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W型和双P型辐射管加热系统的烧嘴结构及燃烧方式进行了分析,对比测试了两种辐射管加热系统的烟气循环率、管壁温度均匀性、燃料利用率、NOx等关键技术指标。结果表明,双P型辐射管燃烧系统管壁温度均匀性更好,节能效果显著,且可以采用更大的烧嘴功率,减少辐射管加热系统和控制模块的数量,降低投资成本,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超声速矩形湍流导管和等离子电弧加热器模拟了发动机燃烧室内流和高超声速飞行器外壁面外流热环境,进行了平板表面冷壁热流测量和燃烧室内壁材料考核试验。结果表明:由于辐射换热的影响,在选取的两个典型来流条件下,发动机燃烧室内流热环境下的冷壁热流比外流热环境下的高出21%和40%,但是冷壁热流的增量基本相当,约为0.70~0.80MW/m2。随着冷壁热流的增加,辐射换热产生的热流增量的影响力会逐渐减小。材料考核时,相同配方的C/SiC复合材料在内流热环境下的表面温度高出约400℃,背面温度高出约90℃,这种差异对于发动机燃烧室内壁面材料考核至关重要,必须在材料考核试验中加以考虑。 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了在发动机喷管中加装金属辐射板前后,喷管壁面温度、热喷流温度与喷管红外辐射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加装金属辐射板后,热喷流与喷管壁面之间的热量传递显著增强,热喷流中心温度降低,壁面温度明显升高,在90°方向上,热喷流3~5μm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降低了38.5%。文中从热喷流、喷管壁面以及金属辐射板等相关部件的温度变化情况对红外辐射强度的变化原因进行了解释。   相似文献   

4.
严新炎  张树格 《金属学报》1995,31(1):B015-B020
螺旋燃烧方式是自蔓延高温合成中的不稳定燃烧方式之一。本文较详细地研究了3Ni+Si系统中反应物颗粒大小,化学配比,压坯相对密度及预热温度等因素对螺旋燃烧特性(螺旋燃烧频率,螺距,燃烧速度及温度等)的影响,并对螺旋燃烧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认为,不稳定的螺旋燃烧是由于过程的热不稳定而引起的。随着工艺参数的改变,Ni3Si的自蔓延高温合成既可以按稳定燃烧方式进行,也可以按螺旋燃烧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5.
螺旋燃烧方式是自蔓延高温合成中的不稳定燃烧方式之一。本文较详细地研究了3Ni+Si系统中反应物颗粒大小、化学配比,压坯相对密度及预热温度等因素对螺旋燃烧特性(螺旋燃烧频率,螺距,燃烧速度及温度等)的影响,并对螺旋燃烧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认为,不稳定的螺旋燃烧是由于过程的热不稳定而引起的,随着工艺参数的改变,Ni_3Si的自蔓延高温合成既可以按稳定燃烧方式进行,也可以按螺旋燃烧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6.
氧气顶吹转炉中二次燃烧现象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友多  Y.SAHAI 《金属学报》1992,28(12):29-38
开发了包括K-ε双方程湍流模型、燃烧反应的混合分数f和湍流燃烧浓度波动g的三维湍流燃烧数学模型,并应用于氧气顶吹转炉的二次燃烧过程中,在未涉及到辐射传热、多相流动以及有限反应速率等问题的情况下,得到了氧气顶吹转炉中二次燃烧时废气的流动方式,温度分布及火焰形状等结果,还研究了氧枪的高度和二次吹氧孔的水平夹角对冶炼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前言预热器的作用通常是利用加热炉排出的高温烟气将煤气或空气预热到适当的温度,使煤气或空气进入炉内燃烧或助燃时带入一部分物理热,以节约燃料和提高燃烧温度。众所周知,预热带入加热炉内的物理热比同样热量的化学热更加有用,预热器回收热量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密闭带盖炉的操作是控制每个炉室炉盖下面燃烧气体的温度Ts;从炉箱内部得不到直接信息。本文目的是研究一种数学模型来模拟这种炉子的热现象学。将随时间变化的温度Ts  相似文献   

9.
日本燃料不足,为节约能源,设计了一种新的铝熔炼炉。经实际使用,在节约燃料和减少金属消耗方面效果显著。传统的反射炉完全依赖燃烧产生的幅射热来熔化和过热铝。这种燃烧要求熔池有高的温度和足够大的熔池来达到所要求的热交换,因之,燃烧室温度一般超过1100℃,熔池容积为炉子每小时熔化量的8~10倍。其废热虽然能被利用,但由于熔化金属长期与燃烧产物接触,引起金属氧化,难以得到改善。日本的“喷射熔化炉”(商标为Jet Melter)是一种应用辐射和对流的热交换原理的熔炼炉。它由三个分开的区域组成(见图),即一  相似文献   

10.
目前,很多中小型铸造车间以焦炭作燃料,采用地坑炉熔炼铜合金。这种炉子,操作麻烦,由于焦炭燃烧下落,坩埚也随着下落。加焦炭时,需抬起坩埚,有时,由于底部焦炭燃烧后,四周出现空隙,而使坩埚倾斜,铜合金滚到入炉内,造成合金的损失。在熔炼过程中,温度不易控制,合金烧损大。加焦炭和从坩埚舀出合金液时,焦炭燃烧发出的热量辐射范围大,温度高,致使工人在很高的温度下操作,劳动条件很差。  相似文献   

