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明确裂缝性页岩储层注CO2吞吐后的埋存效果,探究注CO2吞吐实现CO2有效埋存的可行性,通过建立含复杂缝网的页岩油井CO2吞吐与埋存数值模型,对比不同生产与裂缝参数下的吞吐与埋存特征,并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了影响CO2吞吐与埋存效果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CO2吞吐不仅可以提高页岩油的采收率,而且可以实现部分CO2的有效埋存,埋存系数可达0.40;注CO2吞吐开发页岩油藏时,吞吐和埋存效果随着吞吐轮次、注入速度、闷井时间和周期注入量等生产参数的增大而增强,其中吞吐轮次对吞吐效果影响最大,可使累计产油量增加22.12%,注入速度对埋存效果影响最大,可使埋存系数达到0.40;CO2吞吐时间越晚,累计产油量越少,但埋存系数越大,累计产油量每年减少3.47%,埋存系数每年增加39.48%;页岩储层裂缝条数、长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采收率、实现更多的CO2埋藏,累计产油量最大可...  相似文献   

2.
CO2驱油与埋存具有经济效应和环保作用,计算CO2埋存潜力对油藏开发方案设计和安全封存意义重大。已有的潜力计算方法主要针对CO2的静态埋存潜力进行粗略估算,不能考虑油田的生产实际。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分闪蒸运算的CO2驱动态埋存潜力计算方法, 方法基于组分闪蒸运算,考虑了油田的生产实际和CO2驱的埋存机理,可以计算溶解CO2、束缚CO2、自由CO2和总的CO2埋存潜力。研究表明:随着埋存时间的增加,会有自由CO2转变成束缚CO2和溶解CO2;经历过水驱开发的油藏,地层水含量高,不能忽略CO2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基于组分闪蒸运算的CO2驱动态埋存潜力计算方法可以计算不同种类油藏不同开发方式的动态埋存潜力,方法简单实用且符合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3.
CO2的埋存与提高天然气采收率的相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2捕集与埋存可实现大气中CO2的有效降低,但成本高昂,而处于特定温度压力范围的气藏可保证超临界CO2的稳定埋存,是其理想的埋存靶场。研究认为:气藏中所储存的具有开发潜力的天然气会挤占超临界CO2的地层空间,影响其稳定埋存;选择适合的超临界CO2稳定埋存深度,在埋存的同时利用CO2驱替开采天然气,有利于CO2埋存并降低成本;在向气藏注入CO2提高天然气采收率的过程中,CO2驱替地层天然气的过程是“混相驱替”。根据PY干气藏温度、压力条件,在CO2与天然气混合体系PVT相态特性实验测试基础上,运用状态方程模拟方法,分析了3种不同流体带特别是超临界CO2天然气过渡带的偏差系数、地下体积比、密度、黏度的变化,明确了利用气藏实施超临界CO2稳定埋存与注CO2提高天然气采收率相互配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据此给出PY气藏在实施注入CO2提高天然气采收率技术时,超临界CO2可行的注入深度和采气压力范围。  相似文献   

4.
将CO2注入页岩,不但能提高页岩油采收率,还能达到埋存CO2的目的,但CO2吞吐和埋存的影响因素较多且相互作用。为搞清楚页岩油CO2非混相吞吐与埋存特征,通过开展页岩岩心CO2吞吐、吸附实验,定量评价了CO2注入压力、CO2相态类型、储层温度、闷井时间、裂缝、吞吐次数对CO2吞吐效果以及颗粒直径、CO2注入压力、储层温度对CO2埋存效果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增大注入压力不但有利于CO2吞吐,还能增大吸附量;增加注入压力会诱导天然微裂缝的扩展、延伸,有利于扩大CO2波及面积,减小原油渗流阻力;当储层温度小于50℃时,温度升高有利于提高吞吐采收率,但会降低CO2吸附量;当温度大于等于50℃时,温度升高不利于CO2吞吐和埋存;在超临界条件(7.4 MPa、31℃)下CO2  相似文献   

5.
碳达峰和碳中和发展战略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石油等能源需求量的持续增长,为CO2驱油与埋存技术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目前中外CO2驱油与埋存研究现状入手,通过CO2驱油与埋存机理和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CO2驱油与埋存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结合实践将CO2驱油与埋存研究内容总结为目标优选、相关机理实验研究、方法技术攻关、经济性评价、安全性评价和现场实践等6方面。CO2驱油与埋存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CO2驱油与埋存应用的油藏类型还非常有限,CO2气田分布特征及其与CO2驱油与埋存目标油藏之间的时空匹配关系研究还未引起足够重视,CO2驱油与埋存机理等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CO2驱油与埋存方案设计有待优化,CO2驱油与埋存经济有效性评价体系尚未建立,CO2埋存安全性跟踪评价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对...  相似文献   

