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针对钨冶金产品中锡含量超标的现象, 从考察钨原料中锡的含量和锡的存在形式着手, 研究仲钨酸铵生产过程中锡的行为, 全面探析钨产品中锡含量过高的原因, 对比几种常用的钨冶金方法, 得出了用离子交换工艺生产的钨产品中锡含量容易超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以微波消解仪消解铁矿石样品,建立了一种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快速测定铁矿石锡含量的方法。研究了样品前处理方法、盐酸酸度、还原剂硼氢化钾浓度、仪器工作条件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测试条件。研究表明,方法线性范围为0~100 μg/L,检出限为0.08 μg/L,加标回收率为94.7%~105.0%。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样品消解速度快、检出限低、准确度高、线性范围宽等优点,能够满足大批量铁矿石样品锡含量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3.
富坤 《煤质技术》2020,35(1):59-63
基于煤中硒含量的准确测定可为避免燃煤硒中毒提供有效依据,介绍了应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煤中硒的试验方法,探讨了还原剂及载液浓度等测定煤中硒的试验条件选择,并对10个煤中硒含量测定进行了精密度和正确度试验与评估。结果表明:应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可准确测定煤中硒的含量,精密度和正确度试验结果与现行国家标准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即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煤中硒的精密度和正确度均良好。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煤中硒含量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快速方便、灵敏度高等特点,适合批量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对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煤中汞含量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简要介绍测定时所采用的仪器与工作条件、煤样处理方法和原子荧光测定方法,并从还原剂、载液和共存离子干扰等方面探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煤中汞含量的试验条件。煤样经氧弹燃烧法处理后加入高锰酸钾溶液保持不褪色,再滴加盐酸羟胺溶液至溶液恰好褪色后,用0.01%NaBH_4作为还原剂、3%HNO_3作为载液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煤中汞含量。对原子荧光光谱法与国家标准方法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煤中汞含量进行方法比对,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原子荧光光谱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检出限,精密度良好,其相对标准偏差为3.43%~5.21%(n=10),加标回收率为98.80%~103.10%,检出限为0.008 ng/mL。  相似文献   

5.
研究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锡,对锡的氢化物发生条件进行详细的实验,确定了锡最优氢化物发生条件;对仪器参数进行了条件实验,选择了最佳仪器工作条件。用土壤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对分析方法准确度进行了检验,结果准确可靠,满足规范要求,分析方法精密度(RSD)为5.2%,分析方法检出限达到0.11μg/g。  相似文献   

6.
滇西含锡花岗岩有其特定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明显的特征标志。薅坝地花岗岩在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与滇西典型的含锡花岗岩有所差异,因此常被归为非含锡花岗岩之列。通过对薅坝地花岗岩岩性特征、副矿物特征、岩石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重新分析,并将其与世界含锡花岗岩进行对比,同时根据花岗岩对锡矿床的控制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本区花岗岩为含锡花岗岩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从原子荧光的产生、原子荧光分析等方面阐述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煤中砷的原理,并从激发光源、进样反应系统、原子化器、光学系统及检测系统剖析了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基本结构,以图示、化学方程式和公式推导的方式对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在煤质分析中的应用进行解析,采用该方法对国家标准物质中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准确性验证,指出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提高煤质检测水平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微波场中辐射25min制备了锡蒙脱石,经XRD、锡含量及吸附活性分析表明,蒙脱石的层间距增大了0.65~0.71nm;经550℃焙烧,锡蒙脱石结构仍保持完好:随锡含量的增加,样品的热稳定性增强,锡含量为1.81~2.12mmol/g,并随阳离子交换容量升高而增加;对废水中Pb2 的吸附去除率为97%;这些性能指标均优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砷高硫锡粗精矿降杂提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锡精矿回收率低、锡精矿中硫砷含量超标、锡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开展了锡粗精矿降杂提质精选试验研究, 通过“预先筛分-闭路磨矿-活化浮选脱硫脱砷-多段摇床精选”等多种工艺协同组合, 最终获得了锡品位46.72%、回收率85.57%、杂质元素硫砷含量分别为0.23%和0.061%的锡精矿和锡品位4.41%、回收率6.40%的锡次精矿, 锡精矿产品符合销售要求。  相似文献   

10.
试验原料来自云南某锡多金属矿选厂的选锡尾矿,尾矿中锡品位为0.35%,是主要的有价金属。尾矿中锡主要以锡石形式存在,锡石占有率为72.39%,该尾矿中细粒级含量高,其中-0.02 mm粒级含量高达67.11%,该粒级的锡占有率为68.00%,通过传统浮选及摇床工艺较难回收。针对该尾矿细粒级含量高的特点,确定离心重选为主要工艺,一段离心重选能获得锡品位1.27%、回收率70%的锡粗精矿;经两段精选后,能获得锡品位4.11%、回收率54.10%的锡精矿。采用离心重选(一粗一精)+摇床重选(二次精选)的组合工艺,能获得锡品位17.57%、回收率17.25%的锡精矿。研究表明,采用全离心重选工艺,可获得高回收率的锡精矿产品;采用离心+摇床重选的组合工艺,可获得高品位的锡精矿产品,最终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适合的工艺,能实现该锡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在试验基础上,研究高纯铅中微量锡的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简便、快速测定方法。最佳仪器条件和最佳测定条件为:负高压300V;测定灯电流80mA;原子化器温度为200℃;载气流量和屏蔽气流量分别为400mL/min和800mL/min;1.5%硫酸介质;5g/L硫脲和5g/L抗坏血酸。试样采用硫酸溶解,加热冒干硫酸烟后,在1.5%硫酸介质中进行测定。锡的检测限为0.40mg/mL,检出限小于1μg/g,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6%-107%之间,对含锡2.5μg/g样品的测量精密度RSD为9.2%。可用于高纯铅和铅锭中微量锡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煤中砷含量的分析方法,从还原剂、载液和预还原剂的浓度及用量、共存离子干扰等方面探讨氢化物发生的试验条件,分析煤中主要金属离子对测定的干扰影响因素,并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国家标准物质中砷的含量并与砷钼蓝分光光度法比对。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煤中砷的结果极差均在标准值的不确定度范围内,与砷钼蓝分光光度法进行方法比对后无显著性差异。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煤中砷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检出限,精密度良好,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 17%~2. 28%(n=10),加标回收率为98. 84%~106. 29%,检出限为0. 050 ng/m L。  相似文献   

