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旋流力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旋流力场的数值模拟,分析了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利用微泡浮选、逆流浮选及旋流离心力场强化分选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大直径旋流微泡浮选柱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细粒浮选中精矿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煤泥浮选特点,主要分析了旋流旋泡浮选柱综合利用微泡浮选、逆流浮选、旋流离心力场强化分选的机理,并介绍了旋流微泡浮选柱的结构、特点及工业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用于金川镍矿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是一种新型高效柱式分选设备,由于其具有高选择性和强回收能力,目前在金属矿分选方面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分析金川镍矿和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的特点,论证了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应用于金川镍矿浮选提高镍铜回收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张敏  石常省  刘炯天 《金属矿山》2010,39(8):137-139,141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的混合充填是在筛板充填的基础上引入蜂窝管充填的一种充填模式,目的是比筛板充填进一步弱化旋流力场对柱分选的负面影响。采用混合充填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和筛板充填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在云南某硫化铜进行半工业分流试验,结果显示,两者都可以大大简化工艺流程和节省药剂用量,但混合充填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的铜精矿品位和回收率比筛板充填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分别高2.28和1.18个百分点,从而证明了混合充填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是一种高效微细粒分选设备,通过逆流矿化、旋流矿化、管流矿化3种矿化方式有序集成,形成高效矿化方式,提高了回收能力。微泡浮选柱分选技术在矿物分选应用中,影响选别指标的因素很多,包括磨矿细度、矿浆浓度、矿浆温度、药剂制度、水质、浮选流程以及浮选柱本身的工作参数。针对低品位难选萤石矿,采用φ50 mm有机玻璃制作的实验室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进行分选,讨论了调浆时间、给料速度、循环泵工作压力、充气量和喷淋水等因素对萤石浮选效果影响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的结构和原理,并利用该设备对柿竹园钨粗选尾矿矿石进行了萤石浮选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浮选方法可获得CaF2含量大于96%的优质萤石矿物。利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在工艺条件及药剂制度与常规浮选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一粗三精流程即可达到常规浮选机一粗八精的浮选目标,简化了流程,降低了成本。利用浮选柱回收萤石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FCSMC-3000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西大滩洗煤厂采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生产浮选精煤的实践表明,该系统投资少,设备运行可靠,电耗低,分选选择性好,适应性强,产品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8.
在简要介绍细粒分选精矿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煤泥浮选特点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旋流微泡浮选柱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工作特点以及工业应用的效果和推广情况。  相似文献   

9.
矿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的分选原理及参数控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矿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是一种新型高效分选微细粒物料的浮选设备,其影响分选指标的工作参数很多。本文主要讨论了矿物解离度、矿浆浓度和循环泵压力对浮选柱分选指标的影响。此外,简要讨论了浮选柱在选矿回路中的工艺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矿物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旋流段的分布规律,采用不同的浮选体系:正浮选采用黄铁矿-石英(目的矿物为重矿物)体系;反浮选采用磁铁矿-石英(目的矿物为轻矿物)体系,并对旋流段中矿、尾矿进行矿物分布、粒度分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浮选柱旋流段,矿化后目的矿物整体密度降低向中心运动,非目的矿物和未矿化的目的矿物在离心力作用下向边壁运动;中矿循环压力是影响循环中矿和尾矿品位差异的关键因素,改变循环压力,可以提高矿物与气泡的碰撞概率,使正浮选中矿、尾矿差异越来越大,反浮选中矿、尾矿差异越来越小。在浮选柱旋流段,无论改变矿浆浓度还是中矿循环压力,正反浮选中矿的平均粒度都小于尾矿,及细颗粒集中在旋流段的中心,粗颗粒集中的旋流段的边壁。  相似文献   

11.
基于FLUENT的浮选柱旋流分选结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爱峰  刘炯天 《金属矿山》2012,41(7):136-140
为了保障大型工业应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的旋流分选效果,设计了多旋流分选结构来代替原先的单旋流分选结构,利用FLUENT软件对这2种旋流分选结构进行的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表明,多旋流分选结构入料横截面与中心纵剖面的速度都明显高于单旋流结构,因而其中的旋流力场和矿物浮选速度也大于单旋流结构;多旋流分选结构浮选柱内部的湍流强度明显高于单旋流结构浮选柱,所以多旋流结构更有利于强化气泡矿化效果,提高微细矿物的分选指标。  相似文献   

