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新洁  张新有 《微机发展》2011,(10):19-22,27
对反垃圾邮件行为识别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会话层的垃圾邮件识别方法,在分析发送过程中的邮件行为特征基础上,提取出能够区分垃圾邮件和正常邮件的行为特征,并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建立行为特征识别模型,找出垃圾邮件行为规律。该方法在邮件正文发送之前对垃圾邮件进行过滤,能够有效地节省带宽。采用真实的邮件数据集合分别使用行为识别技术与基于内容的过滤技术进行实验,验证该技术具有较好的邮件分类能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行为识别的垃圾邮件过滤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第一封垃圾邮件开始,垃圾邮件的破坏力在逐年增加,如何过滤和阻止每天不请自来的成千上万的垃圾邮件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邮件发送方发送行为的分析,建立了一个基于行为识别的垃圾邮件过滤模型。和基于内容识别的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相比该模型具有过滤速度快,识别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络会话层的垃圾邮件行为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最流行的邮件内容过滤技术工作在网络应用层,通过对邮件内容的分析来判别邮件的合法性,无法避免由于垃圾邮件的泛滥而造成的网络带宽资源的浪费。针对这种情况,论文提出一种基于网络会话层的垃圾邮件行为识别方法。该方法运用决策树算法,对邮件发送过程中的网络会话层数据进行挖掘,发现垃圾邮件的行为规律,在垃圾邮件的内容数据发送前就对其实施过滤,有效地解决了垃圾邮件占用网络带宽的问题,是对当前各种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的一个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基于内容的协同过滤器利用用户关于误判和漏判信息的反馈,对电子邮件进行过滤,可以提高过滤器跟踪垃圾邮件中概念漂移的能力,但这类方法都对集中式的垃圾邮件过滤做出了隐含假设.为了解决集中式协同邮件过滤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2P网络的个性化协同垃圾邮件过滤模型,描述了其系统结构和基于签名的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法.实现了一个原型系统,收集使用其作为垃圾邮件过滤器的用户的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结果分析表明,这种个性化协同垃圾邮件过滤是准确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内容与行为特征的反垃圾邮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邮件过滤技术是反垃圾邮件的重要手段,但是单纯从内容过滤或者行为识别出发,不能有效的杜绝垃圾邮件的泛滥。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服务器端的垃圾邮件过滤系统,它通过对垃圾邮件内容和行为两方面进行特征提取,将反映垃圾邮件的特征综合在一起统称为“属性”进行多重侦测。内容过滤方面采用可学习的Bayes算法,行为识别方面则提取垃圾邮件在发送过程中的特征进行有效的阻断。添加客户端自定义处理模块,从而避免了单纯基于IP、信头、信封过滤的规则性太强的缺点,降低将正常邮件判断为垃圾邮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邓维斌  洪智勇 《计算机应用》2010,30(8):2006-2009
如何将邮件的头信息和内容信息有效结合起来进行垃圾邮件过滤备受研究人员的关注。基于粗糙集具有很好地处理不确定信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集的两阶段邮件过滤方法,首先根据邮件头信息将其分为正常邮件、垃圾邮件和可疑邮件,再根据邮件内容将可疑邮件分为正常和垃圾邮件。通过在中英文邮件集上的测试实验,证明了所提出的邮件过滤方法不仅能提高垃圾邮件过滤的准确率,而且能大幅降低误杀率。  相似文献   

7.
目前反垃圾邮件产品通常采用行为判别技术作为过滤垃圾邮件的主要手段,行为识别的多种实现方法都涉及到邮件来源摩地址,因此在对反垃圾邮件产品测试中,伪装成垃圾邮件样本的原始来源IP地址发送该样本才能有效的激活反垃圾邮件产品的判别机制,从而使得测试结果更为科学。本文主要介绍了通过自行构建TCP/IP协议栈实现伪造邮件来源IP的反垃圾邮件产品测试系统,该系统可以有效地仿真出实际互联网环境中的垃圾邮件发送特征。  相似文献   

8.
基于P2P的协作式垃圾邮件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明明  吴国新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1):2559-2562,2596
对于某一封邮件是否为垃圾邮件,很多的邮件用户可能有着相同的看法.利用这一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P2P的协作式垃圾邮件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借助的信息摘要技术,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提供了较好的抗攻击能力.在邮件服务器层构建了有超级节点的P2P网络,实现了垃圾邮件信息的分布式共享.同时在用户层设计了基于多Agent的体系结构,在利用邮件服务器对收到邮件进行初步分析的结果的同时,利用个性化贝叶斯Agent,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个性化垃圾邮件检测服务.  相似文献   

