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用预设是会话过程中的一种语言现象,电视访谈是一种特殊的会话形式,因而在电视访谈节目中,语用预设常被使用。电视访谈节目的语用预设常用在两个过程中:一是主持人与嘉宾的对谈过程中;二是电视访谈节目的传播过程中。前者促进电视访谈的顺利进行,后者加深观众对节目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Verschueren的顺应论给楼盘命名提供解释。语境关系顺应要求:第一,楼盘命名因时而动,并在名称中凸显其地理位置,实现时空因素的物质世界顺应;第二,楼名体现客户优越地位,实现社交世界顺应;第三,考虑购房者的心理状态,做到心理世界顺应。语言结构顺应要求:音节上,顺应语言结构要求,多采用“2+2”音步;修辞上,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3.
言语幽默本质上是一种语言的使用现象,幽默效果的实现取决于语境.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论语境观认为语言现象的理解必须顺应言语语境和交际语境,从而达到全面解读语言现象.顺应论语境观更强调从认知、心理和社会的角度全方位地理解语言的使用,因而对言语幽默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交际是一个动态过程,各种语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使得交际得以进行,交际过程中语言选择要与语境相适应;交际双方语言的选择必须顺应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等构成的交际语境。只有当交际的语言选择顺应语言语境和社交语境时,交际才能顺利,否则就会出现问题,而“入乡随俗”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语境顺应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5.
广告型证券分析是一种借助电视媒体传播的有着深远社会影响的商业语篇,是证券咨询机构宣传自身的广告形式,以说服作为受众的个人投资者相信机构的股票投资能力为交际目的。强化语是出镜分析师选用的主要说服策略,本文运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分析了强化语在此类语篇中的使用情况,指出强化语的选择是与交际双方的心理世界及所处的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相互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言语交际中的模糊语的运用不仅是一种普遍的语用现象,还是一种有效的语用策略。模糊语是语言使用者在一定的意识程度下进行语言选择的结果,交际者之所以要使用模糊语言就是为了顺应社会、文化、心理等语境因素的需要。本文从语言顺应论的视角对模糊语言的产生及其语用功能等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重复作为语言使用中的组成结构,其形式及作用的多样化,是实现语言交际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中央七台农村访谈节目《乡约》40分钟录音转写的分析,研究了重复的组成形式和作用,描述性地揭示了电视访谈节目中重复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8.
英语课堂教师反馈用语的顺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英语课堂教师反馈用语界定并对其类型进行归纳的基础上,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分析教师反馈用语语用选择的具体过程,指出它们是与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相互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以网络话语为语料,来探讨语用学中模因论和顺应论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语言中的模因和顺应现象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模因中有顺应,顺应中有模因。网络语言中的模因在社交、现实、心理、语言结构及交际目的等方面表现出了必要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10.
以《围城》中人物的言语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语言顺应论,分析了在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影响下反讽的语境顺应性,列举了多种社交因素制约下的人际关系顺应,指出反讽的顺应性就是其功能性的语境体现,也为分析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言语行为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维索尔伦的《语用学新解》在20世纪初介绍到我国,充分阐述了语言顺应性理论。鉴于顺应论强大的包容性和解释力,近年来我国语言学界也掀起了研究顺应论的浪潮。在此从顺应论的起源、内容及在我国理论和应用上的研究进行分析概括,从中可以看出顺应论在我国研究发展的动向和潜力。  相似文献   

12.
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基础,探讨英语写作中顺应问题。从顺应理论的角度论述英语写作的独有特点,并举例论证。英语写作需培养语言顺应意识,用语言的顺应理论来指导英语写作,才能够在写作过程避免语言错误,提到语言质量,从而使写作更好地实现其效用和目的。  相似文献   

13.
语言顺应论是一种语用综观论,它揭示了语言使用的本质特征就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阐述了论证语类的口译过程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语境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以及顺应过程的突显性这四个角度,指出在这个过程中,译员要动态地选择顺应对象或口译策略,实现相应的语言顺应。  相似文献   

14.
以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为依据,通过运用校园学生日常会话语料并结合268份问卷调查数据,定量与定性分析闽南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语境相关因素顺应和动态顺应现象,探讨这种相互顺应所达到的语用目的与交际效果,力图寻找相关理据佐证并支持维氏顺应论的语用功能性视角观。  相似文献   

15.
在此对服装销售语言进行了研究。以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理论(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为框架,将服装销售语言的使用策略根据语境分为:顺应物理环境,顺应社会规约和顺应心理动机。希望该研究能为服装销售行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泛化现象共存于汉、英亲属称谓系统中,蕴涵着不同的文化习俗。通过比较汉英称谓语泛化的异同,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运用语境顺应理论的框架下分析语境对泛化了的亲属称谓翻译的制约,并探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顺应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以使译文最大化体现原语言的深刻文化和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7.
顺应论,简单而言,是指语言顺应环境,或环境顺应语言,或两者相互顺应。苏曼殊的翻译有其鲜明的特点,而这些特点都是顺应当时特定的文化语境的结果。本文旨在用语言顺应论阐释苏曼殊翻译的创造性叛逆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认为,使用语言即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为适应不同的语境而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顺应论以全新的视角为翻译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过程,翻译过程中无不贯穿着语言的选择,本文在语用顺应理论的框架下对翻译过程进行了重新省视.  相似文献   

19.
网络语言是语言在网络语境下的变异,尽管学界对网络语言褒贬不一,但不少网络语言已被人们广泛接受并在现实生活中使用,这种变异语言的应用给人们以新奇、惊异的感觉。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顺应交际的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而翻译作为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是语言使用的一种特殊形式.始终贯穿着社会、文化、认知等因素的互动选择。在为喜剧类电影译制片翻译对白时,根据语言具有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的特点,译者巧妙地使用网络语言进行翻译,体现了原语的语用价值,达到了妙趣横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内在世界和外部世界相关刺激物的指代和表现,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电视谈话节目是将人际间的谈话交流引入屏幕,主持人主要通过语言来传达信息、沟通受众、深化节目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