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氟氢化钾熔融样品, 熔样温度由低温升至900 ℃, 使矿物晶体结构破坏, 然后用氢氟酸、硫酸继续溶解矿物以彻底分解锆英砂矿物。试液中的铀酰络合物在被紫外脉冲激发后产生铀的荧光与浓度呈正比, 由此实现用紫外脉冲荧光法对锆英砂中铀的直接测定。研究了紫外脉冲荧光法的影响因素, 并确定了下面最佳测定条件:试液的温度保持在13~20 ℃, 测定时试液的pH值为7, 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 加标溶液为0.5 μg/mL的铀标准溶液。对共存元素的干扰进行了试验, 结果表明, 测定0.001 mg铀, 当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在±5%范围时至少2.5 mg Zr, 0.8 mg Si, 0.065 mg Hf, 0.007 5 mg Ca2+、Al3+, 0.75 μg Mn2+, 0.015 μg Eu2+、Dy3+不干扰, 大于 0.002 5 mg铁产生的负干扰, 但可以通过适当稀释溶液的方法消除。用拟定的方法对英国化学标准物质(BCS 388、SARM13和SARM62锆英砂)中铀进行测定, 测定值与认定值一致。  相似文献   

2.
微量的铀、铕和钐可用激光荧光法测定。添加荧光增强剂可观测到荧光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同时测定了这类元素的荧光寿命。实验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发射强度与对应元素浓度呈线性关系。U(Ⅵ)、Eu(Ⅲ)和Sm(Ⅲ)的检测极限分别为0.05、0.1和10ng/mL。研究指出,此法适于铀和稀土元素微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分散液液微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乙酸-乙酸钠缓冲介质中,以1-(2-吡啶偶氮)-2-萘酚(PAN)为螯合剂,三氯甲烷为萃取剂,乙醇为分散剂萃取溶液中痕量钒,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优化了影响萃取效率和测定结果的因素,如萃取剂、分散剂的选择和用量;溶液pH值;螯合剂的浓度;萃取时间等。最佳实验条件下,方法的富集倍数达50倍,线性范围8.0~180μg/L,检出限0.79μg/L。应用于测定矿石和水样中痕量钒,回收率在97%~104%之间。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铀的各类放射和化学分析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放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α能谱法、γ能谱法、中子活化法、裂变径迹法;化学分析法主要包括:容量法/滴定法、分光光度法/比色法、电化学法、荧光光度法、激光荧光法/紫外脉冲荧光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或ICP-OES)、热电离质谱法(TI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结合实际测量需要,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对铀的分析方法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5,10,15-三吡啶基-20-苯基卟啉荧光猝灭法测定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静  陈欣  孙舒婷  魏琴 《冶金分析》2009,29(9):48-51
基于重金属镉离子对荧光试剂5,10,15-三吡啶基-20-苯基卟啉(TPyPP)的荧光猝灭现象,建立了测定痕量镉的高灵敏荧光光度法。实验发现,在pH3.0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体系中,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微乳液的加入显著增强了体系的灵敏度。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于最大发射波长λem=650nm处(最大激发波长λex=418nm),镉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荧光强度比(F0/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2.0×10-4~60×10-4μg/mL,检出限为1.2×10-4μg/mL。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成功应用于环境水样中镉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7%~98%,相对标准偏差低于4.6%。  相似文献   

6.
湿法生产的工业磷酸中的铀,可用二乙基己基磷酸-三辛基氧膦(D2EHPA/TOPO)煤油溶液与辛苯基磷酸(OPAP)煤油溶液两种萃取法进行回收。最近有文献介绍用D2EHPA/TOPO油包水型乳化液从磷酸中萃取铀,该体系中的萃取剂虽起液膜作用,其操作却更接近于液—液萃取,而不像液膜法。本文论述了铀从湿法磷酸中穿过支持液膜的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7.
从湿法磷酸中回收铀的步骤如下:(1)用溶解在惰性有机溶剂中的二烷基磷酸和三烷基氧膦有机相萃取氧化过的酸,以得到无铀的磷酸和含铀的有机相。(2)与氢氧化铵和碳酸铵反应以分离铀和碳酸铀酰铵。(3)无铀的溶剂再循环复用。本方法改进之处在于用大于两段的反萃取设备处理有机萃取剂,方法如下:(a)在第一段的前端加入萃取剂;(b)在第一段底部逆向加入氨和氨水,pH控制在8.0—8.5;(c)在未端底部加入50—80%(重量)碳酸铵溶液以中和二烷基磷酸,并将铀转化成碳酸铀酰铵;(d)用酸处理氨化  相似文献   

