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讨论了某型无源干扰发射装置中45钢零件淬火开裂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防止零件淬火开裂常用的各种措施和方法,分析了减少45钢零件淬火开裂的典型案例,以减小45钢淬火开裂倾向,提高装备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45钢的亚温处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45钢亚温淬火的性能、组织及变形情况。结果表明,770~790℃亚温淬火比840~850℃完全淬火的强度性质稍有降低,韧塑性能获得了显著提高,能有效防止淬火裂纹及减少变形。产品零件生产应用表明,45钢780~790℃亚温淬火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有效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 制造机床零件的材料当中,45、45Cr钢比例较大。有些零件由于本身结构和生产条件的限制,常规热处理工艺不易保证质量,常常需要返修,甚至报废。本文对45、45Cr钢机床零件进行了亚温淬火试验。 试样有两种,一种为带键槽的圆柱试样,见图1,用于测定直径和缺口尺寸的变化;第二种试样为薄壁圆筒试样,见图2,用于测定变形程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裂纹断口宏观形貌、显微组织、裂纹断口显微形貌、显微裂纹特征和残余应力等角度对裂纹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零件裂纹为淬火裂纹.淬火温度过高,孔边缘残余应力集中导致发生沿晶开裂,针对零件开裂原因,提出严格控制热处理工艺参数、改进零件结构设计、热处理后进行质量检查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45#钢圆环套筒类支座零件进行调质处理时,发生多个零件圆环内壁出现裂纹。采用ICP光谱仪、光学金相显微镜及宏观特征等手段对裂纹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批零件因热处理淬火前锻造工艺控制不当,锻造温度高,达到该材料的过热、过烧温度,造成显微组织中非金属夹杂物沿晶界分布及混晶、晶粒粗大等缺陷,弱化了晶界,降低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淬火过程中由于热处理残余应力的变化,在几何尺寸小、形变空间也小的内壁形成沿晶扩展的淬火裂纹。  相似文献   

6.
采用X-Y函数记录仪(LM20A-200型),测定30#机油及油基-碳纳米管(CNTs)纳米流体淬火液冷却特性曲线。研究CNT含量的变化对油基-CNT纳米流体淬火液冷却特性曲线及45#钢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NTs含量的增加,纳米流体的冷却能力逐渐增大;采用质量分数为1.5%的油基-碳纳米管纳米流体淬火液和30#机油分别对45#钢进行淬火处理,经油基-碳纳米管纳米流体淬火液淬火后45#钢的硬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正> 淬火零件都希望得到均匀的表面硬度和硬化深度,而且变形小,不易开裂。但是,热处理技术发展到现在,从电加热、盐浴加热、保护气氛加热、真空加热以至于激光加热等各种形式的现代加热技术都用上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大多数热处理车间冷却设备简陋,冷却介质也是常用的水和油。但是,真正适合于水、油淬火的钢种很  相似文献   

8.
该文报导了内蒙二机厂45CrNiMoVA钢扭力轴淬火开裂原因以及改进热处理工艺防止开裂的经验,指导思想是尽量降低淬火应力。实践中已证明这想法与工艺改进的正确。由此启发,是否也可以从另一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了两种工艺淬火的9CrSi双曲线管材矫直辊残余应力分布。结果表明,与常规淬火相比,差温加热淬火能降低残余应力峰值,并使内孔表面呈压应力状态,有助于减小淬火开裂倾向.计算所得的常规淬火工件残余应力峰值位置,与实际生产中工件开裂部位相同,表明本文所用计算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0.
<正> 左、右曲柄是摩托车发动机承受负荷最大的零件之一,其作用是将活塞的往复运动通过连杆变成回转运动,不但承受着周期性弯曲力矩和扭转力矩,同时受到扭转振动应力的作用。此外,发动机日益强化,转速不断增加,各轴颈要在很高的比压下高速转动,所以要求曲柄要有很高的强度、刚度、耐疲劳性、耐磨性及冲击韧性。 一、曲柄高频淬火的技术要求 JH70型摩托车左、右曲柄如图1、2所示,其淬火范围表面硬度規定为HRC45~60,淬硬层深度为0.5~1.5mm。 材料为45CaS钢,化学成分为(%):0.42~0.50C,0.17~0.37Si,0.60~0.90Mn,0.04~0.10S,0.001~0.005Ca,≤0.04P。  相似文献   

