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自蔓延高温合成结合准热等静压法(SHS/PHIP)制备出了致密度为97.7%的TiC-Al2O3-20Fe金属陶瓷(TAF20)。分析了金属陶瓷的相组成、微观组织及性能。结果表明:金属陶瓷由TiC,Al2O3陶瓷颗粒和Fe粘结相组成;粘结相中Fe与Al2O3之间的界面光滑,与TiC之间有一薄的扩散层;TAF20金属陶瓷的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为890MPa和18.4GPa。  相似文献   

2.
采用SHS/PHIP工艺制备了致密的TiC-Al2O3-Fe系金属陶瓷,研究了延迟时间,高压特续时间,压力及Fe含量对合成TiC-Al2O3-Fe金属陶瓷实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SHS/PHIP技术制备了TiC-Al2O3-Fe系金属陶瓷时,合成产物中气体的排放,液相的存在及组成相之间的润湿性是制备密实材料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对SHS/PHIP技术制备出的TIC-A12O3-Fe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Fe含量的增加,TIC颗粒尺寸减小,Al2O3的分布趋于均匀.在TiC晶粒中发现少量颗粒相;在Fe粘结相中发现具有ε-AlFe3C0.69型结构的胞状相;TiC晶粒中存在大量位错.  相似文献   

4.
多孔陶瓷薄膜表面形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Al2O3、Al2O3-SiO2及Al2O3-SiO2-TiO2复合陶瓷薄膜的表面形貌,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Al2O3薄膜的上为γ-Al2O3;Al2O3-SiO2薄由γ-Al2O3和非晶诚SiO2组成;而Al2O3-SiO2-TiO2薄膜的相成分为Al2O3、TiO2、Al4Ti2SiO12和非晶态SiO2,各相的含量随化学成分变化而变化,AFM观察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热压工艺制备TiC和Al2O3共同补强Y-TZP基复相陶瓷,研究了复相陶瓷的相组成。力学性能及显微结构,发现复相陶瓷的高温强度得到显著提高,1000℃时,组成为30vol%TiC-(25vol%,Al2O3/1.8Y-TZP)复相陶冷饮 抗弯强度高达614MPa,TiC颗粒补强机制在高温下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热压工艺制备TiC和Al_2O_3共同补强Y-TZP基复相陶瓷,研究了复相陶瓷的相组成、力学性能及显微结构.发现复相陶瓷的高温强度得到显著提高,1000℃时,组成为30vol%TiC-(25vol%Al2O3/1.8Y-TZP)复相陶瓷抗弯强度高达614MPa.TiC颗粒补强机制在高温下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自蔓延高温合成结合准热等静压法制备出了致密度为96.3%的TiC-30wt%Fe金属陶瓷。分析了金属陶瓷的结构和组织,讨论了SHS/PHIP制备金属陶瓷的材料结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金属陶瓷由近乎球形TiC颗粒和Fe粘结相组成。粘结相Fe与TiC之间有一较薄扩散层。  相似文献   

8.
Al-TiO2-C-Ti-Fe体系反应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DSC和XRD对不同Fe含量Al-TiO2-C-Ti-Fe体系的燃烧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TiO2-C-Ti-Fe体系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在高温区以金属间化合物的分解及Ti、C反应为主;在低温区则随着Fe含量的不同存在不同的反应:Al-TiO2-C-Ti以Al、Ti的反应为主,Al-TiO2-C-Ti-20wt%Fe以Al、Ti及Al、Fe反应为主,同时还存在Al、TiO2及Fe、Ti反应,而Al-TiO2-C-Ti-50wt%Fe则以Fe、Al和Fe、Ti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无压烧结、热压烧结和热等静压烧结SIC陶瓷以及热压烧结的SiC粒子补强Al2O3基复相陶瓷(SiCp-Al2O3)和SiC粒子与SiC晶须共同增强的Al2O3基复合材料(SiCp-SiCw-Al2O3)在氮气氛中进行高温氮化处理,成功地实现了这些材料的开口气孔表面裂纹的愈合。研究表明:热等静压氯化工艺可以显著提高SiC和Al2O3陶瓷的抗弯强度,对断裂韧性也有较大的改善作用。对于热等静压烧结SiC陶瓷,在1850℃和200MPa氮气压力下氯化处理1小时后,其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由582MPa和5.7MPa·m1/2提高到907MPa和8.4MPa·m1/2;对于热压烧结的SiCp-Al2O3复相陶瓷和SiCp-SiCw-Al2O3复合材料,在1700℃和150MPa氮气压力下氮化处理1小时后,其室温抗弯强度分别由460和705MPa提高到895和1033MPa。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结合准热等静压(SHS/PHIP)制备出了具有对称结构的 TiC-Al2O3/Fe梯度材料,并对其抗热冲击及抗热疲劳行为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 SHS/PHIP制备的 TiC-Al2O3/Fe梯度材料具有预期的梯度式组成,在热冲击和热疲劳实验过程中均无梯度层间横向贯穿裂缝,克服了传统陶瓷/金属直接接合界面的热应力剥落.  相似文献   

