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C_6溶剂油加氢脱硫脱芳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C6溶剂油加氢脱硫脱芳工艺。加氢精制段采用MC-1为催化剂,吸附脱硫段采用HTZM-1为脱硫剂,反应条件:温度260℃、空速6h-1、压力2.0MPa、氢油体积比100。结果表明:产品中的硫质量分数小于0.5μg/g;加氢脱芳段采用HTB-1H为加氢催化剂,反应条件:温度120℃、空速0.5h-1、压力0.6MPa、氢油体积比100。结果表明:产品中芳烃质量分数小于100μg/g,满足了新的C6溶剂油标准。  相似文献   

2.
Mo-Ni-P纳米自组装Al2O3劣质柴油加氢催化剂脱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以纳米自组装大孔容介孔氧化铝为载体,改性和共浸法制备担载Mo-Ni双金属活性组分的Mo-Ni-P纳米自组装Al2O3柴油加氢脱硫催化剂。通过压汞法和XR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纳米自组装大孔容介孔氧化铝催化剂Ni-Mo的负载量为w(NiO)=7.69%,w(MoO3)=27.2%,P改性后其质量分数为0.05%。以孤岛焦化柴油为原料,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了催化剂的脱硫反应活性。结果表明,脱硫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370℃,压力7.5 MPa,氢油体积比700,体积空速1.5 h-1。在此条件下,柴油含硫质量分数可由14 100μg/g降至125μg/g。  相似文献   

3.
为了优化煤焦油加氢制取燃料油过程中芳烃的加氢饱和反应工艺,选取萘作为煤焦油中芳烃的模型化合物,在固定床加氢反应器上,使用MoNiWP/γ-Al2O3催化剂,探究反应温度、压力、体积空速及氢油体积比对萘的转化率以及四氢萘和十氢萘选择性的影响.研究煤焦油中不同质量分数的二苯并噻吩(S)、喹啉(N)和邻甲酚(O)杂原子的存在对芳烃化合物加氢饱和的影响,并初步考察多种芳烃化合物加氢饱和的效果.结果表明:MoNiWP/γ-Al2O3催化剂在萘的加氢饱和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反应温度和体积空速对萘加氢反应的影响比较明显,且萘加氢饱和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320℃,压力4MPa,氢油体积比600∶1以及体积空速2h-1;微量质量分数的S和N对萘的加氢饱和影响不大,但是当S、N质量分数高于0.15%,O质量分数高于0.30%时,萘加氢反应,尤其是第二个苯环的加氢饱和反应都受到明显的抑制;不同种类的芳烃类化合物的加氢饱和反应存在相互影响的现象.因此,建议在煤焦油加氢精制工艺中使用两步加氢,并对原料进行脱酚处理.  相似文献   

4.
以克拉玛依炼油厂常压渣油为原料,在高压釜中进行悬浮床加氢反应。反应时间为1h,反应温度为440℃,催化剂质量分数为1 000μg/g,尾油循环量分别为0,15.0%,20.0%和25.0%,对反应后产物进行常减压蒸馏,切割馏分为IBP~180℃(汽油),180~360℃(柴油),360~500℃(蜡油)及大于500℃(尾油)。得到的各馏分用非水电位滴定法测定碱性氮含量,用化学发光定氮法测定总氮含量。研究表明:增大尾油循环量使进料中总氮和碱性氮增加,而增加的这部分碱性氮和总氮在反应过程中主要富集到尾油中。产物中的碱性氮和总氮主要集中在蜡油和尾油中,只有10%左右分布到汽油和柴油中,悬浮床加氢汽油和柴油中的碱性氮占馏分氮的质量分数较高,为50%~70%,蜡油、尾油中约为30%。  相似文献   

5.
以克拉玛依炼油厂常压渣油为原料,在重质油加氢实验室中试装置进行悬浮床加氢反应:反应时间为1h,催化剂质量分数为800μg/g,反应温度分别为410,430,440℃。对反应后产物进行常减压蒸馏。采用柱色谱法对克炼常渣及其悬浮床加氢尾油进行四组分分离,测定了各组分的酸值,考察了常压渣油及其悬浮床加氢尾油中酸性含氧化合物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克炼常渣中的酸性含氧化合物主要分布在胶质中;克炼常渣悬浮床加氢尾油中的酸性含氧化合物主要分布在胶质和沥青质中。  相似文献   

