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利用磨刀门水道中多个水文站的观测数据,设计了咸界包络线图,给出0.5‰咸界在磨刀门水道中的运动过程。根据2011—2015年枯季的咸界包络线图和2007—2010年枯季的咸界图,分析近10 a枯季的咸界运动基本特点,得到近10 a磨刀门水道的咸界运动规律:2007—2010年枯季,枯、丰水年隔年交替,咸界上溯距离明显隔年远、近变化;2011年末上游来水特枯,咸界上溯远,咸潮灾害非常严重;2012—2014年枯季,同年内不同半月周期咸界变化较大,有个别周期咸界上溯远,总体上咸潮灾害相对较轻;2015年上游水情非常好,咸界在下游徘徊,始终未达平岗,没有构成咸潮灾害。  相似文献   

2.
磨刀门水道枯季咸潮上溯规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该文通过分析磨刀门水道咸潮上溯实测资料,揭示了该水道咸潮运动规律及上溯机理,认为潮汐动力与咸潮运动密切相关,盐度梯度力是促进水道内咸潮上溯的主要动力,径流是抑制咸潮上溯的主要动力,咸淡水混合状态随潮差变化而变化,径流下泄形式以及对咸潮的作用效果也随之变化,由此得出调水压咸的合适时机.  相似文献   

3.
利用磨刀门水道百顷头以下至挂定角水闸之间8个水厂/水闸的表层盐度数据,采用拉格朗日插值方法并结合Surfer工具,绘制磨刀门水道近三个月0.5‰、2‰、5‰、8‰咸界(即盐度等值线)的纵向逐时分布图,并对其运动规律进行探讨,特别对0.5‰咸界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咸界变化具有明显的半月周期特点,相位上比潮差周期提前2~3天;在一个潮周期中,咸界在大潮向中潮转变过程中变化剧烈,并在中潮附近达到最小值;而在中潮向大潮转变过程中变化平缓,并在中潮附近达到最大值;当上游流量稳定在枯季平均流量附近时,最远咸界主要受潮汐涨落影响,走势与潮汐变化基本一致,当流量显著减少时,最远咸界变化表现为负斜率的走势,当流量显著增大时,则表现为正斜率的走势。  相似文献   

4.
《人民珠江》2012,(Z1):84
为探索磨刀门咸潮运动的机理,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于2009和2011年枯水期,在磨刀门水道进行了两次半月潮周期的原型咸潮测验。针对磨刀门咸潮的分层流特点,摸索了一套能分辨咸、淡水界面并可计算不同水深盐通量的测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磨刀门咸潮上溯有逐年增强的趋势,其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采用非结构有限体积近岸海洋模型FVCOM建立了磨刀门水道三维咸潮水动力数学模型,并采用实测潮位和盐度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磨刀门咸潮上溯的水动力情况。采用已率定的模型,对外海海平面上升15 mm的工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海平面上升对咸潮上溯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平面每升高1 cm,磨刀门水道平均水位将升高0~1.67cm;磨刀门水道内表层和底层盐度均随着海平面的上升而增大,咸潮上溯的规律不随海平面的上升而改变;磨刀门水道河口处表、底层盐度增幅相差不大且均不随潮差的大小而变化;河道上游段,海平面上升对底层的影响明显大于对表层的影响,而且表、底层盐度均随着潮差的减小而增大;海平面平均每升高1 cm,磨刀门水道咸潮入侵平均上移距离为0.85 km。该研究对压咸措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咸潮灾害频发,并有逐年加剧之势,咸潮上溯已成为珠江河口地区严重的问题。分析了珠江出海口之前的磨刀门水道的水文条件和河道情况,依据实测资料和现场调研,论述了磨刀门水道咸潮变化趋势、咸潮的影响因素及盐度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卢陈  吴天胜  苏波  陈荣力 《人民珠江》2012,33(Z1):36-39
在半月潮周期内,同样的总泄量以不同的分配方式下泄,会产生不同的抑制咸潮上溯效果。利用磨刀门咸潮物理模型,进行多种不同流量配置方式对咸潮上溯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半月潮咸界上移的阶段增大流量能有效的抑制其上涨幅度,压咸流量配置以小潮后的中潮阶段为宜。  相似文献   

