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常瑜  唐琳  田园 《包装工程》2019,40(8):123-129
目的为进一步解决用户感性意象与造型设计要素的耦合问题,完善安保机器人造型设计方法。方法采用语义差分法获取安保机器人典型用户感性意象词汇;运用形态分析法分析安保机器人设计样本,得到关键造型设计要素及类目;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用户感性意象词汇的权重和针对各感性意象词汇造型设计及类目的权重并排序,为安保机器人造型设计创新提供决策;最终,完成解耦并提出创新设计方案集,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最优设计方案。结论以社区小型安保机器人造型设计为例,验证基于耦合特性分析的安保机器人造型研究流程的可行性,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造型设计的耦合特性,有助于增强安保机器人设计过程的科学性,为同类产品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明确汽车造型对用户情感产生的影响,辅助汽车意象造型设计,提出一种基于感性意象的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port Utility Vehicle,SUV)前脸造型设计方法。方法 以典型的SUV为研究对象,收集并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SUV样本和感性意象语意空间,使用语义差分法获取用户对代表性样本的感性意象评价;利用SPSS软件对感性意象语意空间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主意象因子;运用形态分析法从比例关系、相对位置关系和形态方面进行SUV前脸造型设计要素分解;通过数量化理论I建立感性意象与SUV前脸造型设计要素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将研究结果运用到SUV前脸造型设计方案中。结论 运用该方法,可将用户模糊的意象和情感体验转化为真实的汽车前脸造型设计要素,提高用户的认同感,使汽车造型设计更加人性化,为SUV造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挖掘拖拉机姿态与意象偏好的关系,进而指导拖拉机的造型设计。方法 采用多元尺度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筛选拖拉机的姿态样本;运用形态分析法分解并标定典型样本的姿态特征,通过语词聚类实验构建拖拉机姿态的意象空间;结合语义差分法和问卷调研获取用户对典型拖拉机样本的意象偏好,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到拖拉机姿态特征与意象的关联。结果 得到拖拉机的8个典型姿态样本,获取了拖拉机姿态的四个语义维度下的五个代表性语义词对。明确了拖拉机姿态的特征框架和语义结构,归纳得到拖拉机姿态的意象认知规律。结论 拖拉机的姿态特征蕴含着意象信息,研究结果可以为设计师解读用户的意象认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感性工学的车身侧面造型设计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4,他引:1  
目的研究感性意象与造型设计的关系。方法通过样本与意象语汇搜集、代表性样本与意象语汇选择、汽车造型意象语汇与造型特征间对应关系构建3个阶段的研究,建立了车身侧面形态要素的分段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元分析法对研究区域内的线段进行了相关分析。结论得到汽车感性意象与车身侧面造型特征线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数量化理论的家具造型意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娜  张聪  杜游  王华 《包装工程》2018,39(22):183-188
目的 研究从消费者角度分析家具形态特征设计的方法。方法 以新中式座椅为对象,数量化理论为基础,通过家具造型的形容词汇和语意差分法来获取消费者对家具的感性意象,再从部件要素、结构、装饰、材质等多方面,综合提取出影响造型设计的关键要素,并借助聚类分析获取代表性新中式家具样本图片,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构建用户感性意象与产品造型设计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模型。结论 初始模型显著性P值略大于显著水平0.05,不能非常显著地表达感性意象与造型设计之间的线性关系,为了使数据更具有科学性得到最优模型,需要采取后退的进入方式建立新的模型,最终通过理论分析为家具造型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许小侠  韩亚新  许牧云  傅洪发  王卿九 《包装工程》2022,43(4):175-181, 250
目的 以汽车中控面板造型为研究对象,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设计出符合用户感性需求的产品。方法 首先,采用SD(语义差分)法制作调查问卷,收集并筛选可以描述中控面板造型形态的感性意象词汇与中控面板样本图片,基于视觉认知与审美对中控面板样本进行形态分析,提取最具代表性的形态曲线,并结合用户需求搜集影响中控面板造型设计的关键性设计元素;其次,通过数量化理论Ⅰ的产品意象造型设计方法,对中控面板提取的六大设计元素的形态特征量化赋值,借助SPSS统计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构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数学映射模型,从而预测设计元素与感性意象词汇间的相关性。结果 经过案例分析,证明该设计方法能更准确地算出中控面板最佳造型设计方案,是切实可行的。结论 利用数量化理论Ⅰ进行产品意象造型设计,可以有效地为中控面板造型设计方案和评价提供客观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感性意象的电动扫地车造型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瑜  刘宝顺  唐琳 《包装工程》2016,37(20):84-89
目的进一步提高城市街道电动扫地车造型与用户主观偏好的匹配程度。方法选取典型扫地车外观造型风格意象词汇进行研究,并选取语义差分法(SD法)对相关感性意象词汇进行视觉化描述和量化表达。结论将电动扫地车造型简化为特征线,采用贝塞尔曲线对其进行量化描述,获得造型特征线和感性意象词汇之间的映射关系,以期对电动扫地车造型设计进行指导,提升设计与感性意象间的匹配度。  相似文献   

8.
