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为在高等院校设计院工作的一名建筑师,除埋头设计外,我对理论问题有相当的偏好,这种偏好又带有很强的实用主义色彩。尤其对那些既有精妙设计,又有睿智思想的建筑师很是崇拜,这当然包括设计作品和理论专著文章。而且每每喜欢将作品与理论文章对照着来读,字里行间仿佛看到一个个作品跃然纸上,而实际工程又仿佛在叙述着作者的思想,这种读法令我了解了许多建筑师。然而不难发现,当今真正能做到“立建筑也立言”的建筑师还是屈指可数的,布正伟先生算是其中之一。读他的书看他的设计作品,对我来讲是一种思想和行为共鸣的过程。阅读间布先生激昂的状态时时如影像般浮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日本以其独特的设计思想和风格深刻影响着21世纪的建筑领域,而时代的发展对日本新生代建筑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深入研究了三位70后有代表性的日本建筑师的作品,深刻剖析其作品背后的思想理念,总结当前日本建筑的特点和发展方向,为当前环境下的建筑创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筑自述     
安德.   《世界建筑》2000,(2):57-60
从巴黎戴高乐机场开始,30年来,安德鲁不仅设计出一大批优秀的建筑作品,同时,他的设计思想也日趋清晰,本文记述的就是这位建筑师的一些思想火花,它既是对过去的总结,同时又指导着建筑师今后的创作。  相似文献   

4.
雷姆·库哈斯作为一位从宏观视角出发进行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的建筑师代表,一直以强硬决绝的姿态和先锋式的创新精神被业界甚至非专业人士所推崇。尤其在亚洲这样一片历史惯性较强的土地上,与本土建筑师大相径庭的设计思路使我们不得不以补充和批判的眼光去思考其作品与创作思想。笔者在拜读了许多库哈斯先生的当代作品与理论后,总结了21世纪的建筑作品与其创作思想的关系,并对其提出自己粗浅的评析和对建筑设计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我一直把斯坦·艾伦视为理论和实践兼顾的一类建筑师的代表。作为这样一位建筑师,他与那种只顾生产而没有思想的建筑师(这种建筑师包括两类:一类是忙于建筑产品生产的商业建筑师,另一类是忙于建筑作品生产的明星建筑师)或者艾伦在本文中称之为“唾弃理论”的“传统建筑实践”意义上的建筑师的区别自不待言,倒是艾伦对理论问题的思考更为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6.
斯蒂文·霍尔现象学的建筑创作思想,即场所精神和知觉体验对西方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作品在当代不同创作领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年轻一代的建筑师们.芬兰KIASMA(芬兰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设计,便是霍尔对建筑现象学的又一成功的经典演绎.  相似文献   

7.
从1997年1月1日开始,我国第一批5000多名一级注册建筑师将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及建设部颁发的《实施细则》开始行使自己的义务和权利。作为“名正言顺”的建筑师们,特别是青年建筑师们必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建筑师的定位问题。条例虽规范了注册建筑师的职责和权益,但我以为建筑师应从以下几点加以定位:1.建筑既是建筑师的作品更是建筑师的产品建筑师的创作在某些方面类同于美术家的创作。他将自身的知识、经验和艺术修养融于其建筑设计中,创造出既有美学内涵又有使用价值的建筑作品。作品中凝聚着建筑师的智慧和…  相似文献   

8.
宝贵石材给我最大的感觉是,它不只是宝贵研发的一种石材,更是宝贵的一种思想和宝贵的一种精神,这种思想和精神能够激发建筑师某种感觉,能够互动。石艺如人,宝贵石艺和宝贵一样有亲和力,尤其是对建筑师有一种亲和力,这种材料仿佛为建筑师打开了一扇灵感之窗,使建筑师对材料有了新的构想和再认知,对设计表现也有了更高或更大的把控度与自由度。之前,我认为由于材料方面的种种限制,天然石材无论是低档还是高档有时都不能完全地表达出建筑师所设想的建筑内涵,而宝贵石艺的出现打破了我原来固有的认知。我觉得真石材有一定的质感和肌理,但缺少自由度,想用真石材做的形式有时很难做出来,想阐述的思想也无法表达出来,但有了再造石后就好多了,不再纠结了。  相似文献   

9.
姜梅  鲍戈平 《新建筑》1999,(2):71-72
随着现代主义建筑师们对地方性越来越重视,对场所的理解和诠释也越来越我地出现在他们的作品中,斯诺兹作为提契诺泊遥代表人物之一,以其作品地记录了他的建筑思想发生,发展和成熟的轨迹,而小住宅设计以其大量性,多样化和个性化往往成为建筑师思想的首位代言认。  相似文献   

10.
此次活动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会议期间安排的系列讲座。通过系列讲座,得以有机会聆听部分中国著名建筑师介绍他们成功作品的设计全过程——设计背景、创作构思、技术处理乃至施工的过程细节。每一个建筑师在其作品的完成过程都同样包括这些具体过程,然而,通过讲座,我深深地体会到这相同过程中大师与众多建筑师的不同之处。1.超越功利主义的职业道德观。青年建筑师们已越来越多地考虑到除了“主义”和“手法”之处,什么才是作品升华最有力的源泉这样的一个根本命题,通过诸位著名建筑师讲座,我体会到,贯穿于他们作品的背后,是一种…  相似文献   