8.
新试剂糠醛缩7-氨基-8-羟基喹啉-5-磺酸(简称 F7N8Q5S)在酸性介质中,强氧化剂K_2S_2O_8作用下氧化分解,Ag(Ⅰ)对此具有催化作用,生成强荧光物质.催化氧化产物的激发波长和荧光波长分别为321nm 和380nm,从而确立了催化荧光法测定痕量银的新体系.反应在 pH0.86的盐酸-氯化钾缓冲溶液中进行,银的含量在0.05~0.3μg/25ml,0.3~1.0μg/25ml 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将该方法用于水样中银的测定,效果较好.此外,还探讨了催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陈奎 《冶金分析》2016,36(9):73-76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间接测定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硫酸根的方法。样品经盐酸(1+1)酸化,煮沸除去碳酸根、硫化物等干扰物质后,通过加入适量的钡标准溶液将溶液中的硫酸根沉淀,再用0.45 μm滤膜干抽滤,收集滤液。以Ba 233.527 nm作为分析线,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滤液中的钡量,通过用加入的钡总量减去滤液中的钡量,计算得到沉淀样品中硫酸根所消耗的钡量,从而再间接计算出样品中硫酸根的量。据此,实现了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硫酸根的测定。实验表明:地表和地下水样中的钙、镁、铝、铁、钾、钠对测定的影响可忽略;50.00 mL水样中加入3.0 mL盐酸(1+1)酸化时对测定的影响可忽略。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钡的质量浓度在1.00~50.00 μg/mL范围内与其对应的发射强度呈线性关系,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9 9。实验方法用于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品中硫酸根的测定,测定结果与离子色谱法、铬酸钡分光光度法和比浊法相吻合,相对标准偏差(RSD,n=7)小于2.0%。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二-(2-乙基己基)磷酸(简称D2EHPA)作为萃取剂,以磺化煤油为稀释剂,研究了硫酸盐溶液体系中萃取分离Zn(Ⅱ),Cd(Ⅱ)的性能,考察了萃取时间、pH、萃取剂浓度、水相锌镉离子浓度、温度等因素对锌、镉萃取分离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D2EHPA/煤油体系对锌萃取分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在HAc-NaAc介质中,铜与盐酸芦氟沙星(RH)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使其荧光产生明显的猝灭现象,由此建立了测定铜(Ⅱ)的新方法。详细讨论了溶液酸度、表面活性剂、盐酸芦氟沙星的浓度和用量、试剂加入顺序对体系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分析条件。结果表明,在测定波长520 nm处,铜(Ⅱ)标准溶液浓度在2.25×10-8~2.5×10-6 mol/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9.6×10-9 mol/L。方法用于实际水样分析,测定值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结果相一致,相对标准偏差为0.8%~1.6%。  相似文献   

12.
采用HCl、HNO_3、HF和HClO_4溶解铀铌铅矿,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了铀铌铅矿重选流程样品(原矿、精矿、中矿和尾矿)中铀(U)。通过选择合适的同位素238 U避免了质谱干扰,通过稀释基体质量浓度不大于0.30mg/mL和选择45ng/mL185 Re为内标相结合的方法消除了非质谱干扰。实验表明,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U质谱强度与ρ(U)在5~60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校准曲线相关系数r为0.999 2,方法检出限为0.000 4ng/mL。将实验方法应用于铀铌铅矿重选流程中的原矿、精矿、中矿和尾矿实际样品中U的测定,所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80%~3.9%,加标回收率为102%~106%。采用实验方法对铀铌铅矿重选流程样品(原矿、精矿、中矿和尾矿)中任意3个流程样品中的U含量进行测定,将其测定值代入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得到第4个流程样品中U含量的计算值,由实验方法对第4个流程样品中U含量的测定值与其计算值相比可计算得到第4个流程样品中U的回算率,实验表明,U的回算率为98%~106%。  相似文献   

