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上白垩统Mishrif组碳酸盐岩是波斯湾盆地重要的储集岩。以伊拉克东南部的Y油田为例,综合岩石薄片观察、物性分析、毛管压力测试以及测井等资料对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及其测井响应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生屑灰岩、生物礁灰岩、泥晶生屑灰岩、(含)生屑泥晶灰岩、云质灰岩和泥晶灰岩;储集空间包括粒间(溶)孔、铸模孔、生物体腔孔、粒内(溶)孔、晶间孔和泥晶间微孔隙,局部发育微裂缝;岩心孔隙度主要为8%~28%,气测渗透率主要为1×10~(-3)~100×10~(-3)μm~2,为孔隙型中高孔、中高渗透储层;储层发育粒间(溶)孔-铸模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粒间(溶)孔-晶间孔、微孔-铸模孔-晶间孔共4种孔隙结构类型。优质储层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低自然伽马、高声波时差、高中子孔隙度、低密度和高电阻率特征。研究区Mishrif组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发育与下降半旋回关系密切,并受控于原始沉积环境,同生期选择性溶蚀作用、埋藏期暴露溶蚀作用以及埋藏期胶结作用是储层发育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利用测井、岩心、薄片、物性分析及压汞资料,对叙利亚O油田上白垩统Shiranish组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开展研究,明确生屑滩灰岩和粉晶云岩为研究区主要储层类型,其沉积环境、储集空间、孔渗性能及孔喉结构均不相同。生屑滩灰岩储层以组构选择性孔隙为主要储集空间,具有良好的孔喉结构,储渗性能好,其形成主要受沉积相带及多期溶蚀作用控制;粉晶云岩储集层包括选择性组构孔隙和非选择性组构孔隙2种类型,具有中高孔、高渗特征,其形成主要受大断裂和白云石化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巨厚碳酸盐岩储层是中东波斯湾盆地发育较普遍的一类储层,受控于复杂原生沉积-次生成岩改造作用,储层岩石类型与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极强,严重制约着巨厚油藏注水开发采收率的提高。以伊拉克W油田中白垩统Mishrif组巨厚碳酸盐岩为例,通过岩心、测井、地震和物性、压汞等资料,以"储层成因(沉积+成岩)为分类基础、储层质量(物性+微观孔隙结构)为分类依据、地球物理方法(测井+地震)为识别预测手段",开展复杂强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分类与预测研究。研究表明:沉积相带及其变迁控制了Mishrif组复杂岩石结构类型及叠置关系,原始沉积组构叠加差异性成岩改造控制了其6种孔隙类型的发育及分布,发育14种岩石成因类型,每种类型具有相似的沉积结构和孔隙类型,且经历了统一的沉积-成岩演化史。岩石成因类型与储层质量相关性好,根据储层质量划分为5种储层类型,其中发育粒间孔、混合孔的生屑砾屑灰岩和发育粒间孔的生屑砂屑灰岩,属于高孔高渗连通孔粗喉型最优质储层。构建测井声波纵波波阻抗(RHOB/DT)和深感应电阻率与自然伽马测井数值之比(RILD/GR)交会图,其对单井储层类型识别效果较好。以单井测井识别结果为硬数据,以地震波阻抗为井间约束,预测各类储层空间展布,其中I类最优质储层在mB2上段呈大范围片状连续分布,mB1段呈条带状分布,mA段呈小范围片状分布,分别符合mB2上段台地边缘生屑滩、mB1段台内潮汐水道和mA段台内浅滩沉积环境。通过盲井抽稀检验,预测结果符合率超过80%,从而为剩余油挖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依据Garmsar区块Te-1井岩心资料及露头资料,结合测井资料、物性测试资料及前人研究的成果,对Garmsar区块Qom组E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Qom组E段储层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灰色浅滩相泥灰岩、生物屑灰岩、泥晶生物屑灰岩、生物屑泥晶灰岩、泥岩及具溶孔的生物屑含云灰岩。孔隙类型以粒内溶孔、粒间溶孔、铸模孔和生物体腔孔为主。物性总体表现出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特征,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是控制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Qom组E段主要发育Ⅱ类、Ⅲ类储层。  相似文献   

5.
