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添加剂对化学镀镍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循环发技术及阴、阳极极化等方法研究了化学镀镍磷合金的沉积过程及加速剂的影响。结果表明,Ni^2+的还原反应与H2PO2^-的氧化反应之间存在的着重要的相互作用即诱地共析作用;加速剂的加入,提高了H2PO2^-的氧化能力,使反应激活能降低,因而加速了化学镀镍沉积反应。  相似文献   

2.
通过电化学测量技术研究了丙烯基硫脲对低磷化学镀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丙烯基硫脲在低浓度时,通过电子转移机理加速了Ni^2+的还原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加速作用; 在高浓度时,由于电极表面较厚吸附层的存在,阻碍H2PO2^-在催化表面的氧化反应,表现为 对沉积反应换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化学镀Ni—P—Al2O3工艺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制取含Al2O3粒子量高且镀液稳定的Ni-P-Al2O3化学复合镀液的工艺方法;讨论了镀液组成和工艺对沉积速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镀层的组织性能及机理,在Ni-P合金镀液中加入Al2O3粒子(3~5μm)形成复合镀层,且Al2O3与Ni-P合金基质机械结合,复合镀层保持Ni-P合金结构,复合镀层表现更优良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4.
一种化学复合镀层的研制及其耐腐蚀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了以纳米材料CeO2作为分散微粒的化学复合镀Ni-P-CeO2,复合镀层制备工艺,研究分析了镀层的表面形貌,对镀层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试验,结果控制温度在88~95℃,CeO2添加量为5~15g/L在适量稳定剂和表面活性剂共存的条件下,采用间歇搅拌方式能够镀覆表面质量良好的Ni-P-CeO2复合镀层,镀层表面光洁度高,对10%NaCl溶液和1%H2S气体腐蚀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5.
次亚磷酸钠体系化学镀镍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美媛  旷亚非 《腐蚀与防护》1999,20(8):339-342,372
运用阳极扫描法他次亚磷酸钠体系化学镀镍在镍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化学镀镍的两个部分反应之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亚磷酸钠的直接氧化产物不是H3PO3,其氧化行为受自身浓度、溶液温度、pH、扫描速度以及Ni^2+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由NiSO4.6H2O、FeSO4.7H2O柠檬盐及稳定剂等组成的镀液,用化学法施镀Ni-Fe合金时,镀液的酸度,温度和铁盐的浓度等因素对镀层沉积速度及镀层组分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电沉积Ni—W—P合金催化析氢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电沉积方法制备了Ni-W-P合金电极。研究了该电极在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对析氢反应的催化活性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电极具有较高的催化析氢活性和极好的长期电解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XPS法研究了化学镀Ni-Cu-P非晶态合金在140℃、PH=5.0、CO2饮和Na2SO4溶液中片于不同电位下的表面膜组成。结果表明,处于不同电位下的Ni-Cu-P合金表面膜中皆有富P和富Cu现象发生,是膜中Ni选择性溶解的结果。H2PO2^-和HPO3^2-吸附层的存在是合金发生钝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NaH2PO2与H3PO3对Ni^2+与Fe^2+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卫东  左正忠 《表面技术》1995,24(3):11-13,32
极谱法研究表明:NaH2PO2,H3PO3的存在能抑制Fe^2+的析出,并导致Ni-Fe合金电沉积中的共沉积转为正常共沉积现象。欲提高沉积层中Fe的含量,需通过提高镀液中Fe^2+浓度或增大Ni^2+的阴极极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化学复合镀制备高活性节能NiCo2O4电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贱金属铁基表面化学镀Ni-Co-P,然后通过化学复合镀制得Ni-Co-P-A12O3底层,复合镀层用NaOH溶液浸出,可制得新型Ni-Co-P微孔活性中间导参中间导地涂覆匹配性较好的NiCo2O4表面活性层,该表面活性层由一定浓度配比的Ni(NO3)2和Co(NO3)2通过高温热解而成。 射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层是由NiCo2O4组成,不存在NiO和Co3O4的独立相。这种新型表面活性层用于碱性水电  相似文献   

11.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Dmol4.1程序包,通过计算替换Mg、形成Mg空位、体系移走H原子所需能量及电子结构的改变,对金属氟化物改善MgH2体系解氢性能的机制进行探讨.结果发现:形成Mg空位所需能量明显高于Fe、Ti、Zr、V、Ni、Nb、Cr、Cu替代Mg所需能量,与形成Mg空位相比,低温下替代Mg更利于MgH2体系解氢:NiF2、NbF5、ZrF4作为催化剂利于MgH2体系解氢,理论计算的强弱顺序与实验结果一致:NiF2、NbF5、ZrF4金属氟化物改善MgH2体系解氢性能主要在于NiF2中的Ni、NbH中的Nb、ZrH2中的Zr分别替代MgH2中的Mg,加速了化学反应:NiF2+3MgH2=MgF2+Mg2NiH4、2NbF5+5MgH2=5MgF2+2NbH+4H2、ZrF4+2MgH2=2MgF2+ZrH2向右进行,使结构稳定的MgH2发生转变生成了Mg2NiH4、NbH和ZrH2等氢化物.电子态密度的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Ni、Nb、Zr替代MgH2体系中的Mg,使超胞中心原子与其周围第1、2近邻H原子组成的八面体区域,成键的总电子数在费米能级以下按Ni、Ti、Zr的替代顺序增多,表明对应MgH2体系的结构稳定性按Ni、Ti、Zr的替代顺序增强,而解氢按Ni、Ti、Zr的替代顺序在下降,较好解释了NiF2、NbF5、ZrF4利于MgH2体系解氢,理论计算的强弱顺序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光亮剂对化学镀镍层性能及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酸性化学镀镍溶液的贵金属离子、重金属离子光亮剂对镀层硬度、结合力、孔隙率以及耐蚀性的影响,并通过AFM,XRD和XPS,分析光亮剂对镀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贵金属离子光亮剂能明显提高EN镀层的耐蚀性,而重金属离子光亮剂降低了EN镀层的耐蚀性;两种光亮剂都能降低镀层的表面粗糙度,使构成镀层胞状物变小,并使镀层的非晶结构更加明显,镀态镀层表面Ni以Ni原子和Ni2 离子形式存在,P以负价离子和PO43-离子的形式存在,光亮剂的加入利于镀层表面形成磷酸镍的保护膜.  相似文献   

