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建筑师》2015,(4)
本文以美国建筑教育体系从19世纪末到1970年代的范式转变为基本框架,在分析鲍扎体系与包豪斯体系先后在美国确立、发展和衰落的过程之后,通过梳理柯林·罗在1950年代对现代建筑与建筑教育的思考,揭示德州骑警教学改革的背景、原因及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溯了"包豪斯初步课程"在中国建筑教育的两次引进。第一次是1940年代美国包豪斯教学对于圣约翰大学和清华大学建筑基础课程的短暂影响。第二次是1980年代之后"三大构成"对于大陆建筑院校全面的冲击。两次相隔近四十年的教学变革组成了包豪斯抽象形式训练向建筑学转化的历史,也揭示了国内建筑基础教学从布扎传统向现代空间教育逐步转型的独特模式。  相似文献   

3.
顾大庆 《建筑师》2007,(2):5-15
本文试图对“鲍扎”建筑教育在中国近80年的发展历史作一个简要的归纳,以移植、本土化和抵抗这三个阶段来描述“鲍扎”这个外来的建筑教育制度在中国从最初个别散乱的实践发展为一个全国统一的教育方法,同时经历了一个以民族形式为主线的、以渲染练习为具体表现的本土化的过程,最后它又是如何在近二十多年面临变革的挑战以及继续对中国的建筑教育发挥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辉 《世界建筑》2015,(4):128-133,137
经历了包豪斯的冲击,并伴随着社会的进一步转型,美国建筑教育在现代之后又不断拓展。文章简要介绍了现代之后的美国建筑教育发展历程,梳理了近年来美国建筑教育的基本方向与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当前美国建筑教育中存在的悖论,并对其中体现出的特征与趋势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5.
王旭 《建筑与文化》2014,(7):150-151
莫霍利-纳吉在芝加哥建立了新包豪斯和设计学院,开设了基础课程、摄影课、视觉设计、产品设计以及建筑设计等主要课程。学院最初只是对包豪斯思想的植入,到后期受到美国实用主义理论的影响,开始强调适用于工业化的设计。这种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对当今建筑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轶伟  曲菲 《建筑师》2021,(4):68-78
本文对包豪斯预备课程在美国建筑院校的教学史料进行梳理,以移植与转化两部分进行传播历程的概括.移植部分聚焦于阿尔伯斯和莫霍利-纳吉两位第一代包豪斯教师在艺术类设计基础教学的探索,通过教学档案和文献研究剖析了基于材料的包豪斯练习和抽象形式理论对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的影响;转化部分通过三种不同的教学主张来呈现以"基本设计"为代表的包豪斯教学法在美国建筑教育的传播谱系.本文揭示了包豪斯艺术与建筑学科交叉内在的潜力与矛盾,并以通识与专业教育的历史思辨为包豪斯教学遗产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张希  饶晓晓  吴云  洪苗 《建筑师》2018,(2):102-107
以往建筑研究领域习惯将现代主义建筑在美国的发展片面归结于两战期间移民美国的欧洲建筑大师的促进作用。针对这种现象,以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中坚力量——包豪斯为研究对象,以德国和美国对包豪斯的历史研究为基础,从社会文化对建筑发展的影响的角度,对比分析两战期间德国与美国的社会文化差异,进而分析这种差异是如何作用于包豪斯的美国化。指出包豪斯美国化的过程中,内涵从原本的促进社会革新的先锋艺术运动演变成纯粹建筑产品,甚至建筑风格范式,是美国从自身社会文化语境出发,以及包豪斯建筑大师为迎合美国社会文化需求,对包豪斯内涵进行简化和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对近百年来国外建筑学专业教育发展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对欧洲和北美重要的建筑教育思想和体系(特别是巴黎艺术学院、包豪斯等)及教育成就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建筑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述。同时,针对西部省市建筑教育在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等方面滞后于全国的局面谈了一些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现代建筑教育发展综述--兼论四川建筑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建  江俊浩 《四川建筑》2004,24(2):28-31
对近百年来国外建筑学专业教育发展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对欧洲和北美重要的建筑教育思想和体系,特别是对巴黎艺术学院、包豪斯和乎捷玛斯的教育成就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建筑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述,同时,针对四川省建筑教育在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等方面滞后于全国的局面提出了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0.
袁琦  陈泳 《南方建筑》2020,(4):90-95
追述包豪斯思想如何从有抵触情绪的美国文化中找到土壤,并逐渐介入影响,甚至内化为美国现代建筑思想的 过程。通过分析相应时期史料,艺术展览、期刊文章和书籍等多维媒介,进行对比及总结归纳。揭示了美国战后社会 意识形态与包豪斯建筑思想的之间潜在的契合性以及多维媒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包豪斯内化为美国现 代建筑的过程中,两个困境文化体的结合与新媒体势力的崛起扮演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1919年,包豪斯学校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的诞生。包豪斯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社会改革理想,主张打破设计教育中艺术和技术的界限,尝试将设计与制造结合,形成适合机器生产方式的美学风格。包豪斯所带来的变革性的美学与教育思考,无疑改变了中国的建筑教育版图,催生了新的学科诞生.促进了设计与建造、精英与大众、院校和生产的结合。在包豪斯诞生百年之际.《时代建筑》试图反思其作为一种源于欧洲的激进的进步主义对美国、亚洲、中国和同济  相似文献   

