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概述了国内外镍基粉末高温合金的发展、氩气雾化制粉技术的特点、氩气雾化镍基高温合金粉末的特性和增材制造用镍基高温合金粉末的发展方向,重点介绍了镍基高温合金粉末的形貌与粒度控制、氧化特性、气体脱附行为和缺陷形成及控制措施。讨论了镍基高温合金粉末特性与合金缺陷之间的内在关系,总结了缺陷消除措施的研究进展,明确了未来粉末涡轮盘用氩气雾化镍基高温合金粉末质量优化的发展方向,并对高品质氩气雾化镍基高温合金粉末促进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镍的加入对熔渗W-Cu合金的骨架形态和骨架烧结行为的影响,以及骨架形态、骨架成分、钨粉粒度等对溶渗合金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经实验提出了测定合金中镍的快速螯合滴定法,可用于测定Ni32合金钢、镍基合金和电解镍电解溶液中的镍,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诸因素对铜-镍合金羰基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冰镍经氧气斜吹转炉吹炼成合一定硫的Cu-Ni合金,再经水雾化后成为高活性羰基化原料。在容积为10升感应加热的高压反应器中进行羰基合成试验。合金硫含量、硫化物分布对合金羰基化影响的研究表明:硫化物的“通道”作用决定了Cu-Ni合金羰基化的活性。当合金中合3~6%S且硫化物呈连续网状“通道”分布时,合金就能在较低的温度(160±10℃)和较低的压力(100kgf/cm~2)下迅速羰基化。镍的羰基合成率可达80~95%。同时也对羰基反应温度、CO压力、合金粒度、表面状态对羰基化的影响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潘宝头 《江苏冶金》1991,19(2):16-18
1.前言镍的用途极广,是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之一。镍及镍合金因具有优异的工艺性能及极可贵的物理化学性质,故在有色金属及合金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镍合金的牌号多,品种多,但在铁合金产品中,镍铁合金尚属空白,更无系列牌  相似文献   

6.
通过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了气体雾化方法制取的储氢合金粉主分别经500、600、800℃真空热处理后合金的微观结构,研究了热处理对气体雾化储氢合金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热处理可以消除应力,使纳米晶长大成微晶,并有效地提高气雾化储氢合金的放电容量和活化性能。  相似文献   

7.
液相烧结钼基合金粘结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粘结相的成分Ni和Cu的变化对液相烧结Mo-W-Ni-Cu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随镍铜量或镍铜比的增加,烧结温度下降,合金的晶粒球化,细化。当镍铜比一定,合金的抗拉强度随镍铜量的增加先是急剧上升,然后缓慢下降,当镍铜量一定,抗拉强度随镍铜比的增加亦有上述关系。当镍铜比为2.4,镍铜量为6%,烧结温度不低于1380℃时,液相烧结钼基合金几乎无孔隙,抗拉强度可达1100MPa,晶粒呈鹅卵石状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鉴水雾化合金粉末的技术生产水淬镍金砂(简称镍金砂)的过程进行了介绍。其主要过程为配料、熔炼水淬、烘干过筛;配料的准确性,是确保产品化学成份的关键;镍金砂的粒度大小受熔融金属温度高低和倾倒金属液的速度影响极大;在水淬镍金砂时添加适量的磷,能改善金属液的流动性,增加和加深镍金砂颗粒内部的微裂纹的形成;羰基镍合成不需预热即可反应,说明磷在羰基镍合成时是加速羰基化的一种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褐铁型红土镍矿活化预处理后选择性浸出镍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褐铁型红土镍矿为原料,研究了其活化预处理后镍、钴和铁的选择性浸出。考察了温度、时间、液固比、搅拌转速及氟化钠加入量对金属浸出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85℃、浸出时间3h、液固比5∶1(mL/g)、搅拌速度400r/min及NaF添加量4%,镍、钴浸出率高达85.62%和94.26%,铁以黄钠铁矾的形式进入渣相,浸出率低至2.43%。活化预处理可以实现褐铁型红土镍矿中镍、钴和铁的选择性浸出。  相似文献   

10.
化学镀Ni—P合金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波 《云南冶金》2000,29(3):36-38
研究了化学镀镍-磷合金的性能,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对镍-磷合金镀层的硬度和 有较大的影响,二者经400℃CX1h热处理后达到峰值;镍-磷合金在酸、碱、盐介质中的耐蚀性优于1Cr18Ni9Ti不锈钢。。应用结果证明,化学镀Ni-P合金在铁路机械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以板状刚玉为骨料,板状刚玉细粉、金属铝粉及金属硅粉为基质,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试样经成型、干燥后,在埋炭气氛下于1 400℃下热处理3 h,研究了金属铝粉的引入及其与金属硅粉的复合引入对烧后试样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铝粉的引入,可以促进试样的烧结,提高烧后试样的致密度及常温强度;同时,AlN生成时所伴随的体积膨胀可以填充气孔,且其晶须状的结构对体系起着增强增韧的作用,显著提高试样的高温强度;此外,残留的金属铝,不仅可以填充刚玉颗粒间的气孔,胶结刚玉颗粒,同时金属良好的塑性对吸收应力及阻止裂纹扩展都能起到积极作用。复合引入金属铝粉和金属硅粉时,烧后试样中出现SiC、SiAlON等非氧化物物相,且仍有适量金属铝残留,可以显著改善试样的常温及高温性能,优化其显微结构。  相似文献   

