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轻质C5馏分为探针,考察了Ni/Al2O3-SiO2催化剂的加氢活性稳定性。讨论了催化剂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并进行了催化剂再生实验。结果表明,在使用Ni/Al2O3-SiO2催化剂对轻质C5馏分原料加氢时,催化剂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原料中双烯烃和炔烃齐聚生成的齐聚物覆盖了催化剂的活性位,催化剂活性随着催化剂表面齐聚物生成量的增加而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由于这种齐聚物疏松地附载在催化剂表面,并可以在氢气气氛中和较高的温度下从催化剂表面脱除,使催化剂得以再生,其活性可以恢复到新鲜催化剂水平。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硅溶胶、SiO2粉、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与Al2O3粉制备成硅铝载体,然后采用孔饱和法制备负载型NiW催化剂NiW/Al2O3-SiO2.采用TPR、XPS和TEM手段对各硫化态NiW/Al2O3-SiO2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微反装置中,以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为模型硫化合物,评价其加氢脱硫活性,并与NiW/Al2O3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无机硅源制备的NiW/Al2O3-SiO2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高于NiW/Al2O3;而由正硅酸乙酯制备的NiW/Al2O3-SiO2催化剂仅在SiO2质量分数为5%时,其加氢脱硫活性才高于NiW/AI2O3.同时,不同硅源制备的NiW/Al2O3-SiO2催化剂对其上4,6-DMDBT加氢脱硫反应的直接脱硫和加氢脱硫两条路径的促进作用也不相同,由无机硅源制备的NiW/Al2O3-SiO2催化剂对直接脱硫路径的促进作用强于对加氢路径的促进作用;而由正硅酸乙酯制备的催化剂对直接脱硫路径无促进作用.NiW/Al2O3-SiO2加氢脱硫性能的提高与其容易还原和硫化的性能相关.  相似文献   

3.
Ni/Al_2O_3-SiO_2催化剂对碳五馏分的加氢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碳五原料为探针,考察了硫化物对Ni/Al_2O_3-SiO_2催化剂加氢稳定性的影响。利用XRD、DTA-TG和孔结构分析等手段对新鲜和使用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对硫化物引起催化剂活性下降的原因和机理进行讨论。结果表明,Ni/A_2O_3-SiO_2催化剂对双烯烃和炔烃的加氢活性基本稳定,转化率为100%,但对单烯烃的加氢活性则与原料中有机硫含量的高低有关。当原料中硫质量浓度小于1.0 mg/L、控制催化剂床层温度在60℃左右时,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良好。在1套加氢能力为8 kt/a的生产装置上进行了碳五馏分的加氢试验,工业化运行结果表明,Ni/Al_2O_2-SiO_2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石油化工》2015,44(10):1193
分别采用常规浸渍法、常规共沉淀法、水热浸渍法、水热沉积法制备了Ni/Al2O3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了XRD,H2-TPR,UV-Vis DRS,HR-TEM表征;采用辛烯醛含量为5.42%(w)的辛醇原料对4种催化剂的加氢活性进行了评价;以辛烯醛含量为13.7%(w)的工业辛醇为原料对水热沉积法制备的催化剂进行500 h稳定性的考察。表征结果显示,水热沉积法制备的催化剂表面Ni O粒子大小适宜,促进了Ni O在催化剂表面的高度分散。加氢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水热沉积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H2压力3.0 MPa、反应温度120℃、液态空速1.0 h-1、H2与原料的体积比300∶1的条件下,辛烯醛转化率大于99.9%,辛醇选择性为91.1%~92.4%,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分别以硅溶胶、SiO2粉、正硅酸乙酯(TE0s)为硅源与Al2O3粉制备成硅铝载体,然后采用孔饱和法制备负载型NiW催化剂NiW/Al2O3-SiO2。采用TPR、XPS和TEM手段对各硫化态NiW/Al2O3-SiO2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微反装置中,以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为模型硫化合物,评价其加氢脱硫活性,并与NiW/Al2O3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无机硅源制备的NiW/Al2O3-SiO2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高于NiW/Al2O3;而由正硅酸乙酯制备的NiW/Al2O3-SiO2催化剂仅在SiO2质量分数为5%时,其加氢脱硫活性才高于NiW/Al2O3同时,不同硅源制备的NiW/Al2O3-SiO2催化剂对其上4,6-DMDBT加氢脱硫反应的直接脱硫和加氢脱硫两条路径的促进作用也不相同,由无机硅源制备的NiW/Al2O3-SiO2催化剂对直接脱硫路径的促进作用强于对加氢路径的促进作用;而由正硅酸乙酯制备的催化剂对直接脱硫路径无促进作用。NiW/Al2O3—SiO2加氢脱硫性能的提高与其容易还原和硫化的性能相关。  相似文献   