13.
粉煤灰是一种宝贵的铀资源,为了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核电对铀的需求,必须加大对粉煤灰中铀的综合回收利用,因此准确测定粉煤灰中铀含量意义重大。采用HNO3-HF-HClO4体系微波消解样品,选择187Re为内标元素,238U为铀测定同位素,建立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准确快速测定粉煤灰中铀的分析方法。对溶样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溶样酸用量为5.0mL HNO3、3.0mL HF、0.50mL HClO4,消解程序如下所示:消解功率为800W,15min从室温升到150℃,保温10min,15min从150℃升到200℃,保温30min。实验表明,当铀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5~20ng/mL时,铀的质量浓度与其对应的信号强度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方法检出限为0.05μg/g。将实验方法应用于粉煤灰实际样品分析,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3.2%,加标回收率为95%~104%。选取来自不同地方燃煤电厂的粉煤灰,按照实验方法进行铀的测定,并与激光荧光法进行对比,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采用HF-HNO3-HClO4敞开酸溶,HNO3-H2O2复溶的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选用10μg/L185Re作内标,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陕西华阳川铀铌铅多金属矿中铀的方法。实验表明,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铀的质量浓度在10~100ng/mL范围内与其质谱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9,方法检出限为0.007μg/g。采用实验方法测定铀质量分数为8.46~1255μg/g华阳川多金属矿石样品,6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1%~1.8%。采用实验方法分析一系列与华阳川铀铌铅多金属矿样成分相似的铀矿石标准物质,相对误差小于2.5%。采用标准方法EJ/T267.5—1984和实验方法进行方法对照,结果表明对质量分数大于200μg/g的华阳川多金属矿样品,二者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钽铁和铌铁矿中钽和铌含量直接关系到矿物资源的品位,铀和钍由于具有放射性,其含量也受到重点关注,但现有检测方法过程复杂,耗时较长。采用四硼酸锂和偏硼酸锂等质量比组成的混合熔剂,选择1∶20超低稀释比,以硝酸钡为氧化剂,采用高纯氧化物熔融制备人工参考样品,以铪和钼元素分别作为钽和铌的内标元素,铀和钍测定时不用内标,建立了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WDXRF)测定钽铁和铌铁矿中钽、铌、铀和钍含量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钽、铌、铀和钍各元素氧化物的检出限分别达到0.016%、0.006%、0.003%和0.004%,对应氧化物参考样品校准曲线线性范围较宽,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9 9、0.999 9、0.999 1、0.999 3。选用实验方法测定钽铁和铌铁矿样品进行精密度试验,各元素对应氧化物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0)如下:五氧化二钽为0.062%~0.38%,五氧化二铌为0.046%~0.18%,八氧化三铀为0.26%~0.52%,二氧化铪为0.27%~1.1%。分别采用实验方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对钽铁和铌铁矿样品进行测定以进行方法比对,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粉末压片法是一种理想的绿色环保制样方法,简单快速,但是粒度效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很大,限制了这种方法在很多领域的应用。为了解决粒度效应对粉末直接压片法的影响,实验利用超高速行星式超细碎样机,将磷矿石标准物质粉碎至微米级,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制样,利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磷矿石中12种组分(氟、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全三氧化二铁、氧化锰、二氧化钛、氧化锶、氧化钙、氧化锰、氧化钾、氧化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将样品粉碎至微米级,能够有效地克服样品的粒度效应,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特别是将氟的测定范围提高到了10.68%,对轻组分氧化钾和氧化钠的测定结果也很好。采用多种磷矿石标准物质和人工配制标准物质制作校准曲线,各组分的均方根为0.001 1~0.53。校准曲线采用经验系数和康普顿散射线内标法校正组分间的吸收-增强效应,方法的检出限为3~282 μg/g。对两个磷矿石国家标准样品进行精密度考察,各组分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0)为0.17%~5.2%。对采用标准物质配制的混合标准样品进行准确度考察,测定值与参考值一致。  相似文献   

17.
李勇  顾强  刘洪艳 《冶金分析》2022,42(8):29-34
萤石广泛应用于钢铁工业,作为炼铁、炼钢的助剂,对萤石质量进行评价的主要指标是氟化钙和二氧化硅的含量。采用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测定萤石中氟化钙常采用氟谱线法和钙谱线法两种方法,若采用氟谱线法测定,会因无法消除萤石可能含有的氟化镁干扰,存在测定结果偏高的问题;若采用钙谱线测定,因测定得到的是钙的总量,还需再减去碳酸钙中钙量,方法较为繁琐。依据萤石中的碳酸钙可被稀乙酸溶解而氟化钙和二氧化硅不会被溶解的原理,采用10%(V/V)乙酸溶解样品后过滤,保留滤渣,实现了对样品中碳酸钙的分离。将残渣和滤纸灰化,将其与四硼酸锂-偏硼酸锂-氟化锂混合熔剂(mmm=65∶25∶10)、溴化钾混合熔融制成玻璃样片,实现了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萤石中氟化钙和二氧化硅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氟化钙和二氧化硅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997以上,方法中二氧化硅的检出限为0.089%。对萤石样品进行精密度考察,氟化钙和二氧化硅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2)分别不大于0.12%和0.92%。按照实验方法测定萤石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标准样品中氟化钙和二氧化硅的测定值与标准值一致;实际样品中氟化钙的测定值与标准方法GB/T 5195.1—2017中EDTA滴定法测定值一致性较好,二氧化硅测定值与标准方法GB/T 5195.8—2017中硅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值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The determination of pyridoxal in human serum was performed using a fluorimetric technique that is useful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ompounds in samples with unknown background fluorescence, based on synchronous scans through a trajectory joining points of equal intensity of a fluorescence matrix three-dimensional spectrum. This technique, called matrix isopotential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can be improved by means of the application of derivatives. The determination of pyridoxal in human serum was performed with this technique without any prior separation steps. The validity, applicability and simplicity of the method were demonstrated. The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in aqueous medium at pH 7.0 adjusted by adding 0.05 M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A complet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experimental data was perform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re between 0.9901 and 0.9958 for all the calibration graphs, and in all cases the intercepts on the ordinate were negligible. The experimental F (1.72) is smaller than theoretical value (3.89) as expected from an analysis of variance. The reproducibility of the method was tested and the results were a standard deviation of 0.0117 microgram ml-1 and a relative error of 4.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