12.
硫化铜精矿湿法冶炼新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硫化铜精矿用氯盐体系氧压浸出、铜精矿还原和一价铜电积的湿法处理新工艺,详细分析了浸出过程液固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技术参数对铜浸出率的影响,并选用了该优化条件参数进行全流程试验,产出了符合一号铜标准的铜产品。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可处理铜品位较低,砷等杂质含量较高的铜精矿,此工艺技术可行,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热力学计算、相图分析,对金属铝在粗锡精炼除砷、锑过程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铝与锑、铝与砷均极易反应而生成相应的难熔合金,但铝优先与砷反应,其次才与锑反应,此研究与生产实践较为吻合。金属铝与砷易生成熔点为1 740℃的AlAs合金,该合金含砷为73.4%、含金属铝为26.6%,折算为As∶Al=1∶0.36,即每1 kg砷需要加0.36 kg铝,方可达到预期的结果,该分析结果与生产实践也较为一致。铝与锑在较低温度下,极易生成熔点约为1 058±10℃的AlSb合金,该合金含铝为18.2%、含锑81.8%,即化学计量比为Sb∶Al=1∶0.22。然而,生产实践表明,Sb∶Al=1∶1计算铝的用量时,才能将锡液含锑降低至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张记东 《云南冶金》2011,(Z2):182-184
碲主要在冶金过程产生的碲渣中提取,大部分采用碲渣破碎-球磨-水浸-中和沉碲-煅烧-电解的方法回收,该方法碲的浸出率低,约70%,其它富含的有价金属铜、铋、锑等基本不浸出,水浸渣作为返料返回转炉还原熔炼重新富集,不仅导致碲的直收率低、影响金银的回收,而且富含的铜、铋、锑等有价金属未能直接得到回收。采用碲渣水浸后,水浸渣经硫酸-盐酸浸出的工艺提高碲、铜等有价金属的浸出率。碲、铜、锑、铋的浸出率分别可达99%、92%、98%、99%。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唐钢一高线斯太尔摩风冷辊道轴承及传动链条用油气润滑取代干油润滑的改造,采用油气润滑后,延长了辊道轴承及链轮、链条的使用寿命,消除了辊道事故,减少了油脂消耗,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取得了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16.
张振宇  梁补女 《云南冶金》2011,(Z2):155-157
研究了含稀土元素的FeNiCrWRE粉末的研制工艺及其在粉末冶金制品和热喷涂方面的应用。探讨了稀土元素对FeNiCrWRE粉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稀土元素可以获得致密化程度较高、分布均匀的组织,明显增加了合金碳化物中铬的含量,使碳化物的显微硬度提高,从而提高了材料的耐磨能力。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高碳钢方坯的生产现状及内部缺陷的成因,研究了二冷比水量、过热度和拉速对铸坯内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没有末端电磁搅拌和轻压下的条件下,满足高碳钢150mm2方坯质量要求的最佳工艺为:比水量0.75L/kg、过热度不大于25℃、拉速2.1m/min;铸坯中心缩孔不大于2.0级、中心疏松不大于1.5级、中心碳偏析指数不大于1.08。  相似文献   

18.
介绍φ2.4m×30m回转窑简体接长改造过程中机械系统的强度验算.分析改造后回转窑简体、托轮和滚圈、传动系统等的受力情况,为设备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雷维新  李建文  熊金乐 《冶金设备》2012,(Z1):134-135,122
分析常规辐射管燃烧器的在武钢某厂的连续退火炉中应用的不良情况。并通过研究蓄热式燃烧器工作原理与工作特点研究,得到使用蓄热式辐射管燃烧器的理论依据;根据现场实际参数特征,使用FLU-ENT仿真燃烧过程,最终得到使用蓄热式辐射管燃烧器的合理空燃比参数。因此,通过相关研究选择了适用于武钢连续退火炉且比原来更节能、环保的燃烧器及其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以硫酸钴、碳酸氢铵为原料,聚乙二醇为表面分散剂,采用钴盐沉淀—热分解法制备超细八面体Co3O4的方法。通过热重-差热分析仪、红外光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前驱体碱式碳酸钴和产品Co3O4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Co3O4粉末呈八面体晶体形貌,粒度在亚微米至微米级,粒度分布均匀且范围窄,制备过程分散剂的添加消除了粉末的团聚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