6.
油藏是CO2地质埋存的重要场所,同时向油藏中注入CO2能够提高油藏采收率,是一项双赢技术。在国内外CO2埋存潜力评价方法基础上,针对中国油藏具有高含水、非均质性强、混相压力高等特点,提出了考虑溶解、CO2波及体积、驱油机理的埋存潜力评价方法,并分别采用分流理论、热力学理论、统计分析等手段确定了溶解系数、最小混相压力、埋存系数、采收率、波及系数等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油藏中CO2埋存潜力评价体系。采用该评价体系对新疆油田进行了埋存潜力评价,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非常好的实用价值,值得在CO2埋存领域推广。  相似文献   

7.
在含CO2的天然气藏中实施CO2长期稳定埋存并提高天然气采收率,实现CO2的规模化综合利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以一个真实的含CO2浅层废弃气藏为埋存靶场,运用数值模拟方法,设计了纵向非均质气藏剖面模型,用于研究气藏储层在正韵律、反韵律以及复合韵律条件下气体运移对超临界CO2稳定埋存的影响,并重点研究了重力分异和地层非均质性条件下的流体运移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韵律剖面模型在注超临界CO2埋存及开采剩余天然气过程中,作为反韵律的目标气藏注超临界CO2埋存过程在生产井突破最晚,吸入的超临界CO2量最大,天然气累计采出量最多,其超临界CO2埋存潜力相对最大;重力分异可引起超临界CO2与天然气之间产生非平衡态相的分离,天然气向气藏高部位运移,CO2最终趋向于形成“超临界CO2垫气”,可以很稳定地沉积在气藏下部形成“垫气”埋存。该成果为实现CO2减排、降低CO2捕集与埋存技术(CCS)成本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CO2埋存是应对“碳达峰”和“碳中和”最为有效的埋存方式,为了筛选适合CO2长期稳定埋存的盐水层,考虑了CO2在盐水层中的4种埋存方式,建立了评价盐水层CO2稳定埋存效率综合表征指标,并且基于数值模拟与Pearson (皮尔逊)相关系数统计的方法,确定影响盐水层CO2稳定埋存效率的主控因素为储层底层与顶层渗透率的比值、储层中部渗透率和温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盐水层CO2稳定埋存储层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反韵律储层有利于盐水层CO2的稳定埋存,且储层底层与顶层渗透率的比值为1/7时,稳定埋存效率综合表征指标较大,盐水层CO2稳定埋存潜力较大;当储层温度为55℃时,稳定埋存效率综合表征指标达到较高水平;随着渗透率的增大,稳定埋存效率综合表征指标先增大后减小,渗透率为0.8μm2时,盐水层CO2稳定埋存潜力较大;因此,确定反韵律储层渗透率级差为7、储层渗透率为0.8μm  相似文献   

9.
枯竭气藏是进行CO2埋存的有利场所之一,进行气藏CO2埋存潜力评估至关重要。基于气藏生产和CO2埋存采注过程中物质的量平衡原理,考虑气体偏差系数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依据气体状态方程,建立了气藏CO2埋存潜力评估模型,分析了采出程度和气体偏差系数对气藏CO2埋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出程度和气体偏差系数越大,越有利于CO2埋存。结合川中A区块L1井的实际参数进行了CO2埋存潜力评估,考虑气体偏差系数随储层温度和压力变化预测的CO2埋存量比传统物质平衡法计算的埋存量高27%。该方法对CO2埋存潜力评价研究及埋存方案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盐水层中CO2埋存潜力评价的准确性,基于物质平衡方法,建立CO2构造埋存过程的物质平衡方程,在对CO2可埋存地下体积准确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CO2理论构造埋存量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新方法计算的CO2理论构造埋存量,与面积法、容积法相比,误差更小,仅约为10%;新方法可同时预测CO2增压埋存条件下和保压埋存条件下的理论构造埋存量,且随着注入时间或注采比的增加,CO2理论构造埋存量和地层压力均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该方法对CO2构造埋存量研究及CO2注入量实时动态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与稀油注CO2提高采收率机理不同,CO2与稠油无法达到混相,因此影响其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差别很大,特别是在热化学复合采油过程中,注入的CO2主要发挥隔热、降黏、增能的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因素对稠油油藏注CO2驱替效果的影响,在稠油样品物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原油黏度、温度、压力和渗透率对稠油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的影响。温度对采收率影响最大,其他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渗透率、压力、油样类型。根据实验结论及认识,综合考虑地层温度、油藏渗透率等因素,在胜利油田开展了稠油油藏注CO2吞吐提高采收率矿场试验。从矿场实际生产结果来看,油藏温度增加以及油藏渗透率提高,都有利于注CO2吞吐开发,都能够有效提高油井产量。   相似文献   

