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在试液中加入EDTA和酒石酸以消除共存离子以及大量氟离子和硫酸的干扰,于pH 12~13的碱性介质中,用三氯甲烷萃取由四苯砷氯盐酸盐与铼形成的过铼酸四苯砷络合物,再用盐酸(1+1)反萃取铼,以氯化亚锡还原铼至铼,加入硫氰酸钾使其与铼反应生成硫氰酸钾-铼橙黄色络合物,用乙酸乙酯萃取该络合物后以乙酸乙酯定容,建立了硫氰酸钾光度法测定铜精矿冶炼污酸中铼的方法。实验表明:于6 mol/L盐酸介质中,在波长430 nm处,铼在0~50 μg/10 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相关系数(R2)为1.000 0,方法检出限为1.59×10-6 μg/mL。将实验方法用于铜精矿冶炼污酸合成样品中4.0~16.0 mg/L铼的测定,结果与理论值基本一致;将方法应用于铜精矿冶炼污酸实际样品中铼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n=22)为0.72%~2.2%,回收率为99.8%~100%。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盐酸羟胺-钼(Ⅴ)-EDTA络合物掩蔽钼,硫脲-铼-氯化亚锡分光光度法选择性测定含钼粗铼酸钾中铼含量的方法。对盐酸羟胺-钼(Ⅴ)-EDTA掩蔽钼的体系及对硫脲-铼(Ⅱ)-氯化亚锡络合物显色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于弱盐酸介质中,80℃水浴35min条件下,4mLEDTA溶液和3mL盐酸羟胺溶液能够掩蔽3.0mg钼,且络合掩蔽体系对显色络合物无影响:于3.0mol/L盐酸介质中,在吸收波长λ440nm处,铼质量浓度在0~20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检出限为1.91×10-8μg/mL。方法用于含钼40%~50%的粗铼酸钾样品中10%~20%的铼含量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n=7)为0.15%~0.25%,回收率为100%。  相似文献   

3.
称取0.20 g样品于高铝坩埚中,置于马弗炉中升温至250 ℃,恒温30 min以驱除硫和砷,再加入3.5 g过氧化钠于730 ℃熔解7 min,以水浸出熔融物后,加热微沸约5 min以促进过氧化钠产生的过氧化氢分解完全,加水定容后,过滤,加入1滴对硝基酚溶液,滴加盐酸(1+6)至溶液黄色刚褪去(pH≈1),加水至20 mL,再加入5 mL 400 g/L柠檬酸溶液、5 mL盐酸(1+3)、5 mL 10 g/L丁二酮肟乙醇溶液、5 mL 250 g/L氯化亚锡溶液进行显色测定,建立了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测定富铼渣中铼含量的方法。实验表明:铼的质量浓度在100~600 μg/100 mL范围内与其吸光度符合比尔定律,方法检出限为11.3 μg/mL。干扰试验表明样品中共存离子不干扰测定。将方法用于两个富铼渣管理样品及两个实际样品中铼的测定,测定值与参考值相符,相对标准偏差(RSD,n=22)为0.69%~1.1%,回收率为99%~100%。  相似文献   

4.
魏建华 《山西冶金》2023,(11):19-22
研究了铜冶炼酸性废水中回收铼的一种新工艺,确定了硫化沉淀-选择性浸出-萃取-蒸发-结晶的工艺流程和各工序的关键工艺参数,重点分析了砷、锑、铋、锌等杂质的走向和脱除方法。研究表明,采用其他系统产生的含硫废水作沉淀剂,可优先选择沉淀铼,铼的沉淀率达到90%以上,过程中无硫化氢产生;从铼沉淀渣到铼酸铵产品,铼的回收率大于80%,产出铼酸铵产品符合YS/T894—2013标准,其中铼酸铵质量分数大于99%,铼质量分数大于68%。整个工艺处理过程成本较低,易于实现工程化。  相似文献   

