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在造船行业中,由于船台焊接作业特点决定了焊接设备普遍使用几十米的加长控制电缆.通常焊接电源与送丝机之间使用10芯或9芯的控制电缆,而双丝焊机因为使用两台送丝机,所以控制电缆芯数更多.利用嵌入式系统,研制双丝脉冲焊接电源和送丝机之间的控制信号通信系统,将控制电缆由11根线减为5根线.焊接试验证明,该通信系统运行可靠,减少...  相似文献   

2.
在造船行业中,由于船台焊接作业特点决定了焊接设备普遍使用几十m的加长控制电缆.通常焊接电源与送丝机之间使用10芯或9芯的控制电缆,而双丝焊机因为使用2台送丝机,所以其控制电缆芯数更多.利用嵌入式系统,研制双丝脉冲焊接电源和送丝机之间控制信号通信系统,将控制电缆由11根线减为5根线.焊接试验证明,该通信系统运行可靠,实现...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一种利用一根载波线代替传统的CO2焊机六芯控制电缆的新技术。送丝机的控制板对给定信号进行调制,将两组不同频率的高频载波信号通过载波线发送给焊接电源,焊接电源通过解调电路将调制信号解调出低频调制信号发送给微控制器,控制焊机完成各项功能动作。焊接电源和送丝机通过一根载波线和焊接电源的正极电缆完成送丝机与焊接电源的通信回路,采用了双载波技术,既避免损坏控制电缆,又保证了载波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4.
逆变CO2焊接电源和送丝机分别内置以PIC 16F876单片机为核心的(解调)主控板和(调制)遥控板,遥控板对给定信号进行调制,主控板对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进行解调.利用遥控板与主控板之间连接的一根载波线,焊接电源与送丝机之间的电缆(焊接电源输出正)构成载波通信回路.焊接电源、焊接电源输出(正)电缆、送丝机、焊枪、焊接电弧、工件和焊接电源输出(负)电缆构成焊接回路.采用一根载波线替代传统CO2焊机六芯控制电缆调节参数,可避免因控制线损坏而引起的焊机工作故障,提高焊接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5.
送丝机和弧焊电源分别内置PIC单片机控制系统,由数据线和焊接电缆构成数据传输通道,并采用全双工异步串行通信模式,实现两者之间的信息交换。电源线和焊接电缆构成电源回路,为送丝机和控制系统提供电能。该焊机同时实现了人机界面、数字化焊接时序控制和数字化送丝功能,并可在送丝机上显示焊接参数。用数据线、电源线和焊接电缆代替原来的六根控制线和焊接电缆,来实现弧焊电源与送丝机的信息的交换,不但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和稳定性高,且节约材料,降低了成本,同时焊接参数调节更方便。  相似文献   

6.
造船厂CO2焊机使用数量大、安装位置分布广,焊接材料、电能消耗、焊接工作量及焊接生产效率实时统计困难;焊接参数及焊接质量可控性较差.目前造船厂大量使用的CO2焊机都是通过6根控制电缆在焊接电源与送丝机之间进行参数调节,因而控制电缆容易损坏且不能进行信息统计分析和参数控制.论文以对焊接材料、电能消耗、焊接工作量及焊接生产...  相似文献   

7.
《电焊机》2010,40(2)
重点科技项目情况 1、高速双丝MIG/MAG机器人焊接系统 该项目成功申报为成都市技术创新重点项目.本项目产品是威达公司在消化、吸收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实力,研制的一种由两台焊接电源、两台专用送丝机及一把专用双丝焊枪,整合焊接机器人组成的高速双丝MIG/MAG机器人焊接系统,其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8.
CAN总线在弧焊电源协同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丝双弧共熔池MIG焊系统中两个电弧之间的电磁干扰会引起焊接过程非常不稳定.解决方法是,两个弧焊电源提供给.两个电弧的电流为脉冲模式,且电源之间必须协同控制以使两个电弧的脉冲的相位相差180°.CAN总线是弧焊电源之间以及所有焊接设备之间的通信载体.提出了基于CAN总线的双丝双弧共熔池焊接系统的设计方案,介绍了通用的CAN接口电路,描述了电源之间协同控制的机理,最后介绍了触发信号的帧格式、优先级和传输时间.  相似文献   

9.
造船厂的焊接环境与其它焊接场合都不同。船厂的焊工们几乎会碰到目前所知的各种位置和类型的焊接接头。这就要求焊接过程中能及时灵活地调整焊接参数。不幸的是,这种要求也需要焊工不辞劳苦地走回到焊接电源处——姻常是数百英尺远的地方——或使用远程控制送丝机,但远程控制送丝机也需要额外增加控制电缆蔓延数百英尺连接到焊接电源。  相似文献   