11.
序言扭力轴是重型车辆缓冲器上的主要零件。在运行中承受较大的剪切应力,因此,扭力轴采用高强度钢(45CrNiMoVA)制造,零件加工过程中要进行淬火和中温回火处理,使其具备高的综合机械性能。在热处理过程中,45CrNiMoVA 钢具有含碳量较高、合金元素较多、扭力轴体积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作者长期推广聚合物水基淬火剂的经验。对使用聚合物水基淬火剂可能出现的变形和开裂缺陷从介质方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对策。对与聚合物淬火介质使用密切相关的淬火温度和表面缺陷控制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淬火速度对两种具有全马氏体组织的商用AISI4320和4340钢的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 试验钢以两种不同的冷却速度自1323~1473K的不同温度淬火。快速淬火处理采用冰盐水,慢速淬火处理采用373K的油。试验钢经473K双重回火,中间快冷和冷冻。使用Instron试验机测定室温下的拉伸性能。不同淬火速度产生的显微组织的变化用光学和薄膜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进行观测。M_s温度较高的4320钢经缓慢淬火处理后,无论原奥氏体晶粒度大或小,其0.2%屈服强度和极限拉伸强度均比晶粒度相同的快速淬火处理钢高,面总延伸率相似。但随着原奥氏体晶粒度增大,慢淬钢强度数据的分散度变大。M_s温度较低的4340钢对淬火速度不敏惑,与快淬处理相比,慢淬处理仅使0.29%屈服强度稍有提高。根据显微组织观察的结果提出,慢淬之所以提高钢的强度,是淬火(即自回火)时碳偏聚或微细碳化物在马氏体基体上析出造成弥散硬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厂生产的大直径(?180~?250mm)单、双角度铣刀是用高速钢材料制造的,淬火后的硬度要求为HRC63~66,其外形如图1所示。 该刀具由于几何形状复杂,尖角多,厚薄差别大(最厚处为34mm,最薄处为1~2mm),所以,历年来在热处理淬火过程中开裂的比例很高,废品率一般高达40~50%。因此,角度铣刀淬火开裂问题一直是我厂热处理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频电阻感应加热自冷淬火方法对45,40Cr,35CrNi3Mo钢进行了实验,获得了仿形性淬火带,硬度可达HRC54-59。金相检验和透射电镜观察,淬硬带主要是回火板条马氏体,40Cr钢个别区域有片状马氏体,45钢有少量的下贝氏体。试件淬火后基本不变形,也无需回火。  相似文献   

16.
利用高频电阻感应加热自冷淬火方法对45、40Cr和35CrNi3Mo钢进行了实验,获得了仿形性淬火带,硬度可达HRC54~59。金相检验和透射电镜观察,淬硬带主要是回火板条马氏体,40Cr钢个别区域有片状马氏体,45钢有少量的下贝氏体,试件淬火后基本不变形,也无需回火。  相似文献   

17.
45钢零件用盐浴炉加热淬火时,往往在零件的表面出现一些块状或点状的黑斑。黑斑处的洛氏硬度值较无黑斑处低HRC5~10,形成废品。通过试验和光学及电子金相分析发现黑斑表层有0.3mm左右深度的贝氏体组织,其余部分是马氏体组织,所以黑斑处硬度低。试验证实黑斑是淬火加热时零件出炉瞬间盐浴中某些稠粘悬浮物附着在零件表面,使其附着处在淬火冷却时冷速降低而形成的“逆淬”现象。黑斑是附着痕。  相似文献   

18.
王国松 《四川兵工学报》1997,18(1):28-31,,46,
针对产品零件的热处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火炮零件用25CrNiWA钢的热处理工艺,解决了某产品零件用钢的热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设计和冶炼了一种低碳低合金轧后直接淬火装甲钢,采用控轧和轧后直接淬火工艺生产钢板。对微观组织和抗弹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与GY4和GY5装甲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轧后直接淬火钢的变形奥氏体扁平形态保留至淬火组织中,转变后的板条马氏体细小;DQ钢的背面强度极限与中碳GY4和OY5钢相当。用DQ钢取代中碳装甲钢,将大幅度提高焊接性能并节约合金元素。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38CrSi钢等温淬火组织的强韧性和耐磨性。指出,以变异上贝氏体为主的贝氏体和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具有最高的强韧性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