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曾纪术  陆瑶 《矿冶工程》2019,39(1):95-97
采用广西某公司提铟流程中产生的萃余液氧化除铁渣作为除氟剂,对回转窑尾气洗水进行除氟处理,在溶液初始pH≈5.0,除氟剂添加量为理论量的5倍, 温度40 ℃,机械搅拌条件下,尾气水中的氟离子浓度降至50 mg/L以下,氟离子脱除率达90%以上。该脱氟技术应用于工业试验,溶液中氟离子浓度由370 mg/L下降至50 mg/L以下。  相似文献   

2.
以工业水玻璃为原料,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级二氧化硅,并将其应用于锌电积液除氟。实验结果表明,未经焙烧处理的纳米级二氧化硅无除氟能力; 纳米级二氧化硅经400 ℃、4 h焙烧后,在加入量为锌电积液中F-质量的60倍、锌电积液硫酸浓度145 g/L、除氟温度40 ℃、除氟时间3 h条件下,纳米级二氧化硅吸附氟容量为13 mg/g,对锌电积液中氟脱除率达到78.05%,除氟后溶液含氟0.09 g/L,满足锌电积工序要求。  相似文献   

3.
王洪刚  刘三平 《矿冶》2017,26(4):49-52
铜渣可有效去除锌溶液中的氯离子,在10 g/L硫酸浓度,60℃,反应时间1 h,铜渣加入量3.38 g/L条件下,除氯效率可达90%,氯离子含量降低到100 mg/L以下。针铁矿法吸附氟氯结果表明,氟、氯的脱除率可以分别达到60%和35%;时间越长,已经吸附的氟氯离子又解除吸附,重新回到溶液中。  相似文献   

4.
锌电积溶液深度脱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硫酸铜添加剂对锌电积溶液进行深度脱锑。在锌电积溶液锑浓度为1.58 mg/L时, 只需在锌电积溶液净化工序末端添加0.025 g/L以上硫酸铜, 锌粉用量1 g/L, 反应时间为1 h, 反应温度为65 ℃, 锌电积溶液锑含量将降至0.1 mg/L以下, 满足锌电积液质量要求; 深度脱锑的同时, 其它杂质元素的含量也有所降低。若初始电积液锑浓度增加, 需相应增加硫酸铜用量, 方可达到净除锑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以烟气脱硫(FGD)石膏作为除氟剂,通过沉淀法去除高浓度含氟废水中的氟离子,并对FGD石膏除氟机理进行了探讨。单因素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FGD石膏用量10.744 g/L、pH=7、反应时间30 min、反应温度25 ℃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含氟废水的F-浓度可从1500 mg/L降至89.13 mg/L,除氟率可达94.06%。溶液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当溶液pH=5~11时,溶液中Ca2+与F-的浓度较高,而CaF2的溶解度较小,FGD石膏在溶液中释放出的Ca2+与F-结合生成难溶的CaF2沉淀,从而将F-从溶液中去除。XRD、SEM-EDS等结果表明,反应生成的难溶CaF2以壳状形式均匀稳定地包裹在FGD石膏表面,从而实现高浓度含氟废水的净化。  相似文献   

6.
铝电解废旧阴极经过硫酸浸出得到了含有Na、Li、Al、F等有价元素的浸出液,具有回收价值的同时伴随着严重的二次污染。采用冰晶石结晶法两次除氟,除氟后回收锂。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pH=9、n(Al):n(F)=1∶6、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90 min、晶种添加量为0.8 g/L时,溶液中残氟浓度为48 mg/L,一次除氟率为98.15%,锂除去率为1.38%;经过二次除氟后,溶液中氟的浓度为49 mg/L,二次除氟率为85.12%,锂除去率为2.13%;经过两次除氟后,氟总除去率为99.38%,锂总除去率为1.31%;制备出的Li2CO3纯度大于99.5%。  相似文献   

