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互穿网络(IPN)结构的丙烯酸乳液(R3-1)和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R2-2、R2-3)为成膜物质,通过加入填料、阻燃剂、纤维增强材料和其他功能性助剂,制备出阻尼性能优良的环保型水性阻尼涂料。采用动态黏弹谱仪(DMA),研究了成膜物质、填料细度、颜基比和纤维增强材料4种因素对阻尼涂料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选择乳液R2-2、R2-3和R3-1按照质量比1∶1∶1复配,填料为100目和400目按照质量比3∶1复配,颜基比为1.0,加0.3%玄武岩纤维时涂料的阻尼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2.
炼焦配煤试验方案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生产中19种煤进行了煤质分析和焦炭强度测定,以5群煤为基础,采用正交设计法进行配煤方案制定,确定4因素3水平正交表L9(3^4),对不满足配比之和100%的试验号,按因素的配比分配其差值量。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级差分析,排列了各煤种影响因素的次序,并揭示出各煤种配比对焦炭强度的影响规律,确定出最佳配煤方案。  相似文献   

3.
水性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研制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丙烯酸类乳液为成膜物质,以季戊四醇、三聚氰胺、聚磷酸铵与无机增强填料作为阻燃体系,制备了水性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采用模拟大板燃烧法对防火涂料的耐火性能进行了研究,系统考察了乳液种类、颜基比以及无机填料对防火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无机填料的最佳用量.研究结果表明:以硅丙乳液作为基料树脂,当体系颜基比为3.5以及珍珠岩的添加量为7%时,防火涂料的耐火时间能达到128.7 min;珍珠岩与炭质层的生成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这大大提高了炭质层的强度,而且还表现出显著的隔热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乳化剂,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功能单体丙烯酸,制备丙烯酸酯乳液反相破乳剂。通过采用正交设计,以对丙烯酸酯乳液反相破乳剂合成中A (反应时间)、B(反应温度)、C(反应物物质的量比)和D(催化剂用量)为4个因素,每因素选取3个水平进行试验,并测定合成产品的除油率,确定了最佳反应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8h、反应温度100℃、反应物物质的量比1:1和催化剂用量0.6%。在加量50mg/L时处理渤海油田某高含水原油采出液除油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5.
利用正交试验法中的L9(3^4)正交表,对4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通过测试其白度值,对它们在复配中的相互作用和去污性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而确定了一组最佳的复配配比。将这个最佳配比做为无磷重垢液体洗涤剂的主要成份,通过合理的添加助剂,最终得到了一个去污性能与部分市售洗衣粉相当,抗再沉积性和易漂洗性都优于洗衣粉的低泡重垢液体洗涤剂。  相似文献   

6.
结合某玉米酒精厂现有循环活性污泥系统(CASS)的不足,提出了利用填料强化该工艺的污染物削减能力的方法,以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MLSS含量、曝气时间、填料投加量和DO含量4个运行参数对填料-CASS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COD去除率影响主次顺序为DO的质量浓度>填料投加率>MLSS的质量浓度>曝气时间,优化参数组合为:MLSS的质量浓度4.6 g/L、填料投加率为30%、曝气时间6 h、DO的质量浓度6.5 mg/L,在此条件下,当进水COD和NH3-N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40.1~862.47 mg/L和17.61~31.76 mg/L时,出水COD为和NH3-N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2.87~90.76 mg/L和0.69~1.01 mg/L,均能满足GB 27631-2011的排放要求;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9.21%和96.22%。  相似文献   

7.
无烟煤配煤炼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生产中的5种煤进行了煤质分析和焦炭强度测定,以添加无烟煤为基础,采用型煤炼焦及正交设计进行配煤方案制定,确定4因素3水平正交表L9(3^4)。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极差分析,排列了各煤种影响因素的次序,并揭示出各煤种配比对焦炭强度的影响规律,确定出最佳配煤方案。  相似文献   

8.
正交设计法对中药制剂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法考察中药制备工艺.方法:以绿原酸和干膏收率的综合指标作为考核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制备工艺条件,确定中药的最佳水提工艺.结果:水提制备工艺影响因素大小依次是:加水量(A)>煎煮时间(B)>煎煮次数(C),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A3B3C3,即处方药材加12倍量水,提取3 h,提取3次.结论:筛选出最佳的水提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
概括了水性阻尼涂料的阻尼机理以及基本组成(乳液、填料、助剂)。重点综述了拓宽水性阻尼涂料用乳液有效阻尼温域常用方法(如共混法、互穿聚合物网络法、共聚法)以及相关研究进展,并阐述了氢键、交联、位阻等因素对乳液阻尼性能的影响。简要介绍了常用填料和助剂的类型及相关研究结论。最后,总结了水性阻尼涂料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0.
正交试验法优选黄芪多糖的水提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亚环  陈萍  王小芳 《化学世界》2007,48(6):345-347
以浸膏得率和多糖含量为检测指标,利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黄芪的水提工艺进行了优选。确定最佳的水提条件为:先用10倍量的水浸泡0.5h,煎煮1.5h;第2次加8倍量水,煎煮1.0h;第3、4次各加6倍量水,煎煮时间分别为1.0h。本法快速,简便,准确,适用于黄芪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根据L9(34)正交试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原理和计算方法,充分运用Excel 2003的公式、函数和引用功能,建立L9(34)正交试验的数据分析表。并通过实例,检验了数据分析表的通用性与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建立的L9(34)正交试验数据分析表适合所有四因素三水平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数据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12.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配方方法,使用市售的稀土发光材料SrAl2O4:Eu2+,环氧树脂、PU、三氧化二铝作为正交因子,各有三个水平。以环氧聚胺酯涂料的耐磨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表L9(34)组织试验,得到耐磨性最佳的发光涂料的配方。  相似文献   