11.
简讯     
《建筑师》2011,(4):8-21
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主办.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当代建筑师系列》图书编前会于2011年7月17日在山东淄博隆重举行。该系列图书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组织策划.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经费支持.旨在向国内外建筑同行推广与引荐我国本土建筑师的设计作品、设计思想及设计理念。系列图书以建筑师的设计作品介绍为主,全书采用中英文对照方式,面向海内外市场推广。  相似文献   

12.
<正>角色定位在中国这样一个允许高校设计院存在的背景下,既作为教师,又作为建筑师,是一件很幸运的事。高校里的设计院就如同大学的实验室。教授和学生们要在这里获得实习实践的锻炼,要进行研究成果的转化,这也是粱思成先生等老一辈建筑教育家的远见。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高校设计院已然成为了中国建筑界研究与实践的生力军。许多知名的建筑师从这里诞生,许多著名的建筑设计作品也在他们手里由图纸变为现实。当然。最主要的是他们不仅是建筑师,也是学者、教授和科学家,他们教学和培养人才的成就一点都不逊于他们的设计作品。我说自己很幸运。是因为我有机会在大牌教授同时也是大牌建筑师的指导下步入了建筑这个行  相似文献   

13.
《建筑师》2011,(6):97-97
12月4日。当代建筑师系列”图书编写研讨会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召开。该系列图书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组织策划,旨在向国内外建筑同行推广与引荐当代我国优秀本土建筑师的设计作品、设计思想及理念。系列图书以介绍建筑师的设计作品为主,采用中英文对照方式.面向海内外市场推广。  相似文献   

14.
《城市环境设计》2010,(6):264-265
从绿色建筑到低碳建筑. 节能减排的思想始终贯穿着建筑师的思想和作品. 并不断的传达给每一位建筑使用者。 案建筑师总是希望每一个环节都能践行低碳, 无论设计还是生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整理了大量南京民国开业建筑师的履历之后,注意到与当代不同的现象:有政府工作经历的开业建筑师人数众多,分布广泛,流动性高,有相应的建成作品.文章随后介绍了部分开业建筑师在政府期间的经历和设计作品.最后,文章从社会背景、建筑师制度和专业水准等方面确定了政府工作经历是开业建筑师职业成长的途径之一,而新兴的国民政府及其“中国固有式”建筑理想也可能对开业建筑师的思想和行为造成了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象无形”? 老子曰:“大象无形”! 对建筑师来说,老子这话似乎有点绝对。形.形式,大概是所有建筑师所关心的。形式.是建筑物给人的“第一印象”,形式如果抓不住观者.人们就会视若无睹,以至掉头而去……一个建筑师.怎么能容忍这种情况发生呢?坦率地说.我在一次会上被分配设计这个博物馆群落中的战俘馆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它的形式!为什么?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因为和其它各馆都在一条连续的展览路线上不同,战俘馆离开了这条连续的展线.孤零零的吊在基地的东南角上.在参观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宫聪  卢峰  孟阳  胡长涓 《建筑师》2021,(2):90-99
穆扎鲁尔·伊斯兰姆对南亚地区现代建筑发展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影响有密切联系.通过对孟加拉国建筑师伊斯兰姆所处背景、作品及思想的研究,分析了建筑师设计历程以及背后现代性与地域性的理论支持,探讨了建筑师怎样通过作品回应民族历史使命,以及逐步引申出其现代主义建筑形式背后更深层次的“回归”意图.  相似文献   

18.
建筑作品的成功与否,品质的高低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师自身的创作态度。面对今天的设计大市场,有些建筑师特别是青年建筑师往往表现得不够冷静。有的建筑师在对建筑的使用对象、功能、技术等缺乏深刻了解之时,就急于想表现什么深刻的思想、意念、主义等,充满着一种膨胀的心态;或者,在没有对场地形态、环境因素、地域文化等进行解读之前,就已经有了表现某种主义或风格的式样,坐以论道、纸上谈兵,将自己许多模糊不清的认识和想法强加给使用者。尤其是对当前的某些时尚表现出过份的热情,竭力标新立异。当这些东西没有得到承认…  相似文献   

19.
迫庆一郎是日本70年代新生代建筑师,他的思想和作品受到中日两种文化的影响,作品多以现代的形式表现出对空间和建筑的思考。本文以迫庆一郎为对象,探讨其建筑风格和设计思想,以及对形式和材料的创新性运用。  相似文献   

20.
一、要重视理论 为繁荣建筑创作开创新局面,我觉得一个值得努力的方面是:建筑师应该建立起科学、系统的创作理论。 1.客观上需要建筑师有一套自己的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来赢得社会舆论,来向人们阐明,建筑创作是一项有哲学、有规律、有科学依据的创作活动。这并不是排斥用实际作品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