6.
利用Ni/Al2O3-Si O2催化剂LY-2005,以醚后碳五(C5)为原料,在2万t/a的C5加氢装置上进行了生产戊烷的工业试验。1 992 h的连续运行结果表明,催化剂加氢稳定性良好,单烯烃转化率的平均值为99.92%,加氢反应产物中单烯烃质量分数平均值为0.023%,加氢反应产物溴指数(100 g油消耗溴的毫克数)的平均值为53.3,符合生产发泡聚苯乙烯(EPS)用发泡剂戊烷溴指数不大于100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7.
Ni系碳二馏分选择加氢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浸渍法和微乳液法制备了Ni含量相同的Ni/Al2O3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评价了Ni/Al2O3催化剂在碳二馏分选择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采用低温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原料气组成和反应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微乳液法制备的Ni/Al2O3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明显高于浸渍法制备的Ni/Al2O3催化剂;微乳液法制备的Ni/Al2O3催化剂在75℃下乙炔转化率和乙烯选择性分别为96.95%和49.54%。表征结果显示,与浸渍法制备的Ni/Al2O3催化剂相比,微乳液法制备的Ni/Al2O3催化剂的活性组分粒径更小、在载体上分散更均匀,且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有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石油化工》2016,45(5):607
以TiO_2-Al_2O_3复合物为载体,采用浸渍法负载金属Ni制备了Ni/TiO_2-Al_2O_3裂解汽油预加氢催化剂(YN-1型)。针对裂解C_9~+原料在实验室200 m L加氢小试装置上进行了评价,并在新疆独山子天利实业总公司裂解C_9~+预加氢装置上对该催化剂进行了工业应用。实验室评价结果表明,YN-1型催化剂用于裂解C_9~+原料一段加氢,不但具有良好的低温加氢活性和选择性,且稳定性良好;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在反应器入口温度远低于设计温度的条件下,对于胶质含量(基于100 m L原料油)大于100 mg和溴价(基于100 g原料油)大于95 g的裂解C_9~+原料进行预加氢,装置操作平稳,催化剂床层未出现飞温现象,催化剂能够适应超过90℃的反应温升;加氢产品中苯乙烯类芳烃、二烯烃、双环二烯烃和茚的含量(w)比原料分别下降了75.51%,91.00%,85.51%,56.64%,且芳烃没有损失。  相似文献   

9.
采用混捏-浸渍法制备具有相同载Pd量的Pd/Al2O3和Pd/Ni/Al2O3催化剂,并对制得的催化剂进行XRD,BET,NH3-TPD表征。在固定床连续微反装置上,对制得的催化剂进行重整重芳烃油选择性加氢反应催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Pd/Ni/Al2O3催化剂具有γ-Al2O3物相、适宜的比表面积与孔径分布以及较小的酸量,对重整重芳烃油中烯烃选择性加氢具有较好的反应性能和稳定性,适宜的反应条件为:温度80 ℃,压力5 MPa,空速2 h-1,氢油体积比500。  相似文献   

10.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Ni/Al2O3催化剂, 对其进行了加氢活性评价和表征. 结果表明, 在合适的条件下下, 可以得到具有高分散度和高活性的Ni/Al2O3催化剂. 在Al2O3载体中引入助剂可以减弱活性组分Ni与Al2O3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有利于NiO还原成Ni活性中心。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Ni/Al2O3催化剂比传统浸渍法制备Ni/Al2O3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加氢活性。透射电镜结果表明,Al2O3载体表面上活性相呈纳米分布,具有较高的分散度,该催化剂中Ni质量分数可降低32.5%,而其加氢催化活性不降低.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Ni/Al2O3催化剂可用于白油加氢精制.  相似文献   

11.
 分别以硅溶胶、SiO2粉、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与Al2O3粉制备成硅铝载体,然后采用孔饱和法制备负载型NiW催化剂NiW/Al2O3-SiO2。采用TPR、XPS和TEM手段对各硫化态NiW/Al2O3-SiO2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微反装置中,以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为模型硫化合物,评价其加氢脱硫活性,并与NiW/Al2O3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无机硅源制备的NiW/Al2O3-SiO2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高于NiW/Al2O3;而由正硅酸乙酯制备的NiW/Al2O3-SiO2催化剂仅在SiO2质量分数为5%时,其加氢脱硫活性才高于NiW/Al2O3。同时,不同硅源制备的NiW/Al2O3-SiO2催化剂对其上4,6-DMDBT加氢脱硫反应的直接脱硫和加氢脱硫两条路径的促进作用也不相同,由无机硅源制备的NiW/Al2O3-SiO2催化剂对直接脱硫路径的促进作用强于对加氢路径的促进作用;而由正硅酸乙酯制备的催化剂对直接脱硫路径无促进作用。NiW/Al2O3-SiO2加氢脱硫性能的提高与其容易还原和硫化的性能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以Co,Mo,Ni为活性组分,改性Al2O3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出裂解汽油二段加氢催化剂LY-9802。在360mL绝热床评价装置上,对该催化剂与进口同类型催化剂进行了性能对比实验,并在34万t/a汽油加氢装置上进行了工业应用。结果表明,LY-9802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及稳定性能均优于进口催化剂;在工业装置上稳定运转17个月,未进行再生,入口温度控制在273~283℃,加氢产品的溴价小于0.01g/g,含硫质量分数小于1×10^-6,床层温升集中在30~40℃。  相似文献   