12.
CO2吞吐技术是开发特低渗透、超低渗透油藏的有效方式,但吞吐过程中CO2的利用率如何亟待研究。利用长庆油田某超低渗透油藏天然岩心进行了室内CO2吞吐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不同注入压力下CO2吞吐的采收率规律和CO2利用率。研究发现,CO2吞吐的累计采收率随着注入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并逐渐减缓;CO2利用率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明显降低,前4轮CO2吞吐中CO2的利用率较高;提高CO2注入压力使CO2-原油体系达到近混相或者混相状态,不仅能够获得更高的采收率,而且不会显著增加CO2气源方面的成本。研究结果表明,油田应用CO2吞吐技术时采用近混相或者混相方式进行4个轮次的吞吐,能够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全面梳理中国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埋存(CCUS-EOR)攻关探索、矿场试验、工业化应用3个阶段发展历程,系统阐述近年来在CO2驱油机理和矿场实践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认识和相应的CCUS-EOR工程配套技术成果,指出未来发展前景。经过近60年的探索攻关,创新发展了适合中国陆相沉积油藏的CO2驱油与埋存理论,提出C7—C15也是影响CO2与原油混相的重要组分的新认识,在矿场试验中验证了CO2快速恢复地层能量、大幅提高区块产能和采收率等机理。创建了陆相沉积油藏CCUS-EOR油藏工程设计技术,形成了以保持混相提高驱油效率、均匀驱替提高波及效率为重点的油藏工程参数设计及井网井距优化设计技术,初步形成了CO2捕集、注采工艺、全系统防腐、埋存监测等全流程配套技术。为实现CO2的高效利用和永久埋存,需将油水过渡带油藏统筹考虑,由单油藏升级到构造整体控制区域的规模化CO2驱油与埋存,在构造高部位实施注CO2稳定重力驱,利用CO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普光气田CO2含量为8%~10%,每年高空燃烧排放的CO2量约为6.9×108 m3。为了实现低碳油气开发,挖掘资源潜力,建议将CO2气从天然气中分离后注入川中侏罗系油藏,以提高这些低渗透致密油藏的采收率。在分析了川中桂花油田的开发历史后,绘制出桂花油田开采预测曲线,如采用大型压裂酸化、钻水平井、成像测井、三维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加上CO2混相驱油提高采收率等,预计桂花油田的年产油量将在2015年恢复到4×104 t,2020年达到7×104 t,2025年达到10×104 t。同时,经济分析的计算结果也支持这一建议,如把碳税和碳交易收入作为考虑因素,则该项目的可行性将更充分。随着川东北早三叠世-晚二叠世酸性大气田的陆续投产,比如同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的龙岗气田将有更多的CO2需要加以埋藏,届时亦可将莲池油田、金华镇油田、公山庙油田和中台山油田等纳入CO2混相驱油提高采收率试验区。  相似文献   

15.
随着“双碳”政策的大力推行,围绕着碳捕集、碳利用和碳埋存的相关产业飞速发展,长远来看CO2驱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低渗透/超低渗透油藏储层具有复杂的孔隙空间结构,常规水驱开发均面临注水困难和采收率低的问题,而CO2驱具有多种驱油机理,能较好地解决水驱开发困难的问题。针对胜利油田A区块的低孔低渗透油藏条件,基于原油组分信息和恒组成膨胀实验数据进行了PVT拟合并建立了具有7个拟组分的组分模型,得出初次混相压力为30.1 MPa,多次接触混相压力为26.6 MPa。首次提出了以气窜为限制条件的CO2驱注气速度计算经验公式。基于均质组分模型针对A区块进行了CO2驱油藏工程参数优化,确定了以五点法井网、井距为250 m、注气速度为20.0 t/d、生产压力为26.0 MPa的最佳注采参数;同时,以衰竭式开发、水驱、CO2吞吐、连续注CO2、气水交替(WAG)等不同开发方式进行了注采参数优化,将优化后不同开发方式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连续注气具有一定优势;最后...  相似文献   