11.
晶内型Al2O3—SiC纳米复合陶瓷的制备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1  
研究了沉淀法制备Al2O3-SiC纳米复合陶瓷的工艺过程,利用Al2O3从γ相到α相的蠕虫状生长过程,使大部分纳米SiC颗粒位于Al2O3晶粒内,用沉淀法制得的、含有5vol%SiC的Al2O3-SiC纳米复合陶瓷,其强度为467MPa,韧性为4.7MPa.m^1/2,与一般的Al2O3陶瓷相比有较大的提高,显示了沉淀法制备Al2O3-SiC纳米复合陶瓷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Al_2O_3(Ti,W)C和SiCw-Al_2O_3(Ti,W)C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了热压工艺、SiC晶须含量、晶须分散效果和晶须/基体的复合情况等对Al_2O_3(Ti,W)C复相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从热膨胀系数失配角度分析和微观结构的观察证实,SiC晶须及(Ti,W)C固溶体对改善Al_2O_3陶瓷力学性能的效果是显著的,SiC_w-Al_2O_3.(Ti,W)C陶瓷材料的增韧机制主要是裂纹偏转和裂纹桥接。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Al_2O_3(Ti,W)C和SiCw-Al_2O_3(Ti,W)C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了热压工艺、SiC晶须含量、晶须分散效果和晶须/基体的复合情况等对Al_2O_3(Ti,W)C复相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从热膨胀系数失配角度分析和微观结构的观察证实,SiC晶须及(Ti,W)C固溶体对改善Al_2O_3陶瓷力学性能的效果是显著的,SiC_w-Al_2O_3.(Ti,W)C陶瓷材料的增韧机制主要是裂纹偏转和裂纹桥接。  相似文献   

14.
TiO2—Al—B系反应烧结制备的复相陶瓷和原位Al基复合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反应烧结方法,利用TiO2,Al和B粉末间的放热反应的较低的温度下制备Al2O3-TiB2复相陶瓷和原位生长Al2O3和TiB2弥散粒子增强Al复合,Al2O3-TiB2复相陶瓷是密度ρ-0.8的多孔体,由尺寸小于2μm,在基体中呈现均匀分布,没有发现Al3Ti生成,这种原位Al基复合材料具有优于SiCw/Al复合材料的强度。  相似文献   

15.
将Fe-M(M=C5SiO2Al2O3)混合物在Ar中高能球磨56g后测量Mosbauer谱,结果表明,(Fe)2-(SiO2)1仍为Fe和SiO2的机械混合物:(Fe)6-(C)3已完全合金化,生成两种Fe3C;(Fe)2-(Al2O3)1则成为Fe(73%),尖晶石型的FeAl2O4)22%),qqntFe的团聚族(5%)和Al2O3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6.
Al2O3—TiC—Co与Al2O3—TiC陶瓷冲蚀磨损行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特殊的化学处理方法,完成了对Al2O3及TiC陶瓷粉末的钴包覆,将包覆后的两种粉安70wt%Al2O3-Co和30wt%TiC-Co的比例混合烧结出硬度和韧性都较理想的Al2O3-TiC-Co(ATC)精细陶瓷,通过SEM观察研究其冲饥蚀磨损行为,并对AT30(70wt%Al2O3-30wt%TiC)和ATC陶瓷的冲蚀行为机制进行了比较研究,与AT30陶瓷相比,ATC陶瓷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细  相似文献   

17.
重力分离SHS法制备陶瓷内衬复合钢管耐蚀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忠民  王建江 《材料保护》1998,31(11):16-18
基于重力分离SHS法制备了陶瓷内衬复合钢管,分析了内衬陶瓷层的组织结构及添加剂SiO2和CrO3对复合钢管耐蚀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内衬陶瓷层主要由构成枝晶的α-Al2O3基体相和分布于其间的FeO·Al2O3尖晶石相所组成,SiO2主要以石英相结构存在于枝晶晶界中。在Fe2O3+Al+SiO2体系中,陶瓷层的腐蚀主要为晶间腐蚀,并在SiO2添加量为4%wt时,复合钢管的腐蚀失重率出现极大值(约为1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由多种Lewis酸(FeCl3、AlCl3、TiCl4、BF3·OEt2等)与SOCl2配制成的一类新型聚合引发剂,比较了它们对α-蒎烯的引发复合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引发体系的活性比之单独的Lewis酸均大幅度提高,活性大小顺序为:BF3·OEt2/SOCl2>TiCl4/SOCl2≈AlCl3/SOCl2>FeCl3/SOCl2,与它们的配位能力大小顺序一致。系统考察了TiCl4/SOCl2体系的聚合性能,研究了复合引发剂组分比、溶剂、活泼单体苯乙烯、外加Lewis碱以及聚合条件等对α-蒎烯聚合动力学、产物分子量及其分子结构的影响,据之讨论了该复合引发剂的作用机制,提出了活性种本质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Al2O3—SiO2—TiO2复合陶瓷薄膜的制备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智强  萧小月 《功能材料》1997,28(6):599-603
本文利用Sol-Gel法制备了Al2O-SiO2-TiO2复合陶瓷薄膜,讨论了主要内容是体系成分(Al:Si:Ti摩尔比)对落膜制备过程及结构的影响。通过分步水解法可以得到稳定的Al2O3-SiO2-TiO2复合溶胶,进而制备复合陶瓷薄膜。组分间的静电作用是溶胶凝结的原因。三组分中,Si/Ti摩尔比是决定溶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通过XRD对薄膜的相组成进行了分析,表明复合薄膜由Al4Ti2SiO12  相似文献   

20.
致密TiC-Al2O3复合陶瓷材料的自蔓延高温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自蔓延高温合成结合准热等静压法制备出了致密度为97.2%的TiC-Al2O3复合陶瓷,分析了合成产物的结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复合陶瓷由近乎球形的TiC颗粒和不规则的Al2O3相组成,TiC和Al2O3之间的界面光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