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界河金矿床为胶东地区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床,矿床产于望儿山断裂的北段,矿体的产出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区断裂构造主要由F1、F2主断裂及一系列坎级断裂组成,矿体主要受F1主断裂控制。主断裂沿走向及倾向均呈现波状起伏的特征,其在主成矿期具有左型走滑的正断层性质。主断裂面凸凹转换部位对成矿最有利,其控制了矿体沿走向呈似等距性分布以及向南西侧伏的规律。次级断裂的类型以及构造岩的类型和破碎程度控制了不同的矿化类型。次级节理裂隙发育的频度控制着裂隙脉型矿化的强弱,形成了在主断裂与次级断裂收敛部位富集成矿的“断夹片式”控矿构造模式。通过断裂构造控矿规律分析推断,在I号矿体深部存在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甘肃徽县桃园金矿床断裂构造控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银斗 《黄金》2005,26(2):16-18
从断裂构造控制矿床的形成,控制矿体的空间分布、形态、产状,控制金矿化富集规律等方面论述了桃园金矿床断裂构造控矿规律。揭示该矿床在断裂构造变异部位、主断裂上盘次级构造特定部位、线形环形断裂构造与中基性岩体叠加形成的容矿圈闭部位通过主断裂导矿次级断裂容矿方式形成金矿化等富集规律。在研究断裂构造控矿规律的基础上,对桃园金矿床进行了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3.
珑布金矿的形成与中生代玲珑花岗岩有关,矿体赋存于望儿山断裂主裂面之下的花岗质碎裂岩带内,构造控矿特征明显。矿区共圈定矿体3个,其中Ⅰ号矿体为主矿体,矿石岩性为绢英岩化碎裂状花岗岩。通过对该矿床区域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矿体矿石特征的阐述,揭示了该矿床的成因特征,矿床为破碎带蚀变岩型。  相似文献   

4.
《黄金》2015,(12)
泥堡金矿床属于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床,构造是控制该矿床形成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矿区深部勘探最新资料表明,逆冲推覆构造、滑脱构造和古滑坡体是控制矿体形成与分布的3种主要构造类型,主矿体直接赋存于底板逆冲断层破碎带中。在阐述矿床特征的基础上,着重讨论控矿构造类型及其控矿作用,并指出成矿潜力及找矿有利区段,以期为贵州西南地区卡林型金矿床深部找矿勘探工作提供有益参考或方向启示。  相似文献   

5.
冯世军 《山西冶金》2006,29(4):47-49
通过笼子沟矿生产探矿,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发现了“S”型褶曲构造控制下的矿体赋存规律。通过加强对含矿岩层褶曲转折端及延伸方向盲矿体生产探矿的工作,在原地质勘探“空白区”找到了厚大富矿柱和隐伏矿体,这是篦子沟矿地质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老挝爬奔金矿找矿效果,应用原生晕分析得出爬奔金矿含矿流体来源于矿脉南部,同时通过对5条平行矿体雁列式空间分布特征、V-1号主矿体空间分布特征和控矿显微构造进行分析,得出爬奔金矿体具有向南东侧伏的规律。通过研究爬奔金矿V-1号主矿体纵投影图及构造叠加晕特征,发现“前尾晕共存”现象,说明存在多期次成矿活动,矿体剥蚀程度较小,且深部延伸较大,可能存在盲矿体;通过分析前人对爬奔金矿区成矿期流体包裹体的测温结果可知,均一温度变化部分成矿温度大于300 ℃,推测矿床成因可能与岩浆热液有关,含矿流体应与岩浆、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等均有关联;在深部500 m钻孔中可见含雄黄、雌黄的高品位原生矿石,认为爬奔金矿深部具有寻找硫化物型金矿体及富矿脉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镍钴等战略金属的资源基地,金川铜镍(钴)硫化物矿床的深部找矿遇到“瓶颈”,已引起各方高度关注。本文基于近年来地质勘查成果,通过建模软件分析各矿体和构造的变化规律,系统总结了主矿体的深部赋存特征;梳理了金川深部找矿的难点——深部断裂构造变化趋势与成矿作用关系不清,提出“研究矿体(富矿)深部延伸变化判断含矿岩浆侵位方向,预测岩浆通道位置;研究断裂构造和成矿作用关系,构造与物化探信息结合来预测潜在矿体位置”的找矿思路,提出“断裂构造是形成金川矿床重要因素,含矿岩浆在脉动型构造运动作用下上侵形成金川矿床,其附近出现花岗斑岩脉或辉绿岩脉,与深部隐伏富矿体或致密块状特富矿体密切相关”的科学认识。