针对塔中顺西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类型多样、非均质性强的特点,通过对区内部分钻揭主要目的层钻井岩心、薄片及物性资料的分析,认为良里塔格组主要岩石类型为颗粒灰岩、藻粘结灰岩类;鹰山组主要岩石类型为泥晶灰岩、砂屑灰岩,储层物性表现为低孔、低渗特征,并受裂缝、断裂发育影响。"缝洞型"储集体是本区储层的主要表征,根据其组合特征可以把储层类型划分为孔洞型、裂缝型和裂缝-孔洞型。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分析该区及邻区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储层发育形成机制和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车地区沙四上亚段湖相碳酸盐岩环绕义和庄凸起大面积分布,发育了众多油藏,也拥有较多的钻井资料。沾车地区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岩石类型分为石灰岩、白云岩、混积岩3类,石灰岩又划分为内碎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复合颗粒灰岩和泥晶灰岩等类型,白云岩主要为结晶白云岩,划分为藻屑白云岩、藻格架白云岩等,混积岩则为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的混合沉积;储层孔隙类型有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3种;储层整体上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储层物性与岩石类型有很大关系;沉积环境是储层好坏的主控因素,压实、胶结和溶蚀等成岩作用对储层的改造起到了一定影响。储层主要受控于沉积古地理环境,义和庄凸起南部、东部的陡坡带储层发育最好;陈家庄凸起北部及义和庄凸起北部的缓坡带储层相对发育,礁、滩之间或者湖湾和半深水地区为差储层、非储层发育相带。   相似文献   

7.
基于岩心、薄片、测井数据与地震资料分析,通过岩石类型、沉积微相与层序地层研究,建立阿拉伯板块鲁卜哈利盆地东北部上白垩统Mishrif组岩石类型与沉积微相类型、沉积体系与沉积相及其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Mishrif组主要发育与厚壳蛤相关的礁灰岩、亮晶生屑灰岩与泥晶生屑灰岩等岩石类型,分布在礁滩复合体、颗粒滩、滩间水道...  相似文献   

8.
在以往的勘探实践中,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简称茅一段)长期被视为一套碳酸盐岩烃源层,未曾针对性地开展储层评价与测试工作。为了进一步明确川东地区茅一段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以风险探井XT1井岩心资料为研究对象,通过物性测试、薄片鉴定、电镜扫描、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综合开展矿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以获取川东地区茅一段的储层特征及烃源特征。研究成果表明:(1)川东地区茅一段以中层状、中—薄层状深灰—灰黑色含泥质泥晶生屑灰岩、泥灰岩与中厚—厚层状灰—深灰色泥晶生屑灰岩、含泥质泥晶生屑灰岩为主,沉积水体深度较大;泥晶生屑灰岩及含泥质泥晶生屑灰岩、泥灰岩互层形成的“眼球状构造”发育。(2) XT1井茅一段储层岩心柱塞样氦气孔隙度分布在0.24%~6.98%,平均为1.39%;渗透率分布在0.001 4~1.720 0 mD,平均为0.083 0 mD,属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其中眼皮状构造灰岩(简称为“眼皮灰岩”)物性相对较好,孔隙度分布在0.24%~6.98%,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片状滑石晶间微孔、微裂缝;而眼球状构造灰岩(简称为“眼球灰岩”)储集性能较差,孔隙度分布在0.24%~...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简称茅一段)已成为油气勘探的热点。然而,茅一段岩石类型划分较为粗略,沉积环境认识尚不统一。