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存在点缺陷的深沟球轴承的动力学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点缺陷对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和整机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基于单边接触模型和弹流润滑理论,分析了存在点缺陷的滚动轴承的响应特征.采用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考虑点缺陷的滚动轴承动力学模型,对外圈存在点缺陷的滚动轴承的内圈、外圈和保持架等的动力学响应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在滚动体通过缺陷的动力学过程中滚动体和外圈产生的冲击现象,发现频率响应中的峰值频率与外圈的特征频率相关,这与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结论相吻合.提出的滚动轴承动力学模型可以用于点缺陷故障特征的提取和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2.
针对如何有效提取齿轮箱滚动轴承故障信息,提出了一种改进型极值点对称模态分解(IESMD)自适应消噪与共振解调技术(DRT)相结合的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IESMD对原始滚动轴承信号进行自适应分解成多个IM F分量;接着通过互相关系数方法对信号进行重构以达到消噪的目的;然后对重构信号进行谱峭度分析,通过冲击成分所在频带范围设计带通滤波器实现对重构信号的滤波处理;最后将滤波后的信号进行Teager能量谱分析,求出其瞬时幅值,并对瞬时幅值进行频谱分析,得到高频共振信号的能量谱,对比故障特征频率进行滚动轴承的故障模式识别.通过动力学仿真和齿轮箱滚动轴承实验对该方法进行了有效性论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齿轮箱中滚动轴承的故障信息.  相似文献   

3.
针对定量式扇形静压油垫承载力计算未考虑离心力因素的影响,且传统计算方法缺乏试验验证的问题,首先推导得到考虑离心力的扇形静压支承油垫承载力模型,而后建立了转台的整体动力学模型,设计了液体静压转台试验方案,并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对比分析表明,两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误差范围在比较合理的范围内,验证了考虑离心力的扇形油垫承载力计算模型和整体动力学方程的可行性。本文所建的模型及分析结论可以为实际生产及转台的服役性能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针对反向传播(BP)算法和基于负熵固定点迭代快速独立分量分析(FastICA)方法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FastICA遗传神经网络算法,对滚动轴承进行故障识别.首先对信号进行FastICA分离,得到振动信号故障信息的独立分量,每个独立分量对应着相应的能量,将各个独立分量的能量构成特征向量;其次利用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得到遗传神经网络;最后将特征向量作为遗传神经网络的输入样本进行故障识别.利用该方法对滚动轴承多类故障信号进行识别,提高了故障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滚动轴承发生点蚀故障时峭度和1倍频能量都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提出了基于局部均值对故障信号进行分解的方法。该方法取峭度值较大有效分量信号进行重构,再做切片双谱进一步降低高斯噪声对特征频率的影响,提取故障特征1倍频、2倍频和3倍频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特征向量。利用支持向量机对提取的特征向量进行训练与测试,从而识别故障与否及发生点蚀故障的程度。通过对实测滚动轴承振动信号的分析与诊断,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针对滚动轴承故障振动信号的非平稳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奇异值分解的特征提取与模糊C均值(FCM)聚类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滚动轴承振动信号进行EMD分解,组成初始特征向量矩阵;并对该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将矩阵的奇异值作为故障特征向量;最后以FCM聚类为故障分类器,实现滚动轴承不同故障类型的识别。实验结果分析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进行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滚动轴承发生的故障类型进行诊断,从而提升设备的安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残差神经网络的智能故障诊断方法,并使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对深度残差神经网络进行了改进,使得诊断模型的识别精度和鲁棒性得到进一步提高.首先,通过多传感器技术来获取丰富的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然后利用时频分析方法短时傅里叶变换提取原始振动信号的初级特征信息,最后利用深度残差网络的强大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取初级特征信息中的高级特征信息,并识别设备的故障类型,从而实现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为了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使用滚动轴承实验数据对方法进行了测试,同时与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和单传感器故障诊断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智能方法不仅能对故障进行准确识别,而且具有相当良好的泛化能力和抗噪能力,其故障精度达到了100%,在单传感器或多传感器受到强噪声干扰时,分别实现诊断精度至少为93.78%和82.54%.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截面状态矢量法和模态参数识别方法识别出CM1107单轴纵切自动车床主轴部件的支承参数和模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没有FFT分析仪的情况下,利用频响分析仪BT6A测试得到的传递函数也能达到较高的参数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9.
混合支承结构是指在转子系统的一个支承结构中同时并联或串联使用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结合国内外现有的混合支承结构,对转子系统中混合支承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混合支承的应用背景和设计准则,指出采用混合支承结构的转子系统能够满足大承载、高转速、启、制动频繁的工作条件,具有启动力矩小、承载能力大等独特的优点,可在单独使用滚动轴承或者滑动轴承时,转子支承的可靠性和工作性能无法得到保障的条件下,使转子系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由于采集到的滚动轴承振动信号含有噪声,以及信号本身的非线性、非平稳特性,为了能够准确的识别出滚动轴承的故障状态,提出了局部线性判别嵌入(LLDE)和支持向量机(SVM)相结合的故障诊断模型。该模型首先采用相空间和流形学习相结合对振动信号进行降噪处理;构建的高维特征空间可以通过LLDE有效的进行降维和特征提取,再通过SVM进行训练构建模型,最后进行故障识别。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出故障类型,可以应用于滚动轴承振动信号的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由滚动轴承组成的具有固定间隙的备用轴承-电磁轴承-柔性转子系统在电磁轴承失效前后的动力学方程,分析了转子的初始坠落位置、转速、转子不平衡量以及备用轴承的支撑阻尼和刚度对转子在坠落过程中的瞬态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即便转子系统在工作时的振动很小,初始脱离位置对转子在坠落过程中的动力特性具有明显的影响;柔性备用轴承的采用,特别是具有较大阻尼的备用轴承,不仅可以减小电磁轴承失效后转子在坠落过程中的振动及碰撞力,而且能够抑制在长时间内具有较大振动和碰撞力的在全间隙范围内的反向回转运动;随着转子不平衡量、备用轴承的支撑刚度及转子转速的增大,在坠落过程中备用轴承所受到的碰撞力和转子在全间隙范围内出现回转运动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导出了主动型电磁推力轴承的承载能力、刚度、阻尼和稳定区域的解析表达式并对其进行了无量纲化计算,以PD和PID控制为例推导出调节参数与轴承设计参数、偏置电流的关系式和各种静、动力学特性曲线,为进一步研究多自由度控制的电磁轴承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性能打下基础.本文的研究方法和部分结果也适用于电磁径向轴承.  相似文献   