13.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Ni/Al_2O_3催化剂,对其进行了加氢活性评价和表征.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条件下,可以得到具有高分散度和高活性的Ni/Al_2O_3催化剂.在Al_2O_3载体中引入助剂可以减弱活性组分Ni与Al_2O_3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NiO还原成Ni活性中心.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Ni/Al_2O_3催化剂比传统浸渍法制备的Ni/Al_2O_3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加氢活性.透射电镜结果表明,Al_2O_3载体表面上Ni活性相呈纳米分布,具有较高的分散度,该催化剂中Ni质量分数可降低32.5%,而其加氢催化活性不降低.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Ni/Al_2O_3催化剂可用于白油加氢精制.  相似文献   

14.
纳米Pd/Al2O3催化剂的表征及其选择性加氢反应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氢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的纳米钯粉制备了纳米Pd/Al2O3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光电子能谱(XPS)和程序升温还原(TPR)等物理化学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在裂解汽油一段加氢反应中考察了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结果表明,纳米Pd/Al2O3催化剂表面的Pd原子排列有序,表面呈蜂窝状,其载体的内部没有Pd元素,而浸渍法所得的Pd/Al2O3催化剂载体内部有Pd元素;纳米Pd/Al2O3的Pd3d5/2结合能比壳型Pd/Al2O3的Pd3d5/2结合能高;前者XRD谱图中未发现Pd和PdO的特征峰。两种样品的程序升温还原研究表明纳米Pd和载体Al2O3发生了强相互作用。在裂解汽油一段加氢选择性反应中,纳米Pd/Al2O3催化剂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优异的选择加氢性能。  相似文献   

15.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多种硫化物对镍催化剂上苯乙烯和环己烯加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 oC和1.0 MPa时,二硫化碳、二甲基二硫醚、噻吩、正丁基硫醇、二甲基硫醚都会使镍催化剂上的环己烯和苯乙烯中苯环的加氢活性降低。在硫含量相同的情况下,以上几种硫化物对苯乙烯中苯环加氢的毒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二甲基硫醚≈二甲基二硫醚>噻吩>二硫化碳>正丁基硫醇。对于环己烯加氢的毒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二甲基二硫醚>正丁基硫醇>二硫化碳>二甲基硫醚>噻吩。二硫化碳是苯乙烯中共轭烯烃加氢快速失活的主要硫化物。随着二硫化碳含量的增加,苯乙烯中共轭烯烃加氢活性下降程度增大;随温度升高,其加氢活性下降程度减小。  相似文献   

16.
采用XRD、SEM、低温N2吸附-脱附、XPS和吡啶吸附FTIR等方法对以TiO2-Al2O3为复合载体、Ni为活性组分的Ni/TiO2-Al2O3加氢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在裂解汽油一段选择加氢反应中考察了Ni/TiO2-Al2 O3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表征结果显示,TiO2-Al2O3载体中TiO2为锐钛矿相,Al2O3为γ-Al2O3相,焙烧后催化剂中Ni组分以NiO的形态存在;TiO2与活性组分Ni之间存在协同作用而发生了化学位移,该协同作用可促进活性金属组分在载体上的高度分散,增强二烯烃的加氢活性;TiO2-Al2O3复合载体具有适宜的孔分布和较发达的介孔结构,既保留了Al2 O3的骨架优势,又结合了TiO2优良的催化性能;TiO2-Al2O3复合载体表面存在B酸和L酸中心,以弱酸和中强酸为主。工业侧线评价结果表明,加氢产物的双烯值(基于100 g原料油)不大于8.0 g,溴价(基于100 g原料油)小于21 g,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加氢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新一代馏分油加氢精制催化剂RN—10的研制与开发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叙述了新一代加氢精制RN-10催化从设计开发到工业应用的过程。以高硫的中东油,高氮的胜利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新开的RN-10催化剂脱氮活性高于催化剂RN-1,1500h的中试验寿命试验说明RN-10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加氢生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王丹  黄星亮  周清华 《石油化工》2007,36(9):882-886
在流体并流向上的气液固三相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多种有机硫化物对Ni/Al2O3催化剂催化异戊二烯加氢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温(65℃)和液相加氢(压力1.0MPa)条件下,二甲基二硫醚和丁硫醇使Ni/Al2O3催化剂催化异戊二烯加氢活性显著下降;且随原料中硫含量的增加,异戊二烯加氢活性下降的程度增大。在硫含量相同(w(S)=90μg/g)的情况下,同系硫化物中,低碳数硫化物的毒性小于高碳数硫化物;同碳数硫化物使催化剂失活程度的大小顺序为:乙硫醇>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硫醚;相同烷基硫化物使催化剂失活程度的大小顺序为:二乙基二硫醚>乙硫醇二乙基硫醚,且二甲基硫醚、二乙基硫醚与噻吩的毒性相近,对Ni/Al2O3催化剂加氢活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