13.
淮南谢一矿深部优质炼焦煤资源主要为肥煤和焦煤。为了充分合理利用本区优质深部煤炭资源,以该区4种主要炼焦煤为原料,采用正交法设计配煤方案,选用L93(4)正交表进行炼焦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极差分析,排列了各原料煤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结果表明:当配煤中气煤、1/3焦煤、肥煤、焦煤质量比为15:35:10:40时,焦炭的综合质量最优。  相似文献   

14.
以无机氮(硝酸钠)、有机氮(尿素)、磷(磷酸二氢钾)、初始浓度4个因素进行均匀设计实验,研究4种因素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通过均匀设计软件,建立了回归方程,对方程分析表明:4种因素对小球藻生长影响显著,硝酸钠和初始浓度的提高明显促进生长,而较高的浓度磷和尿素将会抑制小球藻的生长,此结果为进一步优化培养条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茶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包合物产率和包合率为筛选指标,以茶树油与β-环糊精的配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和无水乙醇与茶树油的体积比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对茶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出最佳工艺条件是茶树油:β-环糊精为1∶8(mL∶g),包合时间为4 h,包合温度为50℃,无水乙醇:茶树油为1∶1(mL∶mL)。经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薄层色谱法鉴定,确实形成了茶树油环糊精包合物。  相似文献   

16.
高效切片固体石蜡/丙烯酸改性乳液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采取半连续滴加法和预乳化法,以OP-10作为乳化剂,以(NH4)2S2O8作为引发剂,以丙烯酸(AA)为单体接枝改性高效切片固体石蜡乳液,合成了高效切片固体石蜡/丙烯酸复合乳液。实验以乳液稳定性作为评价指标,选择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搅拌速度为考察因素,利用正交实验L9(34)筛选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5~90℃,反应时间4.5 h,引发剂用量w(NH4)2S2O8=0.2 g,单体用量w(丙烯酸)=6 g,搅拌速度1 200 r/m in。红外光谱显示丙烯酸单体已引入到共聚物大分子中,扫描电镜揭示高效切片固体石蜡/丙烯酸复合乳液的表面性状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黄精多糖保留率和除杂率为指标,优选壳聚糖絮凝法对黄精提取液进行精制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药液质量体积比、壳聚糖加入量、絮凝pH值和絮凝温度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絮凝法的最适宜工艺为:m(黄精):V(水提液)为4∶10(g∶mL),絮凝剂用量为药液体积的15%,絮凝的pH值为4.0,絮凝温度40 ℃,絮凝3 h。壳聚糖絮凝法对黄精多糖的除杂精制比普通醇沉法的效果明显,除杂率分别为16.08%和49.75%;多糖保留率分别为88.42%和60.34%,综合评分分别为66.72%和57.16%。  相似文献   

18.
以BPO为引发剂、聚乙烯蜡(PEW)和马来酸酐(MAH)为反应物,采用溶液法合成聚乙烯蜡接枝马来酸酐(PEW-g-MAH),使用L。(3。)正交实验表考察不同反应温度、时间、MAH和BPO用量对PEW-g-MAH接枝率的影响。红外分析表明MAH已经接枝到PEW分子链上;在PEW用量为10g、MAH为1.40g、BPO为0-10g、温度100℃、反应时间60min条件下,可得到接枝率为2.95%的PEW—g—MAH。  相似文献   

19.
通过以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氧化三辛基膦(D2EHPA/TOPO)为流动载体,磺化聚丁二烯(LYF)为表面活性剂,液体石蜡为膜增溶剂,煤油为稀释剂,盐酸为内水相的W/O型乳液,与含La(Ⅲ)的磷酸的外水相进行萃取的过程,制备了W/O/W的双重乳化液膜体系,用单因素法考察了载体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内相酸度,水乳比等对液膜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迁移率达94.21%以上。并以单浓度递变斜率法研究了载体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磷酸浓度,H2PO4^-浓度,水相平衡H^+浓度对分配比的影响,推导出了该乳化液膜的传质机理所经历的步骤。传质机理中包括萃取-反萃表达式,和协萃物组成La(H2PO4)L2(HL)2·(H3PO4)·2TOPO。  相似文献   

20.
为了优化德庆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提取工艺,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影响因素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进行优化,以二苯乙烯苷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0,提取时间15min。提取3次。该工艺条件简便、稳定,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