9.
反垃圾邮件的行为识别技术,能够做到从源头上控制垃圾邮件地传播,且不需要对邮件内容进行扫描,避免了基于内容的过滤所带来的资源消耗大、效率低下的问题。BATV技术在对抗邮件退信攻击上具有强大的优势,而DKIM技术通过密钥认证方式,能够对邮件的完整性进行验证,弥补了行为分析的不足。研究分析认为,整合垃圾邮件行为识别、BATV和DKIM技术应用于邮件过滤上,将会提高垃圾邮件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电子邮件广泛应用于人们的工作生活中。然而,充斥着虚假信息、恶意软件和营销广告等内容的垃圾邮件也以电子邮件为载体进行传播。这不仅给人们带来不便,而且也占用和耗费大量的网络资源,甚至严重地威胁信息安全。因此,有效地识别、过滤垃圾邮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目前,垃圾邮件过滤方法主要包括基于邮件来源的识别和基于内容的识别,但大部分方法效果不佳且效率不高,并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标注特征,也跟不上垃圾邮件内容和形式等的改变。近年来,有研究人员将深度强化学习用在自然语言处理上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鉴于此,本文提出基于深度Q网络的垃圾邮件文本分类方法。该方法在对邮件文本进行预处理、分词以及用Word2vec模型得到词向量的基础上用深度Q网络对垃圾邮件进行过滤,充分利用Word2vec中的CBOW模型得到邮件文本中的每个分词对应的词向量,直接用深度Q网络对得到的词向量集进行处理,无需提取邮件的特征,避免了由于特征提取的偏差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了垃圾邮件过滤的效率和精确率。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粗糙集的加权朴素贝叶斯邮件过滤方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邮件过滤中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选择有效的邮件特征集,二是设计较好的邮件过滤算法。在对邮件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邮件头及邮件内容的主要形象特征给出了一种新的邮件特征集提取方法。用粗糙集的信息观点度量了各属性的重要性,并以此为权重进行加权朴素贝叶斯垃圾邮件过滤,有效地解决了朴素贝叶斯分类中的条件依赖性问题。通过在中英文邮件集上的测试实验,证明了所提出的邮件过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垃圾邮件泛滥的原因,分析了当前的防范措施及不足,针对垃圾邮件的内容、获取IP技术及发送手段等特征的变化,通过对行为识别技术及SenderID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只有采取主动防御来解决垃圾邮件的网络流量及发送源,才能有效打击垃圾邮件。  相似文献   

13.
Edelman等人根据其神经元群选择学说(the Theory of Neuronal Group Selection,TNGS)提出了脑感知学习的模型,将该模型中脑对陌生事物的学习类比于垃圾邮件过滤系统中对未知邮件的学习,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感知学习的网络垃圾邮件过滤算法,并将其应用于一种基于合作式网络的垃圾邮件过滤系统模型中。系统使用改进的文本数字签名技术得到邮件文本之间的内容相似度矩阵,将其与邮件到达的行为特征等一起作为该算法的参数,最后给出了仿真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垃圾邮件的处理是电子邮件服务中非常重要的功能,该文在对标准邮件集表示为向量空间模型,降维处理处理工作的基础上,运用神经网络集成的方法来构造邮件分类器,对邮件进行过滤;该方法在垃圾邮件语料库上进行了实验,实验证明该方法对于垃圾邮件的过滤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Struts框架的垃圾短信过滤模块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对垃圾短信的拦截效率,提出一种同时从发送号码、发送频率以及短信内容3个方面对垃圾短信进行过滤的方法。通过黑白名单从发送号码进行一次过滤,对群发短信进行内容分析过滤,发送频率的引入可以实现黑名单的自动生成。以内容过滤为核心,并对其进行了阐述,基于Struts框架进行设计与实现了一个垃圾短信拦截模块。实验结果表明,查准率达到了90.69%。  相似文献   

16.
对垃圾邮件的定义、主要危害、滥发原因以及对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的主要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过滤技术在反垃圾邮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垃圾邮件的定义、主要危害、滥发原因以及对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的主要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过滤技术在反垃圾邮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垃圾邮件的群发特征,结合危险理论的思想,提出了运用树突状细胞算法( DCA)检测垃圾邮件群发现象的方法。该方法从垃圾邮件群发的行为特征入手,对一段时间内垃圾邮件的群发特征进行分析,根据正常和垃圾邮件在群发特征表现上的差异,判断是否为垃圾邮件群发。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快速地检测出垃圾邮件群发现象,具有较高的检测率。  相似文献   

19.
Online active multi-field learning for efficient email spam filter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mail spam causes a serious waste of time and resources.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email spam filtering problem and proposes an online active multi-field learning approach, which i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ideas: (1) Email spam filtering is an online application, which suggests an online learning idea; (2) Email document has a multi-field text structure, which suggests a multi-field learning idea; and (3) It is costly to obtain a label for a real-world email spam filter, which suggests an active learning idea. The online learner regards the email spam filtering as an incremental supervised binary streaming text classification. The multi-field learner combines multiple results predicted by field classifiers in a novel compound weight schema, and each field classifier calculates the arithmetical average of multiple conditional probabilities calculated from feature strings according to a data structure of string-frequency index. Comparing the current variance of field classifying results with the historical variance, the active learner evaluates the classifying confidence and takes the more uncertain email as the more informative sample for which to request a labe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can achieve the state-of-the-art performance with greatly reduced label requirements and very low space-time costs. The performance of our online active multi-field learning, the standard (1-ROCA)% measurement, even exceeds the full feedback performance of some advanced individual text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