5.
高铼酸钾产品中的铼含量,一般用重量法测定,手续较繁冗。彭路生曾用高铼酸根电极以直接电位法测定,但由于直接电位法本身的局限,精密度不能满足分析要求。用离子选择电极为指示电极,电位滴定法测定实际样品中的铼,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采用氯化四苯胂为滴定剂,以自制高铼酸根离子选择电极为指示电极,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高铼酸钾产品中的铼,手续简便快速,相对标准偏差达到0.2% 测定结果与  相似文献   

6.
含铼(0-20μg)的高铼酸盐与氨氯吡脒盐酸盐缔合,在PH4用4-甲基-2--戊酮苯取,在波长362nm处测定铼。10μgReO4重复测定7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5%,PH和杂质离子影响测定,但仅ClO4、I、IO4严重干扰分析。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氧化铝、碳催化剂中的铼。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温灼烧可除去铂铼废催化剂中碳、硫和有机物,但铼挥发损失严重。根据小于300℃时,高氯酸冒烟可除去碳、硫和有机物且铼基本不挥发损失这一原理,建立了采用硝酸-高氯酸消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铂铼废催化剂中铼的方法。确定的实验条件为:样品量为0.15g,加入2.0mL硝酸、1.0mL高氯酸, 260~290℃加热至刚冒烟;再加入2.0mL硝酸,加热至刚冒烟;重复2次至试液清亮;加入10.0mL盐酸,转入10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于分析线Re 221.426nm处,ICP-AES测定铼。铝(Ⅲ)、铂(Ⅳ)、铁(Ⅲ)等共存离子不干扰测定。将实验方法用于1个铂铼废催化剂试验样品、4个铂铼废催化剂实际样品中铼(639.4~5854.8g/t)的测定,试验样品的测定值与推荐值基本一致,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11)为0.17%~0.63%,加标回收率为98.8%~100.3%。  相似文献   

8.
采用“富铼渣浸出—浸出液预处理—萃取—反萃—结晶”工艺流程,研究了铜冶炼富铼渣提铼工艺,着重考察浸出工序中H2O2用量、硫酸浓度、浸出时间和浸出温度等对铼浸出率的影响,以及预处理工序中CaO用量对铼、砷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 g富铼渣、H2O2用量150 mL、初始液固比2、初始硫酸浓度20 g/L、室温(20~25℃)搅拌浸出2 h的最优条件下,铼浸出率可达92.2%,砷浸出率达到96.6%;浸出液经过CaO预处理后,“预处理—萃取—反萃”工序铼总回收率超过98%,砷总回收率不到1.8%,实现了铼与砷的有效分离;一次结晶所得铼酸铵的纯度约为95%,铼结晶率为66%。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从低浓度溶液中提取钼铼的优化工艺,利用N235萃取剂对铼钼的高选择性,通过从高酸硫酸体系共同萃取铼钼,同时利用铼钼的溶解度差异,对铼钼进行浓缩冷冻结晶分离,得到的粗铼酸铵作为下一步提取4N铼酸铵的主要原材料,从一次铼酸铵结晶母液中富集钼进行酸沉,得到粗钼酸铵脱铼脱杂,再次深度酸化二次萃取进一步选择性萃取富集钼,最终从反萃液中提取钼。该工艺钼的富集比大,对从高酸、高杂质的低浓度含钼含铼溶液中提取分离钼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从富铼渣中回收并制备铼产品的工艺路线,着重考察药剂浓度、相比、时间等对铼萃取—反萃的影响,并探索进行了结晶制备高铼酸铵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压力浸出,铼的浸出率达98%以上;在优化试验条件下,铼萃取率可达99.98%,反萃率达到99%以上,一次结晶所得高铼酸铵纯度为98.7%。  相似文献   