12.
离心力场中浮选旋流器的流态及浮选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离心力场中的粗颗粒分选设备较重力场中的分选设备有着明显的优势。介绍了完全是在离心力场中工作的煤泥浮选设备-浮选旋流器,阐述了其分选规律及特点,提出了非碰撞矿化理论。浮选旋流器的开发与研制,为微细粒煤泥的分选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煤超微粉碎双圆盘气流粉碎机的分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于煤的超微粉碎的气流粉碎机能最小限度地减小杂质混入,能够较好地保持超微煤粉颗粒的粒形,具有纯度高、设备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设计了一种双圆盘气流粉碎机用于煤的超微粉碎,其分级系统采用压缩气体作介质。进入分级机内的气固两相流沿内壁旋转,并由外向内运动,产生离心力场和向心力场,同时在高速旋转分级转子的作用下,使得气流产生的离心力场和向心力场迅速增加,这样进入分级机内的煤粉颗粒受到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平衡作用而分级,分级后粒径为3~100μm。  相似文献   

14.
以铝土矿中赋存的一水硬铝石和硅酸盐矿物间的硬度和密度差异为理论出发点,分析了对之实施分级和常规重力分选的困难所在,提出引入旋流离心力场以强化基于密度差异的分选作用,并对A/S为4.39、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1.90%的铝土矿进行了旋流分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增大水力旋流器的入料动压可同时获得A/S分别为7.64和2.18的底流和溢流产物,此时基于密度差异的分选作用可得到有效强化;增大水力旋流器的沉砂口直径,可以获得A/S为2.08和6.5~7.0的溢流和底流产物,这可为低品位铝土矿的预脱泥处理提供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利用纯矿物试验研究了抑制剂 CK的磁处理对铜硫两种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采用接触角测试及矿物表面吸附量测试对磁处理强化黄铁矿抑制机理进行了探讨。与常规浮选相比较 ,磁场可强化对黄铁矿的抑制作用 ,促进抑制剂 CK在黄铁矿矿物表面的吸附 ,增加矿物表面的亲水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细粒煤的脱硫降灰效果,采用Falcon重介离心分选和常规浮选方法,以浮选完善指标、脱灰率、脱硫率、脱硫完善度为考察指标,对南桐煤0~0.5 mm各粒级煤样进行了分选。结果表明:对于0~0.5 mm煤样,Falcon重介离心分选的脱硫率、脱硫完善度均高于常规浮选,而其余2个指标均低于常规浮选;对于0.5~0.125 mm煤样,Falcon重介离心分选的4个指标均高于常规浮选;对于0~0.125 mm煤样,除脱硫完善度外,其余3个指标均低于常规浮选。综合对比分析后认为,Falcon重介离心分选机的有效分选粒级为0.5~0.125 mm。  相似文献   

17.
浮选精煤间断式螺旋卸料过滤离心机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细物料在离心力场中滤饼过滤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为浮选精煤脱水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连续卸料的过滤机—间断式螺旋刮刀卸料过滤离心机。独特的间断式螺旋设计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过滤式离心机存在的问题,为浮选精煤脱水找到了一条经济可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闫小康  刘煜  张秀宝 《煤炭学报》2016,41(6):1560-1567
针对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进行了气-液两相流非稳态数值模拟,分析了旋流单元的流动特征及矿化方式,然后采用2台高速动态摄像机连用的方法,进行了气泡、颗粒在旋流流场下的三维运动轨迹及碰撞行为的测量,得出了与数值模拟相一致的结论。主要结论如下:在旋流单元,气、液两相的流动均以切向运动为主,锥上区域具有向心和向上的趋势,锥内区域具有离心趋势,锥下区域液相旋流向下运动;气、液两相具有轴向和径向速度差,切向速度虽然不具有明显相间速度差,但其在径向上的梯度极高;锥内区域气含率最高,在10%~13%,锥下区域气含率小于1%。旋流单元的分选作用以分离尾矿和分选中等粒级矿物为主,气泡与颗粒的矿化方式体现为绕轴心旋转过程中发生的轴向与径向的“逆流碰撞”,锥下区域不具备矿化条件,旋流强度是影响该单元分选和分离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原生钛铁矿选矿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戴新宇 《中国矿业》2002,11(2):40-42
本文主要根据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中钛铁矿的选矿实际,并结合当前国内外钛铁矿选矿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各种新型选矿设备和工艺在原生钛铁矿选矿中的应用,特别是对原生微细粒级钛铁矿浮选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The gravity treatment of fine minerals has experienced a promising advance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centrifugal concentrators in the market, particularly to recover fine gold, as is the case of, for example, the very well known Knelson concentrator. The new Falcon centrifuge works without counter flow water, does not have internal ribs to trap the gold particles and rotates at very high speed, so as to exert on a particle a centrifugal force 300 times the force of gravit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ineralogical study of the gold ore used in the pilot plant tests and the evaluation of two models of Falcon concentrat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