8.
基于数值模拟手段,论证水幕方法扰动底层盐水楔实现抑制咸潮入侵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磨刀门河道上游深槽设置水平喷水干扰盐水楔,可以有效减弱底层盐水浓度,在底部高盐水团附近喷水的抑咸效果优于其他断面,并且喷水流量存在最优值,当小于该值时,咸潮上溯距离随流量的减小逐渐增大,当大于该值时,咸潮上溯距离随流量的增大逐渐增大。进一步研究发现磨刀门河口地区小潮期进行盐水楔扰动的效果最好,低盐度等值线(≤0. 5‰)向外海退缩程度显著,有利于河口区取水。  相似文献   

9.
罗丹  卢陈  刘国珍  陈荣力 《人民珠江》2012,33(Z1):45-48
通过磨刀门咸潮整体物理模型对活动式潜坝的抑咸效果进行试验。根据磨刀门咸潮运动规律和地形条件,选择在珠海大桥和联石湾两坝址设置活动潜坝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抑咸活动潜坝不仅对从底部上溯的盐水楔具有部分阻挡作用,同时还能增大盐淡水掺混,从而起到明显的抑咸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方神光 《人民长江》2013,44(5):23-26
近年来珠江磨刀门水道盐水入侵呈逐渐加剧趋势。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和资料,分别对影响咸潮上溯的拦门沙、上游径流及河道水深演变特性3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以便找出盐水入侵加剧的原因。通过探讨主要影响因素演变特性与磨刀门水道盐水入侵趋势加剧的相互作用关系,认为磨刀门口门拦门沙的蚀退以及口门向河-波型转化是盐水上溯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径流量的变化是否是主要原因尚存在一定的争论,磨刀门水道下切导致盐水上溯加剧和蓄盐能力增强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但仍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科学论证工作。  相似文献   

11.
12.
深圳河流域降雨典型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丽娟  陈金凤 《人民长江》2006,37(8):38-39,53
为改善深圳河河口及研究泥沙淤积规律提供依据,必须进行降雨典型年分析。通过对深圳河流域选用站进行面雨量分析、滑动平均分析及同步性分析来分析其降雨代表性。对分析后的深圳河流域长系列雨量资料进行频率计算,并结合典型年年内分配分析,选取适合于深圳河流域的降雨典型年。通过分析选取的降雨典型年符合深圳河流域实际情况,能反映深圳河流域降雨特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辽宁省2000年发生的干旱,从大气环流、气候、降水、径流、水资源量等方面,较系统地阐述了各因素的发展规律、特点及物理成因。采用降水指标、径流指标、受旱率进行干旱程度分析。评价出辽宁省2000年干旱为特大干旱。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对水资源进行了综述,从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介绍了水资源量。又从供水、用水、耗水等几方面对松辽流域2001年水资源的利用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并对水资源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省份,进入80年代以来,干旱发生的频次增多,危害增大,尤其是2000年旱灾是在1999年全省干旱的基础上产生的。本文对2000年旱灾做出简要分析,并提出抗旱减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吉林地区总流域面积为27119km2,2000年全区平均降水深度为684.8mm,属平水偏枯年份。降雨受地形影响极不均匀,其中,6~9月份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58%~68%。2000年吉林地区水资源总量为51.32亿m3,比多年平均值少24.22亿m3。  相似文献   

18.
1998年汛期,嫩江流域、松花江干流发生了超历史纪录的特大洪水,波及吉林省西部6条江河。文中通过对此次洪水的水文情报预报,总结出了对预报有益的经验和方法,使吉林省获得减灾效益39.8亿元,其社会效益巨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天气、降雨、水情、旱情等几方面对 2000年汛期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与历史资料进行了对比,指出该年汛期除图们江流域外的松辽流域大部地区属高温少雨干旱年份,其中嫩江、东、西辽河、辽河干流出现了大范围持续旱情,东、西辽河和辽干上游出现了阶段性断流。  相似文献   

20.
文中主要从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供水、用水、耗水等几方面对松辽流域2000年的水资源的利用进行了合理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