16.
利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地区中深层稠油油藏参数,对水平井前置CO2蓄能压裂技术的开发机理、关键操作参数及开发效果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伴随压裂—焖井—生产等开发阶段的延伸,前置CO2蓄能压裂后的油井逐步显现出增能改造、扩散降黏、膨胀补能、释压成泡沫油流等特性,井底流压提高了2~4 MPa,CO2扩散至油藏的1/3,原油黏度降至500 mPa·s以下,泡沫油流明显;(2)研究区最优压裂段间距为60 m、裂缝半长为90 m、裂缝导流能力为10 t/m,CO2最佳注入强度为1.5 m3/m,注入速度为1.8 m3/min,油井焖井时间为30 d,油藏采收率提高了2%~3%;(3)通过与常规压裂生产效果进行对比,前置CO2蓄能压裂技术可使产油量提高5.2 t/d,预测CO2换油率达2.45,开发效果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7.
海拉尔油田高倾角油藏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规模大,地层倾角超过10°以上的储量占总探明地质储量的68.6%。受构造高差的影响,常规注水开发难以实现构造顶底部位油井均衡驱替,边底部油井含水率上升快,构造高部位油井受效差,整体开发效果不理想。针对海拉尔油田高倾角断块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差的问题,以注CO2重力驱油实验为基础,以油藏数值模拟为手段,开展注CO2重力驱油机理、影响因素及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当以原始地层压力10.57 MPa注入1.2 PV的CO2时,CO2驱油效率可达55.9%,能大幅度提高高倾角断块油藏的采收率;地层倾角、储层渗透率、注气速度是影响注CO2重力驱效果的主要因素;海拉尔油田有4 411.35×104 t石油探明地质储量适合开展注CO2重力驱开发,注CO2重力驱技术在海拉尔油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利用就地CO2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林波  蒲万芬  赵金洲  刁素  宋丹  张晶  周明 《石油学报》2007,28(2):98-101
针对CO2的气源、腐蚀等问题,提出了就地CO2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利用可视微观模型,对就地CO2技术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在油藏条件下,通过实验对CO2在地层中的产生及气量进行了确定,并研究了对其反应速度进行控制的方法。同时,对就地CO2技术的性能(原油膨胀能力、原油降粘能力、结垢、地层伤害)及驱油效率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油藏条件下,利用就地CO2技术能够生成充足的气体,能膨胀原油体积及降低原油粘度,取得良好的驱油效果。当温度为70℃、压力为6MPa、原油粘度为12 904.1mPa·s时,就地CO2技术可以使原油体积膨胀32.5%,使原油粘度降低52.69%,能够提高原油采收率6.4%-17.06%。同时,就地CO2技术对地层不会造成伤害。该技术已经在现场实施并取得较好效益。  相似文献   

19.
CO2地质埋存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CO2每年排放量约240×108t,地质埋存技术被认为是近期内温室气体减排的主力军。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国际性气候变化会议发展历程,阐述了中国的CO2减排行动、地质埋存路线和地下封存潜力。其次,总结了国内外CO2在高含水老油田、低渗透油藏、天然气田、页岩、煤层、废弃气藏和凝析气藏、盐水层、废弃油藏、煤炭开采废弃矿井区等地质体的提高采收率与埋存"双赢"技术以及封存机理、研究方法、关键技术、示范项目及封存量等,描述了海洋封存、海底沉积物层内封存、CO2水合物方式存储、CO2置换强化开采天然气水合物、CO2作为注入介质开采地热等最新研究动态。最后结合安全埋存,探讨了CO2地质埋存技术的相关科学问题,为我国下一步的CO2地质埋存汲取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20.
页岩油注CO2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处于探索阶段,目前面临着CO2与页岩储层及流体相互作用机制不明确、数值模拟技术不成熟、缺乏规模注采及低成本回收工艺等技术难题。为探索页岩油注CO2提高采收率主控机理,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为对象开展了超临界CO2水岩反应实验,分析了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矿物溶蚀作用及其对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并通过注CO2恒质膨胀实验、最小混相压力测试评价了地层超压条件下注CO2后原油高压物性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考虑多因素数值模拟研究优化了设计注入参数,最终通过矿场试验验证了技术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 CO2水岩反应以碳酸质矿物溶蚀占主导,长英质矿物部分溶解,生成中大孔隙;(2)在地层原油中注入适量的CO2,显著萃取了原油中间烃组分,原油黏度从5.151 mPa·s下降到1.250 mPa·s,且CO2首先萃取轻烃组分,随生产时间增加萃取组分逐渐变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