采用深部构造变化、矿体赋存规律及物探等综合信息预测方法,分析了金川矿床深部及外围找矿潜力,为下一步地质找矿设计和找矿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西岭金矿床位于著名三山岛金矿床的东侧,属于三山岛金矿床向深部延伸的的矿体。西岭金矿床的矿体赋存于破碎蚀变带中,赋矿标高主要为-1 000~-2 000 m,主矿体为Ⅰ号矿体;矿床蚀变带分带明显,沿主断裂的上下盘展布,其形态总体较稳定,属于典型的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通过分析矿床成矿规律、控矿构造,结合矿区的地质勘查成果,对矿区成矿远景进行了预测,认为矿区外围北东区域的构造延伸部位是下一步找矿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荡坪钨矿九西矿区云英岩型钨矿床构造控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九西钨矿床的成因类型、矿体形态和分布特征及其与构造的空间关系,认为平移逆断层起着类似隔水层的作用控制了矿区内燕山期花岗岩的南部边界,也阻挡了成矿热液的散失,使之在花岗岩内接触带聚集,为云英岩型矿床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岩浆岩接触带破裂构造及断层伴生羽状裂隙则提供了储矿空间,从而控制了矿体的形态和分布。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收集和研究前人勘查成果及生产资料的基础上,对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进行总结分析,认为矿床受层位和岩性的控制,硅化白云岩有利于成矿物质的交代、沉淀,为铜矿物的富集创造了有利条件,断裂交叉及褶皱鞍部羽状裂隙发育地段是矿液富集的有利场所,在这些部位寻找到矿体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1.
翟玉泉  李守业  刘连登 《黄金》2006,27(4):15-18
小西南岔铜金矿床,香房河以北称北山矿段、以南称南山矿段。北山矿段由数个系脉型铜金矿体组成,而南山矿段仅由11号系脉型铜金矿体组成。文中主要论述11号系脉特征、系脉中铜金矿体和铜矿体的分布规律,以及断裂构造组合对矿体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小西南岔铜金矿床北山矿段控矿构造系统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刘向友  康旭  刘连登  吕凤军 《黄金》2003,24(12):6-9
据现场深入研究,结合近20年的生产实践,认为小西南岔铜金矿床北山矿段的矿体明显受控于主断裂、支断裂和羽断裂组成的构造系统。整个北山铜金矿体由4个控制矿脉系的断裂构造组合构成。主断裂控制主矿脉、支断裂控制支矿脉、羽断裂控制羽矿脉,它们之间为浸染状矿化。这些新认识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找矿和生产实践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胶东地区存在两种不同地质特征的脉型金矿--中深成液脉型金矿与浅成热液脉型金矿,本文用矿床模型思维,描述北泊金矿的矿脉与矿体地质、矿石特征、矿石地球化学特征、近矿围岩蚀变、金矿与脉岩、成矿深度和成矿时代等矿床本质特征,说明北泊金矿为浅成热液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金青顶金矿床深部成矿规律及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青顶金矿位于胶东隆起东部、牟平-乳山金矿成矿带中部,矿石类型以含金黄铁矿石英脉型为主,矿体以陡倾状产出,矿石垂直分带特征明显,延深大于延长。矿床开采已有近40年的历史,现已进入严重资源危机状态。通过对控矿条件和矿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属于与花岗岩在成因和时、空分布上有关的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充填型金矿床。矿体成矿规律分析表明,金青顶金矿深部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东风矿区171号脉金矿浅部矿床成矿条件、矿脉特征、矿体特征、围岩蚀变等的分析研究,探讨和总结了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并结合矿田及国内、外类似矿床的成矿预测资料与现行勘查成果,预测了深部矿体资源。通过实际勘查发现了一大型金矿床,对我国深部盲矿勘查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郗爱华 《黄金》2001,22(1):10-14
