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冼宁  马昱航 《城市建筑》2014,(24):210-210
展示设计如何能够更加深层次地挖掘出科技博物馆所要表达的内涵和设计的理念,都是需要进行认真思考和深入探索的问题。本文就针对科技博物馆在展示设计上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析,希望能为博物馆展示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5)
博物馆展示方式呈现开放性的发展方向,新的博物馆往往需要专业的学术团队、多学科的队伍共同合作设计。展示主题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展示理念突破了多种思维方式,展示方式提高了透明度、参与度,给予参观者更多的感官刺激。博物馆展示方式与展示空间关系密切,需要空间与设计、形式相辅相成,保证建筑空间、环境、内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当前,博物馆、科技馆、博览会等通过展览、展示的方式进行文化与科学传播的场所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与创新的趋势。在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里也设置了艺术与科技专业,以培养适合当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结合作者的设计研究和实践成果,探讨了展览展示中利用艺术与科技手段提升文化与科学传播的成效和感染力的趋势、方法、成果与经验。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3)
该文借助叙事学理论,综合文献资料与博物馆实际案例,从叙事要素构成、叙事结构等方面展开,探索博物馆展示结构体系;从参观者体验需求、体验层次出发,分析博物馆空间中叙事语汇转译、展示场景设计以及数字媒体应用的方式方法,探讨博物馆叙事体验设计策略。博物馆展览应该打破惯性思维,从参观者体验出发,结合创新性科技手段,完善体验设计。  相似文献   

5.
正简要分析了现代地质博物馆展示设计发展所遇到的问题,重点介绍了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缓解其发展的矛盾。利用和发挥虚拟现实的技术特性,对地质博物馆进行展示设计,解决其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使博物馆成为人们真正的良师益友。地质博物馆是专门研究"地质"这一专业的专业性博物馆。我国地学类博物馆的主要任务是:收集、保管、陈列和展示标本;进行标  相似文献   

6.
贺禧 《建筑结构》2021,51(11):后插12-后插14
博物馆是新时期文化的又一重要载体,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博物馆除具有收藏、展示功能外,还具有不同类型的文化推广活动等功能,在此情况下,博物馆的建筑空间形式则更加多元化,同时,其内部空间设计过程中需综合考虑不同的陈列形式,从而满足博物馆空间展示设计的需要.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有着一定的规律,是传统建筑艺术与传统文化艺术的结合,从而实现基于视觉的信息传达,并能够依托科学的陈列空间设计,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展示活动.在现代艺术领域,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重点围绕空间结构布局、装饰元素等展开,形成三维空间环境中视觉美学的高校传达,使博物馆中的陈列物能够依托空间展示设计进行体现.由此可见,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工作,通过陈列物与空间的不同组合形式,形成差异化的视觉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该文首先从博物馆概念、城市建筑、城市历史三个方面陈述解读城市与城市博物馆的关系,然后论述了解读城市对城市博物馆定位的重要性,总结了城市解读对城市历史博物馆的定位、功能、选址、场所设计、形态的影响。然后笔者对涿州城市总体环境和涿州博物馆新馆基地及周边城市环境进行了读解研究,对涿州博物馆的基本定位、展示规模、展示内容、功能构建、基址选择、场所设计、建筑形态等基本建设问题的设计定位做出探索性的解答。该文是以城市的视角来看待博物馆设计问题,即设计研究过程从研究城市基本信息与问题入手,并结合对博物馆基址城市环境的深入分析,最终得到博物馆建筑的基本建设原则和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成为博物馆首要功能,馆内活动不断推陈出新,却与展示空间结合不足,导致教育效果不佳。本文以大连自然博物馆为例,从观众和“教”与“育”空间关系的角度对其空间设计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展示形式平面化不利于教育传递、“教”与“育”空间融合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博物馆展示空间分众化、互动化、多元化、情境化的解决方法,旨在提升大连自然博物馆展示空间在设计方面的教育价值,这对我国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提升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24)
如今,博物馆作为终身学习教育的场所已越来越受到重视,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更为博物馆的展示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如翻译解说、触摸屏查询、多媒体演示及各种互动性体验装置等。其中,多媒体互动展示元素已逐渐被纳入展示空间的规划,在展示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的展示理念,从而达到人与展示对象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7)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博物馆展示设计与时俱进,博物馆展示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技术介入展示设计,使博物馆展示设计产生了新形态。  相似文献   

11.
南京郊区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郊区和郊区化概念的基础上,主要从工业和人口两方面对南京的郊区化水平做出评价.通过分析,以期能对南京郊区化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全新认识,从而有助于新时期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2.
赵诗佳  陈蛟 《山西建筑》2011,37(18):189-190
从现象学的角度,以体验者的观察感知与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理论相互博弈,逐步展示江南园林的点点滴滴意蕴,规避对造园具体手法的详细认知,由体验出发,结合现象学理论,再辩证地回归园林体验,以实现对江南园林意蕴本质感知.  相似文献   

13.
对自动扶梯突然反转而导致逆行故障的类别和成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逆行速度及症状,分析了逆行概率及风险,并针对逆行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4.
住宅的多样性——日本集合住宅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目前住宅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为例 ,说明我国目前住宅需求的多样化和设计手法的单一化之间的矛盾 ,论述了与我国有着相似文化背景的日本在解决不同住宅需求时采用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集合住宅的理念 .试图以此借鉴 ,使我国建筑设计界了解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演变过程 ,吸取他们的经验 ,为我们在住宅多样化研究和设计时提供一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  相似文献   

15.
张霞 《山西建筑》2012,38(2):123-125
通过了解运城市区的气候特征、地表水含量及排水现状,总结出市区排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市区排水工程规划思路,以期建设一个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市区排水系统,实现市区洪水、雨水、污水的安全有序排放。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1999-2004年硕士研究生的95篇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中的趋势、规律,分析热点问题并试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德鲁克-普拉格准则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考虑到巷道围岩屈服与中间主应力有关,运用德鲁克-普拉格准则推出了圆形巷道塑性区半径及应力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在考虑中间主应力的情况下巷道围岩塑性区增大,证明中间主应力对塑性区具有一定影响。因此,该理论成果弥补了以往理论未考虑中间主应力的不足,也为巷道围岩塑性区的理论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金鹏 《新建筑》2002,(6):51-53
从建筑工效学的角度对上海市吴江路休闲步行街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其在建筑工效学上的一些特点与不足之处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步行街的建筑工效学设计提供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理想塑性、脆性拉裂两种破坏后性状对应桩体的抗弯、抗剪承载力的进行了分析比较,脆性拉裂破坏后性状可以更好地反映桩体弯曲破坏后抗弯及抗剪承载力的降低。对于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的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表明,路堤荷载、桩体材料弹性模量不同时桩体受力以及路堤失稳时桩体的破坏模式并不相同,当桩体弹性模量、路堤荷载较大时,桩体发生受拉弯曲破坏,需考虑桩体的脆性拉裂破坏后性状以描述桩体抗弯、抗剪承载力的降低以及不同位置桩的连续破坏。  相似文献   

20.
镇江市大市口广场设计构思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梅娟 《中国园林》2002,18(3):31-32
通过对镇江市大市口广场总体设计布局及功能分区设计构思的分析,强调城市广场功能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娱乐、休闲及活动,以人的需求为准则,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