7.
采用硫酸铝溶液对活性氧化铝进行改性,研究了改性剂浓度、焙烧温度及焙烧时间对改性活性氧化铝吸附性能的影响,并与硫酸铁、氢氧化镧、氢氧化钾等改性的活性氧化铝的除氟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硫酸铝改性活性氧化铝的除氟性能改善明显,25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溶液中的氟离子浓度从19mg/L降至0.010mg/L.  相似文献   

8.
采用粉体四氧化三锰为吸附剂,对硫酸锰溶液深度除钼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硫酸锰溶液的浓度、溶液的初始pH值、吸附剂的加入量、反应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四氧化三锰吸附除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酸锰浓度为70~200g/L、Mo 1 mg/L左右、溶液初始pH值1.2~2.8、除钼反应温度为80℃左右、反应时间30min及四氧化三锰加入量大于1.33g/L的条件下,四氧化三锰的除钼效果最佳,除钼后溶液的残余Mo浓度均低于0.015mg/L,完全达到生产无汞碱性锌锰电池专用电解二氧化锰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用福美锌从硫酸锌溶液中除钴的效果,考察了影响钴沉降的几个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福美锌加入量为1.8 g/L,反应时间30~60 min,温度50~80℃,pH 4.1~5.0之间条件下,钴脱除效率达84%以上,溶液中钴质量浓度降至0.6mg/L以下,满足电积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陈文  陈东  刘林艳 《非金属矿》2012,35(4):64-67
为了提高天然沸石的除氟能力,对其进行了氧氯化锆改性研究。X衍射图谱和电镜扫描图谱均显示,改性后有一定量二氧化锆负载于沸石表面和孔道中。静态吸附试验表明,锆改性沸石饱和除氟容量达19.84 mg/g,饱和吸附率达93.4%,除氟性能远优于沸石原矿(56.4%)和酸改性沸石(84.4%)。动态吸附实验结果显示:流速、原水氟质量浓度和填充柱床层高度对锆改性沸石除氟有很大影响,溶液pH值影响不大。当改性沸石用量为5.0g时,最大流速为10.0mL/min,流速为6.0mL/min时可将原始质量浓度在20.0mg/L以内的含氟溶液处理达到国家饮用水含氟标准。  相似文献   

11.
地表水或地下水流经富氟岩石易导致水中氟超标。水中氟超标易导致地方性氟中毒、生态环境的破坏,制约水资源综合利用。基于研制的一种高效除氟药剂,通过响应曲面分析中的Box-Behnken设计除氟试验,优化了pH值、除氟药剂投加量和快速搅拌时间对除氟效果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手段对除氟药剂及处理后产生的污泥进行表征分析,探讨了除氟药剂去除氟离子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除氟条件为pH值6.11,药剂投加量4.15 mL,快速搅拌时间10.90 min,此时可使F-从初始的20 mg/L降至0.453 mg/L,与模型预测的0.445 mg/L基本吻合。除氟机理为,药剂在含氟矿井水中形成铁铝硅氧的多核多羟基络合物,通过氟离子与羟基发生交换、取代羟基,将氟离子固定在多核多羟基络合物中,形成铝硅氧四面体结构的氟化物,实现除氟效果。对比现用的羟基磷灰石吸附为主体的处理工艺,本研究制备的除氟药剂具有处理工艺简单、处理效果稳定、处理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以硫酸锌溶液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氧化铋脱除硫酸锌溶液中氯的工艺条件, 结果表明, 较佳的工艺条件为;pH值约2.0, 50 ℃, 氧化铋用量为理论计算值的1.5倍, 反应时间2 h, 此条件下除氯后溶液中Cl含量为0.28 g/L, Bi含量为0.96 mg/L。同时研究了氯氧铋转化的工艺参数条件, 较佳的工艺条件为;NaOH用量为计算值2倍当量, 初始碱浓度1 mol/L, 反应时间4 h, 常温, 在此条件下可达到转化率93.97%、余铋浓度约2.35 mg/L的较好转化效果。进行了6周期工业实验, 与模似实验结果重现性好。本工艺操作简单, 能有效降低硫酸锌溶液中氯的浓度, 且铋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13.
铁是湿法炼锌原料中含量较高且难脱除的杂质之一,硫酸锌电积液中的Fe^(2+)是电积工艺过程中重点关注的有害杂质之一。以含Fe^(2+)的硫酸锌模拟溶液为研究对象,开展锌电积的工艺试验,系统研究Fe^(2+)浓度、电流密度、极间距和电积时间对锌电积电流效率、电能消耗和电积锌形貌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电积液Fe^(2+)浓度在6 mg/L以上时,将会引起电流效率严重下降及吨锌电耗显著增加,并使阴极锌反溶;在电积液Fe^(2+)浓度为6 mg/L时,优化的工艺参数条件为:电流密度400 A/m^(2)、极间距4 cm、电积时间少于16 h,在此条件下,电流效率超过90%,吨锌电耗低于2950 kWh,同时阴极锌表面较为光滑平整。  相似文献   