通过考查招远脉状金矿矿体的统计特征、空间特征及结构特征,定量及定性地研究矿体的各属性、标志的变化规律,提供矿床的成因信息,验证现行勘察方案的合理性。对矿体各种标志值变化趋势的研究,还有助于发现矿化规律,进行矿体的深部预测,制定切实可行的勘探方案。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大新屯金及多金属矿床的地层、矿石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等,分析控矿条件,认为地层、构造及岩浆岩与成矿关系密切。其中,北宽河组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促进成矿的发生;构造控矿明显,区内已发现的金、银及锑矿体均产于NW向断裂破碎带内,矿体主要分布在侵入岩体接触带中;浅成脉岩体为金及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成矿物质和热动力条件。本区共圈定矿(化)体21 条,其中,金矿(化)体17 条,锑矿体3 条,银矿体1 条,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为了进一步开展深入找矿工作,建立了找矿标志,指出今后应围绕脉岩体内外接触带、碳酸盐化发育地段及化探前缘指示元素(As、Sb)富集部位寻找石英脉型及构造蚀变岩型金及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8.
山东山后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后金矿是武警黄金第七支队在招平成矿带上发现的又一处金矿床,探明金资源量超过20 t。通过研究区域地质背景,从遥感解译构造与成矿的关系、不同期次断裂对金矿体的控制、断裂性质对工业矿体定位的控制、断裂形态产状的变化及破碎程度对工业矿体定位的控制和断裂的规模对工业矿体定位控制5个方面总结了山后金矿构造控矿规律。同时,对构造应力场转换、成矿作用及成矿系列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该区金成矿与构造关系密切,断裂交会、分支和复合等部位是成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9.
甘南地区是甘肃省重要的金矿集中分布区,经过30多年的地质勘查,分别形成了以早子沟、加甘滩、以地南等金矿床为代表的夏河—合作金矿富集区和以大水、辛曲等金矿床为代表的忠曲—大水金矿富集区。采用典型矿床解剖和金矿富集区区域类比的方法,通过系统总结加甘滩特大型金矿床主矿体特征,并对比分析2个金矿富集区勘查程度达到详查或勘探的5个大中型典型金矿床主矿体特征及其控矿因素,以期为甘南地区大中型金矿床地质研究提供范例。加甘滩金矿床主矿体规模以中型为主,金平均品位为2.20×10-6~3.77×10-6,查明金资源量占矿区总资源量的57.27%;对比可知,5个金矿床的矿带规模大,其长度大于1 000 m,控制斜深大于400 m,主矿体数量占矿区全部矿体数量的1.98%~7.14%,除加甘滩金矿之外,其余矿床查明金资源量占矿区总资源量的75%~79%,单个主矿体资源量大于1.5 t,且特大型、大型和中型金矿床分别圈出大型、中型和小型资源量规模的主矿体;夏河—合作矿集区主矿体规模为大中型,金平均品位小于3.5×10-6,忠曲—大水矿集区主矿体规模为中型,金平均品位大于5×10-6,即后者矿体规模相对较小但品...  相似文献   

20.
河南红土岭矿区中深部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土岭金矿区是小秦岭金矿田第一处开展中深部金矿资源评价的矿区。本文定义了中深部的含义并分析了中深部成矿地质条件,详细介绍了红土岭金矿区中深部主要矿脉的矿体特征、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划分了矿化期和矿化阶段,总结了找矿标志,能有效指导小秦岭金矿田中深部金矿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