10.
王兴阳  韩丽营  苏帅  魏玉程 《电焊机》2021,51(10):131-135
介绍和分析了单电源双丝系统(DeepenTwin)构成、焊接应用价值、焊接工艺试验以及实际焊接应用.单电源双丝焊接系统由焊接电源、双丝送丝机以及双丝焊枪组成,系统简单,便于操作,既可用于手工焊也可用于专机和机器人的自动焊接.单电源双丝焊接系统能够实现单双丝的自由切换,既能进行单丝的打底焊接也能进行双丝大电流高熔覆率的焊接,最高熔覆效率较单丝焊接可提升50%.由于两根焊丝形成了较宽的单一电弧,电弧热量分布更均匀,焊缝不易咬边,并且不存在电弧干扰的问题,焊接飞溅低成形好,可获得比单丝焊接质量更高的焊缝,是一种新型的高速高效焊接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双MCU的脉冲MIG焊数字化焊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克选  朱艳红  李春旭  宋诚  陈晶 《电焊机》2006,36(12):51-55
根据数字化焊机的发展现状,采用双MCU实现对脉冲MIG焊的控制。主电路采用半桥式IGBT逆变方式,控制系统采用双机控制:焊接电源的MCU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焊接过程的输出特性控制、时序控制、焊接参数的实时采集、实时控制,而送丝机的MCU实现参数的预置并与主机通信实现现场信息显示和对送丝速度的精确调节。  相似文献   

12.
水下焊接脉动送丝机构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方雄  钟继光  石永华  王国荣 《电焊机》2006,36(7):13-15,60
研制了一种用于水下焊接的脉动送丝机构。仿真试验表明,该机构能准确地按照“一送一停”的方式稳定送丝。同时,送丝机构的控制系统与水下焊接专用电源相配合,停止送丝时,焊接电源输出高电平,焊丝返烧并形成熔滴;开始送丝后,焊接电源输出低电平,熔滴依靠送丝动量向熔池过渡。水下焊接结果显示,采用该送丝机构能控制短路频率,焊接电流电压波形工整,焊接过程稳定,水下焊接成形美观。  相似文献   

13.
逆变弧焊机电弧推力自适应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焊接电流确定的条件下,引弧瞬间的焊机输出电压反映了焊接电缆长度、截面积以及连接情况等重要信息。本研究装置是基于MC68HC11单片机控制的逆变焊机电弧推力自适应的控制系统,首先通过对引弧瞬间焊机输出电压的实时检测,实现了电弧推力拐点电压随焊接电流及焊接电缆长度,截面积等改变而自动;然后通过对焊接电弧 实时检测与模糊处理控制焊机的输出电流,从而使MMA手工电弧焊的以推力控制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吕其兵  贺颂  戴晓纲 《电焊机》2012,42(6):51-52,108
移动式钢轨闪光焊杌现场施工时,焊杌机头与控制柜之间操作、检测和控制信息的传递通过电缆进行,该连接电缆芯数多且距离长,从而导致控制系统故障率高,且检修难度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CC-link总线设计系统的软硬件解决方案.采用FX2N-16CCL-M主站模块、FX2N-64MR三菱PLC、AJ65SBTB1-16D和AJ65SBTB1-16T数字量模块重新设计了基于总线的移动式钢轨闪光焊机控制系统,从而使机头和控制柜之间的信息通过总线进行传输,大大减少了焊机机头和控制柜之间连接电缆的芯数,提高了可靠性,降低了检修难度;分析新系统通过总线进行信息传输的速度和控制速度,采用总线方式完全能满足控制系统实时性的要求.通过现场试焊表明,新系统能完成钢轨的焊接.  相似文献   

15.
针对锂离子铝壳电池模组在冷金属过渡焊接过程中因焊丝卡丝、断丝现象造成的模组漏焊、报废问题,设计一种焊丝末端自动监测、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在焊机送丝柜加装焊丝监测传感器,实时监测并上传焊丝状态,控制系统针对监测的焊丝状态控制焊接系统执行模组焊接工作,实现模组在焊接过程中焊丝状态的自动监测、焊接状态的智能控制,保证模组生产稳定可靠,提高模组焊接的一次合格率。采用该焊丝状态自动监测、智能控制方案,能够有效降低锂离子电池模组在生产过程中因焊丝卡丝、断丝造成的模组焊接质量问题,提升模组焊接质量,降低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提升设备综合效率(OEE),具有较强的经济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电脑控制晶闸管整流埋弧自动焊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7.
以半导体后序封装设备中的超声波铝线自动邦定机为控制对象,介绍了一种基于PCI总线和DSP(FMS3201LF2407)的运动控制系统和以焊接压力、焊接功率为对象的过程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充分合理地利用DSP的软硬件资源,实现了对多轴电动机的联动精确控制,基于PID的智能调节策略改善了焊接质量。经实际使用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目前国内外埋弧焊的发展现状,介绍了适合于各种焊接整流嚣埋弧焊成套设备的数字控制系统及采用单片机控制逆变埋弧焊机的组成和控制原理。详细讲述了多电源串列双(多)丝埋弧焊、单电源并列双丝埋弧焊、冷丝和热丝填充埋弧焊、单电源串连双丝埋弧焊的工艺特点和使用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