11.
通过先测定铼粉产品中杂质元素总含量,再用差减法计算铼含量的方法较为繁琐。根据低温氢还原时,除了铼氧化物Re_2O_7、ReO_2,共存金属杂质元素和他们的氧化物均被还原为金属单质而不挥发外,其余非金属元素和他们的氧化物,以及水分、铵盐均会被挥发除去这一基本原理,实验提出了采用低温氢还原样品,以氢还原前后样品质量之比计算铼的含量,最终实现了氢还原重量法测定铼酸铵制备铼粉中铼的方法。确定的实验条件如下:样品量约1.0g;采用分段升温方式进行氢还原,其程序为先室温升温至200℃,恒温30min后升温至400℃,接着恒温30min后升温至600℃,最后再恒温30min;将盛有氢还原后铼粉的石英舟置于干燥器中冷却30min,恒重1次。实验方法适用于铼粉中不挥发杂质元素总质量分数不大于0.010%时铼的测定。将实验方法用于3个铼粉管理样品、4个铼粉实际样品中99.824%~99.995%铼的测定,测定值与参考值基本一致,相对标准偏差(n=9~22)为0.001 2%~0.003 3%,加标回收率99.99%~100.01%。  相似文献   

12.
从净化洗涤污酸中提取金属铼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萃取法从污酸中直接提取铼生产铼酸铵的可行性,确定了工艺流程与条件参数。  相似文献   

13.
方准  房孟钊 《湖南有色金属》2021,37(2):29-31,44
用粉末活性炭与KI吸附除铊效果不好。在溶液pH为10时,分析纯TiO2吸附铊的效果较佳。当除铊后液中Ti含量为0.1~1 mg/L时,树脂吸附后液Ti<0.01 mg/L。较佳的工艺条件:精制铼酸铵与纯水的固液比1∶8,温度60℃溶解,加入分析纯双氧水(与精制铼酸铵液固比1∶1.8),保温反应1.5 h后,加入分析纯二氧化钛(与精制铼酸铵配比1∶20),再加入氨水调节pH=10进行吸附铊,吸附时间4 h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树脂吸附(与精制铼酸铵配比1∶3.6),吸附时间4 h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氨水调节pH=9.0后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制备铼酸铵。  相似文献   

14.
王景凤 《冶金分析》2023,43(1):62-67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辉钼精矿中铼时,钼因具有丰富的谱线,会对铼的测定产生严重的光谱干扰。为了消除基体钼对铼的干扰,实验使用30 mL硝酸-1 mL氟化氢铵-40 mL过氧化氢体系溶解样品,并将基体钼氧化成三氧化钼沉淀后过滤,选择铼的分析谱线为Re 197.312 nm,建立了基体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辉钼精矿中痕量铼的方法。结果表明,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 99,方法的检出限为0.000 2%。实验方法用于测定辉钼精矿样品中铼,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5.6%~6.0%。分别按照实验方法和YS/T 555.10—2009中规定的分光光度法测定钼精矿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07144和辉钼精矿样品中铼,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Linear voltammetry is used to study the anodic behavior of a VR20 alloy in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s, and the possibility of high-rate dc electrochemical dissolution of this alloy is shown. Experimental dependences of the rate of alloy dissolution and the anode current efficiency on the anode current density are determined, and the electric power consumed for alloy dissolution under optimum conditions is determined in large-scale tests. Potassium perrhenate is removed from the formed electrolyte as an intermediate product to form perrhenic aci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ectrodialysis conversion of the synthesized potassium perrhenate into perrhenic acid with a concentration of 591 g/L electrolyte are determined. A technological scheme is proposed for the recovery of rhenium from the wastes of a W–Re alloy in the form of perrhenic acid.  相似文献   

16.
钱光敏  赵国杏 《冶金分析》2012,32(12):60-63
采用硫酸溶解锑锭样品,盐酸溶解三氧化二锑样品,用氢氧化钠溶液使Sb3+沉淀从而使基体锑与微量砷分离,通过加入硫脲-抗坏血酸将As5+还原成As3+,然后在原子荧光仪上测定锑锭及三氧化二锑中的砷。对氢化物发生条件进行考察,确定还原剂硼氢化钾的浓度为25 g/L、测定介质为20 %(V/V)盐酸、硫脲-抗坏血酸溶液用量为5 mL。共存元素干扰试验表明,沉淀后溶液中残留少量锑的干扰在加入1 mL酒石酸溶液后可以完全消除,而样品中其他杂质元素在加入硫脲-抗坏血酸溶液后不干扰砷的测定。方法的检出限为0.156 ng/mL 。对锑锭及三氧化二锑样品进行分析,相对标准偏差为0.95%~1.2%,测定值与国家标准方法的测定值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