13.
锡矿泥浮选     
一、锡工业现状锡是稀少元素,在地壳中锡平均含量0.004%。锡石(SnO_2)是唯一有开采价值的含Sn矿物,理论含量78.77%Sn。砂锡和脉锡是两个主要含Sn矿物的矿床。砂锡矿床占75%,分布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缅甸。西欧、南美、苏联和玻利维亚的脉锡矿床较多。  相似文献   

14.
根据常量元素分析结果,对个旧地区锡多金属矿尾矿进行了岩石化学分类;针对该地区尾矿中铁含量高的情况,通过人工重砂分析查明了铁的赋存状态,并据此对含铁矿物的可利用性进行了评估;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手段研究了该地区尾矿的矿物组成,指出云母和萤石也是该地区尾矿中应考虑予以回收的组分。  相似文献   

15.
基于炉渣结构离子分子共存理论,结合高温熔炼实验,研究了废线路板熔炼过程中铜、锡及铅在渣-铜平衡中的分配规律。以石灰为添加剂的废线路板混合料火法熔炼,其熔渣为CaO-SiO2-Al2O3-FeO四元渣系。结果表明,使用熔渣结构离子分子共存理论,能较好表征该渣系组元的活度; 渣中FeO活度随着CaO含量增加先减小后增大,随着FeO含量增加而增大。渣中铜、锡及铅含量与渣中FeO活度成正比; 渣中铜、锡及铅含量随着碱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随着FeO含量增加而增加。通过控制熔渣碱度(CaO/SiO2)0.6~1.2、FeO含量15%~24%,可有效提高熔炼效果,使渣中铜含量低于0.7%、锡含量低于0.2%、铅含量低于0.2%。  相似文献   

16.
采用煤基直接还原焙烧工艺对内蒙古黄岗含砷、锡铁精矿进行了焙烧脱除砷锡试验研究。考察了焙烧工艺、焙烧气氛及氯化剂用量等工艺参数对产品中砷、锡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砷主要是在中性焙烧阶段被氧化脱除, 锡是在还原焙烧阶段与氯化剂反应生成易挥发的氯化物挥发脱除。综合试验结果表明, 在优化条件下, 还原焙烧-磁选得到直接还原铁产品中TFe品位及回收率均达到88%, As残余含量0.03%, Sn残余含量0.07%。  相似文献   

17.
以含锡铁精矿(Sn: 0.26%, TFe: 65.7%)为研究对象进行还原焙烧。在分析还原焙烧过程中锡、铁氧化物行为的基础上, 重点研究了预氧化、焙烧温度、焙烧时间以及还原气氛(气相中CO含量)对锡脱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锡的脱除主要发生在弱还原气氛焙烧阶段。在优化条件下(焙烧温度925~950 ℃, 焙烧时间30 min, 还原介质中CO体积浓度为40%~50%), 球团矿中锡的残余量为0.031%, 锡的挥发率达到88.88%。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在提高锡精矿产品质量方面所开展的工艺研究及生产应用情况。通过脱硫降砷工艺改造,最终得到锡品位为45.50%、回收率为39.63%的高品位锡精矿,同时精矿中硫 砷的含量降低了10.11个百分点,锡精矿水分从15%下降到7%。  相似文献   

19.
黟县胡家门地区位于安徽省南部,区内锡多金属矿位于“江南古陆”北东段北缘。对区内锡多金属矿区进行了高精度磁法测量和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测量数据反演计算结果表明:①区内异常分为北、中、南(M-1#、M-2#,M-3#)等3个区,北区以低缓磁异常分布为特征,强度均在50 nT以下,中区以强度高(多大于100 nT)、异常相连分布为特征,南区以中等强度异常分散分布为特征,根据异常分布形态、强度及地质特征,推测存在2条隐伏断层和2个隐伏岩体。②区内微量元素分布特征与地质背景密切相关,区内北部Sn含量明显高于南部,Sn含量高值分布区域与花岗岩类岩体(M-1#异常区)基本一致,区内共圈定了7处锡异常,锡矿找矿潜力巨大。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认为区内岩石越破碎,含量矿性越好,W、Mo、Sn含量从岩体内部向接触带有逐渐升高的现象,区内地处江南过渡带“菱形”格局的北东交汇部位,成矿条件有利,寻找到类似祁门东源的斑岩型钨钼矿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20.
在刚性试验机上,对个旧锡矿高松矿田白云岩进行单轴受压岩石破坏全过程声发射试验,研究岩石破坏全过程力学特征和声发射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石灰岩的破坏机理。试验研究表明:白云岩在加载初期有声发射活动,为原有微裂隙闭合过程中挤压破坏产生;弹性阶段的中期,声发射事件比较稳定;后期和塑性阶段的前期声发射事件明显增加,此时原有裂纹扩展是造成岩石声发射活动和体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