13.
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镀层的微/纳观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45钢表面制备了n-Al2O3/Ni和n-SiO2/Ni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层,借助SEM、TEM、HREM等分析手段,在微观和纳观尺度上研究了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层微观组织特征,分析了纳米颗粒分布、纳米颗粒/基质Ni金属界面结合等微/纳观现象.结果发现:纳米颗粒在基质Ni金属中均匀弥散分布,纳米颗粒与基质Ni金属之间达到了原子尺度的良好结合;基质Ni金属晶格发生了畸变,存在大量原子空位和位错等结构缺陷.这使得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层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胡宗林  陆玲  庄维伟 《表面技术》2017,46(5):255-260
目的哈氏合金C-276带材被广泛用作第二代高温超导体YBCO的金属衬底,其表面抛光质量(粗糙度Ra)要求极为严格。为了保证抛光质量就要有效控制电化学抛光液,对抛光液的变化及失效与否进行分析。方法以哈氏合金C-276带材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接触式电化学抛光方法,使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金相显微镜、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等仪器设备,阐明了抛光液中H_3PO_4和H_2SO_4等主要成分的作用及工艺要求,并测定单位体积抛光液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电量(Ah/L)后,H_3PO_4、H_2SO_4含量及Ni、Cr、Mo等金属离子浓度。结果当H_3PO_4、H_2SO_4含量分别在775~1013 g/L、318~451 g/L范围内,Ni、Cr、Mo三种金属离子质量浓度分别小于7.3、2.7、3.4 g/L时,C-276带材表面的粗糙度才能满足工艺要求Ra1 nm(5μm×5μm)。结论通过对电化学抛光液中的H_3PO_4、H_2SO_4、添加剂、金属离子浓度等有效控制,采用非接触式电化学抛光,实现了千米级哈氏合金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连续生产,并且表面粗糙度Ra1 nm。  相似文献   

15.
采用第一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H2分子在Mo(001)表面的吸附,得到了吸附构型的各种参数,并且计算了H2分子在Mo(001)表面3个位置(顶位,桥位,穴位)吸附后的能量,结果表明在穴位吸附能最高。分析了H原子与Mo原子最临近距离dH-Mo与H2分子的键长在吸附前后的变化;通过对H2分子及在Mo(001)表面吸附的态密度图的分析,最后得出吸附主要原因是由于H2分子的1s轨道与Mo的4d轨道发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H_3PO_4+HNO_3酸洗与NH_4HF_2+H_3PO_4活化为前处理工艺,对AZ31镁合金进行化学镀镍研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仪(XRD)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等方法对化学镀镍层进行形貌、成分分布、相结构以及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化学镀镍层表面平整光亮,镀层为高磷非晶结构。化学镀镍层表面,镍主要以单质镍(26.75%)、NiO(32.96%)以及Ni(OH)_2(40.29%)形式存在,磷主要以单质磷(20.17%)、PO2-4(17.37%)以及PO_4~(3-)(62.46%)形式存在;化学镀镍层内部,镍基本为金属单质镍,磷主要以单质磷(74.11%)以及PO_4(2-)(25.89%)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7.
The effects of nickel coating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Mg2Ni hydrogen storage alloy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echniques were employed to examine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d surface morphologies of the bare and Ni-coated Mg2Ni alloys.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alloys were characteriz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CV)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i coating not only decreased the charge transfer resistance, but also decreased the H atom diflusion resistance for Mg2Ni alloys. It was also found that Ni coating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discharge capacity, but decreased the cycling performance of the as-synthesized Ni-coated Mg2Ni alloys. The discharge current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cycling performance of the as-synthesized Ni-coated Mg2Ni alloys.  相似文献   

18.
氢分子在Mg(0001)表面的吸附与解离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氢分子(H2)在清洁、空位缺陷及Pd原子吸附的Mg(0001)表面的吸附与解离性能.结果显示:H2在清洁Mg(0001)表面呈较弱的物理吸附,H2解离需克服较高的能垒(1.3774 eV);空位缺陷的存在增强了Mg表面对H2的物理吸附能力,且使H2的解离能垒(1.2221 eV)有所降低;而清洁表面吸附的Pd原子则会与H2产生强烈的化学吸附作用,极大地降低了H2的解离能垒(0.2860 eV).电子结构分析发现:3种表面对H2吸附与解离的催化活性与Mg(0001)表面最上层与H2直接产生吸附作用的金属原子在费米能级(EF)附近s轨道的成键电子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