配棉、清梳和精梳工序进行控制,才能控制梳棉条、精梳条和成纱质量.原棉未成熟纤维含量不仅影响梳棉条、精梳条的短绒率、棉结、带纤维籽屑等疵点,而且严重影响成纱的各类主要疵点.  相似文献   

9.
精梳机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黄淬 《棉纺织技术》2001,29(4):17-20
通过对测试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在生条中棉结、短绒含量直接影响精梳条、细纱质量。精梳工序棉结清除效率在58%~68%,短绒清除效率在60%左右,日常生产应视半制品质量状况适当调整落棉率;进而通过专题试题得出单纯采取加大落棉率来控制成纱棉结及成纱质量的方法不可取,提出合理配棉、提高生条内在质量、掌握适度落棉率,才是稳定提高成纱质量,减少用棉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A186型梳棉机在纺粗号纱,所用配棉质量较差的情况下,上圈条盘小喇叭口及圈条斜管上口处经常积聚短绒、飞花.不仅增加了值车工清洁难度,而且短绒极易附入生条,影响成纱质量.我们通过反复试验,终于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1.
纤维长度仪器检验结果,对于合理配棉,正确拟定纺纱工艺,从而保证成纱质量和生产稳定,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通常应用罗拉式长安分析仪(朱可夫长度仪)所得出的指标有主体长度、品质长度、基数、均匀度和短绒率,其中品质长度是确定罗拉隔距的重要依据,纤维长度的均匀程度和短绒率直接影响到成纱的条干质量,主体长度则是与成纱强力有关的因素之一。此外,短绒率高低还会影响成纱棉杂粒数。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低等级原棉纺纱的配棉情况和生产工艺配置。低等级原棉色泽黄,短绒含量高,含杂高,成纱色差大,生产中应根据低等级原棉的特征,合理配棉,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成纱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3.
低等级原棉纺纱生产体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低等级原棉纺纱的配棉情况和生产工艺配置。低等级原棉色泽黄,短绒含量高,含杂高,成纱色差大,生产中应根据低等级原棉的特征,合理配棉,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成纱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4.
探讨应用USTER AFIS单纤维测试仪降低精梳落棉率,稳定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对比了棉结AFIS检测和目测的差异,分析了棉条棉结与成纱棉结的关系;在短绒率控制和精梳落棉控制方面,分析了通过AFIS单纤维测试仪控制短绒率、精梳落棉率,优化梳理器材的方法。指出:AFIS单纤维测试仪提供的棉结与条干均匀仪测定的成纱棉结不呈线性关系,要通过成纱质量试验来验证;运用AFIS单纤维测试仪可优化上机工艺、建立半制品棉结和短绒率的内控指标、查找质量薄弱环节、监控设备除杂效果及纤维在加工过程中的短绒率变化情况,合理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降低生产成本。认为:运用AFIS单纤维测试仪控制棉条短绒率的增长是控制成纱质量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改善CJ 5.8 tex成纱质量的工艺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改善CJ 5.8 tex成纱质量的工艺措施.为提高CJ 5.8 tex成纱质量,配棉中通过小样试纺确定较好的配棉方案,梳棉机工序选择合适的针布,精梳落棉率控制在15%~16%,控制落棉含短绒率≥70%,精梳条短绒率≤8%.粗纱采用TJFA458A型悬锭D型牵伸粗纱机.在工艺参数、工序质量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最终使CJ 5.8 tex成纱质量达到了Uster 2007公报5%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提高精梳针织用纱质量的工艺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瞿建增 《棉纺织技术》2001,29(9):533-537
精梳针织用纱质量以坯布质量好纱疵少为评价标准。选用原棉要控制成熟度、短绒率和有害疵点;精细清棉、完整梳理、选用有设备特性的高产梳棉机是减少纱疵的基础;精梳采用后退给棉方式及短给棉长度可提高梳理效率,使精梳落棉中含短绒率高而精梳条中含短绒率低;自调匀整并条机使熟条定量稳定、成纱号数恒定;细纱机后牵伸力的设定与成纱质量关键密切;控制好自动络筒机张力与速度、用好清纱器可有效去除10万m纱疵中的短粗节和长粗节。  相似文献   

17.
文章建立了顶梳梳理度数学模型,分析了单根纤维受到顶梳梳针的作用齿数与顶梳齿密的关系;保持精梳机其他工艺参数不变,分别改变顶梳针齿密度,探讨了顶梳齿密对长绒棉精梳质量及成纱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顶梳齿密有利于排除小卷中的短绒及棉结,改善成纱条干,提高成纱强力。顶梳齿密过高会造成纤维损伤,引起精梳条中短绒、棉结含量增多,成纱质量恶化。顶梳齿密需结合原棉品级与纺纱品种合理选配,加工9.7 tex长绒棉精梳纱时,设定顶梳齿密为32齿/cm,可以较好地兼顾精梳质量及纱线品质。  相似文献   

18.
纯棉纺纱过程短绒情况浅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随着对纺织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各生产厂对纱线的内在品质和外观质量也相应提高了要求,如要求成纱强力高、条干匀、结杂少、光泽好等,而影响成纱强力、条干、结杂、光泽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纤维中短绒含量的高低。纤维中的短绒,在开清棉和梳棉过程中,易形成大量的棉结...  相似文献   

19.
吴奉越 《棉纺织技术》2006,34(11):62-64
2.5纺制细纱 2.5.1环锭纺纱 选用两台Suessen公司生产的细纱机,其中一台EliTe聚集纺细纱机,另一台常规环锭细纱机.为了明确短绒率对成纱质量的影响,EliTe细纱机纺纱时,细纱捻系数为304,保持不变,在常规环锭细纱机上,使用不同短绒率配棉成分纺纱时,为保持成纱强力相近,调整细纱捻系数.图6是EliTe紧密纱Uster均匀度试验仪测得的成纱短片段质量不匀情况.CV值愈高,表示成纱愈不均匀,成纱中出现弱片段愈多,织物强力降低.  相似文献   

20.
探讨利用aQura测试仪提高成纱质量的方法.分析了棉结和短绒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利用aQu-ra测试仪检测清棉、梳棉、精梳各工序棉结与短绒率的变化,针对性地进行工艺参数优化,最终提高了纱线质量,节约了纺纱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认为:aQura测试仪的应用对控制纱线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