12.
《新建筑》2017,(2)
巴黎美术学院在不断的改革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现代建筑教育模式。他们依从《建筑十书》等经典文献,培养维特鲁威所设想的建筑师,以期有别于一般的行会建筑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以"Bauhaus"为新学校命名,是为了表达学校秉承"Bauh(u|¨)tten"的传统,让包豪斯的建筑教育回到中世纪的泥瓦匠行会。维特鲁威以来的建筑学属于人文学科,建筑师属于人文学者,而包豪斯的建筑教育将建筑学纳入工学系统,从此,建筑师又回到了中世纪。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各种建筑教育理念对中国建筑教育影响的时代背景下,文章从中国20世纪20年代以来建筑教育对其艺术、人文精神建构的角度,思考在以现代主义建筑教育为核心的要求下改革“鲍扎”式的教育体系的辨证意义,并指出在当代适应现代建筑教育方式的同时,以传统建筑教育为基础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编者按】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工匠营造"都是一种悠久的传统。设计在古代并没有专门的传授,工匠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从建造中领悟设计,设计与建造是合一的。后来产生的"学院派"、"鲍扎"体系虽然完成了建筑学理论的建立,并对建筑学教育产生极大影响,但是却中断了设计与建造紧密结合的传统,最终工程设计的负责人由传统的工匠变为在画室工作的职业建筑师。对此,包豪斯学校的创立者格罗皮乌斯曾在其"包豪斯宣言"中极力呼吁到:"建筑师们、画家们、雕塑家们,  相似文献   

15.
《新建筑》2020,(2)
形式分析是体现建筑学科科学性的一项重要研究,也是建筑教育得以系统化开展的重要基础之一。从包豪斯到德州骑警时期,形式分析研究的发展达到了高潮。此时期的建筑教育也处于现代建筑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段。通过比较分析二者发展过程,考察形式分析研究对建筑教育的影响,阐释形式分析研究与建筑教育的渐进融合过程为建筑教育奠定了科学化基础,从而为当下建筑研究与教育的一体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重庆大学当代地域性建筑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庆大学利用地处西部山地、多民族聚居、历史文化丰富的环境条件,突出自然、经济、文化和社会地域特征,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和探索,将现代建筑教育理念与地方建设需求相结合,走地域性建筑教育之路。本文介绍了重庆大学从“鲍扎”建筑教育体系到地域性建筑教育的发展过程,地域性教学体系的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教材建设,以及以山地人居环境学为核心的学科群建设。  相似文献   

17.
本文审视了鲍扎体系训练下的重要建筑师保罗?菲利普?克瑞的作品,他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教授,他的学生有许多著名的留美学习的第一代中国建筑师.克瑞的建筑值得关注,不仅因为他精通鲍扎设计策略,而且他相信公民建筑可以促进公民参与到共和国的事务中来.通过对克瑞3场设计竞赛建筑方法的研究,本文思考了他对建筑师社会责任的坚持是如何塑...  相似文献   

18.
德绍包豪斯校舍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一面旗帜,影响了现代建筑和现代建筑教育的进程:文远楼亦被称为中国的"包豪斯"校舍,是同济大学建筑系长期的所在,是中国现代建筑的"钥匙盒"。在包豪斯诞生100年之际,作者对这两座建筑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对比它们的历史意义和建筑本体的异同,由此管窥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和现代建筑教育理念的源流。  相似文献   

19.
百年包豪斯今天留下了三支同名的机构——魏玛的包豪斯大学,德绍的包豪斯基金会以及柏林的包豪斯档案馆。包豪斯基金会主导的德绍包豪斯百年活动分为六大部分:其一为包豪斯庆典,包含"教育——基础""建筑——激进"以及"舞台——整体"三方面,庆典与旧时包豪斯教学体系相呼应,致敬意味浓厚;其二为包豪斯历史建筑,以再叙、当代和更新为题呈现代表性历史建筑:其三为包豪斯博物馆,博物馆竞赛过程以及获胜方案建筑形式都反映了包豪斯的新精神;其余三部分为现代主义三年展、研究以及合作。包豪斯百年纪念活动以多样的形态呈现,其过程也反映了当下的包豪斯精神。包豪斯百年纪念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丰碑的纪念,而是对如何延续包豪斯精神的再探索与新思考。包豪斯与同济建筑的源流,也彰显其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试将中国近代建筑教育体系大致分为尊崇"学院派"的"宾大体系"和以土木工程技术及包豪斯为背景的"非宾大体系",此种划分旨在对两种建筑教育模式的师资背景、课程设置、教学体系、培养目标等诸多方面进行相互参照;作为一种初步的尝试,对于中国近代建筑教育体系的深入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