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家们积极开展利用辐射化学反应制备化工新产品的研究,1959年第一个辐射化工产品—辐射交联聚乙烯问世。由于辐射化工生产比一般化工生产具有安全(不会或不易起火、爆炸)、节能(大大提高能量利用率)、对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有利(少污染、不污染和治理污  相似文献   

2.
环境与生化工程系是以生物、化工、食品、制药、园林为专业发展方向的特色系部,围绕光谷核心圈、武汉都市圈、"1+8"城市圈,辐射至全省及中部地区,培养服务于石化、生化制药、生物技术、食品、城乡建设等行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系开设有应用化工技术、生化制药技术、食品生物技术、工业  相似文献   

3.
国际辐射加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辐射加工在世界各国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主要从辐射化工、辐射消毒、食品的辐射处理、辐射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辐射在生物医药和生物工程中的应用、纳米材料合成及辐射固化等七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辐射加工已逐渐成为一门前景乐观的新兴加工技术,其主要包括:辐射食品保鲜、辐射消毒灭菌、辐射化工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张凌  郭建辉  王新海  常志显  李德亮 《广州化工》2012,40(9):225-226,229
生产实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文章分析了河南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生产实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提高实习效果的措施,并应用到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对学院化工工艺专业、应用化学专业、材料化学专业起到了示范和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惠州学院化工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我院化工专业学生就业状况良好、培养质量较高;在校期间要加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培养;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化工专业分培养方向对就业和从事的工作帮助不大。此次调查结果,为推动我院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国际班建设的实践,包括制定国际化与本土化统一的国际班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由优质海外资源和校内双语教师组成的全英语教学团队,推进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方法改革,增强国际化氛围的校内辐射,以此提升国内高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培养国际化化工人才。  相似文献   

8.
化工原理实验是化工原理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培养化工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树立学生的工程观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三个方面探析了化工原理实验在培养化工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友 《广东化工》2014,41(21):266-267
化工原理实验是化工原理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培养化工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树立学生的工程观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三个方面探析了化工原理实验在培养化工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化工过程强化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化工过程强化技术被认为是解决化学工业“高能耗、高污染和高物耗”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可望从根本上变革化学工业的面貌。经过多年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我国在化工过程强化技术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本文综述了我国在超重力技术、膜过程耦合技术、微化工技术、磁稳定床技术、等离子体技术、离子液体技术、超临界流体技术、微波辐射技术等典型化工过程强化技术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李小玉  朱龙凤 《广州化工》2009,37(1):155-156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课程体系改革的第一步。笔者结合我国化学工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介绍了高职教育中化工专业关键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本科化学工程专业教育中开设《化工产品设计》课程符合化工行业发展趋势,可以满足学生就业及其知识更新的需求。根据“化工产品设计》课程的特点,文章着重探讨学生能力培养、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过程模式,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需要解决和完善。本工作对化工高教类新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方向有良好的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13.
石油加工工程相关课程是石油高校化工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石油特色鲜明,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对培养大学生的工程概念、工程意识与工程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加工工程课程体系的特点与现状,分析了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理论—实践—理论"的"学中实践"教学模式,并依此进行改革实践,强化了教学过程中学生工程意识与工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作为工程教育的一种创新模式,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文章结合四川大学的实践,围绕培养目标、招生就业、课程体系及工程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建议加强校企合作,开展案例教学,在评价的基础上持续改进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5.
赵昊昱 《广州化工》2010,38(11):211-213
从课程能力目标的重构、课程内容体系的重构、课程教学方法的重构、课程考核方式的重构等方面介绍了高职《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对化工类专业课程的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化工+计算机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改革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各种复合人才的培养模式由此应运而生。"化工+计算机双专业一体化"本着立足于化工、拓展好基础、找准结合点、注重一体化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在人才培养思路、课程体系设置、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化工类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化工类人才的培养现状和发展需求,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体系及实践教学等方面对化工领域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构建以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为基础,具有通识教育和模块方向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达到宽口径、厚基础、特色鲜明的,并着力提高人才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盛凤军 《广东化工》2014,(14):259-260
根据国家职业技术的分类及学生就业所需相关资格证书的要求,将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知识内容与能力标准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形成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学历教育相互渗透的模式,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自身要求,也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导向,对中职《化工原理》课程"双证融通"教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课程完整的职业工种体系与等级,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与职业标准衔接的课程教学项目。  相似文献   

19.
郑文芝  陈姚 《广东化工》2007,34(5):107-108
化工基础实验是应用化学、化学教育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本文对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化工原理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应用CDIO工程教育理念,在化工见习、化工原理实验及化工课程设计教学中改革探索;研究提出分阶段开设化工见习、化工原理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致力于团队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培养.CDIO模式为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提供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