四川盆地中部华蓥山二崖剖面露头十分优质,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和室内薄片鉴定,共识别出6类16种岩石类型,并对各岩石微相类型及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茅一段储层特征,探讨了茅一段优质储层发育与岩石微相之间的耦合关系,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实验测试数据,分析了优质储层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华蓥山二崖剖面茅一段为中缓坡浅水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生物化石类型丰富,发育相对低能的生屑滩;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生屑泥粒灰岩、富有机质生屑泥粒灰岩和纹层状生屑泥粒灰岩中;储层的形成主要与早期海水埋藏阶段差异成岩作用和早成岩期暴露岩溶作用有关,而优质储层的发育则主要受低能生屑滩和早成岩期暴露岩溶作用的联合控制。该认识可为今后四川盆地茅一段的勘探部署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先巴扎工区石炭系小海子组(C2x)是以碳酸盐岩为主要储集层的一套海相地层,经多次成岩作用形成。区内以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形成的缝、洞型储层为主要储层类型。通过对C2x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地层、储集空间类型、物性及岩电特征的分析,结合反演资料对储层特征做了分析,C2x分上下两层的特征比较明显,局部地方甚至可以分三层。主要储层砂屑灰岩、生屑灰岩的波阻抗值在1300~1500kg/(cm2·s)之间。结合地震属性资料及反演阻抗值分析,对BT6井附近解释的异常体,预测为C2x中部层段的孔隙性生屑灰岩,为工区的有利储层。该成果也为下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根据对大量薄片和岩心的观察,金湖凹陷西斜坡碳酸盐岩的颗粒类型主要有生物碎屑、鲕粒、球粒、藻叠层石和陆源砂。生物碎屑含量丰富,以蠕虫动物中的环节动物门龙介虫科(Serpulidae)含量最高,占生物碎屑颗粒的70% 以上,其他也见藻类、介形虫、腕足、腹足、硅藻、有孔虫、苔藓等化石。生物数量虽然比较多,但种属单调,耐盐度比较窄,为半咸水海洋生物组合。微量元素硼的质量分数平均为77.6×10-6,硼与镓的比值(B/Ga)平均为3.6,也显示为半咸水环境。结合沉积物特征、生物组合和特殊矿物分析,认为金湖凹陷在古新统阜宁组 二段第Ⅱ油组(E1f22)沉积时期,发生了海侵或与海洋有通道沟通、具有半咸水潟湖环境特征。水体清澈,构造活动相对平静,湖盆沉降和沉积速率缓慢且补偿适中,因此在西斜坡沉积了一套厚度为10~20 m、分布广阔的碳酸盐岩。根据颗粒类型和沉积特征,划分出4种沉积相带,包括陆源碎屑-碳酸盐混合相、鲕粒滩相、生物碎屑滩相、泥晶灰岩相,各相带在纵向和横向出现有规律的交替分布。生物碎屑灰岩溶孔发育,含油气丰富,已作为产能接替区投入了开发,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2.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岩石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测试、高压压汞及有机碳含量分析等手段,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吉174井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石类型及特征的精细研究。结果表明,致密油储层岩石矿物成分复杂、岩石组分多样,为一种过渡型的混合沉积岩类。在岩石组分类型及特征研究的基础上,以有机质组分、陆源碎屑组分、碳酸盐组分及火山碎屑组分作为"四组分",陆源碎屑含量、碳酸盐含量及火山碎屑含量作为"三端元",形成了复杂混合沉积岩石"四组分三端元"划分命名方案,将研究区岩石划分为陆源碎屑岩类、碳酸盐岩类、火山碎屑岩类及正混积岩类4大类型,进一步划分为18小类。不同岩石类型储集空间均以次生孔隙为主,但各类岩石孔喉结构特征存在差异。