沙强  徐骞  周毅枫 《包装工程》2018,39(20):140-145
目的 以用户认知为基础,对智能化汽车造型进行研究和设计。方法 收集并筛选出符合用户认知的造型代表样本与感性意象词汇后,运用语义差异法获取智能化汽车的感性意象评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智能化汽车意象尺度图,提取感性因子;最后结合阶层类别分析明确智能化汽车的造型设计要素。结论 借助感性工学的研究方法初步得出用户预期的智能化汽车的造型,并通过设计实践,验证了基于用户认知的智能化汽车造型生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李靖  郜红合 《包装工程》2024,(6):143-149
目的 提出符合用户感性需求特征的外卖配送电动车造型设计方案。方法 基于感性工学理论,将感性需求转化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采用SDM(语意差异法)方法制作调查问卷,收集并筛选描述外卖配送电动车造型的感性意象词汇与样本图片,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影响造型设计的主要因子和外卖电动车造型元素,构建感性意象数学模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法,借助SPSS统计软件对四个主要造型构成要素与感性意象进行量化处理。结果 对外卖配送电动车的前面板、前大灯、车身架和座垫的造型元素展开分析,设计出与用户“时尚”和“速度”情感需求最匹配的梯形前面板、变异多边形前大灯、多边形车身架和细长型座垫造型元素。结论 感性工学不仅能有效挖掘用户需求,而且还能直观表达出感性感受与数值的对应关系,对外卖配送电动车造型要素进行有目的的设计和调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调查用户对民用卫生口罩的感性意象认知,分析卫生口罩形态设计元素与感性意象的关联性,为民用卫生口罩的形态设计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基于感性工学理论,运用语义差分法调查用户对口罩形态的感性意象,同时采用形态分析法确定卫生口罩的形态设计元素与造型特征,将各造型特征重组后再进行感性意象评估,最终应用联合分析法对满足用户感性需求的形态组合进行形态效用值的计算。结果从卫生口罩形态设计元素与感性意象之间的关联度以及各造型特征的效用值结果中得知,立体纵向折叠式口罩中最美观的形态组合为挂绳a+L12+L22+132,最自然的形态组合为挂绳a+L12+L22+L33;平面式口罩中最美观的和最自然的形态组合均为挂绳b+L12+L22。结论 分析得出的卫生口罩造型元素与感性工学的关联度可以为卫生口罩的产品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汽车造型要素与用户情感意象关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梁峭 《包装工程》2016,37(20):14-19
目的基于汽车造型要素,探讨用户的情感意象,并对两者的关联情况进行研究,从而更深入地了解用户情感意象特点,为造型要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汽车造型要素中的整车体量、车身形面、前脸图形为对象,通过认知实验获取用户情感意象,采取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获取汽车造型要素与用户情感意象的关联关系,以及探讨这种关系在设计中的意义。结论一方面,汽车造型要素与用户情感意象的紧密关联毋庸置疑,但是形面和图形相比体量有更突出的语义认知优势;另一方面,相比普通用户,专家用户由于专家知识的存在,对各造型要素的意象认知更丰富,但同时统一度更高。  相似文献   

12.