11.
气体与物料的温度沿窑长的分布列于图1。燃料燃烧带的长度燃料在第2带和第3带内燃烧第2带一次空气由喷嘴喷射的速度可按下式计算  相似文献   

12.
牛犇  唐继海  杨骐  石浩 《表面技术》2017,46(2):165-171
在阐述直升机红外辐射特征和面临的威胁基础上,对直升机红外辐射特性抑制的原理进行了阐述。回顾了直升机红外辐射抑制技术的研究进展,详细分析了各种红外辐射抑制技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直升机红外辐射特性抑制技术主要有红外抑制器抑制技术、红外诱饵弹等干扰技术、热红外隐身涂料涂层技术、地面停放伪装遮障隐蔽技术等。其中,红外抑制器抑制技术采取混流装置以降低热空气温度,采用耐高温隔热遮挡装置隔绝高温部位等。红外诱饵弹等干扰技术利用其中的烟火剂燃烧产生高温时释放出的大量红外特征信号,达到干扰红外侦察和红外制导武器打击的目的。热红外隐身涂料涂层技术通过涂层自身较低的红外发射率,有效降低直升机表面红外辐射特性,实现与空地背景的较好融合。地面停放伪装遮障隐蔽技术采用具有光学、红外、雷达等隐身性能的伪装器材,实现直升机多波段隐身和防风、防雨、防沙尘等性能。最后,对未来红外隐身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能源利用率及降低金属燃烧损耗,LOI Thermprocess公司开发出一项集成二次燃烧工艺,在加热含杂质的废铝过程中,将废料室产生的热解气体完全燃烧。这一工艺的好处是热解气体的能量能够全部应用于熔化作业。高加工温度与长停留时间是热解气体二次燃烧的条件,二次燃烧在传统设计的热二次燃烧(TAB)室中得到实现。此外,有控制地注入热解气体具有降低NOx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朱谦俊  阙振寰 《贵金属》1990,11(3):45-47
1.引言借助催化剂的作用使燃料的燃烧更加完全,这就是催化燃烧.它已广泛应用在内燃机排气净化、工业废气净化、气体透平机、催化锅炉、取暖器、木料燃烧炉等方面,并有节约能耗、消除污染的效果.无焰催化燃烧是其中一种类型.有火焰燃烧的温度常常超过1000℃,导致热量由辐射大量损失,产生可见光也是能量损失,因而热效率低.明焰燃烧还容易引起火灾.要减低无用能量的放出和消除火焰,就必须降低燃烧温度,而温度低于着火点,则导致熄火,燃烧不再进行.催化剂可使燃料燃烧温度降  相似文献   

15.
在冲天炉烟囱部分安装一个以辐射传热为主的换热器,部分利用炉气燃烧的化学热和物理热,在具有合理的结构及掌握了操作技术以后,能使换热器出口的空气预热到400~450℃。将近三年的生产实践说明:由于有高于300℃的热风送入炉内,强化了底焦的燃烧过程,使铁水温度稳定于1420~1450℃范围内,给铸造生产带来了显著效果,铸件质量有所提高,废品率降低了,元素烧损较冷风熔炼时为低,从而降低了铸件成本。此外,热风熔炼也大大减轻了大炉工人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热法再生设备的使用特性,分析影响热法再生设备能耗的关键因素,根据关键因素做出相应的降低天然气能耗的方案措施。提高助燃空气温度及燃烧介质的温度;降低除尘负压系统的风量;沸腾燃烧充分,燃烧反应控制在流化床内部;增加炉体保温性能及增加再生砂的保温时间;选择比热容较低的介质材料以及增加可燃烧的有机物助燃等措施均可有效的降低天然气能耗。  相似文献   

17.
以TiCl4为前驱体,采用低温燃烧合成工艺制备了同时掺杂Zn2+、Fe3+、Ce4+的纳米TiO2粉体,用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表征粉体的光吸收特性,以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粉体在可见光辐射下的光催化活性;详细研究了Fe/Ce(mol)、(Fe+Ce)/Ti(mol)、柠檬酸/Ti(mol)、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等对产物光吸收带隙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合成条件可实现对掺杂二氧化钛粉体光吸收带隙的有效调制,最大红移使光吸收波长拓展至494 nm;光吸收带隙与光催化活性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只有适当的带隙宽度和带隙结构才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以TiCl4为前驱体,采用低温燃烧合成工艺制备了同时掺杂Zn2+、Fe3+、Ce4+的纳米TiO2粉体,用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表征粉体的光吸收特性,以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粉体在可见光辐射下的光催化活性;详细研究了Fe/Ce(mol)、(Fe+Ce)/Ti(mol)、柠檬酸/Ti(mol)、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等对产物光吸收带隙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合成条件可实现对掺杂二氧化钛粉体光吸收带隙的有效调制,最大红移使光吸收波长拓展至494 nm;光吸收带隙与光催化活性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只有适当的带隙宽度和带隙结构才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U型蓄热式辐射管表面温度分布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一支燃烧能力为58kW的蓄热式辐射管为对象,利用商业CFD软件CFX4.3对蓄热式辐射管表面温度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并进行试验验证,重点分析了辐射管沿长度方向温度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速煤气射流产生的湍动燃烧动力,能搅拌炉膛、消除炉内的温差,有利于提高烟气的加热能力,改善其加热性能。但煤气喷射速度不能无限制增大,对于该类型的蓄热式辐射管燃烧器,煤气喷射速度可限制在80m/s~110m/s。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HTAC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在燃烧过程研究中的应用。针对HTAC燃烧机制的基本特征,建立了辐射传播数学模型,并运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HTAC燃烧机制下金属镁还原罐内的温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HTAC技术的特点,验证了其应用于炼镁生产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