6.
润滑油基础油糠醛精制工艺加助剂脱氮小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用络合萃取的方法对某厂减三线脱蜡油进行了脱氮精制处理的小试实验。结果表明,糠醛与金属盐的混合溶剂能够有效地脱除脱蜡油中的碱性氮化物,减三线脱腊油的碱氮量由432.32μg/g降至91.99μg/g,其脱氮率为78.12%。减三线脱蜡油糠醛精制工艺实验室的适宜操作条件为:加入助剂6g/kg、精制温度118℃、精制时间20min、剂油体积比2.0、沉降时间30min。白土精制过程最佳操作条件为:白土加入质量分数为2.5%,精制温度150℃,精制时间20min,白土不焙烧。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环保要求,针对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较高的问题,研究了一种非加氢降烯烃催化剂。在小型固定床上,考察了催化剂性质和反应条件等对FCC汽油烯烃含量的影响,确定了降烯烃非加氢工艺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以氧化铝为担体,过渡金属为活性组分,反应温度为110℃,反应压力为0.3 MPa,体积空速为2.6 h-1条件下,FCC汽油降烯烃反应后,苯的体积分数小于2.5%,芳烃的体积分数有所升高但小于40%,烯烃体积分数由原来的55%下降至30%(荧光法),满足国家汽油新标准要求。同时测定产品油的辛烷值(RON)为95,克服了以往加氢带来的辛烷值降低的缺点。  相似文献   

8.
以中海油惠州炼化提供的减压渣油为研究对象,在自主研发的渣油悬浮床加氢装置中进行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氢分压、催化剂质量分数以及空速对转化率、产物各馏分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460℃、氢分压14MPa、氢油体积比1000∶1、催化剂质量分数300μg/g、空速1.0h-1的最优反应条件下,渣油转化率为 90.50%,生焦率为5.01%。同时分析了渣油悬浮床加氢反应的反应机理与抑焦机理,可为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技术的工业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对大庆高蜡原油降凝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庆原油在添加加强型降凝剂质量分数为80µg/g, 热处理温度70℃,热处理时间1h,冷却速率0.5℃/min,剪切速率60r/min的工艺条件下降凝效果最好,凝点降低至21.8℃,同时相应地降低了大庆原油的运动粘度,为安全、平稳、高效地管道输送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一种非加氢降烯烃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该催化剂由Cl/SiO2/γ-Al2O3作载体,700 ℃高温焙烧,采用共浸渍法添加活性金属Ni和W制得.反应在自制的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230 ℃,空速1.5 h-1, 压力2.5 MPa.产品用PONA色谱法和荧光吸附法分析检测其族组成的体积分数,FCC汽油中烯烃的体积分数由原来的54.89%下降到26.71%(PONA法),芳烃的体积分数有所升高但小于40%,完全符合车用汽油国家标准要求.同时测定辛烷值(RON)为93,克服了以往加氢带来的辛烷值降低的缺点.该非加氢催化剂具有选择性高、再生性和稳定性好的特点,应用在降烯烃工艺中还有费用低、温度低和多功能等特点.该工艺特点是反应条件缓和、非加氢、流程简单.  相似文献   

11.
烷基咪唑氯酸盐离子液体的萃取脱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合成了烷基碳链长度不同的烷基咪唑氯酸盐离子液体,分别考察了不同条件下离子液体对模拟油品和实际油品的脱硫效果。结果表明,在60℃下,反应时间为90min,[C7mim]ClO3离子液体作为萃取剂,VIL/VOil=5∶1时,对初始硫质量分数为1 160μg/g的模拟油品一次萃取脱硫率可达82.15%,初始硫质量分数为117μg/g的催化裂化汽油一次脱硫率为56.09%,初始硫质量分数为1 974μg/g的催化裂化柴油一次脱硫率为53.01%。反应结束后,通过简单的倾倒即可将油样和离子液体分离,重复使用5次,催化活性不降低。  相似文献   

12.
润滑油馏分油加助剂NMP溶剂精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物理抽提与化学反应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润滑油精制过程中氮化物脱除率,即在润滑油NMP精制过程中加入助剂,使其与氮化物进行反应,从而脱除油中的氮化物,使润滑油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变好。考察了NMP溶剂加助剂精制的碱氮脱除效果及对精制油性质和收率的影响。经过NMP溶剂加助剂单级抽提试验及假三段试验表明,NMP溶剂加助剂精制可有效脱除馏分油中的碱性氮化物,提高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加入助剂的质量分数对精制油收率及折光率无显著影响。单级抽提适宜操作条件:剂油体积比为1.0,抽提温度为80℃,加入助剂的质量分数为0.7%。在此操作条件下,精制油收率为87%,60℃折光率为1.4598,碱氮的质量分数为67μg/g。假三段试验的适宜操作条件为:剂油体积比为0.75,加入助剂的质量分数为0.5%,上段温度为80℃,中段温度为70℃,下段温度为60℃,在此操作条件下精制油收率为88%,在60℃时折光率为1.4601,精制油碱氮的质量分数为57μg/g。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二次纳米自组装方法制备出具有大孔道的催化剂0106、1227,两种纳米自组装催化剂在30~100 nm孔径分布分别占11%、28%。纳米自组装催化剂具有低堆积密度和高金属含量等特点。在10 mL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中,以镇海炼化的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在温度360℃、压力7 M Pa、氢油体积比为600∶1、体积空速为1.5 h-1条件下,考察了两种纳米自组装催化剂的初活性评价,并与现有工业催化剂作对比。结果表明,两种纳米自组装催化剂0106、1227可使催化裂化柴油的含硫质量分数从12400μg/g分别最低降到483、283μg/g ,最高脱硫率分别为96.10%、97.71%;将含氮质量分数从1507μg/g分别最低降到35.7、14.0μg/g ,最高脱氮率分别为97.63%和99.00%;其最高芳烃饱和率分别为67.99%和68.88%;而参比催化剂仅可使催化裂化柴油的含硫质量分数从12400μg/g最低降到537μg/g ,最高脱硫率为94.57%;将含氮质量分数从1507μg/g最低降到64.6μg/g ,最高脱氮率为95.54%;其最高芳烃饱和率为65.65%。  相似文献   