基于情感词与汽车造型原型拟合的造型辅助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然  董石羽 《包装工程》2016,37(20):25-29
目的以汽车造型设计为对象,研究情感词与汽车造型原型的拟合关系及其如何应用在造型概念辅助设计中。方法通过口语分析法、原型匹配和回归统计等方法,获得SUV车型的情感词,汽车造型原型与拟合模型,拟合模型输出造型原型的三维空间辅助图。结果三维空间辅助图对汽车造型概念草图给予了较好的辅助设计支持。结论造型辅助设计方法实现了将用户的情感诉求以一种准确、直观、易领悟的方式向设计师传递的可能,提升用户对造型方案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李彦龙  张宇 《包装工程》2017,38(4):116-121
目的归纳总结轿车侧视造型比例的趋势,为今后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近现代经典品牌的轿车造型为基础,提取各个年代轿车车身关键的部分侧视造型比例。通过整车视觉尺寸归一化的方法,分析经典品牌的某些车型侧视造型比例的发展情况,以此来推测出今后轿车侧视造型比例的发展趋势。结论在人们对比例的审美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尽管不同品牌的轿车造型各不相同,但通过视觉尺寸归一化的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总结出轿车侧视造型比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论品牌基因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姚君  金然  韩叔冬  付波 《包装工程》2012,33(24):37-41
以品牌基因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品牌基因理论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对红旗、奥迪、宝马3个品牌汽车造型设计中进气格栅、头灯、腰线的造型特征分析,思考不同汽车品牌所表现出的差异化与可识别性的造型特征。以红旗轿车造型特征的演变为线索,探索品牌基因在红旗轿车造型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从情感、定位、文化、创新4个方向,探索红旗轿车造型设计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形面特征的汽车造型风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汽车造型风格的形面特征。方法通过汽车造型的案例分析和数字化建模方法,提取汽车造型的特征面关键属性,依据车型风格相似度,对汽车造型风格进行聚类分析,通过形面特征表征汽车造型风格,提出汽车造型风格的发展趋势,并应用于汽车造型设计案例中。结果以轿车车型为研究对象,提取了37组汽车外造型特征,获得了硬边风格、雕塑风格、凌厉风格及圆润风格4类汽车造型风格,归纳了汽车造型风格的形面特征集合。结论构建了基于形面特征的汽车造型风格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汽车造型设计开发之前,有效预测汽车造型特征线产生的意象是否真正符合用户隐性意图,便于提高汽车行业情感意象设计水平。方法 首先,获取用户群体需求信息,引导设计方向;其次,建立汽车造型意象认知模型,通过案例分析,构建“标杆车”造型特征线目标意象集;再次,依据眼动实验,提出基于眼动指标(注视点数目、注视时间、平均注视时间)的汽车造型特征线提取模型,进行汽车造型特征线显著性分析与特征线提取;最后,采用形状文法坐标变换规则,结合贝赛尔曲线描述,通过类比形式进行规则映射分析,使用矢量工具Adobe Illustrator 改变特征曲线各锚点与控制点坐标值,实现汽车造型特征的继承与变异。结果 以阿尔特SUV概念研发项目为例,论述该设计方法,通过奔跑的狮子形态进行意象类比,得出最终设计方案。结论 对最终设计方案进行用户喜好度意象评估,用户喜好度为87.65%,证实了该汽车造型意象设计方法的可行性,为汽车行业满足用户群体偏好特征意象,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邓亚林  刘宝乾  尹欢 《包装工程》2018,39(10):199-203
目的基于电动汽车发展的3个设计研究平台,通过对不同发展平台上现有电动汽车的造型进行分析,来总结未来电动汽车造型设计的发展方向,为以后设计师进行电动汽车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首先通过对不同造型设计平台电动汽车形态特征线的提取实验,来提取出电动汽车造型设计中关键的造型特征线并对其进行认知分类。其次还要对电动汽车造型设计进行横向的分析和总结。结论不同造型设计平台电动汽车的造型拥有不同的发展趋势,但未来电动汽车的造型都应通过形态特征线这一最简洁直接的设计语言,来对其进行不同意象造型的设计表达,通过形态特征线的不同变化来追求其环保、和谐、高效的设计理念,并通过对一些细节进行重要的造型表达来体现电动汽车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工程驱动的汽车造型特征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文治  赵江洪 《包装工程》2017,38(12):141-144
目的研究汽车造型特征语义表达中的工程驱动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用户大众对汽车造型特征的工程语义认知情况,用分析法对工程语义造型对象及其认知要素属性类型进行归类,结合案例研究验证工程驱动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作用。结果分析表明,体量类型属性的造型特征对工程语义表达的贡献最大,形面属性特征次之。结论工程语义是整体汽车造型特征语义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汽车造型设计的一个驱动来源,将工程驱动作为一个设计策略纳入汽车造型设计方法体系中,是对汽车造型设计理论和应用的有用补充。  相似文献   

19.
周力辉  高子强 《包装工程》2017,38(6):193-197
目的总结了国外汽车前脸认知相关领域的研究,从格式塔心理学出发,研究了前脸设计与消费者认知特点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国内的设计现状,针对汽车前脸表情设计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方法查找了近年来国外相关研究机构在汽车前脸认知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分析了这些研究工作采用的方法以及得出的结论。结论对国外相关领域研究的方法及结论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即借鉴国外实验的方法,研究动物神情与汽车前脸的关系,汽车侧面的线条、比例、姿态与动物奔跑姿态的关系;深入探讨文化差异对中国消费者及欧美消费者的不同影响;之后的实验设计应在科学严谨的基础上,多结合设计师的立场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