13.
1 Introduction Compliant foil bearings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in a number of turbo-machineries such as air cycle machines and turbo compressors, and recent investig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foil bearings can also find their usage in the integrated high performance turbine en- gine technology. In spite of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this oil-free supporting technology in engi- neering, theoretical researches on static, especially dynamic performances of compliant foil bearing seem rather dif…  相似文献   

14.
采用Kelvin模型模拟饱和土体和桩的相对滑移,在频率域内研究了饱和黏弹性土层中端承桩的扭转耦合振动.饱和土体的力学行为利用Biot模型描述.将土骨架视为具有分数阶导数本构的黏弹性体,采用Novak薄层法,得到了桩扭转振动时饱和黏弹性土层的动力阻抗.利用Euler-Bernoulli杆模型模拟桩的力学行为,给出了饱和分数导数黏弹性土层中端承桩扭转振动的分析方法和桩顶动力复刚度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经典弹性模型、分数导数黏弹性模型和标准线性固体模型的结果;三维模型和薄层法的结果;桩土界面有无相对滑移的结果.考察了分数导数模型参数、饱和土和桩各参数对桩顶刚度因子和等效阻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频处完全接触条件下桩顶刚度因子和等效阻尼的振幅小于滑移条件下;随着阶数和材料参数比的增加,桩顶刚度因子和等效阻尼都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15.
运用土动力学和结构动力学原理,同时考虑地基土的成层非均质性、桩土界面的相对脱离效应和桩侧土的弱化效应,采用数理方程方法分别求解桩与土的振动方程,建立了水平荷载作用下单桩动力阻抗函数的计算方法,同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非线性动力W inkler计算模型,确定了模型中各物理元件的参数,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合理性,从而为桩-土-上部结构耦合系统的非线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基于轴承运行刚度分析的超高速磨削电主轴动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电主轴正朝着高速重载与超高速轻载的方向发展,其动态特性研究是电主轴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主轴超高速运行时轴承刚度的确定是整个研究过程的难点所在.基于滚动轴承的拟静力学模型,计算轴承的动态刚度,并考虑转速、初始预紧力、热预紧力及油膜厚度对轴承刚度的影响,确定出轴承的运行刚度.再以轴承运行刚度作为主轴支撑刚度,建立面向高速电主轴动态性能分析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对主轴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初始预紧力、砂轮悬伸长度、前后轴承跨距、前轴承对间距及电机转子内径等参数是影响磨削电主轴动态特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机械结合面动态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机床结构中典型的结合面——螺栓结合面进行了研究,用有限元法建立了结合部的动力学模型,对结合面动态参数的识别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推导,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求解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的计算机程序ISD1,通过程序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识别出了结合面本身的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为整台机床的动态特性分析和动态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加精确地进行轴承动力学设计,优化高速轴承的动力学特性,本文采用虚拟样机分析软件对滚动轴承进行参数化建模,给出滚动轴承参数化过程,同时建立了深沟球轴承动力学参数化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当对滚动轴承施加一定重载荷时,滚动体因受迫速度增大一些,滚动体与内外圈及保持架的接触力也会增大,但由于滚动体的直径减小,施加的载荷不足以使轴承的变形达到增加接触力效果,所以在对轴承模型施加1000N载荷后,参数化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要求相符合。提高了建模效率,方便了用户不用考虑模型内部之间的关联变动对模型进行快捷修改。该方法对研究滚动轴承动力学特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交面齿轮传动系统分岔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面齿轮传动的非线性动力学分岔特性,建立了包含支承、齿侧间隙、时变啮合刚度、综合误差、阻尼和外激励等参数的系统弯-扭耦合动力学模型,并使用PNF(Poincaré-Newton-Floquet)方法对系统进行了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当时变啮合刚度幅值系数从0.4增加到0.5时,系统会由倍周期分岔进入混沌;当啮合阻尼...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负载及支承刚度变化时对面齿轮传动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建立了包含支承、齿侧间隙、时变啮合刚度、综合传动误差、阻尼和负载激励等参数的系统弯-扭耦合动力学模型,并使用PNF(Poincaré-Newton-Floquet)方法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负载及支承刚度条件下,系统会出现简谐响应、次谐响应、拟周期响应及混沌响应4类稳态响应。增加负载及支承刚度能有效降低系统的动载荷,而增大支承刚度还可以减小面齿轮支承在方向与方向上的振动位移幅值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