14.
针对康家湾矿矿石特性,阐述选矿厂选矿工艺存在的问题,通过选矿技术改造,最终得到铅品位为59.66%、回收率为89.17%的铅精矿,锌品位为49.75%、回收率为89.19%的锌精矿,硫品位为46.24%、回收率为60.25%的硫精矿,同时铅精矿中金银回收率分别提高了5.95、10.07个百分点。通过采用聚合硫酸铁和硫化钠组合药剂处理选矿废水,产生了较好的环境效益,选矿废水中铅含量从4.5 mg/L下降至0.34 mg/L,锌含量从2.3 mg/L下降至0.54 mg/L。  相似文献   

15.
大极板电积硫酸锌溶液深度净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针对锌大极板电积工艺对硫酸锌溶液成分的苛刻要求,对硫酸锌溶液深度净化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加入添加剂的情况下,采用二段净化工艺可将硫酸锌溶液中Cu、Cd、Co浓度净化至0.2mg/L,Ni降至0.1mg/L以下,有效地控制了Cd、Co的复溶,提高了铜镉渣中镉的品位,该试验研究结果可为大极板锌电积技术在国内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酸氯盐浸出-分离-纯化工艺回收保靖某厂冶锌酸浸渣中的铅、锌并制备PbCl2、ZnO, 条件试验研究得出最佳条件如下: 第一段浸出中氯化钙用量为渣量的1/5、液固比6∶1、盐酸浓度2 mol/L、反应温度90 ℃、反应时间1 h, 并在此条件下, 上清液返回原渣中回浸一次后, 补加1/10渣量的氯化钙和1/60溶液体积的浓盐酸作为浸出液循环使用; 第二段采用氯化钠溶液纯化PbCl2; 第三段采用分段中和法分离铁锌, 并加入碳酸钠处理废水。原料扩大10倍验证工艺流程试验, 所得产品氯化铅和氧化锌的纯度分别为99.5%和87.6%, 其中氯化铅产品纯度达到了试剂化学纯的要求, 铅和锌的总收率分别为63.7%和72.5%。  相似文献   

17.
梁龙伟  张旭  刘永帅  毛圣华 《矿冶》2012,21(1):95-98
在盐酸介质中,不加任何显色剂,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在波长300~400 nm范围内扫描,读出在波长359.0 nm处的吸光度,由工作曲线计算出试液中亚硝酸根的含量。提出了一个简单、灵敏、选择性高的测定某些湿法炼锌厂净化液中亚硝酸根的新方法。亚硝酸根的质量浓度在5~200 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吸收摩尔系数为3.68×104L/(mol.cm),该方法的检出限为5.36 mg/L,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100%~105%之间。用该法对某厂二段后液、电积新液进行了测定,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8.
水体中氟化物含量超标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使用含钙物质生成氟化钙沉淀法,出水浓度一般在8 ~9 mg/L,不能满足饮用水中含氟低于1.5 mg/L的世卫标准.为此,本文基于机械力活化的概念,使用行星磨球磨钙铝氢氧化物合成加藤石材料[Ca3Al2 (OH) 12],通过OH-与F-离子交换的新脱氟机理,实现了饮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