研究区致密油储层岩石类型以碳酸盐岩类与陆源碎屑岩类为主,部分层段含有少量的火山碎屑岩类与正混积岩类,各类岩石的组构特征、储集性能及含油性存在明显差异,纵向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并且岩石类型与有机碳含量、储层物性及含油性等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伊朗Zagros盆地西南部白垩系Sarvak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阐明伊朗Zagros盆地西南部白垩系Sarvak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利用岩心、薄片、录井、试油及测井资料,通过储层岩性类型、储集空间、物性、电性特征及孔隙发育的影响因素分析,指出Zagros盆地西南部白垩系Sarvak组碳酸盐岩储层岩性类型有白垩质灰岩、云质灰岩、颗粒灰岩,储集空间类型多,主要为次生溶孔、铸模孔,其中颗粒灰岩的物性最好,白垩质灰岩中白垩质主要为浮游有孔虫,孔隙较发育,一般随物性增加,含油性级别升高。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也较大,起建设性的成岩作用有溶蚀作用、白云化作用、生物扰动及压溶产生缝合线、缝合面。泥粒灰岩、粒泥灰岩在这些成岩作用的影响下,物性有较大改善。储层孔隙发育微观上主要受控于岩相、成岩作用,平面上还和构造位置及沉积环境有关,位于构造高部位的台地浅滩微相往往物性较好。利用垂向上测井响应及平面上小层物性分布特征,明确了物性较好、含油丰度较高的层段,为寻找高产有利储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岩心观察和铸体片鉴定证实,花土沟油田藻灰岩储层发育,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藻纹层灰岩、藻叠层灰岩、亮晶生屑灰岩、亮晶鲕粒灰岩、陆屑泥晶灰岩、藻泥晶灰岩、藻团粒灰岩等,形成于湖盆中某单一藻类勃发时期,沉积过程受陆源碎屑影响较大,成岩阶段只经历了准同生成岩阶段和浅埋藏阶段,成岩作用较弱,对孔隙度影响不大.孔隙类型主要为受到淡水淋滤溶蚀作用和构造作用而形成的次生孔隙,孔隙结构杂乱,无明显规律性.藻灰岩既是生油岩,又是储集岩体,形成自生自储式油藏的条件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5.
南塔吉克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南塔吉克盆地的地层、沉积、构造和石油地质特征等进行了综合研究。该盆地的烃源岩为古近系、白垩系和侏罗系的滨浅海相与湖相泥岩、页岩和灰岩,有多套含油气层系,主要含油储集层为古近系的滨浅海相碳酸盐岩和砂岩,主要含气储集层为白垩系与上侏罗统滨浅海相碳酸盐岩和砂岩,上侏罗统膏盐岩为气藏的区域性盖层,白垩系和古近系的泥膏岩和泥灰岩为区域性和局部油气盖层,油气主要运移期和聚集期发生在晚白垩世与早上新世,油气圈闭和油气田(藏)主要有构造型、构造-地层复合型和地层型等3种。  相似文献   

16.
彭军  杨一茗  刘惠民  曾垚  于乐丹  许天宇 《石油学报》2022,43(10):1409-1426
以东营凹陷南坡陈官庄地区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为例,结合大量基础地质资料,通过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和储层物性测试等技术手段,探讨了湖相细粒混积岩的沉积特征、成因机理、沉积主控因素和储集性,建立了适用于湖相细粒混积岩的岩性定名方案。研究表明,陈官庄地区主要发育含有机质块状灰质粉砂岩、含有机质块状含粉砂砾屑泥晶灰岩、含有机质块状粉砂质泥晶灰岩、富有机质块状含粉砂生屑泥晶灰岩、含有机质条带状粉砂质粉屑泥晶灰岩、含有机质交错层理灰质粉砂岩、富有机质纹层状黏土质泥晶灰岩和富有机质滑塌构造含粉砂黏土质泥晶灰岩8种主要的细粒混积岩岩相。明确了不同岩相的环境指示意义及空间展布特征,认为研究区共存在风暴流和重力流主导的事件性混合沉积、相缘混合沉积、原地混合沉积和生物-化学混合沉积4种混积模式。沉积组分的混合离不开地质营力的驱动;频繁的断层活动为混合沉积提供了动力基础和湖盆底形斜坡条件;气候通过降雨量、温度、生物等因素的变化控制着细粒混积岩的物质条件和混积方式;物源输入提供了陆源碎屑组分;湖平面的升降和水介质条件不仅决定了碳酸盐组分的形成条件和微观结构,对有机质的保存也具有关键作用。湖相细粒混积岩储层的非均质性较强,储集空间类型多样,是十分具有勘探潜力的储层类型。  相似文献   

17.