14.
以MoO3为前驱体、改性β沸石为载体,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了Mo2C/β沸石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了XRD和TEM表征,考察了还原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在小型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进行了大豆油加氢反应。结果表明,随着程序升温速率降低,β-Mo2C的衍射峰强度增强。随着碳化终温升高,碳化程度逐渐加深。当程序升温速率为1℃/min,碳化终温为650℃时,β-Mo2C的衍射峰最清晰。以正己烷作为碳源,Mo2C在载体上分散均匀,具有较大的比表面。采用Mo2C负载量为21.25%的Mo2C/β沸石为催化剂,在压力为3.5MPa、液时空速0.5h^-1、氢油体积比500、反应温度280、320℃的条件下,大豆油经过加氢后,凝点下降到-5~-10℃,十六烷值保持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5.
焦化柴油氧化脱硫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双氧水作氧化剂,甲醇作萃取剂,采用氧化反应与溶剂萃取相结合的方法对焦化柴油进行了氧化脱硫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氧化剂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的选择、催化剂的质量等对焦化柴油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的氧化脱硫条件为:甲酸作催化剂,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0min、剂油体积比为0.1,V(氧化剂):V(催化剂)为1.0。萃取试验条件为:在室温条件下,V(萃取剂):V(柴油)为1.0,静置时间20min。精制后柴油回收率达93.0%,柴油中硫的质量分数可降至350μg/g以下。  相似文献   

16.
氧化-萃取耦合模拟油品深度脱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分别溶有苯并噻吩(BT)和二苯并噻吩(DBT)的正辛烷溶液为模拟油品(硫含量均为1 540μg/g),以WO3/ZrO2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萃取溶剂,考察氧化-萃取耦合工艺参数对BT和DBT脱除率的影响,确定模拟油品氧化-萃取耦合脱硫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探讨氧化-萃取耦合脱硫机理。结果表明,在氧化-萃取耦合脱硫优化条件下,即耦合脱硫温度60℃,耦合脱硫时间90 min,氧化剂用量V(油)∶V(H2O2)=33.3∶1,催化剂用量0.02 g/mL油,萃取溶剂用量V(溶剂)∶V(油)=1∶1,此时BT和DBT脱除率分别达到92.40%和97.46%。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氢氧化钠配方溶液去除铝合金表面油污过程中, 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 反应温度、 浸泡时 间、 搅拌速度与油污去除率的关系。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去除油污的工艺条件, 得到各因素的影响由主到次的顺序 为: 反应温度、 浸泡时间、 N a OH的质量浓度、 搅拌速度。优化的工艺条件为: 反应温度为6 0℃, 浸泡时间为2 0m i n, N a OH的质量浓度为9 0g / L, 搅拌速度为4 0 0r /m i n。按优化工艺条件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 铝合金表面油污的去除 率达到9 9%以上。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两段加氢技术,使碳五馏分油烯烃加氢饱和,通过对一段加氢产品和二段加氢产品分别用碘价和溴价分析研究得出两段加氢工艺各自最佳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一段加氢最佳工艺条件:压力为3MPa、反应温度为60℃、空速为2h-1、氢油体积比为300∶1和二段加氢最佳工艺条件:压力为3 MPa、反应温度为160℃、空速为2h-1、氢油体积比为200∶1下加氢试验后碳五馏分碘价由16.3g(I)/100g下降到了0.1g(I)/100g,双烯烃的饱和程度几乎达到100%,溴价由81.4g(Br)/100g下降到2.5g(Br)/100g。  相似文献   

19.
辽河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条件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劣质辽河渣油为研究对象,通过高压釜反应模拟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考察了自制的自身含硫的油溶性分散型镍催化剂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对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对于此油溶性催化剂,使用硫化剂的效果要明显优于无硫化剂的情况,其中硫粉作为硫化剂的效果最为理想。用此油溶性催化剂处理辽河渣油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油溶性催化剂质量分数为300μg/g,反应初始氢气压力为7.0MPa,反应温度为基准(t+5)℃,反应时间1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