羌塘盆地侏罗系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野外露头资料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物性、毛细管压力曲线等手段,对羌塘盆地侏罗系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岩石学、孔渗性及孔隙结构等特征作了详细研究。岩石类型主要为颗粒灰岩,包括内碎屑灰岩、鲕粒灰岩和生屑灰岩。储集空间包括孔隙和裂缝两种,孔隙主要为次生溶孔,裂缝为构造缝和溶蚀缝。孔隙的微观结构较差,基本上属于低孔低渗致密储集层。强烈的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导致储集层孔隙结构变差的主要因素,后期的溶解作用对储集层物性有一定的改善。构造作用使得岩石中裂隙发育,提高了岩石孔渗性,极大地改善了岩石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18.
综合野外露头、钻井岩心、薄片观察以及测井等相关资料分析,在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奥陶系共识别出 6 种沉积相类型及 3 类 10 种微相序。 受贺兰坳拉槽持续性扩张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奥陶纪不同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展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早奥陶世发育缓坡型台地沉积,至中奥陶世演化为台地- 斜坡-盆地沉积模式。 桌子山组内缓坡和克里摩里组台地边缘相沉积岩性以泥亮晶粉砂屑灰岩、生屑灰岩、鲕粒灰岩为主,为优质储层的发育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乌拉力克组-拉什仲组发育深水盆地相泥岩、含灰泥岩,是烃源岩发育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9.
卡塔克隆起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时期为大型碳酸盐岩孤立台地。通过地震地质解剖并结合钻、测井成果,其南、北坡的地震相—沉积相模式可划分为陆棚—盆地→台缘斜坡→台地边缘→开阔台地沉积体系。在台地边缘区可识别出生物礁、粒屑滩和礁间洼地亚相,礁滩体具有纵向多个叠置"塔式"结构、横向退积—加积迁移特点,表明海平面升降控制了礁滩体的阶段性生长。采用模式识别、古地貌识别、属性识别等多种方法可进一步圈定礁滩体分布范围。预测结果认为,北坡西部为台地缓坡边缘主要以生屑、砂屑滩、鲕粒滩相发育,中部台缘高陡斜坡生物礁相发育,而南坡于卡2区块西北部及卡1区块南部台缘礁丘和浅滩发育,具有形成串珠带状分布的生物礁滩型油气田(藏)条件。  相似文献   

20.
采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湖相细粒岩岩性及成岩作用特征进行了描述,探讨了有利岩石类型及成因。本段发育泥岩类(泥岩与页岩)、粉砂岩和灰岩3大类岩石,具体为泥岩与页岩、灰质泥岩,以及介壳页岩和介壳灰岩;矿物组分主要为石英、粘土矿物、方解石、长石和黄铁矿;粘土矿物包括伊蒙混层、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发育介壳页岩和泥岩夹介壳灰岩的岩石组合类型为主。本段细粒岩经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粘土矿物的转化作用及有机质的生烃演化作用,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B亚期,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控制页岩和灰岩物性变化的主要因素。受沉积及成岩的控制,富有机质页岩和介壳页岩是最有利的储集岩。成岩影响导致常规储层的介壳灰岩与灰岩致密而没有储集油气,反而使相对致密的细粒介壳页岩成为页岩气藏的有利储层,导致了测试时介壳页岩大量出气而相邻的介壳灰岩无气泡。纹层与微纹层(显微镜下显示纹层)发育及硅质与灰质组分显微定向排列有利于优质储层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